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检查

【概要】三类五种

·单核细胞(M)

·淋巴细胞(L)

白细胞计数

【定义】指测定单位体积的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原理】显微镜计数法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为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

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操作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0.38ml稀释液+20μl血→混匀(棕褐色)→充池→静置2~3min→计数(低倍镜,四角4个大方格)→计算

【质量控制】

1.经验控制

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

(1)与红细胞数比较: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000:1。

(2)与血涂片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

2.计数误差

(1)技术误差:

通过熟练操作、仪器校准而减小,甚至避免。

(2)固有误差:

是计数室内每次血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致的误差。若白细胞数太低(<3×109/L),可增加计数量(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或减低稀释倍数,太高(>15×109/L),可增加稀释倍数。

(3)有核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

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白细胞数/L=校正前白细胞数×

(Y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时,100个白细胞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儿童:(5~12)×109/L

【临床意义】

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一致。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检测原理】

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白细胞分类计数%)。

【质量控制】

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

(1)细胞分布不均:

体尾交界最佳,

“城垛”式移动。

【质量控制】主要因素

(2)形态识别差异

①杆状核和分叶核诊断标准差异;

②单核细胞和大淋巴细胞鉴别能力差异;

③染色较差的涂片,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难以区分。

2.影响分类计数精确性因素

临床上如需观察细胞数量变化作为诊治指标时,

应提高细胞计数量,如下表。

如表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

【参考值】

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Nsg>70%,绝对值>7×109/L称为增多。2叶核占10%~30%,3叶核占40%~50%,4叶核占10%~20%,5叶核<5%。

1)年龄变化: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达(15~30)×109/L)。

第6~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

2)日间变化:在安静、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进食后白细胞数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可相差1倍。

3)运动、疼痛、情绪变化:脑力和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使白细胞轻度增高。严寒、暴热使白细胞数高达15×109/L或更高。剧烈运动、剧痛、情绪激动使白细胞显著增高。

4)妊娠与分娩:妊娠超过5个月白细胞可达15×109/L以上,妊娠最后1个月波动于(12~17)×109/L,分娩时白细胞可达34×109/L,分娩后2~5d内恢复正常。

5)其他:吸烟者白细胞计数高于非吸烟者30%(包括N、L和M)。

中性粒事儿真多

淋中6945两交叉

安静休息早晨低

其它情况均增高

(2)病理性增多

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增多白细胞大多为Nsg 或Nst。

①反应性增多

四急一严一恶

②异常增生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

异常增生性增多

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

见于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

(3)中性粒细胞减低: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低于1.5×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低症;

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见于:

①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

②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急性白血病;

③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⑤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增多: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超过参考上限(>0.05×109/L)。

(1)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如荨麻疹、溃疡性结肠炎。

(2)骨髓增生性疾病: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3)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罕见,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达20%以上,且多幼稚型。

口诀:

过敏炎症骨髓增

嗜碱粒白较罕见

2.减少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放疗、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急性期。

淋巴细胞

1.生理性增多:

绝对值成人>4×109/L、儿童>7.2×109/L、4岁以下>9×109/L。见于儿童期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

2.病理性增多: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良性淋巴细胞增多性传染病。

2)百日咳:淋巴细胞达30×109/L,范围为(8~70)×109/L,以CD4阳性细胞为主。

3)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前,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

4)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5)药物:阿司匹林、氟哌啶醇、铅、左旋多巴、苯妥英等。

传单百日肾移植

淋白药物淋增多

淋少放射肾化脓

3.减低:

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单核细胞

1.生理性增多: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超过0.8×109/L。儿童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婴儿,可达15%或更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N变化相平行。

2.病理性增多:

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

1)某些感染:WBC达20×109/L以上,外周血单核细胞明显增多,达30%以上,以成熟单核细胞为主。

2)某些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可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

3)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4)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5)胃肠道疾病:如酒精性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等。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

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操作方法】

0.38mlE稀释液+20μl血→混匀→充池→静置3~5min→计数(低倍镜,两个池,10个大方格)→计算

【试剂】

保护剂乙醇、丙酮、乙二醇。

着色剂溴甲酚紫、伊红、固绿等。

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E着色物质碳酸钾、草酸铵。

抗凝剂枸橼酸钠、EDTA。

防止乙醇和液体挥发剂甘油。

【参考值】成人(0.05~0.5)×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1)年龄变化:

5岁以下儿童约为(0~0.8)×109/L;

5~15岁约为(0~0.5)×109/L。

(2)日间变化:

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

(3)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

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低。

2.增多

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

(1)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钩虫等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可达90%以上,使用驱虫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2)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花粉症等。

(3)皮肤病:

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4)血液病:

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常达10%以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后等。

(5)某些恶性肿瘤:

癌肿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肺癌),是嗜酸性粒细胞对白细胞介素5(IL-5)和肿瘤细胞因子的反应。

(6)某些传染病:

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在恢复期时,暂时性增高。但猩红热急性期,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酶能活化补体成分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7)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包括伴有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等。

3.减低

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极期。

【注意事项】

1.时间: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最好固定时间,以排除日间生理变化。

操作应在30~60分钟内完成,否则嗜酸性粒细胞逐渐被破坏或不易辨认,使结果偏低。

2.混匀:

嗜酸性粒细胞在稀释液中易发生聚集,要及时混匀。又易于破碎,振荡不宜太猛烈。

白细胞形态检查

【检测原理】

血涂片经染色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作白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瑞氏染色法、吉姆萨染色法、May-Grünwald法、Jenner法、Leishman染色法等。

【临床意义】正常白细胞形态

异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异常形态

(1)毒性变化:

