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 格式:docx
- 大小:57.09 KB
- 文档页数:7
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为了确保在瓦斯排放过程中作业人员的安全和瓦斯排放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瓦斯排放措施。
一、主要通风机瓦斯排放措施1.瓦斯排放工作由矿救护队负责实施排放。
2.停电故障排查处理完成后,由电工检查主要通风机供电线路、设备是否完好,严格按照高低压停送电流程进行送电,确保主扇正常运转。
3.因长时间停电停风引起井下瓦斯浓度超限,在启动主要通风机运转前,必须检测回风井口瓦斯浓度,如回风井瓦斯浓度达到或超过0.75%时,应采用降低主要通风机频率、间歇式启动主要通风机排放。
总之,主要通风机运转过程中、总回风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75%。
4.当主扇恢复正常运转后,经观察主扇负压、电流、电压、井下全风压风流中的瓦斯、风速传感器均达到正常状态,瓦斯浓度及有害气体均不超限时,方可指派瓦斯检查员、电工入井开展瓦斯检查及送电工作。
5.经瓦斯检查员检查井下全风压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限,均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三十五条至规定时间,方可指派电工向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送。
二、掘进工作面瓦斯排放措施1.瓦斯排放工作由矿救护队负责实施排放。
2.救护队到达现场后,经检查局部通风机附近20米以内,瓦斯浓度不超限,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时,方可通知电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电。
3.如有多条巷道需要排放瓦斯时,必须事先排除矿井最底部工作面的瓦斯,然后在排除上部的巷道瓦斯,严禁上风侧排除的风流瓦斯流经下风侧的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处。
4.掘进巷道排放瓦斯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段排放,严禁一风吹,严格遵守瓦斯排放三原则(停电、撤人、限量),排放瓦斯时,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5%。
5.排放瓦斯前,必须在排出的瓦斯所流经的巷道交叉口处设置警戒,并对瓦斯流经巷道内的电气设备停电并闭锁。
6.启动局部通风机前,必须对该巷的风量进行测配风,局部通风机安设地点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
局部通风机安设在岩巷时,该巷的风速不得低于0.15m/s,局部通风机安设在煤巷时,该处的风速不得低于0.25m/s。
排放瓦斯管理措施标题:排放瓦斯管理措施一、引言排放瓦斯是现代工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瓦斯的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为了减少瓦斯的排放,有效管理和控制瓦斯的释放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通过总结相关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排放瓦斯管理的有效措施。
二、检测与监控1.建立瓦斯检测系统:在瓦斯易积聚、易爆的场所,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建立起瓦斯检测系统,并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定期进行瓦斯检测,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实时监控系统: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传感器和智能监控系统,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瓦斯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三、减少瓦斯排放1.技术改进:对于瓦斯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如煤矿、石油化工等,技术改进是减少瓦斯排放的关键。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瓦斯回收利用率,降低瓦斯排放量。
2.设备升级:对于老旧设备,采取逐步淘汰或升级措施,选择更加环保、高效的设备,减少瓦斯产生和排放。
3.提高运维水平: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气点,减少因设备老化或破损导致的瓦斯泄漏情况。
四、瓦斯回收与利用1.探索多元化利用方式:通过研究和推广瓦斯回收利用技术,将瓦斯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如用于发电、制热等方面,降低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同时减少瓦斯排放。
