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中考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34.50 KB
- 文档页数:4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三科学教材中关于浮力的章节,具体内容为第十一章第2节: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详细内容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阐述、浮力公式的推导、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理解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如石块、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弹簧测力计。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推导浮力公式,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浮力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公式计算给定物体的浮力,并分析其浮沉情况。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并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2. 浮力公式:F浮= ρ液体gV排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 浮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0.1m³,水的密度为1.0×10³kg/m³,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一艘船在淡水中浮力为2×10⁴N,若将该船驶入海水中,浮力为多少?答案:(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0N。
(2)船在海水中的浮力仍为2×10⁴N。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
浮力复习导学案A一、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说出浮力的概念,准确叙述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复习,能熟练说出阿基米德原理,并会运用其原理熟练解题。
3、通过复习,能说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一、知识梳理1.浮力定义:浸在____________里的物体受到____________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___上,其方向是____________,其大小F浮=___________。
(2)“浸在”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浸入液体里即浸没,也包括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
(3)“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和物体的体积V物,它们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则V排=V物,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当物体只有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V排<V物,此时V物=V排+V露。
(4)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跟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无关。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5)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G排=ρ气gV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排=V物。
3.正确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1)从物体受力情况看: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①当F浮>G物时,物体________,物体在上浮过程中受非平衡力作用,当物体部分露出液面后,其所受浮力随其露出液面部分体积的增加而减小,直至F 浮与G物相等,物体________在液面上。
②当F浮=G物时,物体_________在液体内部任何深度,受一对平衡力作用,。
③当F浮<G物时,物体_________,物体在下沉过程中受非平衡力作用,直到物体与容器底接触后,才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此时G=F浮+F支。
浮力复习学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探究浮力的大小,复习测量浮力的方法以及阿基米德原理;2、利用浮力知识测固体的密度。
3、进一步巩固“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力学问题”这一思维方法的应用。
二、复习过程:一、浮力的大小方法铁块(ρ物>ρ水)木块(ρ物<ρ水)物块(ρ物=ρ水)1、受力平衡法静止时画出物体受力情况浮浮公式测量仪器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测量仪器习题精炼:1、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完全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未碰到容器底及侧壁),溢出0.24kg的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则物体的重力为 N。
(g=10N/kg)2、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可以肯定的是:()A.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小B.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大C.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小甲乙D.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大3、把一个重为2N的物体刚好整个压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物体排出了1.5N的水,则松手后该物体最后的状态是(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你的依据是。
4、将体积为100cm3的铝块浸没在300cm3的水中,它将受到多大的浮力?ρ铝=2.7×103kg/m3ρ水=1×103kg/m3拓展: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器材任选。
二、利用浮力测量固体的密度习题精炼:1、小红利用浮力知识测出了苹果的密度方法如下:(1)小红先将装有苹果的烧杯中加满水(如下图),(2)小红又拿来一个装水(水足够多,密度用ρ水表示)的大量筒,水的体积为V1,(3)在下图中,她轻轻取出苹果,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水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
则苹果的质量表达式:m=____________。
(4)小红用针把苹果完全压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水从烧杯中溢出后,再取出苹果,并继续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水再次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3。
甲中考专题 浮力复习【学习目标】1、梳理有关浮力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系统。
2、直击中考考点,精心解读研习,逐步掌握方法规律。
【自主复习 梳理知识】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________。
用公式表示为:F 浮=G 排=________。
3.浮力的计算方法 (1)压力差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 (3)称重法: (4)二力平衡法(悬浮或漂浮):5.浮力的应用(1)轮船:轮船无论是在海里还是河里,均处于________状态,所以轮船所受到的浮力________它的重力,因此轮船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的;但是由于海水密度________河水密度,所以轮船由河里驶向海里要________一些。
(2)潜水艇:通过改变__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3)气球和飞艇:气囊里充的是密度________空气密度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的体积,从而改变它们受到的________来实现上升和下降。
【典型例题分析】考点一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1.将一个体育测试用的实心球和一个乒乓球同时没入水中.放手后发现:实心球 沉入水底,而乒乓球浮出水面如图所示。
比较实心球和乒乓球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则( ) A .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大 C .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B .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 D .不能确定2.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实心小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8N 。