严重传染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大小不均

中毒颗粒

空泡形成

杜勒小体

退行性变

1)大小不均

中性粒细胞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

2)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染色较深黑色或紫黑色颗粒。

毒性指数:计算中毒颗粒所占中性粒细胞(100个或200个)的百分率。1为极度,0.75为中毒,0.5为中度,<0.25为轻度。

3)空泡形成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或胞核可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

细胞发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的结果。

4)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因毒性变化而在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源自RNA),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染成灰蓝色,直径1~2μm,亦可见于单核细胞。

5)退行性变: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现象。

(2)棒状小体(Auer小体)

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1条或数条,称为棒状小体。

急性白血病类型

急粒(M3):数条

急单:一条

急淋:无

(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1)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和(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5%)。

2)核右移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常伴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炎症恢复期。在炎症恢复期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属正常现象,但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细胞体积较大,直径l6~25μm,核分叶常在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5)与遗传因素相关的中性粒细胞畸形

2.淋巴细胞的形态异常

(1)异形淋巴细胞

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百日咳、布鲁菌病、梅毒、弓形虫感染、药物反应等情况下,淋巴细胞增生,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异形淋巴细胞

Ⅰ型(空泡型):又称浆细胞型。

Ⅱ型(不规则型):又称单核细胞型。

Ⅲ型(幼稚型):又称幼稚型。

(2)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淋巴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出现形态学改变:核固缩,核破碎,双核,卫星核淋巴细胞(胞质中主核旁出现小核)。

(3)浆细胞:如外周血出现浆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弓形体病、梅毒、结核病等。异常形态浆细胞有:

1)Mott细胞:浆细胞内充满大小不等、直径2~3μm蓝紫色球体,呈桑椹样。见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疟疾、黑热病、多发性骨髓瘤。

2)火焰状浆细胞:浆细胞体积大,胞质红染,边缘呈火焰状。见于IgA型骨髓瘤。

3)Russell小体:浆细胞内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直径2~3μm红色小圆球。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伤寒、疟疾、黑热病等。

【小结】

续表

【小结】

【习题】

白细胞数小于2×109/L,采用下列方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重新采血复查

B.取血量20μl,改为40μl

C.可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结果乘2

D.结合分类涂片细胞分布综合判断

E.减低稀释倍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可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结果不用乘2.

小三增八血减倍

大于十五增加倍

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哪一种红细胞

A.正常红细胞

B.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E.棘形红细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有核红细胞。

在生理情况下,小儿白细胞变化曲线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次交叉时间分别为

A.1~2天,1~2岁

B.2~3天,2~3岁

C.6~9天,4~5岁

D.8~10天,8~10岁

E.8~10天,2~3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生理情况下,小儿白细胞变化曲线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次交叉时间分别为6~9天,4~5岁。

淋中69,45两交叉

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

A.空泡变性

B.H-J小体

C.核固缩

D.中毒颗粒

E.大小不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H-J小体是红细胞的结构异常。

嗜酸性粒细胞乙醇-伊红稀释液中加入碳酸钾的作用是

A.破坏白细胞、红细胞,并促进嗜酸性颗粒着色

B.保护嗜酸性粒细胞

C.抗凝剂

D.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

E.染料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嗜酸性粒细胞乙醇-伊红稀释液中加入碳酸钾的作用是破坏白细胞、红细胞,并促进嗜酸性颗粒着色。

一男性患者,主述咽部疼痛、吞咽困难。体温39℃。检查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红肿,颌下淋巴结大、压痛。血象检查:白细胞28×109/L,中性粒细胞占0.86(杆状核细胞为0.08),伴有中毒颗粒、空泡。

(1)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的比例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的比例为0.5~0.7。

(2)下列一般不引起白细胞增高的是

A.粒细胞白血病

B.化脓性感染

C.病毒性感染

D.急性失血

E.急性溶血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病毒性感染主要是淋巴细胞增多。

A.分裂池

B.成熟池

C.贮备池

D.循环池

E.边缘池

(1)含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池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含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池为成熟池。

(2)含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的池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含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的池为贮备池

(3)含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的池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含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的池为分裂池。

白细胞检查习题及答案

白细胞检验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下列哪种红细胞 A.正常红细胞 B.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2. 某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5×109/L,分类中性中幼粒细胞0.005,晚幼粒细胞0.06,杆状A核细胞0.25,分叶核细胞0.55,此血象表示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类白血病反应 C.退化性左移 D.退化性右移 3. 某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50×l09/L,但分类100个白细胞时遇到有核红事细胞20个,经校正后此患者白细胞数应报告为 4. 检查红斑狼疮细胞(LEC)的几种方法中,何者阳性率最高 A.血块法 B.末梢血法 C.滴血法 D.去纤维法 5. 在白细胞成熟过程中,最先含有特异性颗粒的细胞是 A.中幼粒细胞 B.晚幼粒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杆状核粒细胞 6. 下列现象何者与白细胞无关 A.Auer小体 B.D?hle体 C.中毒颗粒 D.Howell-Jolly小体 7. 正常生理情况下白细胞变化规律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早晨较高,下午较低 B.安静松弛时较低,进食后比进食前高 C.剧烈运动,剧痛和激动时显著增多 D.妊娠期常轻度增加8. 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意义的是 A.贫血 B.白细胞减少 C.LE细胞 D.类风湿因子 9. 伴有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最好鉴别方法是 A.瑞氏染色后两者颗粒不同