2.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瓦斯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回收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瓦斯回收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员工培训与安全意识提高1.加强员工培训:针对瓦斯排放与管理相关知识,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员工对瓦斯排放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2.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工作安全并减少瓦斯排放。
六、政策与法规支持1.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与排放瓦斯管理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落实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排放瓦斯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瓦斯是煤炭开采的主要废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其它有害气体。
如果不对瓦斯进行有效排放和处理,将会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煤炭开采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来排放瓦斯。
1、安全监测对于煤矿中的瓦斯排放,需要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人员安全。
监测设备可以安装在采煤机、皮带机、通风风机和巷道中的多个位置。
如果达到预定的安全限制,则发出警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煤矿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门培训,以便能够在发生瓦斯事故时立即采取措施。
2、通风系统这是一个重要的排放瓦斯措施,通风系统可将瓦斯排放到可控的进风流中。
通过使用煤矿内的空气流动,通风系统可以将瓦斯从采煤面移开,进入可燃区域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同时,通风系统还能改善煤矿的空气质量,并降低粉尘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
3、采煤机采煤机也是在煤炭开采时产生瓦斯的主要来源。
为减少瓦斯排放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采煤机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
例如,必须采用防爆电机以及耐高温、防静电的液压油,以防止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引起爆炸。
4、整定巷道煤矿内的巷道也是瓦斯产生的重要场所。
因此,在开采巷道时,需要考虑到瓦斯的排放问题。
整定巷道可以有效地减少巷道产生的瓦斯,并通过通风系统进行排放。
此外,巷道的结构也需要经过专门设计,以确保其能够满足排放瓦斯的要求。
5、密闭巷道一旦发生瓦斯事故,要尽快把事故发生位置的瓦斯排泄管及时关闭。
为了能够快速采取这些措施,煤矿需要在巷道中安装密闭开关门,在事故发生时通过这些设备密封相关位置。
这可以有效地控制瓦斯的扩散,并在必要时进行空气替换。
6、瓦斯抽采系统这是煤矿中排放瓦斯的最后手段。
瓦斯抽采系统可以从煤矿的底部或特定区域为采矿煤工提供安全空间。
系统可以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垂直的管道或贯穿巷道的横向管道)将瓦斯从煤层中抽出。
之后,瓦斯可以通过压缩和冷却措施进行处理。
总结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是保证煤炭开采安全运作的关键之一。
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一、瓦斯排放的安全技术措施凡因停电、停风或其它原因造成瓦斯操作积聚的,必须制定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
排放瓦斯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内容:(1)措施要有编制人、审批人的签字或盖章,编制措施由通风部门负责,措施应包括瓦斯积聚地点、时间、积存量、排放时间、排放方法、排除瓦斯控制浓度的要求、停电撤人范围、现场负责人分工等。
措施要经矿通风部门、安监部门、机电部门、调度室以及救护等部门会审,技术矿长批准后方可执行。
(2)明确控制排放的方法,禁止采用“大处理”或“一风吹”,措施中要根据瓦斯涌出量、供风量、计算排放量和排放时间,确保排出的瓦斯含量在全风压混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超过 1.5%,其它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第100条规定。
