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足迹数据库与工具开发
- 格式:pdf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7
中国LCA基础数据库(CLCD)简介王洪涛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wanght.scu@2012-8-22目录一、数据库概述 (1)二、数据库内容 (2)(1)基础产品与核心模型的概念 (2)(2)CLCD的核心模型与产品种类 (2)(3)CLCD包含的清单物质种类及支持的环境影响类型指标 (3)(4)查看CLCD数据库文档的内容 (4)(5)行业数据库:以建材产品数据库为例 (6)三、数据代表性与数据质量 (7)(1)CLCD数据代表中国市场平均 (7)(2)数据来源 (7)(3)统一的数据收集指南 (7)(4)完整的数据收集记录 (8)(5)数据质量检查、评估与控制 (8)四、CLCD的应用情况 (10)(1)在LCA数据库领域 (10)(2)在认证中的应用 (10)(3)未来应用的扩展性 (10)参考文献与注释 (11)一、数据库概述名称:中国LCA基础数据库(Chinese Life Cycle Database,CLCD)开发机构:成都亿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主要用途和功能:为基于LCA方法的产品环境报告与认证(如产品碳足迹、水足迹、EuP/ErP生态档案、III型环境声明等)和基于LCA方法的产品改进(如节能减排技术评价、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审核、供应链管理、产业政策等)提供中国本地化的LCA基础数据支持。
二、数据库内容(1)基础产品与核心模型的概念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大宗能源、原材料、运输等行业是交叉联系在一起的,互有投入。
反映在这些基础产品的生命周期模型上,其生产过程(单元过程Unit Process, UP)交互联系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这是所有这些基础产品共同的生命周期模型,称为数据库核心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础产品及其核心模型与其它下游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之间的关系(圆圈代表各种生产过程,箭头代表产品产出与消耗)LCA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各种原料的生命周期汇总数据(即LCI数据集,通常包含从资源开采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相应的过程称为Aggregated Process, AP),以简化下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建模、计算与分析。
碳足迹系统架构
碳足迹系统的架构是指整个系统中各个组件和模块之间的结
构和关系。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碳足迹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整个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组件和模块:
1.数据采集模块:这个模块负责收集和记录与碳排放相关的
数据,包括能源消耗、交通工具使用、废物处理等。
这些数据
可以来自用户输入、传感器、智能设备等多种来源。
2.数据处理模块:这个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计算碳足迹的大小。
它可能会使用一些算法和模型来估
算碳排放量,并将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供后续使用。
3.用户界面模块:这个模块提供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包括网页、移动应用等。
用户可以通过界面查看自己的碳足迹
信息,设置目标和计划,查看数据分析报告等。
4.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这个模块负责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存储,包括用户信息、碳足迹数据、分析报告等。
它可以使用数
据库来存储数据,并提供数据的读写接口供其他模块使用。
5.可视化与报告模块:这个模块负责将数据可视化,并生成
碳足迹分析报告。
它可以使用图表、图像等形式将数据呈现给
用户,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碳足迹情况,并提供相应的
建议和指导。
6.客户端通信模块:这个模块负责与外部系统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与智能电表、智能交通系统等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同步。
中国橡胶深度DEPTH REPORTS“产品碳足迹”时代来临 橡胶行业“碳”索不止作者 郝章程革委等5部门2023年10月13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发改环资〔2023〕1529号)。
1529号文件称,计划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2030年达到200个左右。
在省级层面,橡胶轮胎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山东省走在了最前面。
山东省2023年2月28日下发《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鲁环发〔2023〕8号)文件,计划在2024年完成200家重点企业的碳足迹评价、核算,其中就包括橡胶轮胎重点企业。
在行业、企业层面,越来越多的经济支柱产业、知名跨国企业,对其产业链上下游产品提出碳足迹管理要求。
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橡胶轮胎行业龙头企业,也开始付诸行动。
比如,国务院国资委大力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风神股份、圣奥化学等走在了前面。
证监会鼓励A股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报告,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议(SBTi)成员企业。
凭借在环境方面的优秀管理与实践,圣奥化学、科迈化工、兴达股份、贝卡尔特等在EcoVadis企业社会责任评级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双碳”背景下,碳足迹政策频出、产业链供应链的要求、企业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驱动企业进行碳足迹计算与核查。
产品碳足迹时代铿锵走来,已然成为最直观的环保新坐标。
产品碳足迹,开启低碳生产之旅低碳经济,是落实“产品碳足迹”的具体措施,也是橡胶轮胎行业一直追求的发展目标。
橡胶轮胎行业持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以碳减排的实际行动“点绿成金”,助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
如使用环保新材料、生物基材料及可再生和可循环材料,原辅材料减量使用,能源高效利用和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绿色低碳和可降解新产品开发,改进生产工艺缩短制造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打造绿色工厂、智26深度DEPTH REPORTS 出行方式。
摘 要:碳足迹概念从学术领域提出以来,其定义不断发展,大量研究成果不断发表。
同时,随着碳足迹相关标准的发布,碳足迹核算与评价的商业认证也得到广泛应用。
文章梳理了碳足迹概念由学术研究到商业应用的不同发展阶段,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主要的产品碳足迹评估标准:英国PAS 2050标准、WBCSD 和WRI 制定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日本TS Q 0010 标准和ISO 14067标准。
总结了现有碳足迹计算的相关软件工具和模型,对目前石化行业及国际石油石化公司开展的碳足迹评价研究进行分析。
展望了未来石化行业碳足迹评价方向,提出开发基于单元过程的碳足迹评价方法,使石化生产的过程产品方案调整与能耗变化规律反映到产品碳足迹结果当中,指导低碳能源产品生产。
关键词: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PAS 2050 SimaPro 全球暖化潜值石油化工行业产品碳足迹评价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田涛1,姜晔2,李远1(1.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00;2.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北京100045)收稿日期:2020-7-28作者简介:田涛,硕士,高级工程师。
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目前主要从事石油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相关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