B.瑞氏染色后两者细胞核形态不一 C.可用pH6.4缓冲液进行瑞氏染色 D.可用pH5.4缓冲液进行姬姆萨染色 10. 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是 A.伤寒 B.副伤寒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链球菌感染 11. 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常增多的是 A. 伤寒 B.过敏性休克 C.心肌梗塞 D.疤疾 12. 中性粒细胞的几种毒性变化,何种表现为核浆发育不平衡 A.中毒颗粒 B.D?hle体 C.空泡 D.退行性变 13. 关于几种白细胞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同中性粒细胞的颗粒一样大 B.单核细胞是只有一个核的圆形细胞,通常是过氧化物酶阴性 C.嗜碱性粒细胞一般约占全部自细胞的5%~8% D.淋巴细胞核圆形,偶见凹陷,染色质粗糙致密 14. 下列哪项与中性粒细胞退行性变无关 A.胞体肿大 B.核固缩 C.核棘突 D.核溶解 15. 关于中性粒细胞核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分叶多的细胞增多说明造血功能衰退 B.五叶核以上粒细胞超过0.03称核右移 C.核左移常为预后不良之兆 D.疾病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 16. 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常减少的是 A.脾功能亢进 B.尿毒症 C.急性溶血 D.肺吸虫病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 名词解释: 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血液学检验: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3个体化诊断: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4床边检测(POCT):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 5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6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问答题: 1 实验诊断包括哪几方面? 答: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1.实验室前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与上级医生的商讨、医嘱的制定、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 2.临床实验室以诊、防、治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学的分析。并提出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咨询性服务。

3.实验室后包括系统性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的报告与传递和检验样品的储存。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实验室数据和信息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诊断是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2试述实验诊断学的内容 答:实验诊断学的内容包括如下: 1.血液学检验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变化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对尿、粪和各种体液以及胃液、脑脊液、胆汁等排泄物、分泌液的常规检验。 3.生化学检验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及药物浓度监测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和衍生物的检验;血液和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和酸碱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检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测等。 4.免疫学检验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检验。 5.病原学检验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检查、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检查、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查,细菌耐药性检查等。 有关临床遗传学检查、临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未包括在本篇范围内。 3 血液学检验有哪些方面? 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检查 【概要】三类五种 ·单核细胞(M) ·淋巴细胞(L) 白细胞计数 【定义】指测定单位体积的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原理】显微镜计数法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为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 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操作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0.38ml稀释液+20μl血→混匀(棕褐色)→充池→静置2~3min→计数(低倍镜,四角4个大方格)→计算 【质量控制】 1.经验控制 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 (1)与红细胞数比较: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000:1。 (2)与血涂片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

2.计数误差 (1)技术误差: 通过熟练操作、仪器校准而减小,甚至避免。 (2)固有误差: 是计数室内每次血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致的误差。若白细胞数太低(<3×109/L),可增加计数量(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或减低稀释倍数,太高(>15×109/L),可增加稀释倍数。 (3)有核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 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白细胞数/L=校正前白细胞数× (Y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时,100个白细胞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儿童:(5~12)×109/L 【临床意义】 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一致。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检测原理】 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白细胞分类计数%)。 【质量控制】 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 (1)细胞分布不均: 体尾交界最佳, “城垛”式移动。 【质量控制】主要因素 (2)形态识别差异 ①杆状核和分叶核诊断标准差异;

临床医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试题及答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 1.肝素具有抗凝能力强,不影响____、____?等优点,为较好的抗凝剂之一。 2.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在低渗溶液中则____、____渗出,成为影细胞。 3.红细胞起源于____、在____作用下,使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红系统定向干细胞分化为____。 4.各型电子血细胞计数结构大同小异,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组成。? 5.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____和____结合组成。? 6.氰化血红蛋白最大吸收峰____,最小吸收波谷____。 7.血红蛋白测定方法中,目前被推荐为首选的方法是____,本法由____推荐,并经____确认为标准方法。8.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用____染色后,以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的____、表示。 9.大红细胞见于____和____贫血。巨红细胞常见于____和____所致贫血。10.温氏法测定红细胞比积,抗凝剂采用____,其组成为____加____。 11.粒细胞起源于____,在造血诱导微循环影响?下,多能干细胞分化为____细胞。? 12.根据细胞分布和细胞动力学特点,粒细胞可分?为____池、____池、____池、____池和____池五个部分。? 13.单核细胞与粒细胞起源于共同的____细胞,在骨髓内经____、____发育成为成熟单核细胞,释入血流。? 14.淋巴细胞约为白细胞1/4为人体 ____细胞。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及白细胞疾病教学课件

---------------------------------------------------------------最新资料推荐------------------------------------------------------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及白细胞疾病教学课件 实验诊断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教研室续薇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9 级临床医学七年制教研室电话: 88782622 第四章第二节白细胞疾病的实验检测1. 适应症(1)出现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 (2)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 (3)出现不同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等。 (4)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后的定期复查及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5)其他: 骨髓活检、造血干细胞培养等。 (一)适应症及禁忌症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2. 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严重血友病患者。 (2)晚期妊娠的妇女做骨髓穿刺时应慎重。 1.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程序 3.骨髓细胞染色 1.骨髓样本取材 2.骨髓涂片制备 4.合格标本判断 5.显微镜形态学检查 6.形态学诊断 7.骨髓形态学报告单 1、骨髓样本取材通过骨髓穿刺术获取骨髓样本,穿刺部位有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和脊柱棘突。 一般取自髂后上嵴,采集量: 0.2ml 取材满意应该是无骨髓稀释。 骨髓涂片骨髓稀释判断标准: 1 / 3

