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 第六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六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42――――P83)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1、数概念的形成2、6―――10的加减法单元课时安排:约21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6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5、整理和复习2课时授课时间:09 年 10月10日1授课时间:09 年10月13日教学重、难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第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必记
一、词语认读
1. 基本词汇
1.人:rén
2.人物:rén wù
3.人行道:rén xíng dào
2. 高频字词
1.害怕:hài pà
2.小心:xiǎo xīn
3.危险:wēi xiǎn
二、阅读理解
1.《小宝贝和衣服》
这篇阅读故事讲述了小宝贝丢失了新衣服的故事。
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小宝贝为什么害怕去找新衣服。
2.《小宝贝的身体》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小宝贝的身体部位,让孩子们更加熟悉自己的身体,强调小宝贝要小心保护自己。
三、课文导读
第六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小宝贝的故事展开,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小宝贝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照顾自己。
四、句型表达
1.小宝贝怕跌倒,他们总是小心地走路。
2.鼹鼠很幸运,没有发生危险。
3.小宝贝要多注意周围的危险。
五、课后练习
1. 完成句子
1.小宝贝看到洞,有了些害怕的感觉。
2.妈妈对小宝贝说:“你要小心,别让衣服丢了。
”
2. 问答练习
1.你认识那个人吗?(认识)
2.为什么小宝贝害怕找新衣服?(见到洞害怕)
六、总结
第六单元的内容主要围绕小宝贝的故事展开,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身体部位、注意危险,提高小宝贝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课后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牢记重点知识,做好课后练习,提高
自己的语文能力。
11-20各数的认识总体分析新知识点1.认读并数出11~20各数,掌握11~20的顺序及大小。
知道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十进制,正确书写11~20各数。
3.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要求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建议1.教学情景图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量各是多少?请学生试着数一数。
2.关于例1,要让学生操作小棒,突出把10根小棒捆成1捆是1个十,是10;再一根一根添上去,边添边数,数到20时,明确:2捆是2个十,是20。
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学生边操作边说数,在理解数的组成基础上掌握读法。
例如11,左边10根捆成1捆,右边添上1根,因为是1个十和1个一,所以读作:十一。
3.关于例2的数序,可让学生先读直尺上10以内的数,再接着读,有利于10以内数和11~20各数的联系。
要利用直尺问学生:几后面是几?17前面是多少?15和14比,谁大谁小?等等。
使学生切实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4.关于例3的11~20各数的写法,老师可先介绍计数器,说明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数:右边第一档叫个位,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1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几颗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要结合小棒进行说明:1捆在计数器上就用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几根就在计数器上的个位上拨几颗珠子。
5.关于例4的口算,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口算,要先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再出示一幅图,请学生说出四个算式。
然后操作,弄清四个算式的关系。
6.关于例5的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老师要介绍一下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单元测试_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6单元试题及答案
小学一年级往往起到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该如何去做好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6单元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6单元试题一、我会算。
(共22分)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分)
26+8= 95-30= 80-30= 89-7= 46+7= 41-2= 71-8= 53-6= 9+27= 67-20= 2.计算。
(12分) 27+6+8= 47-6+40= 70+18-60= 81-7-30= 53-8-30= 40+37-9= 二、在○里填上 “>”“<”或“=”。
(8分) 三、填一填。
(8分) 四、连一连,看看小猫能吃到哪条鱼。
(12分) 五、看图列式计算。
(15分) 生活运用(35分) 六、解决问题。
(共35分) 1.还剩多少个松塔?(6分) 2.再过5年,奶奶比小军大多少岁?(6分) 3.小兔运苹果。
(6分) 小白兔运了3筐,每筐有9个,一共运了多少个苹果? 4.(7分) 5.踢毽子。
(10分) (1)小芳比小红多踢了多少个? (2)小
刚比小芳少踢了多少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6单元试题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第一部分:第六单元复习一、知识点复习1.复习第六单元的文字识字、句子操练等内容,让学生熟练掌握单词和句型。
2.复习生字词,加深学生对字形、音、义的理解。
二、课文导入1.复习第六单元的主要课文内容,让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课文赏析1.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为下一步的写作和操练做准备。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
四、写作操练1.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进行作文批改,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作文表达。
五、课堂互动1.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所学内容。
2.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励全班积极参与。
第二部分:第七单元复习一、知识点复习1.复习第七单元的词语拼读、句子操练等内容,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2.强化词语辨析,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二、课文导入1.复习第七单元的主要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回忆并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流畅度。
三、课文赏析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拓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词汇。
四、写作操练1.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巩固所学内容。
2.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集体讨论和批改,指导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五、课堂互动1.设计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间的合作。