资助项目: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项目《石油石化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与碳足迹核算技术开发》。
1 碳足迹及相关标准“碳足迹”概念是由1996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瓦克纳格尔(Wackernagel )和里斯(Rees )提出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概念引申而来,即要维持一定人口的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土地面积[1]。
但碳足迹与生态足迹的不同在于碳足迹主要涉及与全球暖化潜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
碳足迹概念提出后,在学术领域和认证应用领域得到了不断发展。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5卷第9期2010年9月V ol.65,No.9Sept.,2010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赵荣钦1,2,黄贤金1,钟太洋1(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11)摘要:采用2007年中国各省区不同产业各种能源消费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足迹模型,对各省区化石能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建立了不同产业空间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对应关系,将产业活动空间分为农业空间、生活与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渔业与水利业空间、其他产业空间等五大类;对各省区不同产业空间碳排放强度和碳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
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200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为1.65GtC ,其中化石能源碳排放占89%;(2)2007年中国产业空间碳排放强度为1.98t/hm 2,其中,生活及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较高,分别为55.16t/hm 2和49.65t/hm 2;(3)2007年中国产业空间碳足迹为522.34×106hm 2,由此造成的生态赤字为28.69×106hm 2,这说明我国的生产性土地面积不足以补偿产业空间的碳排放,补偿率约为94.5%。
各地区碳足迹差异明显,不少省份甚至存在生态盈余。
总体而言,从产业活动空间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碳赤字不大;(4)全国产业空间单位面积碳足迹为0.63hm 2/hm 2,其中生活与工商业空间的碳足迹最大,为17.5hm 2/hm 2。
不同产业空间单位面积碳足迹大都呈现从东到西逐渐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产业空间;碳足迹;碳排放;能源消费;中国1引言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传统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人为原因。
为探索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造成的碳排放成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1-5]。
中国LCA基础数据库(CLCD)简介王洪涛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wanght.scu@2012-8-22目录一、数据库概述 (1)二、数据库内容 (2)(1)基础产品与核心模型的概念 (2)(2)CLCD的核心模型与产品种类 (2)(3)CLCD包含的清单物质种类及支持的环境影响类型指标 (3)(4)查看CLCD数据库文档的内容 (4)(5)行业数据库:以建材产品数据库为例 (6)三、数据代表性与数据质量 (7)(1)CLCD数据代表中国市场平均 (7)(2)数据来源 (7)(3)统一的数据收集指南 (7)(4)完整的数据收集记录 (8)(5)数据质量检查、评估与控制 (8)四、CLCD的应用情况 (10)(1)在LCA数据库领域 (10)(2)在认证中的应用 (10)(3)未来应用的扩展性 (10)参考文献与注释 (11)一、数据库概述名称:中国LCA基础数据库(Chinese Life Cycle Database,CLCD)开发机构:成都亿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主要用途和功能:为基于LCA方法的产品环境报告与认证(如产品碳足迹、水足迹、EuP/ErP生态档案、III型环境声明等)和基于LCA方法的产品改进(如节能减排技术评价、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审核、供应链管理、产业政策等)提供中国本地化的LCA基础数据支持。
二、数据库内容(1)基础产品与核心模型的概念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大宗能源、原材料、运输等行业是交叉联系在一起的,互有投入。
反映在这些基础产品的生命周期模型上,其生产过程(单元过程Unit Process, UP)交互联系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这是所有这些基础产品共同的生命周期模型,称为数据库核心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础产品及其核心模型与其它下游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之间的关系(圆圈代表各种生产过程,箭头代表产品产出与消耗)LCA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各种原料的生命周期汇总数据(即LCI数据集,通常包含从资源开采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相应的过程称为Aggregated Process, AP),以简化下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建模、计算与分析。
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理论基础 (6)2.1 碳足迹概念及计算方法 (8)2.2 纺织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9)2.3 碳排放与减排技术 (11)三、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实践应用 (12)3.1 国内外案例分析 (13)3.1.1 国内案例 (15)3.1.2 国外案例 (16)3.2 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7)3.3 提高核算准确性的策略与方法 (18)四、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政策与标准 (19)4.1 国际政策与标准 (21)4.1.1 国际标准化组织 (22)4.1.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3)4.2 国家/地区政策与标准 (24)4.3 政策与标准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25)五、未来展望与建议 (27)5.1 研究发展趋势 (28)5.2 政策建议 (29)5.3 技术创新与研发方向 (30)六、结论 (31)6.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33)6.2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33)一、内容简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纺织产品的生产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集、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等,这些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对纺织产品碳足迹进行准确核算对于企业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对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的现状进行概述,重点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主要方法、技术进展以及应用实例。
我们将介绍纺织产品碳足迹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我们将详细阐述目前主流的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包括生命周期评估法(LCA)、空间分布法(SDF)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介绍一些典型的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案例,以展示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