把实心小球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 3的油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N ,求(g 取10 N/kg) (1)小球受到的浮力(2)小球的质量(3)小球的体积(4)小球的密度【拓展】1.(多选)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 与物体下降高度h 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体积是400cm 3B .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C .物体的密度是2.25g/cm 3D .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4N考点二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 把体积为2×10-3 m 3、重为12 N 的物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g 取10 N/kg)( )A .漂浮,F 浮=20 NB .漂浮,F 浮=12 NC .沉底,F 浮=20 ND .沉底,F 浮=12 N2.如果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的两杯盐水中,鸡蛋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 甲、F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F 甲 =F 乙B.ρ甲<ρ乙 F 甲<F 乙C.ρ甲>ρ乙 F 甲=F 乙D.ρ甲>p 乙 F 甲>F 乙【拓展】1.小滨同学看到鸡蛋浮在盐水上面,如图所示,于是,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图象可能是 ( )A B C D【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巩固提升】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如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两实心物体a 和b ,放在水中静止后,则( ) A .a 漂浮,a 受浮力大于b B .b 漂浮,b 受浮力大于a C .a 沉底,a 受浮力大于b D .b 沉底,b 受浮力大于a2.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的沉浮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A.下沉,变小B.下沉,变大C.上浮,变小D.悬浮,不变【作业】《中考考什么》P225 专题3。
教案: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1章第3节“浮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以及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2.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体沉浮现象的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
2. 难点: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浮力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浮标、测量筒、金属块等)、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轮船、救生圈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浮力公式的运用,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讨论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的大小计算4. 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
(2)计算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水的密度为1.0×10³kg/m³。
2. 答案:(1)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0N。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30N。
(3)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面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浮力有直观的认识。
在讲解浮力公式时,注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运用条件。
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初三物理浮力复习( 6 课时)钟楼校区一、课程名称:浮力二、课程说明:浮力是对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及物体的沉浮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三、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沉浮的条件和掌握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通过收集浮力的应用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课程类型:复习课五、课时安排:6h六、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浮力,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沉浮条件七、教具:电子教案八、教学过程:1.浮力( F浮)(1)定义: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其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说明: (1)浸入包括全部没入或部分没入液体中两种情况。
(2)浮力的施力物:液体。
受力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3)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4)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同样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 2)产生原因:液体(气体)对浸入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即 F浮F向上F向下( 3)用测力计测浮力的原理:F浮G物F拉2.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 2)公式:F浮G 排液液gV排说明: (1)在气体中时,F浮G排气气gV排(2) 注意公式中的V排,当物体部分浸入时,V排V物,当物体全部浸入时,V排V物。
3.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当 F浮G物或液物,物体上浮当 F浮G物或液物,物体下沉当 F浮G 物或液物,物体悬浮漂浮在液面上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 物4.浮沉条件及漂浮条件的应用:(1)潜水艇:下潜和上浮过程中,其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未露出水面)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其上浮或下沉。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教案: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三科学教材,主要复习浮力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1. 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浮力的产生原因;3. 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力现象;4. 浮力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2. 学生能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3. 学生能通过实例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浮力产生的原因;3. 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浮力计算器;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浮力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浮力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浮力规律。
6. 实验报告:7. 板书设计:板书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产生原因,方便学生复习巩固。
8.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有关浮力的题目,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课后巩固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计算题: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8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2. 应用题:一艘船在水中漂浮,船的重力为2000N,求船所受的浮力。
答案:1. 物体在水中的重力为2N;2. 船所受的浮力为2000N。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浮力实验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浮力的基本知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浮力》中考复习教学设计一、考点与目标《浮力》是苏科版教材第十章的第四、五节的内容,在考试说明中对浮力的要求为:“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这节课是初中物理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必须重视。