排放时,要在全风压混合处设置声光报警断电仪或甲烷报警仪。
(3)明确排放瓦斯流经的路线和方向、风流控制设施的位置、各种电气设备及瓦斯传感器的位置等,并绘制示意图。
(4)明确断电和撤人范围,凡是受排放瓦斯影响的硐室、巷道和排放瓦斯风流切断安全出口的工作面,必须停电撤人停止作业,所有通往此范围的巷道必须设置栅栏、揭示警标或设专人警戒(专人警戒位置要在新鲜风流中),禁止与处理瓦斯无关人员进入。
排放瓦斯前的切断电源工作,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并在变电硐室设专人看管。
(5)排放后设专人检查瓦斯。
在通风系统、供电系统及电气设备完好,而且排放巷道的瓦斯浓度低于1%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氧气浓度不低于20%时,并要稳定30分钟后,瓦斯浓度无变化时,方可指定专人人工复电。
(6)明确责任范围,排放瓦斯工作要统一指挥,人员要明确分工。
即受影响地点的单位负责撤人站岗工作,通风人员负责排放和控制浓度,机电部门负责停、送电和处理开关内的瓦斯,安监人员负责监督检查措施的落实,救护人员负责值班或延接风筒等。
二、排放瓦斯实行分级管理凡因停电、停风或其它原因造成瓦斯积聚需采取措施的,应遵守下列规定:(1)排放瓦斯之前,必须检查局部通风机及供电设备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确保其浓渡均不超0.5%,确保局部通风机不发生循环风时,才可进行瓦斯排放。
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在煤矿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瓦斯(天然气)的排放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
因为瓦斯是一种有害气体,容易引发爆炸,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所以对于瓦斯的排放,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
瓦斯的危害首先,了解瓦斯的危害非常有必要。
瓦斯是一种轻质非常易燃的气体,主要由甲烷和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组成。
当瓦斯混合氧气浓度达到5%至15%时,就会形成可燃气体,一旦遇到明火或者电火花,就会发生剧烈的爆炸。
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为了减少瓦斯排放的危害和风险,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 瓦斯抽放技术瓦斯抽放技术就是通过钻探井和井筒等工程途径,将瓦斯抽出来,然后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安全的地方进行处理或利用。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矿井内的瓦斯浓度,降低瓦斯引起爆炸的危险。
2. 瓦斯预警技术瓦斯预警技术就是通过使用瓦斯传感器和相关的监测设备,对矿井内瓦斯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当瓦斯浓度超过预设的阈值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预警人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爆炸的发生。
3. 安全通风系统瓦斯安全通风系统是针对矿井内的瓦斯浓度进行的,通过在矿井内展开通风设备,将空气中的瓦斯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矿井内的瓦斯浓度,减少瓦斯引发爆炸的危险。
4. 安全瓦斯利用技术安全瓦斯利用技术是指将矿井内的瓦斯通过管道输送到地面,然后进行安全的利用。
常见的利用方式包括发电、制热等。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降低矿井内的瓦斯浓度,还可以进行绿色能源的开发。
5. 瓦斯排放管道技术对于某些不能抽取或者不能利用的瓦斯,我们可以采用瓦斯排放管道技术,将瓦斯排放至空气中。
但是这种技术需要注意排放口的位置,尽量避免瓦斯直接进入人员活动区域,危及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总结瓦斯是一种危险的气体,对于瓦斯的排放必须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瓦斯抽放技术、瓦斯预警技术、安全通风系统、安全瓦斯利用技术和瓦斯排放管道技术等都是有效减少瓦斯排放危害的技术措施,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措施。
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
1、排放瓦斯时,回风系统内必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除救护队员和瓦检员外,其它人员严禁进入回风系统,排放瓦斯回风流路线为:
2、凡是通往瓦斯排放回风流的地点,必须设置警戒,警戒人员要认真负责,不得擅自离岗睡觉,防止闲杂人员进入回风流。
警戒位置:其中警戒点由安检队负责把口,警戒点由队负责把口。
3、排放瓦斯流经巷道内的电器设备,必须指定专人在采区变电区和配电点两处同时切断电源,此项工作由机电区负责组织进行。