如抽吸骨髓时混进血液,称为骨髓部分稀释。 如抽出的骨髓液实际上就是血液,称为骨髓完全稀释。 具体特征如下: ① 完全稀释: 与血涂片的细胞成分完全一样② 部分稀释: 骨髓小粒和油滴少或不见,骨髓特有细胞少,有核细胞少,成熟细胞: 幼稚细胞gt;3:5。 骨髓稀释 2、骨髓涂片制备涂片上血膜应位于涂片中央位置,呈舌状,分为头、体、尾三部分,骨髓涂片的同时作末梢血涂片,涂片数量应在穿刺前依据疾病诊断需要而定。 涂片太厚细胞聚集不能展开,细胞形态不好辨认;太薄细胞全被推散,分布不匀,分类困难。 涂片满意应该是细胞均匀分布又不太分离。 骨髓稀释 3、骨髓细胞染色染液多选取瑞氏-姬姆萨复合染液,通常情况下,室温染色15~30min,流水冲去染液。 染色太深结构不清;太浅不易形态辨认。 染色时间的长短与细胞数量和种类相关,如细胞数量多染色时间长,同样细胞数量时,粒细胞白血病染色时间较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间长。 染色满意应该是细胞染色后核结构清晰。 油滴的分级 ( - ):

主管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基础2017年练习题第三章白细胞检验

第三章白细胞检查 一、A1 1、细胞直径8~9μm,胞核圆、偏位,染色质粗块状或车轮状排列,胞质灰蓝色有泡沫状空泡,符合上述条件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浆细胞 E、单核细胞 2、异型淋巴细胞可分为几型 A、2 B、3 C、4 D、5 E、6 3、下列不属于中性粒细胞异常形态的是 A、棒状小体 B、Pelger-Huet畸形 C、Mott细胞 D、Alder-Reilly畸形 E、中毒颗粒 4、下列疾病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不包括 A、血吸虫病 B、支气管哮喘 C、湿疹 D、霍奇金病 E、类风湿性关节炎 5、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不包括 A、风疹 B、结核病 C、流行性腮腺炎 D、肾移植后 E、严重化脓感染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安静、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 B、冷热水浴、紫外线照射时白细胞可增高 C、妊娠与分娩时白细胞可增高 D、化脓感染时白细胞降低 E、吸烟者白细胞计数高于非吸烟者

7、中性粒细胞3叶核占正常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 A、10%~20% B、40%~50% C、10%~30% D、20%~30% E、20%~40% 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来源包括 A、肥大细胞、实践性粒细胞的组胺 B、补体的C3a、C5a、C567 C、致敏淋巴细胞 D、寄生虫 E、以上都是 9、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最常用于 A、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 C、诊断黏液性水肿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诊断 E、以上都不是 10、临床复查白细胞计数,评价其准确性的考核方法是 A、变异百分率评价法 B、两差比值评价法 C、双份计数标准差评价法 D、重复计数标准差评价法 E、常规考核标准 11、关于电阻法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分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只能对白细胞进行五分类 B、可完全代替显微镜分类法 C、显微镜检查法仅作筛选,以血细胞分析仪分类为准 D、电阻法原理是目前所有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E、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 12、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哪一种红细胞 A、正常红细胞 B、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E、棘形红细胞 13、中性粒细胞的生理性变化不包括 A、新生儿白细胞数一般在(15~30)×109/L B、女性妊娠期白细胞总数增高

白细胞系统检验.

白细胞系统检验 血液循环中5种白C: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 淋巴细胞:T (1)急性感染或炎症,常见于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 (2)广泛组织损伤(10.0-30.0)×109/L (3)急性溶血或失血 (4)急性中毒 (5)恶性肿瘤 2)异常增生性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粒C的白血病 <白C生成↑,幼稚白C多> 3、减少:病毒感染,细胞内寄生的细菌感染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全骨髓造血功能↓ 脾功能亢进 非白血性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 理化损伤 单核-M 系统功能亢进 (二)淋巴C:L cell↑,也常伴有白C↑ 1、增多:病毒性感染,某些细菌感染

源发于Lcell恶性肿瘤,ex: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2、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H或烷化剂或APG治疗,杀伤Lcell 往往是绝对值的减低。 放射线的损伤。 (三)单核C,单核C↑,不会有白C↑ 增高有一定意义,单核C白血病,L瘤,何杰金氏病(HD)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证(MDS) 慢性粒C白血病:中性,嗜酸,嗜碱粒C均增多 急性感染恢复期 某些原虫、寄生虫感染,ex:疟疾,黑热病 (四)嗜酸粒C 不伴有白C↑ 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 寄生虫病:尤其是寄生在血液中的寄生虫。ex:血吸虫肺吸虫 皮肤病 某些血液病,嗜酸粒C的白血病 淋巴瘤 慢性粒C的白血病 高嗜酸性粒C增多综合证 (五)嗜碱粒C 不伴有白C↑ 增多嗜碱性粒C的白血病 慢性粒C的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慢性溶血 肺结核 骨髓细胞学检查 适应症:主要用于诊断各种造血系统疾病 各种贫血 各种白血病 各种紫癜,血小板减少 脾功能亢进 淋巴瘤 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 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出现。 幼稚细胞,可疑细胞以及血细胞的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增多。 禁忌症:甲型血友病 一、细胞发育的阶段性: 1、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原始、幼稚、成熟三个阶段。 2、粒C 原始、幼稚(早、中、晚),成熟(杆状、分叶核) 红C 幼稚(早、中、晚) 3、有时,细胞核浆发育不同步,一般以发育快的时期为标准,(多数以核为主) eg :粒C 核早幼浆中幼所以粒C处于中幼粒 二、细胞发育的简单规律:

