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神像雕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设计A、群像的构图关系九尊格式中间最大的就是卢舍那大佛,她的个头怎么样?通过形体的大小来体现什么?地位的尊卑贵贱,等级分明B、艺术的概括能力我们结合课本通过视频来欣赏唐代艺术家们是如何塑造出各不相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及象征意义?播放视频表情非常生动,各具特色。
B、形象的创造————————庄严肃穆神性与人性统一——————温和端庄救苦救难女神——————————端庄朴实纯正智慧和悟性——————威猛雄壮保护神力量象征无所畏惧勇敢对抗的力量——出示普贤菩萨图片中国菩萨神王脚下小鬼的图片无所畏惧的力量的赞扬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疑惑之处,远看护法和金刚力士的身材不成比例,上大下小的很不协调,绘制的这张测绘图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是因为东方审美重写意而不重写实么?播放力士视频近大远小透视规律D卢舍那大佛的脸型卢舍那大佛“卢舍那”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武则天为自己起名为武曌,又和卢舍那大佛有什么关联?传说卢舍那大佛的面相以武则天为原型,那为什么武则天要把自己的相貌与神像融合?石窟之宏伟在卢舍那石窟之美最美也在卢舍那从哪里体现出盛唐审美风貌的?大佛的五官有什么特点?面容圆润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祥和慈悲那她完全和武则天一模一样么?中国佛像雕塑特点:A、神性博大凝重像人的神(二)、合作探究:1、不同的历史时期神像是不是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展示:北魏初期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露天大佛麦积山石窟小游戏——找不同(五官、衣着、神态)佛教雕像的造型与中国特点的融合印度风格中国人特征印度风格中国人特征盛唐风貌从上面的三幅图片,你体会出了中国佛教雕塑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发展脉络:逐步本土化、汉化、世俗化;符合各朝代审美特点。
2、学以致用——排序(三)这三支手,我们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学情分析乡镇的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通过教授这节课也了解到,真正见过中国石窟艺术文化的学生平均下来每个班也就一个,佛教雕塑艺术这块知识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通过前几节课的讲授,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对艺术形式的影响,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的,积极性很高,这时安排本课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升华。
第11课中西雕塑艺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题目为中西雕塑艺术,分为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塑和佛教雕像)、西方雕塑传统及演变和中西现代雕塑的新创作三大部分。
教材中展现的信息量较大,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方便题取信息和资料,本单元课程可以通过中西雕塑对比的形式展开教学。
本人选择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课程教学内容。
课题名为中西古代雕塑艺术。
主要涉及西方:古希腊、罗马雕塑、中世纪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塑。
中国:陵墓雕塑和佛教造像。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近于成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判断、辨别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本教材的第七课西方古典美术的传统与成就和第八课19世纪西方美术的新创造已经学习了关于西方雕塑的相关内容,对西方雕塑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中西方雕塑艺术对比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主题:中西古代雕塑艺术四.基本问题:中西古代雕塑是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雕塑造型语言体系?五.教学目标:能够从展示方式、雕塑手法、不同的艺术观念这三个方面来理解中西古代雕塑在文化历史中的演变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与场景之间的密切联系关系;理解西方雕塑更加重视单体雕塑的相对特点。
2.理解西方传统雕塑与中国古代雕塑之间不同的雕塑手法。
3.通过鉴赏中西古代雕塑作品,理解中西古代雕塑所起到的文化符号的作用。
六.问题情境:最近,济南动物园开展了一个为园中动物树立雕像的活动,园中管理人员有的倾向于用西方的动物雕塑为原型,有的倾向于以中国古代的动物雕塑为原型,意见不统一,不知道用哪一个好。