再者这部分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下册进行的,学生已经感到相对生疏;且《浮力》涉及了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是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复习充分理解相关的概念,使之能够达到中考的要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理科的学习方法,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与要求对与九年级的复习阶段,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差异,分层已经非常明显。
在保证考试要求的基础上,本节课应该体现真对性。
对有些学生要求是:“记住概念”、“会用公式”、“了解应用”,而有些学生则是:“理解概念”、“推导公式”、“变形应用”。
这样才能抓住中考的知识点,同时为一些学生在高中的发展做出准备。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如何使学生在复习课中充分理解比较综合,有比较枯燥的浮力概念。
罠略:通过多媒体播放曾经做过的浮力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等;用重点复习浮力的应用来强化概念,比如轮船(空心法),潜水艇(改变自身重力),汽艇(改变自身体积)是如何利用物体沉浮条件的等。
四、教具复习课内容较多,且要体现概括性和总结性,并突出重点,做到一目了然。
方便梳理。
所以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特背时公式的推导和例题的解析过程要完整的呈现。
1,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 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课件演示对于物体部分浸入、全部浸入、全部 浸入但底部有缝隙、全部浸入底部无缝隙这几 种情况,学生利用所学概念判断物体是否受到 浮力。
_Il II □ Il n I部分浸入全部浸入全部浸人全部浸入 贴底有缝贴底无缝2,浮力产生原因: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即分析讲 述:板书 推导(针 对能力较 强的同 学)学生思 考,进行 提问,逐 个分析。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三科学教材第八章“力与运动”中的第三节“浮力”。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浮力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体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
难点:浮力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仪、物体浮沉实验器材、计算器等。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仪,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2. 知识讲解(1)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沉入液体底部。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4. 浮力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应用题: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掌握较好,但在浮力的计算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有效性;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09《浮力》中考复习学案陵水中学初中物理备课组九年级班姓名:座号:【历年考点】1.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2.物体浮沉的判断和应用;3.浮力的相关计算;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5.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夯实考点】1.阿基米德原理(1)原理: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流体所受的。
(2)浮力计算公式:=(适用条件:);称重法:F浮公式法:F=(适用条件:);浮=(适用条件:);平衡法:F浮求差法:F=(适用条件:)。
浮2.物体浮沉条件G时←→物体下沉。
(1)当F浮当FG时←→物体悬浮。
浮当FG时←→物体上浮直至漂浮。
浮(2)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
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
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直至漂浮。
G。
注:当物体处于漂浮时,F浮【针对训练】一、选择题1.(09海南)将重为6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重是5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A.6NB.5NC.1ND.11N2.(08海南)铺设水上通道救灾时,将载有“门桥”预件的车辆快速倒车并急剃车,“门桥”便自动滑落江中;门桥没有桥墩,也没有吊索,能让运载救灾物资的车辆通过。
其中主要应用的物理知识是:A.惯性浮力 B.推力浮力 C.推力重力 D.惯性重力二、填空题3.(13海南)如图7所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的排水量为67500t,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N(g=10N/kg)。
当甲板上的某飞机起飞时,以该飞机为参照物,“辽宁号”是的。
(选填“静止”或“运动”)三、实验题4.(11海南)小明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1)物体(圆柱体)所受的重力是_____ N。
(2) 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_____ N。
(3)图乙中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物体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_____。
(物体未接触容器底)(4)图甲的弹簧测力计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一个大西瓜的重力。
初三物理浮力复习(6课时)钟楼校区一、课程名称:浮力 二、课程说明:浮力是对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及物体的沉浮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沉浮的条件和掌握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通过收集浮力的应用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课程类型:复习课 五、课时安排:6h 六、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浮力,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沉浮条件 七、教具:电子教案 八、教学过程: 1. 浮力(F 浮)(1)定义: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其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说明:(1)浸入包括全部没入或部分没入液体中两种情况。
(2)浮力的施力物:液体。
受力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3)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4)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同样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2)产生原因:液体(气体)对浸入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即F F F 浮向上向下=-(3)用测力计测浮力的原理:F G F 浮物拉=-2. 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F G g V 浮排液液排==ρ说明:(1)在气体中时,F G g V 浮排气气排==ρ(2)注意公式中的V 排,当物体部分浸入时,V V 排物<,当物体全部浸入时,V V 排物=。
3. 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 G 浮物>或ρρ液物>,物体上浮 当F G 浮物<或ρρ液物<,物体下沉 当F G 浮物=或ρρ液物=,物体悬浮 漂浮在液面上物体的浮沉条件F G 浮物= 4. 浮沉条件及漂浮条件的应用:(1)潜水艇:下潜和上浮过程中,其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未露出水面)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其上浮或下沉。
《浮力中考复习》导学案复习过程:【魔术实验导入】塑料球为什么会自动向上跑?一、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方法铁块(ρ物>ρ水)木块(ρ物<ρ水)物块(ρ物=ρ水)(1)受力分析(平衡状态)静止时画出物体受力情况浮浮公式F浮=F浮=F浮=(2)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________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公式F浮=1.测量一块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每组完成其中一种方法即可)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2.测量一块木块浸在水中的浮力(每组完成其中一种方法即可)二、比较浮力大小的方法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满了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同一个小球A分别轻轻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小球A最后静止时处于图1和图2所示状态。