2.加强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以上是对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复习课的教案安排,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有效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2024年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数0~9,理解数的大小,会念0~9,会数的编顺序,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能用0~9之间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初步培养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比较、归纳和判断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5.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动脑能力。
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主题:认识0~9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认识数0~9。
2. 数的大小。
3. 数的编顺序。
4. 简单加法和减法。
5. 实际生活中数的运用。
6. 数字的认读、写出和认写练习。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教具,配以有趣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动脑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操作讲解法:通过具体的操作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数0~3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实物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数0~3,让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和念出数0~3。
1. 学生观察一个大大的数字“0”,然后教师介绍数“0”的命名、念法和书写。
2. 学生观察一个大大的数字“1”,然后教师介绍数“1”的命名、念法和书写。
3. 学生观察一个大大的数字“2”,然后教师介绍数“2”的命名、念法和书写。
4. 学生观察一个大大的数字“3”,然后教师介绍数“3”的命名、念法和书写。
5. 进行数的认读、念出和书写练习。
6. 通过游戏:“找出数字”,让学生用手指找出教室中的数字0~3。
7. 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数的编顺序。
第二课时:认识数4~6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实物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数4~6,让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和念出数4~6。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试卷(一)班别:姓名:座号:评分:一、填空。
(26分,每空1分)(1)、比一比。
(2)在里填上“﹥、﹤、=”。
37-73045+9535+677275-50203830+732-840-9(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0=83+()=5385-()=3546+()=49()+40=70()-()=60()+()=50(4)、请想一想,填一填。
9比59小。
78比70大。
58比9大。
9比80小。
一个足球40元,一个排球30元,一个足球比一个排球贵()元。
比多()个,比少()个。
比比比比多多少少二、考考你的眼力(对的打“√”,错的打“╳”)。
(4分)(1)45-8=47()(2)35+7=32()(3)60-7=53()(4)81+5=96()三、请计算。
(6分)419583+8=38-7=2881四、看谁的口算最好!(28分)59-9=16+70=67-8=70-7=53-8=3+48=81-6=7+73=50+40=99-9=46+6=91-50=65+7=20+49=45-30=43+9=52-8=69-8=50+50=100-50=23+4+9=81-7-30=54+20+3=93-70+60=17+6+8=43-8-30=60+38-90=50+27-8=五、看图列式。
(6分)(1)、(2)、=()=()六、用数学。
(共30分,每式4分)条20条元34.00元8.00元(1)、=()(2)、奶奶比小明大几岁?=()(3)、二班种了几棵?=()(4)、实验小学举行运动会。
还剩多少个?我今年65岁。
我今年7岁。
一班和二班一共种了26棵树。
我们一班种了9棵树。
树上一共有93个松塔。
我们已经采了70个松塔。
女运动员比男运动有58个男员少多少个?运动员,40个女运动员。
=()(5)、小红家养的家畜。
①、鸭比鸡多多少只?=()②、鸡比鹅少多少只?=()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2分)=()只数203046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试卷(二)一、看谁先到家。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简说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作好准备。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内容的每一细节处,无一不在渗透新的教学思想,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在编排上,本单元教材有如下三个特点比较突出:第一,新教材注重了数学与人文的关系,注重了从生活中创设情境导入教学,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新教材在教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亲自体验、合作交流、勇于创新。
这些在教材中最直接地体现为例题,不再只有小棒图的出现,而是师生交流的场景(例1),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例2),以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图景(例5)。
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画面,对其学习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第三,新教材还特别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连贯性。
教学数数时,突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这为学习“数的组成”作好准备,而学习“数的组成”又是学习数的读、写法和认识数位的基础。
本单元中的每一处口算都为下一步的口算教学作好了铺垫。
总体目标预设1、能够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学情分析与策略建议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已经掌握0~10各数的读写,已具有在新情境中学数数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的动作思维为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来进行学习。
由学具操作到计数器的直观图,是学生思维水平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的一个过渡。
学生不难了解11~20各数的写法,但应创设情境,建立“20”和“2”的不同印象,区分“20”和“2”,理解20中“0”的含义,从而正确认识、书写“20”。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共4课时)
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练习十四1、2两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难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20根小棒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0~10,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会数吗?请小朋友们从小到大数一数,从大到小数一数。
生按要求数数。
师:你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生举例)你们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
(板书课题:认识11-20)
二、新授:
(一)、教学数数:
1、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出示直尺,开火车读数。
3、P76第5题。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画图的游戏,请你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
比一比谁连得又快又好。
展示连好的作品,全班一起按顺序读,检查。
是什么呀?