请同学们搜集一组中西方动物雕塑作品(与园中动物对应)展开比较,写下自己的理由。
七.学习过程:第一节走进中西古代雕塑小问题汇总:1.观看下列两组图片中的雕塑作品,你能看出在数量上有什么不同?一、中西古代雕塑在展示方式上的不同小问题1.:观看下列两组图片中的雕塑作品,你能看出在数量上什么不同?中国:秦俑——汉霍去病墓——重庆大足石刻西方:思想者、大卫、阿芙罗狄忒雕像学生:第一组数量多,排列等等。
中西神像雕刻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假日外出旅游,名山古刹中精美的宗教建筑、神像常常会使我们驻足凝视。
神像雕刻在中西传统艺术中均占有重要位置,凝聚了中外能工巧匠的艺术智慧。
欣赏几幅神像雕刻作品。
二、讲授新课:中国神像雕刻:中国古代的神像雕刻以佛教造像为最多。
与寺院建筑一样,佛教造像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融合了儒、道文化及民间神话传说,佛、菩萨、罗汉、护法神等形象逐渐吸收了中国的神仙、勇将和智者的形象特点,这些神像是中国古典雕塑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神像雕刻是宗教美术的一部分,是以宗教教义和与其相关的人物、故事为题材的雕刻。
佛教造像主要由两类作品组成,一是小型雕像:指寺院中供奉的或可携带的小型单体石雕像、金铜雕像等;二是大型雕像:指古代宗教洞窟、摩崖石窟中的大型雕像。
中国四大石窟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
看视频:北魏前期云冈石窟造像,思考两个问题:1、皇权(人)与神权(神)的关系?中国神像雕刻的文化特点:将人神化2、云冈石窟佛像(北魏前期)雕刻的风格?异域风格看视频北魏后期龙门石窟造像,思考造像风格发生什么改变?本土化风格看视频龙门奉先寺石刻群造像,了解造像的排列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造像排列为“九尊”格式,九尊格式形象的诠释了佛教的意义,中间的主佛体积较大,神情庄严、深沉、稳重,弟子迦叶和阿难体现佛法的内涵,面相饱满端庄象征纯正、智慧和悟性,面相清瘦、饱经风霜象征苦行、坚忍和意志,菩萨形象温和可亲,天王力士保护佛法,形象威猛夸张。
看唐代菩萨造像形象,分析唐代佛教造像演变特点:世俗化风格宋代长清灵岩寺罗汉像,体现了造像的特点是:平民化风格欣赏中国古代石窟寺造像西方神像雕刻:古希腊神像风格特点:欣赏雕像阿弗洛狄德雕像、望楼上的阿波罗,对比中国佛教造像,发现古希腊神像更写实,更接近人的形象,这些裸体形体健美、神态和悦,具有一种人间凡人无法达到的完美。
中世纪神像风格特点:欣赏阿米朗大教堂西侧门廊的雕刻,中世纪时期,神像雕刻围绕宗教教义和教堂建筑而展开,古希腊雕像那种自由的、典雅的健美形象,变成充满宗教虔诚感的形象,这些雕像表现出严肃、神圣的品格。
高中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专题——中西神像雕刻的比较中国佛教造像与西方神像雕刻一、考纲要点:1、初步认知、理解中西神像雕刻的不同特点与中国佛教雕刻手法的演变。
2、体验、评价中西神像雕刻的美感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3、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现代雕塑特点、代表作品和含义。
二、鉴赏内容:(一)中国佛教造像与西方神像雕刻中国古代的神像雕刻以佛教造像为最多。
佛教造像在传播过程中融合了儒、道文化及民间传说,佛、菩萨、罗汉护法神等形象逐渐吸收中国的神仙、勇将和智者的形象特点,这些是中国古典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造像有两类作品组成:一是寺院中供奉的小型单体或可携带的单体石雕像、金铜雕像;另一类是大型宗教石窟造像,并与自然环境、建筑和周围壁画同生共存,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p55-64)佛教美术以“佛”为中心的“九尊”格式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中国佛教造像是一个逐渐汉化的过程,造型写实,创造了“像人”的神。
古希腊神像雕刻更写实、更接近人的形象,他们是“像神”的人,雕刻体现自由、典雅的健美形象;中世纪神像是静止、神秘、虔诚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体现对古希腊雕刻的向往;17世纪出现的巴洛克风格,借对神的赞美,讴歌了人性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展示了人的创造力。
(p159-168、179、190、198)(二)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现代雕塑雕塑是指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在艺术样式上,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
石窟寺艺术是雕塑、建筑、绘画(壁画)的综合体。
“麦积山石窟造像”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
秦陵兵马俑雕塑群:造型生动写实,可谓“尽精微,致广大”,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霍去病墓石刻群:简练概括,具有强悍的生命力,代表作品《立马》、《跃马》、《伏虎》。
唐代陵墓雕刻:恢宏博大,刻画精致,如《昭陵六骏》、《乾陵》。