白细胞疾病的实验诊断↑◇◇

白细胞疾病的实验诊断 第一节概述 一、白血病疾病诊断试验的应用 外周血细胞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骨髓病理学检测、细胞免疫性及遗传学检测 二、常见白细胞良性疾病分类: ⒈白细胞减少症 ⒉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症 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⒋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异常症如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⒌类白血病反应 三、白细胞肿瘤性疾病分类 ⒈骨髓增殖性肿瘤 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⒊急性髓系白血病和相关前体细胞肿瘤 ⒋前体淋巴细胞肿瘤 ⒌成熟B-细胞肿瘤 ⒍成熟T和NK-细胞肿瘤 ⒎霍奇金淋巴瘤等 第二节白细胞疾病的常用实验检测 一、血液常规检验 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⒈适应证 ⑴造血系统疾病 ⑵考虑某些寄生虫感染可能 ⑶原因未明的系列表现: 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或骨质破坏;皮肤损害;血沉异常增快,或蛋白尿。 ⒉▲禁忌症:凝血因子缺乏患者如血友病。 ⒊标本采集—骨髓穿刺 ⑴取材部位:髂后、髂前上棘,胸骨,棘突或局部病灶。 ⑵骨髓液采集:涂片:0.2ml;骨髓培养:2~3ml,抗凝。 ⒋涂片染色:瑞氏染色。 【参考范围】 ⒈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骨髓增生程度以骨髓中有核细胞的数量来反映,一般直接在低倍镜下观察骨髓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间的比例作出判断。

⑴粒细胞系统: ■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 ■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各约<15%,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1%,大多为成熟型; ■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⑵红细胞系统: ■约占有核细胞的20% ■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各占10%左右。 ■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成熟红细胞大致正常。 ⑶粒红比值(M/E): ■粒系细胞与幼红细胞百分率之和的比值。2~4:1。 ⑷淋巴细胞系统: ■约占有核细胞的20%,小儿可达40% ■成熟淋巴为主,原淋、幼淋巴细胞很少见。 ⑸巨核细胞系统: ■1.5cm×3cm的涂片中有7~35个。原巨0~5%,幼巨0~10%,颗粒巨10%~50%,产板巨20%~70%,裸核巨0~30%。 ⑹其他细胞: 单核细胞<4%,成熟型为主。浆细胞<2%,成熟型为主。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成骨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成分。 ⑺核分裂细胞为0.1%。 【临床意义】 ⑴造血系统疾病 ⑵某些血液病及其相关疾病 ⑶某些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⑷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⑸某些类脂质沉积病

临床医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医学检验试题(三) 问答题 1.凝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何在? 答: (1)延长:①第Ⅷ、Ⅸ、Ⅺ因子缺乏;②凝血酶、纤维蛋白原、Ⅴ、Ⅹ因子减少;③抗凝物质增多。 (2)缩短:①DIC的高凝期;②血液高凝(血栓前状态);③技术操作错误。 2.出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何在? 答:延长表示止血初期缺陷: (1)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 (2)血小板量及功能异常; (3)血管性假血友病; (4)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3.简述血液凝固的三个形成途径? 答: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的形成; (3)纤维蛋白的形成。 4.简述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原理。 答: (1)血浆因素: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多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 (2)红细胞因素:影响血浆逆阻力。 5.根据细胞分布和动力学特点。粒细胞可分为几个部分?

答: (1)分裂池:从原粒细胞→晚幼粒细胞; (2)成熟池:包括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 (3)贮存池:包括分叶核和部分杆状核细胞; (4)循环池:包括半数成熟细胞循环入血; (5〕边缘池:附着血管壁可与循环池互换。 6.简述粒细胞的成熟过程。 答:粒细胞起源于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定向干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细胞→分叶核细胞。 7.血沉测定(魏氏法)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1)采血后在室温下必须2小时内测定; (2)室温保持18~25℃,否则需注明校正。 (3)血沉管必须清洁干燥; (4)血沉管必须垂直放置,避免阳光直射。 (5)混合需均匀,吸血量准确。 8.点彩红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答:可见于铅、汞、苯、苯胺中毒及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病人。 9.嗜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 (1)具有吞噬活性及复杂的杀茵系统; (2)参与免疫复合物和坏死组织的清除。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检验 一、名词解释 1、篮细胞:也称涂抹细胞,多因推片时人为造成,有时是细胞衰老退化所致,如核溶解、核固缩等,涂抹细胞大小不一,通常只有一个核而无胞质,胞核肿胀,结构模糊不清,染成均匀淡紫红色,有的可见核仁,有时呈扫帚状,型如竹篮,故又称篮细胞。 2、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 3、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 4、柴捆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30%一90%(NEC),原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增加。早幼粒细胞特点为细胞大小不一,胞核常不规则,染色质粗细不等,核仁常被嗜天青颗粒所覆盖而不清。胞质量丰富,含有大量密集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并可见蓝色无颗粒之外浆呈伪足状突出。Auer小体易见,有时可呈"柴捆状"称为"柴捆细胞" 5、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6、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7、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和(或)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与某些白血病相类似,但随后病程或尸检证实没有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 二、选择题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形态学分类中属于( C )。 A.M1 B.M2 C.M3 D.M4 E.M5 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在形态学分类中属于( E )。 A.M1 B.M2 C.M3 D.M4 E.M0 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在形态学分类中属于C A.M1 B.M2 C.M3 D.M4 E.M5 4.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2(C)。 A.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 B.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单核细胞>20% C.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其他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D.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单核细胞<20% E.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5.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4(C)。 A.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B.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 C.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单核细胞>20% D.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其他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E.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单核细胞<20% 6.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6(E)。 A.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 B.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单核细胞>20% C.骨髓中幼红细胞≥50%,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30%

