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习纪念白求恩的基本知识;
(2)学习纪念白求恩的诗文;
(3)学习纪念白求恩的相关文字。
2. 能力目标:
(1)能够合理分析纪念白求恩的诗文;
(2)能够体会纪念白求恩的诗文;
(3)能够结合文字,表达纪念白求恩的思想。
3. 情感目标:
(1)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感恩;
(2)学会珍惜自己,学会热爱祖国。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纪念白求恩的基本知识;
2. 体会纪念白求恩的诗文;
3. 结合文字,表达纪念白求恩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纪念白求恩的诗文;
2. 理解纪念白求恩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
1. 让学生自由谈论白求恩,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白求恩的事迹,并分享讨论结果。
(二)正式教学
1. 教师对学生进行纪念白求恩的知识介绍;
2. 教师出示纪念白求恩的诗文,让学生结合知识进行分析;
3. 教师出示纪念白求恩的文字,让学生进行结合,并表达纪念白求恩的思想;
4. 教师出示纪念白求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体会,并表达纪念白求恩的思想。
(三)结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纪念白求恩教学目的1.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3.学习对照手法,明白得其作用。
重点: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难点:学习对照手法,明白得其作用。
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学进程一、预习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音。
调派(qian)狭隘(ai)满腔热忱(chen )拈轻怕重(nian)以身殉职(xun)鄙视(bi) 冀(ji)2说明以下生词。
(l)调派:(政府、机关、集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2)狭隘:原意为窄小,不宽敞。
经常使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地等不开阔。
(3)满腔热忱:内心充满真诚和热情。
忱:情义。
(4)漠不关切:态度冷淡,毫不关切。
漠:冷淡。
(5)纯粹:不含杂质,不搀杂其他成份。
本课指真正、名不虚传。
(6)低级趣味:无聊而不高贵的乐趣。
3.熟读课文,试探练习一、二、三、四、五题。
二、导入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吊唁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白求思是什么人,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咱们学习的?请看课文。
三、正课1.朗诵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都可)2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的重点句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的重点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此刻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重点句是:“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重点句是:“咱们大伙儿要学习他毫无自擅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擅自利之心的精神。
3.提问: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如何的?讨论并归纳: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尤其是成语。
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和对比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熟练背诵最后一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看视频: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临终前的场景。
2.板书课题《纪念白求恩》。
题目中“纪念”点明了写作目的。
介绍背景:本文是在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
是一篇议论文,未来几年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写。
21教育网请同学交流学过的或了解的毛泽东的诗词。
4.议论文相关知识学习。
我们看这篇文章不同于以前学过的叙事、说明类文章,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就是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二、初读感知(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初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
殉()职热忱()狭隘()鄙薄()纯粹()晋察冀()拈()轻怕重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4.理解词语意思。
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松的,怕繁重的。
麻木不仁:比喻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主意。
精益求精:已经非常出色了,还要追求更加完美。
希望同学们积累下来,活学活用。
(二)读课文,找论点,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明确论点。
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批画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
然后,讨论。
问题2:这三个方面就是本文的分论点,请再读课文,分析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学生研读课文,将自己对三个分论点的分析理解批注在书上。
七年级上册语文 13 纪念白求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描写,学习通过事例阐述观点的写作方法。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体会其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的内涵。
理解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把握叙和议的关系。
例如,在文章中,作者在叙述白求恩的事迹时,如“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这是叙述部分。
然后紧接着“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这就是议论部分。
通过这样的叙议结合,作者清晰地阐述了白求恩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的意义,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运用。
掌握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例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这里使用了“没有一个不……”“无不……”的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表达了人们对白求恩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毛泽东和诺尔曼·白求恩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隘、粹、拈”等字的读音,熟记“派遣、殉职”等词语的字形,理解“见异思迁、精益求精”等成语的含义。
2.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他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8年到中国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经说过,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他就是——白求恩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本课的主要人物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2)课本人物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课的重要人物,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白求恩(1890—1939),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医生。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第13课纪念白求恩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2.把握夹叙夹议和对照的写法并明白得其作用。
3.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1.把握夹叙夹议和对照的写法并明白得其作用。
2.学习白求恩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精神。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名加拿大医生,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自己的生命也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那个人确实是白求恩。
多青年来,那个名字作为一种力量、一种象征,已经融入了咱们的生活。
今天咱们来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去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诵提示及要求:1.给重点字词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本文要紧写了哪些内容?3.理清全文的结构。
明确:1.热忱(chén) 殉职(xùn) 见异思迁(yì)调派(qiǎn) 鄙薄(bǐ) 漠不关心(mò)狭隘(ài) 纯粹(cuì) 拈轻怕重(niān)2.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精神,并对他的不幸逝世,表示深切吊唁之情。
3.全文共4段,能够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了白求恩同志的要紧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归纳了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以为”至第1段结尾),引用列宁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份: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一层(从第2段开头到“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从正面介绍了白求恩的这种精神。
第二层(从“很多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到“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指出一些人的错误做法,与白求恩的事例形成鲜明对照。
教者单位
课题
《纪念白求恩》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概括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2.精读课文,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品析表达手法。
3.背诵课文,感悟课文主旨,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课文,概括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精读课文,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品析表达手法。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和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解读文题
1.导语
2.文题
口述导语组织理解
情感投入理解文题
激趣导入吸引阅读感知一篇
1.读记叙——了解其人
2.读议论——感悟精神
3.读写法——叙议结合
组织读文点拨引导
明确要求默读勾画思考发言
对学生进行本单元“默读课文、圈点勾画”训练。
达成教学目标1,并为完成教学目标3作铺垫。
精读一段
1.理解词语含义
2.了解句式效果
3.品析对比手法引导点拨启发明确要求对比阅读分析体会达成教学目标2。
突破教学难点背诵一段 1.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2.在导学案上练习默写组织引导背诵课文练习默写达成教学目标3强化课堂教学内容小结质疑
1.小结
2.质疑
课堂小结组织质疑
强化巩固学有所疑
巩固所学培养质疑精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单元主题为亲情,学习重点是朗读。
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读课,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人物美好品行进行礼赞,彰显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
此篇文章就是毛泽东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的纪念性文章,它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
本课重点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教学过程中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通过这些语句,厘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
1.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明确毛泽东写文章的初衷。
2.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领悟白求恩精神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明确毛泽东写文章的初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曾发起了一次十大国际友人的评选活动,评选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或与中国缘分最深的国际友人。
第三名(373万票):萨马兰奇,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为中国成功申办08奥运作出重大帮助。