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中西神像雕刻》教学设计课题:中西神像雕刻课型:欣赏评述课课时:1教学准备:教材,学案,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多角度了解雕塑的类型;学习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等的代表性佛像,把握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尤其是北魏、唐代造像的特点;学习古希腊神像、中世纪的神像雕刻、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的神像雕刻的代表性作品,把握欧洲神像的主要特点,并能够用恰当的术语描述、评价。
2、方法过程目标:通过欣赏、讨论、阅读教材、交流,学习、寻找、发现并使用术语、关键词,做到独立思考、积极讨论,勇于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由中西神像雕刻的差异思考中西方文化传统、审美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形成国际视野。
重点:使用雕塑的相关术语正确评价中西神像雕刻的特点。
难点:正确理解中西方神像的审美差异,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传统。
课前准备:通读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问:这两座山不高不大,却举世闻名,成为人人向往的圣地,知道为什么吗?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那么,神仙从哪里来呢?播放神像雕刻的视频。
【生】思考,观看,思考【意图】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
二、新授。
1、神像雕刻的分类【师】问:神是怎样被造出来的?①材料:石、木、金、泥、沙、冰、象牙、玉、陶瓷、玻璃、石膏、硅胶、塑料等②方法。
:雕(刻、凿)、塑(铸、堆)等③呈现形式:圆雕、浮雕④体量:大、小【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雕塑的多种类型。
【意图】多角度了解雕塑的分类,以便恰当使用术语评价中西神像雕刻。
课件展示中西方的神像。
【师】问:这些雕像,你觉得哪些雕的是神,哪些雕的是人?其实它们都是神像,分别代表了中西方的神像雕刻。
下面我们就通过比较来研究中西方的神像雕刻艺术。
【意图】通过对比展示,让大家对中西方神像有个整体印象,同时提醒大家本节课的视点是中西比较。
2、中国佛教造像①佛像与石窟寺【师】中国神像以佛像为最多。
第8课中西神像雕刻-鲁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西方神像雕刻的特点和历史背景;2.学习雕刻技法和表现手法;3.提高鉴赏能力,欣赏具有代表性的神像雕刻作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2.雕刻技法和表现手法;3.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学难点:1.中西方神像雕刻的异同点;2.深入理解雕刻作品的文化内涵;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内容:1.中西方雕刻文化及历史背景;2.中西方神像雕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3.中外神像雕刻比较和鉴赏。
教学过程:1、引入1.通过铜雕《天安门纪念币》的实物来引入教学;2.谈及铜雕的特点和历史背景;3.引出本课的主题——中西神像雕刻。
2、讲解1.首先讲解中国古代的神像雕刻;2.然后讲解西方的神像雕刻,比如古希腊神像雕刻、天主教神像雕刻等;3.探讨中外神像雕刻的异同点。
3、欣赏作品1.分析《普罗米修斯解除普安达拉那斯的羁绊》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西方著名神像雕刻作品;2.分析和欣赏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佛像、道家符号等神像雕刻作品。
4、分组讨论1.学生自由分组,围绕雕刻作品的特点、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展开讨论;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讨论的作品,也可以向老师询问相关问题。
5、总结1.老师简单总结中西方神像雕刻的异同点;2.学生结合自己的讨论结果,总结雕刻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3.引导学生回想铜雕《天安门纪念币》的特点,并进一步深化对雕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小测验:随堂测试学生对课堂内容和学习效果的掌握情况;2.作品鉴赏和分析:让学生分析一件神像雕刻作品,从中识别其特点、表现手法、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等。
3.合作讨论和口头表达:学生分组讨论并述评讨论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估。
五、教学资源1.教学PPT;2.神像雕刻作品图片;3.《美术大词典》等教材。
六、教学参考【教材参考】1.《美术大词典》;2.《中西方艺术大观》等。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5分钟,通过视频导入本课)问:同学们,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介绍的是何处?问:看了视频其包括的艺术形式都有些什么?问:他们表达塑造的都是什么形象?问: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你们尝试来说说以下雕塑作品的名称。