(1)图1中A球在甲液体中所受浮力_____________图2中A球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2)图1中A球排开甲液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图2中A球排开乙液体的质量;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3)图1中甲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图2中乙液体的密度;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4)另取相同的烧杯装满乙液体,一个与A球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小球B,把它轻轻放入乙液体中,小球B最后静止时处于图3所示状态,那么,图2中A球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_____________图3中B球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5)在图1中A球在甲液体中所受浮力_____________图3中B球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三、总结与归纳1、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1)受力分析:①称重法:F浮=②状态法(漂浮或悬浮):F浮=(2)阿基米德原理:F浮=2、比较浮力大小的方法:(1)状态受力分析(2)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V排g练习1.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浮力增大的物体是()A.逐渐浮出水面的潜泳者B .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C .海面下正在深水处下沉的潜水艇D .游泳运动员跳入泳池进入水的过程中2.弹簧测力计上挂一重为10N 的物块,当物块体积的三分之一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8N 。
《浮力》中考复习导学案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2.浮力的方向:。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对上下表面的压强差。
即F浮= 。
考点二阿基米德定律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
式中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g取9.8N/kg。
1.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
2.轮船原理: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
轮船在不同的水中(如:江水、海水)所受浮力相等。
轮船排水量是指轮船排开水的质量。
3.潜水艇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的。
4.气球和飞艇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
基础检测1.人们游泳时,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人站立在水中且身体慢慢要浸没时,池底对脚的支持力几乎为零。
假如一位重500N的同学正在体验这种感受,则人所受浮力的大小=1.0×103 Kg/m3)为 N,排开水的体积为 m3(g取10N/kg,ρ水2.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已“探触”7000m深海。
当其排开海水的体积为3m3时,受到浮力的大小约为N;当其下潜至1000m深度时,该处海水的压强约为帕;该潜水器从1000m深处继续下潜,受到的浮力将Array(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海水的密度近似取1.0×103kg/m3)3.如图5所示,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潜水艇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之前,所受的浮力甲 乙 图1 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竹将质量为120g 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 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cm 3的水,则物体( )(g 取10N/kg )A.漂浮在水面上B.悬浮在水中C.沉在溢水杯底部D.受到1.2N 的浮力5.小明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铅笔静止时的情景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B .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C .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D .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6.将小铁块和小木块放入一盆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浮力,铁块不受浮力B .铁块沉入水底,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C .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D .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7.图3所示,体积相等的三个小球静止在水中,关于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正确是( )A .F A >FB >F c B .F A <F B <F cC .F A >F B =F cD .F A < F B =F c8.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比较轮船在长江与东海里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于轮船始终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B .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轮船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C .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D .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9.渔民捕鱼归来,卸鱼的过程中,船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浮力一定大于船受到的重力B .浮力保持不变C .浮力不断地增大D .浮力不断地减小10.分别用木头、铜、铁制成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放入水中,三个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小球一定是空心的B .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C .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D .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14.在某次抗洪救灾中,武警某部官兵利用冲锋舟为人民群众开辟了水上生命线,该冲锋舟自重为0.6×104N ,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为1.5m 3,吃水深度为0.5m 。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十章浮力》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设计并实施浮力相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将浮力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及其判断方法。
三、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特别是解决复杂情境下的浮力问题。
•物体浮沉条件的综合应用,包括不同密度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分析。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多媒体课件(含浮力实验演示动画)•弹簧秤、细线、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块)、量筒、水等实验器材•浮力相关视频资料和练习题库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浮力的基本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成因,归纳总结浮力规律。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或中考真题,加深学生对浮力应用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真伪的故事,引出浮力现象及其在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问题启发:提问“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有些则会沉入水底?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物理原理?”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浮力主题。