第二名(409万票):约翰·拉贝,德国人。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第一名(469万票):白求恩,加拿大人,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加拿大医生。
是什么让白求恩能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国际友人?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纪念白求恩》。
【走近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纪念白求恩》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体会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3.了解议论文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难点: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白求恩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白求恩,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写作背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5.教师点拨: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四)精读课文,分析论据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思考:白求恩同志的感人事迹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3.教师点拨:这些事迹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段属于事实论据。
4.学生自主学习二、三自然段,小组讨论:这两个自然段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5.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这两个自然段是对第一段的进一步阐述和发挥,分别从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第二段从国际主义精神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强调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从共产主义精神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强调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这两段都是道理论据。
6.教师点拨:本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在叙述白求恩同志的事迹时,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重点、难点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的点评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开启”课文。
1.以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或投影出小学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2.简介白求恩生平。
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纪念白求恩,更要学习白求恩。
二、读、练结合,评点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2.评点文章的第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练习:①解释词语“不远万里”,写出“派遣”一词的音和义。
②划分层次。
③这一段中先叙事,后发议论,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处标出(画两道竖线)。
然后细读议论的内容,想想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④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白求恩作一简单的介绍呢?以上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花时25分钟左右。
三、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明确:第一段:“一个外国人……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评点文章第一部分结果。
①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②划分层次可分三层。
③……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记叙简明扼要,却突出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④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作简述,是论述白求恩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
13 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掌握生字生词,积累词汇。
2.朗读课文,探究学习白求恩医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医生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3.学习叙议结合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并像作者一样观察生活挖掘人物精神迁移写作,培养学生写作表现人物精神的能力。
4.学习、品味语言,运用准确、雄辩的语言议论生活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学习白求恩医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医生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叙议结合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并像作者一样观察生挖掘人物精神迁移运用,培养学生写作表现人物精神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捕鱼教学法:学习课文和学习生活同步,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在阅读课堂完成写作全程指导,然后迁移运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并进一步理解课文,以写促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乐诗歌诵读《白求恩纪念歌》,情感对比,自然导入新课!二通读课文,领会课文反映的生活,理解课文主题。
学习方法:围绕预习提问“这篇课文阐发的是什么人物精神?”进行探究,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后小组交流,老师归纳。
《纪念白求恩》阐发的是白求恩医生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文章高度赞扬白求恩医生的精神,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习白求恩医生的精神。
三对应生活学习字词。
预习和学习方法:边读、边看、边写字词,看谁又对又快又好,一边写词语,一边驰骋想象再现词语反映的事物和生活情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一样,还可模拟表演词语所反映的动作或情态,摒弃死记硬背词语解释的方法。
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不顾万里长途的遥远。
以身殉(xùn)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
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益,更。
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纪念白求恩
教学目的
1.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重点: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难点: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派遣(qian)狭隘(ai)满腔热忱(chen )拈轻怕重(nian)
以身殉职(xun)鄙视(bi) 冀(ji)
2解释下列生词。
(l)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2)狭隘:原意为窄小,不宽阔。
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3)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忱:情意。
(4)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冷淡。
(5)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
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6)低级趣味: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3.熟读课文,思考练习一、二、三、四、五题。
二、导入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白求思是什么人,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请看课文。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2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的重点句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的重点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重点句是:“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重点句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提问: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4“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
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讨论并归纳:
(1)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
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
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3)第四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救后议。
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4)第二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①②| ③④⑤67 |③⑤@
—“叙”叙”
第一层: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
第三层: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5.提问: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讨论并归纳:
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
┌───┬─────┬──────────────┐
│......│白求恩... │不少人和一些人 .............│
├───┼─────┼──────────────┤
│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
├───┼─────┼──────────────┤
│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冷冷清清,摸不关心,麻木不仁│
├───┼─────┼──────────────┤
│对技术│精益求精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
│ .....│ .........│无出路,见异思迁........... │
└───┴─────┴──────────────┘
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6.提问: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7.提问: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
(l)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
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
(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
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
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四、小结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思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此外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语言生动简洁,说服力强。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请用成语表达下列几句话的含义。
1.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
2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
3.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4.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
5.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
(二)《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
A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 B.文章内容与论述重点
C写作动机与论述缘由 D.表达方式与论述方式
(三)《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心论点是()
A.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C.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D.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