你能对他们进行分类吗? eg:老君像、北魏云冈石窟释迦摩尼坐像、摩西像、断臂维纳斯。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已有一定学习经验积累的中西方雕塑作品。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学习下中西方的神像雕塑。
【设计意图:环环相扣的提问,逐步过渡到本课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识梳理:(35分钟,六个知识点中西对比鉴赏完成。
前三点5分钟,后三点30分钟)1、第一个知识点——题材来源。
(2分钟)从题目入手,分析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境中见过这些雕塑作品?3、第三个知识点——选料。
(2分钟)这些雕塑作品都采用了什么材料?举几个例子?中国神像雕刻西方神像雕刻选址寺庙石窟寺道观石崖神庙、广场教堂建筑的附属选料泥岩石大理石钟,西方7分钟)先介绍下中国神像雕塑的演变历史。
再设计学生板块式问题组活动。
(一)中国神像雕刻的线索演变。
(10分钟)这一环节以学生主体探究为主,突出学生的“怎么学”和“生生互动”。
10分钟。
具体教学策略——学生前后桌每六人一组,分组讨论:①②③④⑦⑥⑤⑧讨论问题1:请从造像特点的角度,将这8幅图片分成3类并说明分类理由。
(五官、体型、衣纹服饰)(学生讨论后得出最佳答案: 1、2一类,3、4、7一类,5、6、8一类。
如果出现其他分类情况,那就再讨论直到找到最佳分类方案。
)讨论问题2:请将三类神像雕刻按照时间排序,哪组雕刻年代最久?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很容易总结出佛教雕塑在我国的演变线索和汉化过程。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锻炼学生的视觉思维与判断能力。
结合图片和视频分别对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北魏后期的麦积山石窟,唐的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敦煌莫高窟唐代彩塑造型特点进行问答式讲授。
第八课中西神像雕刻教材版本: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美术出版社)模块:《美术鉴赏》课题:第八课《中西神像雕刻》一、导入课题1、出示中国菩萨和维纳斯,表现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中西神像雕刻的差别在哪里?二、教学过程欣赏图片中西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别,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中国的神像雕刻。
影响中国古代的宗教是儒道佛教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
为什么?A、佛教来到中国,重视通过“造像”来宣扬佛教,所以佛教雕塑非常盛行。
B、在中国古代许多朝代,统治阶级非常推崇佛教,许多佛像的建造都是皇室或政府行为,所以一般都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艺术成就极高。
问:你知道中国最著名的佛教雕塑在那里吗?(1).敦煌莫高窟(2)、麦积山石窟(3)、云岗石窟(4)、龙门石窟(5)四川乐山大佛当今世界第一大佛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
一、教学设计背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程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美术鉴赏(选修)”(美术出版社)第二单元中西美术作品比较第八课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一节课要求学生了解中西方神像雕刻的不同特点,中西方神像演变的大致线索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这一课题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
宗教雕刻,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刻。
对于这类雕刻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合适的、恰当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品达成共鸣,从而能体会出神像雕刻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沿着时间脉络,采用比较鉴赏的方式,分组讨论的方式,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了解中西方神像雕刻在造型、创作理念等方面的特点,以鉴赏典型神像作品为例,尝试运用情境创设、背景铺垫、逐层推进、设疑释惑、对比鉴赏等教学方法,带动学生感受中西神像雕刻的艺术魅力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引发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赏析中西方神像雕刻的审美特征和演变的大致线索。
2.中国佛教雕刻的基本特点。