白细胞疾病习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2岁,头晕、乏力伴腰痛3个月,化验 Hb82g/L,WBC6.2×10/L,PLT175×10/L,ESR116mm/h,尿蛋白(+),骨髓浆细胞52%,血白蛋白电泳见M带,X线检查见L、L椎体压缩性骨折。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肾炎 B.骨转移瘤 C.多发性骨髓瘤 D.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E.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2岁,头晕、乏力伴腰痛3个月,化验 Hb82g/L,WBC6.2×10/L,PLT175×10/L,ESR116mm/h,尿蛋白(+),骨髓浆细胞52%,血白蛋白电泳见M带,X线检查见L、L椎体压缩性骨折。化验检查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高钙血症 B.高尿酸血症 C.氮质血症 D.血黏稠度明显降低 E.血β-微球蛋白升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2岁,头晕、乏力伴腰痛3个月,化验 Hb82g/L,WBC6.2×10/L,PLT175×10/L,ESR116mm/h,尿蛋白(+),骨髓浆细胞52%,血白蛋白电泳见M带,X线检查见L、L椎体压缩性骨折。本例免疫球蛋白分型肯定不是() A.IgG B.IgA C.不分泌型 D.轻链 E.IgD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2岁,头晕、乏力伴腰痛3个月,化验 Hb82g/L,WBC6.2×10/L,PLT175×10/L,ESR116mm/h,尿蛋白(+),骨髓浆细胞52%,血白蛋白电泳见M带,X线检查见L、L椎体压缩性骨折。最有可能诊断是() A.霍奇金病 B.非霍奇金淋巴瘤

D.继发感染 E.骨髓纤维化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2岁,头晕、乏力伴腰痛3个月,化验 Hb82g/L,WBC6.2×10/L,PLT175×10/L,ESR116mm/h,尿蛋白(+),骨髓浆细胞52%,血白蛋白电泳见M带,X线检查见L、L椎体压缩性骨折。最佳治疗方案() A.放射治疗 B.化疗 C.生物治疗 D.手术治疗 E.联合化疗加骨髓移植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68岁,发热1周。查体:贫血貌,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10/L,血小板45×10/L。确诊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核素骨扫描 B.骨髓检查 C.腹部B超检查 D.磁共振 E.血清碱性磷酸酶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68岁,发热1周。查体:贫血貌,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10/L,血小板45×10/L。骨髓检查原粒细胞占50%,治疗首选() A.放射治疗 B.血浆交换 C.联合化疗 D.干扰素治疗 E.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68岁,发热1周。查体:贫血貌,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10/L,血小板45×10/L。不常用于本病治疗的药物是() A.马法兰 B.柔红霉素

检验试题及答案

二00九年度兴隆县中医院 医学检验学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1、下列疾病可使血小板减少,但哪项除外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脾功能亢进C.再生障碍性贫血,D.DIC.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 2、父亲为A.B.型,母亲为B.型,孩子不可能有的血型有 A.A.型B.B.型C.A.B.型D.O型E.A.型和B.型 3、下列哪项不是判定肾功能好坏的指标 A.尿蛋白测定B.非蛋白氮测定 C.酚红排泄试D.C.O2-C.P测定 E.尿比重测定 4、尿糖测定(++)者其颜色为 A.蓝色B.砖红色C.土黄色D.绿黄色E.呈绿色 5、正常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6、目前属于原蛋白首选筛检试验是 A.加热醋酸法B.干化学试带法C.丽春红法D.磺硫酸一硫酸钠比浊E.考马斯亮蓝法 7、临床上广泛用于HC.G早期诊断的试验为 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B.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C.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D.检孕卡法E.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8、粪便中可见的最小的寄生虫卵是 A.钩虫卵B.蛔虫卵C.鞭虫卵D.肺吸虫卵E.华支睾吸虫卵 9、正常人精子浓度为 A.(10~50)X10的9次方/L B.(50-100)X10的9次方/L C.(60~120)X10的9次方/L D.(60~150)X10的9次方/L E.(100~150)X10的9次方/L 10、下列哪项不属于阴道清洁度的判断指标 A.阴道杆菌B.上皮细C.白细胞D.红细胞E.杂菌 11、黏液脓性痰最常见于 A.肺脓肿B.早期肺炎C.肺水肿D.急性支气管炎E.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12、.唾液流量增加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流涎症B.涎石症C.舍格伦综合征D.急性唾液腺炎E.脱水 1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集的三管脑脊液呈现下列何种变化 A.第一管血性,后两管逐渐变淡,上清液无色透明 B.第一管血性,后两管逐渐变淡,上清液淡红色或黄色 C.三管均红色,上清液均淡红色或黄色 D.三管均红色,上清液均无色透明E.第三管血性,上清液呈现黄色14、真性乳糜积液的叙述中下列哪一项不准确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检查【概要】三类五种 1粒釣胞、「中性粒细胞何V:囂g) * I?性粒细胞⑹力協?唔碱性较细胞 -单核细胞(M ) -淋巴细胞(L) 白细胞计数 【定义】指测定单位体积的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原理】显微镜计数法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为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 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操作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0.38ml稀释液+ 20 M血T混匀(棕褐色充池T静置2?3min宀计数(低倍镜,四角4个大方格)T计算

3 min 1. 经验控制 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 (1) 与红细胞数比较: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000 : 1。 (2) 与血涂片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 2. 计数误差 (1)技术误差: 通过熟练操作、仪器校准而减小,甚至避免。 (2)固有误差: 是计数室内每次血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致的误差。若白细胞数太低(v 3 X109/L),可增加计数

量(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或减低稀释倍数,太高(>15 X109/L ),可增加稀释倍数。 (3)有核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 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 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白细胞数/L =校正前白细胞数X ;TJU (Y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时,100个白细胞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 【参考值】 成人:(4 ?10 )X109/L。 新生儿: (15 ?20 )X10 9/L。 6个月 -2 岁:(11 ?12 )X109/L ? 儿童:(5 ?12 )X109/L 【临床意义】 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一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检测原理】 血滴制成徐片u>染邑讷谊分型 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X白细胞分类计数% )。 【质量控制】 1. 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