其中电源
由队负责。
4、排放瓦斯前,必须检查局扇及其开关附近10 m 范围内瓦斯浓度,只有当瓦斯浓度不超过0.5% 时,方可启动局扇。
5、局扇启动后,要检查局扇运转情况,严禁局扇发生循环风。
6、排放时,必须采取限制向独头巷道内送入风量的方法,一次只能续接一节风筒,严禁“一风吹”。
7、排放时,应在全风压风流混合处悬挂一台便携式瓦检仪,由瓦检员在该处检查瓦斯,只有当该处CH4、CO2 浓度不超过1.5%时,方可续节风筒。
8、排放时,应控制风筒出口端,使其在不同断面上,由外向内,逐渐推进,在同一断面上,自下而上全断面排放瓦斯。
9、排放瓦斯后,经过检查证实整个独头巷道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 ,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经稳定20分钟无异常后,方可恢复
正常通风,撤回警戒。
10、巷道恢复正常通风后,必须由施工单位电工对巷道中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证实电气设备完好后,方可恢复供电,其它地点供电工作由机电区负责。
11、排放后,由局扇工将风筒按标准吊挂好。
排放瓦斯技术措施排放瓦斯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如果没有得到妥善控制和处理,瓦斯将会对矿工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采取技术措施来处理瓦斯,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非常重要。
下面是采取排放瓦斯技术措施的一些方法:1. 瓦斯抽放瓦斯抽放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抽取煤矿中的瓦斯,将其运输到安全地点进行处理。
瓦斯抽放可以通过孔隙抽放和钻孔抽放两种方法实现。
2. 瓦斯利用瓦斯可以被用作燃料,这不仅可以减少矿井内的瓦斯积累,而且还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煤矿可以将抽取的瓦斯转化为能源或将其微生物处理后,列入市电网。
目前针对瓦斯的利用方式有燃气发电机组、瓦斯发酵池、瓦斯带动式发电机组、瓦斯热能利用。
3. 瓦斯燃烧瓦斯燃烧是一种将瓦斯燃烧掉,防止其有毒气体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的方法。
瓦斯在煤矿的各阶段中都有可能被产生,因此煤矿通常设有瓦斯燃烧设备来处理瓦斯。
4. 移动式储瓦罐移动式储瓦罐是现场抽放和暂存瓦斯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由一组储气罐、阀门和管道组成,可以根据需要移动到瓦斯集中的地方。
移动式储瓦罐可以快速处理瓦斯,以保护矿工和环境的安全。
5. 瓦斯收集井瓦斯收集井是一种控制瓦斯释放的冶炼设备。
收集井通常位于开采煤矿附近,将瓦斯从地下运输到地面,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瓦斯的释放,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总结:瓦斯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对矿工和环境的安全、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采取技术措施对其进行处理,是必须执行的措施。
以上是采用排放瓦斯技术措施的几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处理瓦斯,既可以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为企业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效益。
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瓦斯是存在于煤矿中的致命性气体。
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以及提高采掘效益,煤矿需要采用一系列排放措施来减少或清除瓦斯。
同时,为了确保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煤矿也需要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来防止瓦斯爆炸。
本文将会介绍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
1. 瓦斯的排放煤矿内部的瓦斯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岩石的压缩、化学反应、煤炭的挤压等。
为了防止瓦斯积聚,在煤矿建设时通常会安装通风系统和吸放瓦斯的设备。
通风系统可以利用风机将空气推送到较深部分,通常反复循环,扰动并稀释瓦斯,使其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通过吸放瓦斯的设备,可以将瓦斯引导到室外进行处理,避免瓦斯的积聚和引发事故,大大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2. 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为了防止瓦斯的积聚和引发事故,煤矿需要采用一些安全技术措施来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安全技术措施:2.1 瓦斯排放管道系统的设计煤矿中用于排放瓦斯的管道系统应该按照标准配置,严密安装,封堵严密。