(本土化、汉化过程)3.西方神像雕刻的三种风格(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五)教学难点1.中西神像雕刻的造型特点。
2.中西方神像雕刻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六)教学策略1.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明确任务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实际操作遇到问题及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
4.教师设疑,引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5.师生演示、同学互助、教师指点相结合,提高学生操作效率。
二、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一)导入课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这些工匠们在干什么?好像是在雕凿或雕刻着什么?大佛建在哪里?因何而建呢?大佛建在四川凌云山山崖上,这里是青衣江、岷江和大渡河交汇之处,水流湍急,传说这里常有水妖作怪,淹没农田,毁坏庄家,过往船只也经常发生翻船事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了解中西方神像雕刻的不同特点;
中国佛教雕刻手法演变的大致线索
教学重点:中西方神像雕刻的审美特征和演变的大致线索
教学难点:中西方神像雕刻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
教学进度: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中国菩萨和西方维纳斯,说明中西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别。
第八课中西神像雕刻
二、新授内容
(一)、欣赏一下中国的神像雕刻。
影响中国古代的宗教是儒道佛教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为什么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
A、佛教通过“造像”来宣扬佛教,所以佛教雕塑非常盛行。
B、许多朝代统治阶级非常推崇佛教,许多佛像的建造都是皇室或政府行为,
集全国的人力、物力。
所以一般都规模宏大、艺术成就极高。
中国最著名的佛教雕塑在那里
(1).敦煌莫高窟(2)、麦积山石窟(3)、云岗石窟(4)、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创造(5)、四川乐山大佛(6)、大足石刻
中国佛教雕塑的两种形式:
(1)、泥塑:泥塑造像是中国的独创,能保存一千多年而不朽坏,难能可贵。
(2)、石刻: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高贵典雅,严肃中带
有慈祥,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皇权和神权统一,武则天的相貌,皇帝即当今如来。
皇家开凿用最豪华的九尊格式,主佛旁边文武兼备,等级森严。
思考与讨论:
从上面的三幅图片,你体会出了中国佛教雕塑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提示:从脸型、体形、服饰、表情上考虑
不同点:外国人—中国人(陌生感)神—人严肃的人—和蔼的人
中国佛教雕塑的发展脉络:民族化世俗化人性化
活动与互动:
按时间顺序为四尊菩萨排序
(二)、欣赏一下西方神像雕刻
(1)古希腊文明
希腊文明特征: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
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
古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众神住在奥林匹亚山上,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再没有比人体更美了,因此我们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菲狄亚斯
(2)、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世纪
一切荣耀归于上帝,人性受到压抑。
基督教成为治理国家的精神支柱,整个欧洲完全处于封建宗教的控制之下,文化处于被桎梏的状态,艺术也完全为宗教服务,非写实的、教条的、充满宗教色彩的艺术风格主宰了中世纪的美术。
(3)、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为口号。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个性自由,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英雄主义,力与美的化身。
西方神像雕刻发展脉络
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古希腊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不同点:
文艺复兴时期更加个性、人性,对人体结构更加理解,表情更加丰富。
活动与互动:
按时间顺序为四尊雕像排序
(三)、中西神像雕刻的特点有哪些不同
1、神性人性
2、感性理性
3、整体个性
三、小结
中国佛教雕塑的发展脉络
西方神像雕刻发展脉络
中西神像雕刻的特点有哪些不同
思考与讨论:中西神像雕刻有哪些不同?
思考与讨论:中西神像雕刻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