检验科“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检验科“三基”训练考试试题及答案 检验科“三基”训练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A型选择题(共60分) 各题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检测尿中尿胆原时,加入氯化钡的作用是 A.使尿胆原沉淀 B.使胆红素氧化 C.除去胆绿素 D.除去胆红素 E.使尿胆素沉淀 D 2.HCG是哪一类蛋白质激素 A. 糖蛋白 B. 球蛋白 C. 粘蛋白 D. 白蛋白 E. 脂蛋白 A 3.采用L-J质控图进行质量控制,判断失控的标准是 _ A.X±SD _ B.X±1.5SD _ C.X±2SD _ D.X±2.5SD _ E.X±3SD E 4. _ |X-X| 公式———×100 等于 _ X A. CV B. CCV C. OCV D. RCV E. V E 5.关于复合半抗原的特点哪项不对? A. 单独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B. 能特异性结合抗体 C. 能与抗体形成沉淀物 D. 能与载体结合成完全抗原 E. 能阻止完全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A 6.下列关于血浆白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是均一的蛋白质,只含有少量双硫键 B.在生理pH条件下带负电荷 C.分子量小,故在维持血浆胶渗压中不起主要作用 D.在碱性介质中电泳时比所有球蛋白泳动慢 E.半饱和硫酸铵可使之从血浆中沉淀出来

7.不会引起CT延长的是 A.凝血因子缺乏 B.凝血酶生成障碍 C.抗凝物质增加 D.纤溶活性增强 E.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 E 8.下列试验中哪项是霍乱的快速诊断法: A. 直接荧光抗体染色 B. 环状沉淀试验 C. 对流免疫电泳 D. 霍乱红反应 E. COOmbs反应 A 9.使用托盘天平的操作中,正确的作法是 A.用手直接拿砝码 B.将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 C.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D.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 E.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小后大 D 10.对于细菌,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非细胞型微生物 B.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壁 C.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 D.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壁 E.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 B 11.免疫球蛋白分为五大类是根据: A. 轻链的结构及抗原性不同 B. V区的结构及抗原性不同 C. 轻链V区的结构及抗原性不同 D. 重链的结构及抗原性不同 E. 重链C区的结构及抗原性不同 E 12.血清抗体效价的平均水平计算常用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全距 E. 构成比 B 13.Coombs试验是检测哪种抗体的试验? A. 天然抗体 B. 不完全抗体 C. 抗“O”抗体 D. 抗核抗体 E. 完全抗体

白细胞

白细胞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白细胞 英文名称: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leucocyte 定义1: 淋巴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总称。 所属学科: 免疫学(一级学科) ;免疫系统(二级学科) ;免疫细胞(三级学科) 定义2: 血液中除红细胞和血小板外的各种血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所属学科: 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 ;总论(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目录[隐藏] 医学术语 白细胞的观察 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数量的提高 医学术语 白细胞的观察 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数量的提高 [编辑本段] 医学术语 【白细胞】 leucocyte 简称WBC(white blood cell) 补充介绍:(本资料为非专业资料,适合非专业人员阅读) 1单位:个/升(个/L) 2正常值范围:(单位为*10^9个/L) (1)成人为4.0到10.0 (2)新生儿为15到20 (3)6个月到2岁为11到12 (4)4到14岁为8 3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编辑本段] 白细胞的观察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μm之间。正常人 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个/mm3范围内,平均为7000个/mm3。血涂片中白细胞,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 白细胞观察实验:慢慢移动血片,观察各种白细胞,白细胞数目虽然少,寻找较困难,但胞体大、细胞核明显,极易与红细胞区别开。 白细胞描述:数目少,胞体大,细胞核明显凸起。[1] [编辑本段]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习题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 第一部分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Ph染色体 3.多毛细胞白血病 4.全髓白血病 5.双系列型(镶嵌型)白血病 6.双克隆型白血病 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8.多发性骨髓瘤 9.骨髓增生性疾病 10.类白血病反应 1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2.脾功能亢进 二、简答题 1.简述急性白血病复发标准。 2.简述ALL三个亚型之间的细胞形态学区别。 3.简述AML-M3可能出现的融合基因及对维甲酸的敏感性。 4.有哪些方法可检测残留白血病 5.简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骨髓象特点。 6.简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特征。 7.简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诊断标准。 8.简述多毛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9.试述MDS红系细胞发育不良的形态学表现。 10.试述WHO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11.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2.如何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三、论述题 1.试述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标准。 2.试述CML加速期的诊断标准。 四、选择题 【A1型题】 1.FAB分型中,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应 A.≥20% B.≥25% C.≥30% D.≥10% E.≥15% 2.某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7%,早幼粒细胞53%,其FAB 分型应为 A.AML-M1B.AML-M3 C.AML-M2a