煤矿公司需要在日常生产中定期对这些管道进行维护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2.2 瓦斯排放管道的安全阀门在排放瓦斯的管道系统中,安全阀门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安全阀门能够在管道压力不稳定或者超过系统最高工作压力时,有效防止瓦斯泄漏、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瓦斯监测设备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煤矿内部瓦斯泄漏和浓度变化,需要在煤矿的关键位点上安装瓦斯监测仪器,并与报警系统相连接。
这样可在短时间内将瓦斯泄漏的情况通知工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
2.4 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这项任务需要和日常生产紧密相连。
每一个工人必须受到聘用前的培训,随后每年必须定期参加 4 次培训。
在培训中,工人需要学习有关瓦斯泄漏以及如何使用瓦斯探测仪器的知识等技能。
这种培训可以帮助工人更好地掌握煤矿内部安全知识,并且可以在工人操作中及时发现瓦斯泄漏危险,从而防止瓦斯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由于矿井反风演习期间停止对各个掘进工作面供风,主扇恢复正常后,需要对各个掘进工作面进行排放瓦斯,以便恢复生产作业,特制定以下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望各部门遵照执行。
一、排放瓦斯顺序:行人井延伸→梭车绕道→胶带运输大巷→回风大巷二、排放瓦斯流经的路线:行人井延伸→集中轨道运输大巷→轨道运输大巷→总回风巷→风井→地面梭车绕道→轨道运输大巷→总回风巷→风井→地面胶带运输大巷工作面→总回风巷→风井→地面回风大巷工作面→总回风巷→风井→地面三、停电、撤人、设岗截人范围排放期间除排放人员,严禁任何人进入瓦斯排放区域。
排放期间除排放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瓦斯排放区域,设岗人员井下为安全员,井口为地面检身员。
停电范围;凡排放瓦斯流经的巷道内所有电器设备必须停电。
四、排放瓦斯的指挥机构总指挥孙建军副总指挥赵建斌调度室杨彦海生产技术部冀峰通风部石磊鑫机电部罗银俊安监部马爱玉地测部古卫星机构职能;1、总指挥:由总工程师担任,负责指挥瓦斯排放过程中的全部工作。
2、副总指挥: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瓦斯排放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及相关人员配合时给予安排落实。
3、生产技术部:负责瓦斯排放措施的贯彻落实,相关技术的培训及排放瓦斯现场技术指导。
4、调度室:负责转达各部门在瓦斯排放过程的信息,并作好相关记录,协调人力和物力,并作好后勤保障。
5、机电部:负责井上下停、送电及机电设备管理,确保排放局扇运行正常。
6、通风部:瓦斯排放的具体操作部门,确保排放过程中无违规现象。
7、安监部:负责设岗截人及安全监督工作。
以上各部门及人员既是瓦斯排放的主要成员,同时也是在排放瓦斯过程出现意外时的临时救护人员。
在排放瓦斯期间,所有人员必须到位,服从总指挥的工作安排。
瓦斯未排放前,任何人不得脱岗。
五、控制排放瓦斯的方法由于巷道风筒是接至迎头,因此选择在局部通风机的吸口处,利用挡板挡住吸风口来控制供风风量进行瓦斯排放。
六、安全技术措施1、在进行瓦斯排放前所有人员必须先认真的学习本安全技术措施,未学习的人员不得参与瓦斯排放及其指挥工作。
反风演习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反风演习是煤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目的是检验煤矿灾害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职工自救能力。
在反风演习中,排放瓦斯是常见的操作行为,但由于瓦斯的易燃易爆性质,必须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职工的安全。
一、在反风演习中应具备的意识1、安全意识:所有参与反风演习的职工都应具备安全意识,牢记自己的身份,时刻关注周围的状况,避免发生事故。
2、瓦斯认知:职工在操作过程中应清楚了解瓦斯的特性、危害和处理方法,使得他们在遇到瓦斯问题时能够立即想到应对方法,从而避免瓦斯爆炸的发生。
3、规章制度:必须严格遵守现有规章制度,不得违反操作规范和煤矿安全生产法规,确保操作风险尽可能的降低。
二、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1、瓦斯排放前的准备(1)检查排放区域:在排放瓦斯前,应仔细检查周围的环境是否符合矿井通风要求,是否有危险物品放置在瓦斯排放区域。
(2)瓦斯含量检测:必须进行瓦斯含量检测,确定瓦斯浓度是否达到可燃范围,并作出相应安全措施。
2、瓦斯排放中的安全技术措施(1)瓦斯风帽:在瓦斯排放口设置瓦斯风帽,防止瓦斯溢出,同时加强通风,减少瓦斯在排放过程中的聚集。
(2)瓦斯排放管道:瓦斯须通过排放管道,不得随意向四周喷洒,同时对排放管道做好防火措施,以防止火花引燃瓦斯。