新课教学1.浮力的概念•通过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
•讲解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演示:使用弹簧秤和细线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和在水中的视重,计算浮力大小。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学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浮力》详细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4. 阿基米德原理;5.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2. 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阿基米德原理;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3.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4.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盐;2. 学具:浮力计算器、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2. 浮力的概念讲解:通过浮力计实验,让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并介绍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4. 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判断方法;5.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及其应用;6.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讲解浮力在船舶、救生圈等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3. 物体的浮沉条件;4. 阿基米德原理;5.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 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举例说明;3. 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4.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4. 引导学生进行浮力知识的拓展学习,如研究浮力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等。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教案: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三科学教材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浮力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的大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
难点: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演示器,提问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和图示,解释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4. 浮力的大小计算: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通过计算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得出浮力的大小。
5. 物体的沉浮条件: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条件,即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
6.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浮力在船舶、救生圈等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7.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浮力的理解和应用。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物体的沉浮条件、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2. 已知一个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200cm³,水的密度为1g/cm³,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 分析下列物体在空气中的状态,并说明原因:a) 一个气球;b) 一块石头。
《浮力》中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知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4.知道计算浮力的计算方法
小明是位游泳健将,在游泳时看到河底有一块大石块,他发现在水中将大石块搬起比在陆地上轻松多了,小明想知道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自主整理:
1.浮力是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具有的托力,浮力的方向是。
浮力的施力物是。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
用公式表示为F浮=_______=__________.
3.几种计算方法:
1)称重法测浮力:F浮=
2)阿基米德原理:F浮=
3)平衡力(漂浮或悬浮)F浮=
互动课堂:
一、称重法测浮力
小明从河边带回一块小石块,想利用如下器材测出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情况,他进行了如下图操作。
请画出水中的小石块(右下图)的受力示意图,由平衡力知识可知,F浮= 浮力的方向;
则石块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石块浸没
..后继续让石块在水中下沉一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练习:如图将一边长为10cm立方体实心铜块缓慢放入水中, 能在右下图中表示出弹簧测力
计示数F随深度h(以正方体下底面刚接触水面时深度h=0)变化的大致的关系图像的是()。
在左下图画出浮力F浮随深度h变化的大致图像。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聪明的小明又想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了下图的实验。
1)由图①②③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浮力与 有关;
2)由图①④⑤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浮力与 有关;
3)由图①③④可以得出结论:当物体完全浸没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 (“有关”、“无关”)
实验2:探究浮力的大小
⑤
④ ③ ②
①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浸在
液体中
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 ,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公式: 。
练习1.质量为0.3kg 的物体全部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的水是100g,那么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g 取10N/Kg)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量筒中盛有110cm 3的水,当把小金属块完全浸入量筒中后,量筒中的水
面上升到160cm 3处,则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g 取10N/kg)
3.质量为5.4kg 的实心铝球,若将它浸没..
在水中,则铝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g 取10N/kg)(ρ铝=2.7×103kg/m 3
)
总结有关浮力问题的一般方法:
综合运用:
1.完成以上探究后,小明对物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她利用浮力知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尝试,你能根据以下的条件求出哪些所学的物理量?(比一比看谁求得多。
)
算一算:(g 取10N/kg)
石块重
力G/N
小桶重 G 1/N 石块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示/N 石块受到的浮力F 浮/N 排开的水和桶的总重G 2/N 排开的水重G 排/N
2.小明受到了大家的启发,想利用今天的知识设计一个测平时喝的牛奶密度的实验,让我们一起讨论,写出测量步骤及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用实验中所测的物理量表示)。
课外拓展
将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塑料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内,待塑料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0.9kg水。
求:(g取10N/kg)
(1)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
(2)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3)塑料块的密度。
若再将其放入密度为0.8g/cm3的酒精中,最终静止后该塑料块所受浮力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