D.AML E.AML-M4 3.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造血组织肿瘤新的分类方法中,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应占有 A.≥20% B.≥25% C.≥30% D.≥10% E.≥15% 4.急性AML-M3特异的核型异常是 A.t(8;21)(q22;q22)B.t(15;17)(q22;q12) C.t/del(11)(q23)D.t(9;22)(q34;q11) E.t(6;9)(q23;q234) 5.大多数AML-M3特异性融合基因是 A.bcr/abl B.PML/RARαC.PLZF-RARα D.NPM-RARαE.DEK-CAN 6.某ALL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骨髓增生活跃,原始淋巴细胞2%,幼稚淋巴细胞7%,该患者目前处于 A.完全缓解期B.部分缓解期C.未缓解期 D.复发期E.临床治愈期 7.急性白血病持续完全缓解指从治疗后完全缓解起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无白血病复发达 A.1~2年B.1~3年C.3~4年 D.3~5年E.5年以上 8.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指确诊之日起存活时间达 A.2年以上B.3年或3年以上C.5年或5年以上 D.8年以上E.10年以上 9.急性白血病中,浸润症状如牙龈增生肿胀较明显的是 A.AML-M1 B.AML-M3 C.AML-M2a D.AML-M4 E.AML-M5 10.有关ALL细胞化学染色说法正确的是 A.POX染色阴性B.POX染色阳性C.NAP积分降低 D.PAS染色阴性E.α-NBE染色阳性 11.有关ALL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学分型将T细胞ALL分为4个亚型 B.免疫学分型将B细胞ALL分为3个亚型 C.仅10%ALL患者可检出克隆性核型异常相关性 D.除ALL-L3型以外,ALL的免疫学亚型与FAB亚型之间无相关性 E.免疫学分型将ALL分为T细胞ALL、B细胞ALL、T、B细胞混合性ALL 12.发热、肝脾肿大合并全血细胞减少首先应考虑 A.再生障碍性贫血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多发性骨髓瘤D.白血病 E.巨幼细胞贫血 13.非白血性白血病是指患者 A.血象中白细胞不升高,且无幼稚细胞,有白血病骨骨象 B.血象及骨髓象尚不能证实为白血病的可疑病例 C.血象类似白血病,实际上并无白血病骨髓象 D.白血病患者血象中白细胞<15×109/L

健康评估实验室检查习题和答案概要

一、单选题 1.空腹采血一般是指采血的时间在空腹(B) A.6小时以后B.8小时以后C.10小时以后D.12小时以后 2.正常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是(C) A、110-150g/L B、120-160g/L C、131-172g/L D、170-200g/L E、90-110g/L 3.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清病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外周血(A) 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B.中性粒细胞增多C.单核细胞增多D.淋巴细胞增多 4.网织红细胞减少主要见于(E)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5.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C) A、尿毒症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脾功能亢进 D、肺吸虫病 E、骨髓纤维化症 6.镜下血尿指高倍视野(Hp)红细胞数为(C) A.0-1个B.>2个C.≥3个D.>5个 7.多尿是指24h尿量大于(D)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8.无尿是指24h尿量少于(A) A、100ml B、200ml C、50ml D、250ml E、400ml 9.蛋白尿是指尿蛋白测定为(E) A、0~40mg/24h尿 B、0~80mg/24h尿 C、20~80mg/24h尿 D、100mg/24h尿 E、>150mg/24h尿 10.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可出现(A) A、颗粒管型 B、红细胞管型 C、肾衰竭管型 D、脂肪管型 E、蜡样管型 11.脑脊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一般不超过(A) A、1小时 B、1.5小时 C、2小时 D、2.5小时 12.正常人尿中可出现(C) A、细胞管型 B、颗粒管型 C、透明惯性 D、蜡样管型 E、脂肪管型

白细胞的检测方法

第四章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白细胞功能的检验 一、墨汁吞噬试验 【目的】掌握墨汁吞噬试验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墨汁吞噬试验(ink phagocytosis test)是依据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对细菌、异物等具有吞噬作用,在一定量的肝素抗凝血中,加入一定量的墨汁,经37℃温育4h,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吞噬细胞对墨汁的吞噬情况,并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从而协助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 【材料】 1.器材试管、移液管、微量移液器、载玻片、37℃水浴箱、显微镜等。 2.试剂 (1)肝素:配成6U/ml水溶液。 (2)制备墨汁:于普通砚台上加生理盐水5ml,以优质中国块墨或印度墨,以100r/min 研磨3min。所得墨汁经普通滤纸过滤3次备用。 (3)瑞氏染液等。 【方法步骤】 1.取小试管1支,加肝素20μl,加外周血100μl,混匀。 2.加入过滤墨汁10μl,混匀,加塞。 3.置37℃温育4h。 4.取温育后样本,推制成血涂片,干燥后,瑞氏染色。 5.油镜下观察计数幼稚细胞或中性成熟粒细胞100个;计数单核细胞20个。 6.判断结果根据细胞吞噬墨粒多少及大小,可定为下列程度: 阴性:细胞内未见吞噬墨粒。 阳性:(+) 细胞内吞噬有小墨粒1~5个。 (++) 细胞内吞噬有大小不等墨粒10个左右。 (+++) 细胞内吞噬有大墨粒10个左右,小墨粒较多。 (++++) 细胞内吞噬有多数大颗墨粒,并有块状、球状,小墨粒很多,但细胞核清楚。 7.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 吞噬率(%)= ×100% 吞噬指数= 【注意事项】肝素剂量对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影响,肝素用量过大,细胞形态异常,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降低;肝素用量过小,影响抗凝。以每100μl血用0.3U肝素为最适宜。【参考范围】 成熟中性粒细胞吞噬率59~89%,吞噬指数66~186; 成熟单核细胞吞噬率90~100%,吞噬指数227~399。 【临床意义】临床上可利用该试验了解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粒细胞仅成熟阶段才具有吞噬功能,单核细胞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均具有吞噬能力。AML-M5a为弱阳性,M5b吞噬指数明显增高。AML-M2、ALL和AML-M3吞噬试验均为阴性,AML-M4呈阳性反应。CML的成熟粒细胞吞噬能力明显降低。 二、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目的】掌握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leukophagocytic function test),是将待测的白细胞与葡萄球菌混合,37℃温育一定时间后,细菌可被中性粒细胞吞噬,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