(3)工人警卫:设置警卫人员,负责对排放区域进行警戒,做到安全监督。
3、瓦斯排放后的安全技术措施(1)风量增大:瓦斯排放后应增加通风量,尽快将瓦斯、粉尘等有害气体排出去。
(2)爆炸源消除:必须排除瓦斯爆炸源,尽可能减少瓦斯爆炸风险。
(3)人员离开:瓦斯排放结束后,必须让操作人员迅速撤离排放区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总之,在反风演习中排放瓦斯是必要的,但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技术的标准去执行,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各级领导在落实生产任务的同时,也要关注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切实承担起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
YF-ED-J6229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常规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
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常规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实用
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根据我矿“一通三
防文件汇编《强化瓦斯排放管理的规定》(试
行),制定以下常规排放瓦斯措施,望所有参
加人员认真贯彻执行:
一、适用条件:
1、临时停风时间短(不超24小时)且瓦
斯浓度低于3%的掘进工作面(含煤巷、半煤岩
掘进工作面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工作面)。
2、停风原因查清楚且故障已排除。
3、必须向矿及通风队值班人员汇报,矿及
调度有记录可查。
二、地面指挥部地点及指挥机构:
1、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2、总指挥:当日值班矿领导。
3、参加人员:矿调度、安检科、机运科、通防科、通风队、施工单位值班人员。
三、井下指挥部及参加人员:
1、井下指挥部设在掘进工作面电话处。
2、井下指挥人员:施工单位跟班人员及通风队班组长。
3、参加人员:以通风队瓦检员为主,施工单位跟班人员指定专人协助。
四、责任划分:
1、矿调度、安检科、机运科、通防科、通风队、施工单位值班人员负责地面指挥工作。
2、施工单位跟班人员及通风队班组长负责现场指挥工作,并将回风流内的作业人员撤离至新鲜风流侧,安排专人站岗警戒。
3、施工单位小班电工负责回风流内的停电工作,并负责看护风机及进行倒台试验。
4、瓦检员负责现场排放瓦斯工作。
五、操作程序:
1、撤人、停电、站岗工作准备完毕,风机故障排除后,施工单位跟班人员及通风队班组长负责向矿指挥部汇报,矿调度值班人员做好记录。
2、经过地面指挥部分析后,认为符合常规排放条件可常规排放时,下达现场排放瓦斯命令。
3、井下指挥部人员接到地面指挥部通知后
按此措施排放瓦斯。
4、排放后,再经检查工作面无瓦斯聚积、瓦斯超限(>1%)、片帮冒顶、风筒脱节等隐患后,向地面指挥部汇报瓦斯已排放完毕,矿调度值班人员再次做下记录。
5、经地面指挥部确定无其它隐患后,下达排放瓦斯结束可进行复工的命令,排放瓦斯工作结束。
六、安全技术措施:
1、所有参加排放瓦斯人员严禁随意敲打及拆卸矿灯,佩戴好防护用品,加强自主保安工作,瓦斯不排放完毕任何人不得进入盲巷。
2、各掘进工作面电话必须安设在全负压风流进风侧,否则不得排放。
3、排放瓦斯前,必须先检查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米范围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只有瓦斯
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启动风机,并做风机倒台试验,观察风机运转情况及吸风情况,一切正常后再进行排放瓦斯工作。
4、严格坚持控制排放的原则,采取风筒错口法或长短节风筒交替延接法排放,严禁“一风吹”,必须在回风流汇合新鲜风流的第一个交叉口处悬挂探头监测排出的瓦斯,探头联网上机,确保排出的风流在全风压风流汇合处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5%。
5、若超过1.5%必须及时向矿指挥部汇报,并控制风筒的进风量,确保安全排放。
6、经指挥部同意复工后,施工单位小班电工方可由外向里逐级送电。
7、本措施每月由区队长组织贯彻一次,听贯彻措施人员必须签字备查。
会审意见:同意按措施执行;另
1、执行常规排放瓦斯时,瓦检员必须在通风班长的指导下控制排放,施工单位班长负责工作面回风流电气设备停电工作。
2、若串联通风巷道排放瓦斯必须制定专项排放措施,并会审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
常规排放瓦斯措施复审意见
1、措施注明适用条件:①临时停风小于24小时;②CH4、CO2浓度均小于3.0%;③停风停电原因查清,并排除。
只有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方可执行常规排放瓦斯措施。
2、措施中其它部分按一通三防文件汇编《强化瓦斯排放》相关规定重新按要求格式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