、数的组成:
师: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师一起边数边摆10根小棒。
(师摆在黑板上)
教学计数单位“一”。
一根小棒表示1个“一”,两根小棒表示2个“一”,那么,三根小棒呢?师继续出示4、5、6……
2、教学计数单位“十”。
请你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组成一个“十”。
3、摆一摆、说一说
师: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师示范出示小棒。
那么13呢?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一生演示。
师:那20又该怎么摆呢?(学生有可能说一捆和10根,先肯定,再和摆两捆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 )个十是20,20里有( )个十)
反馈:学生提问,学生答。
巩固拓展
P76 第2题。
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反馈时一边摆,一边说。
2、P76 1题先不数,估一估一共有几只?(板书学生估计的数)数后一起评价学生的估计。
怎样能很快知道有几只蜜蜂呢?(演示把10个只蜜蜂圈起来)再数出有多少只蜻蜓。
口述各数的组成。
开火车练习。
二、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这些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谁来举例。
三、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11—20各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练习十七3、4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教学重点:正确的书写11~20各数。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1—20各数。
说说11-20各数的组成。
一、新课教学:
1、教学数的读法。
出示12,你们知道怎么读吗?为什么读十二呢?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
左边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边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
例如12,因为有1个十和2个一,所以读作“十二”。
P74做一做3题
2、教学数位表。
(1)、每个计数器的上边都有一些小棒:左边有三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对着十位,用1个珠子表示;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对着个位,用几个珠子表示,合起来就是十几。
因此,对着十位写1,表示有一个十,对着个位写几,表示有几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让学生观察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
3、教学数的写法。
(1)、出示1捆和4根小棒,并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计数器十位的上面,把2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
再边提问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l,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
最后,再着重说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4,就表示4个一。
(2)、师说一个20以内的数,请一名学生用数字卡片在数位表里摆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摆。
(3)、师范写,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字。
(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
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
三、巩固练习:
P75做一做1题、师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生在作业本上写数。
P75做一做第2题、3题。
五、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3、使学生知道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读数,学生写数,请一板演:
2、计数器的认识:
十位上拨下1颗,表示多少?再在个位上拨下3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3 十位上是2颗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拨数学生读数。
14、17、19、18、20
二、教学新课:
教学一图四式:
师左手拿一捆小棒,右手拿三根小棒,你能根据这些小棒来写算式吗?
10+3=13 13-3=10 3+10=13 13-10=3
教学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加法算式中一共有3个数,它们分别有自己的名称
板书: 10 + 3 =13
加数加数和
减法也有自己的名称 13 - 10 =3
被减数减数差
同桌合作:先摆小棒写出4个算式,然后介绍给同桌各部分的名称。
你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了吗?
被减数就是和,减数是一个加数,差是另一个加数。
5口算:10+4= 14-4= 14-10= 6+10= 16-6=
三、尝试迁移:
1、尝试计算:11+2= 你是怎么想的?
数的方法,利用计数器计算:个位上加2是3,十位还是1,一共是13。
出示:13-2= 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第5题:11+4=
3、试一试:13+4= 6+12= 16-5= 11+7= 1
练习计算:
P78 第1题填空
第2题看图列式。
第3题计算比赛。
出示一些小园片,问:你能看出这儿大约有多少个小园片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1)同桌合作一人摆园片,一人估计大约有多少。
(2)独立完成P80第1题。
二、课堂练习:
P80第2、3题
三、教学小结:这节可学会了什么?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准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例6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板书1
3、15、19、20学生读,选择13说说这个数3、1各在什么位上?小结:从右边起,地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板书:个位、十位
3、复习一图四式及给部分名称:
探究新知:
例6:看图说图意:
知道什么
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算:您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几人?如何解答?
学生说出方法
3做一做p79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八第5、6题。
2、送信:动物园召开联欢会,聪明的小狗表演节目,你能知道小狗要把卡投到哪个信箱里吗?
3、连线:接下来,很动物也想来试试,小朋友一起和他们想一想,哪两只动物的信是送给
同一个信箱的。
第1题。
我们也来做游戏:这次活动是谁组织的?涂色。
书P81 四、练习小结:
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