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上皮组织切片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掌握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生物学、医学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观察上皮组织切片2. 分析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3. 比较上皮组织与其他组织类型的区别五、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1)将显微镜调整至合适的工作距离和放大倍数;(2)准备好上皮组织切片,置于载玻片上;(3)用盖玻片覆盖切片,滴加适量的染色液。
2. 观察上皮组织切片(1)低倍镜观察:观察上皮组织的整体形态,注意其厚度、细胞排列方式等;(2)高倍镜观察:观察上皮组织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注意细胞间质、细胞核等结构。
3. 分析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1)上皮组织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2)细胞结合紧密,细胞间质少;(3)细胞排列方式有单层和多层之分;(4)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4. 比较上皮组织与其他组织类型的区别(1)上皮组织与其他组织类型相比,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2)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而其他组织类型如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等则具有支持、连接、运动等功能。
六、实训结果1. 观察到上皮组织切片中,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核明显,细胞形态规则;2. 上皮组织具有单层和多层之分,单层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较小,多层上皮组织细胞排列较松散,细胞核较大;3. 上皮组织与其他组织类型相比,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七、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了解了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2. 提高了显微镜观察技巧,学会了如何分析切片;3. 深化了对生物学、医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八、实训心得1. 在实训过程中,要注重显微镜的调整和使用,确保观察效果;2. 要认真观察切片,分析细胞形态、排列方式等特征;3. 要善于总结,将实训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实验名称:上皮组织三、实验目的:1.联系机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及分布特点;2.熟悉被覆上皮中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并掌握其显微结构;3.了解上皮组织的某些特殊结构,如纹状缘、纤毛和细胞连接等。
四、实验结果:1.食管切片-复层扁平上皮组织(1)低倍镜观察:可观察到食管腔的黏膜层。
黏膜层的食管腔面是厚而染色深的复层扁平上皮。
(2)高倍镜观察:从上皮基底层逐渐向表层观察。
a.基底层细胞:呈低柱状,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染色深,位于细胞基底层。
b.棘细胞层:细胞逐渐增大,细胞界限清楚,细胞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
c.扁平细胞:接近上皮表面的细胞逐渐变为扁平状细胞,越近表皮细胞逐渐退化。
图1 食管组织切片(4*10倍)图2 食管组织切片(10*10倍)图3 食管组织切片(40*10倍)2.气管切片-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组织(1)低倍镜观察:可观察到气管的外膜和黏膜层。
(2)高倍镜观察:a.柱状细胞:该细胞数量最多,形似柱状,细胞顶端抵达上皮游离面。
柱状细胞的游离面有微细而整齐的纤毛,因此整个上皮的游离面被排列紧密的纤毛覆盖。
b.杯形细胞:夹于柱状细胞之间,细胞呈酒杯状,杯形细胞顶部也达上皮游离面,无纤毛,细胞质呈白色空泡状。
c.梭形细胞:位于柱状细胞之间,细胞胞体呈梭形。
d.锥体形细胞:细胞呈锥体形,基部宽,顶部窄,不能达到上皮游离面。
图1 气管组织切片(4*10倍)图2 气管组织切片(10*10倍)图3 食管组织切片(40*10倍)3.肠系膜铺片—单层扁平上皮组织(1)低倍镜观察:可观察到密集平铺的单层细胞。
(2)高倍镜观察:可观察到密集平铺的单层扁平细胞,细胞边界成深色。
图1 肠系膜铺片(10*10倍)图2 肠系膜铺片(40*10倍)4.膀胱切片—变移上皮组织5.(1)低倍镜观察:辨别黏膜层,黏膜层表面是黏膜上皮,细胞排列层次较多的是中间的黏膜固有层,内侧有肌层。
(2)高倍镜观察:从基层向表层观察a.基底层细胞:与基膜相连,细胞最小,呈近似立方形,排列较密。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上皮组织一、实验目的⒈认识显微镜的构造⒉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⒊在显微镜下观察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的组织结构二、实验材料:⒈显微镜⒉胆囊组织切片⒊食管组织切片三、实验内容与方法⒈光学显微镜的构造⒉观察上皮组织(续表)实验报告:⒈请标示显微镜的构造(10分)⒉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准确情况评分(40分)⒊添图(30分)⒋根据实验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观察说出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10)(2)通过观察说出上皮组织的分类(10)实验二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一、实验目的:⒈通过观察说出血液的组成,能够辨认其中的各种细胞⒉通过观察区分三种肌纤维⒊通过观察描述多极神经元的形态二、实验材料:⒈血图片⒉疏松结缔组织铺片⒊平滑肌切片⒋骨骼肌切片⒌心肌切片⒍脊髓的横切片⒎食管组织切片三、实验内容与方法(续表)实验报告:⒈根据观察填出下列图片的名称(50分)⒉通过观察回答下列问题(50分)⑴血液的组成⑵三种肌组织的分布⑶结合教材写出神经元的分类实验三运动系统躯干骨、颅骨及其连结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说出躯干骨、颅骨的组成、名称位置2.在活体上指出:胸骨角、翼点、颈静脉切迹、肋弓、胸骨下角3.通过观察说出胸廓的组成、形态二、实验材料:⒈人体骨架标本。
⒉股骨、跟骨和顶骨的剖面标本。
⒊脱钙骨和煅烧的骨标本。
⒋全身分离骨⒌新生儿颅骨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骨的构造及理化特性⒈骨的构造⒉骨的理化特性观察脱钙骨和煅烧的骨标本。
(二)全身骨1.躯干骨⑴组成⑵胸廓⒉颅骨⑴组成⑵颅的整体观实验报告:⒈全身骨骼填图(60分)⒉回答问题(40分)⑴躯干骨的组成⑵胸廓的组成实验四四肢骨及其连结、全身肌第一部分:四肢骨及其连结一、实验目的:⒈通过观察说出四肢骨的组成、名称、位置⒉通过观察说出肩、肘、髋、膝关节的组成⒊骨盆的组成、形态⒋在体表触摸髂前上棘、髂结节、耻骨联合、耻骨结节、大转子、内踝、外踝、鹰嘴、膑韧带。
实验人组织切片观察【观察对象】1、上皮组织切片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有极性,无血管复层扁平上皮由十余层或数十层细胞组成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 心、心血管和淋巴管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单层立方上皮肾、甲状腺等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子宫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口腔、食管和阴道皮肤复层柱状上皮男性尿道等变移上皮肾盂、输尿管和膀胱2、结缔组织切片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存在于各器官、组织之间,甚至细胞之间。
其结构特点是基质多,纤维少,结构疏松,呈蜂窝状。
致密结缔组织特点是细胞成分少,基质少,而以纤维为主,且排列致密,故支持、连接和保护作用较强。
如皮肤的真皮、肌腱、韧带等。
3、呼吸系统切片肺实质:支气管树及肺泡-24级.主支气管(Br)—叶、段Br—小Br—细Br—终末细Br—呼吸性细Br—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肺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以上.肺呼吸部: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肺小叶:细支气管极其分支.4、消化系统切片肝:被膜和小叶间隔、肝小叶、门管区胃:粘膜层⏹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固有层:胃小凹,胃腺⏹粘膜肌层:内环外纵粘膜下层肌层:内斜,中环,外纵.外膜:浆膜5、循环系统切片中动脉---肌性动脉内膜: 内皮内弹性膜: 弹性蛋白中膜: 厚, 环行平滑肌纤维(10-40层)无弹性膜,外膜: 外弹性膜,静脉的一般结构•腔大,且不规则.•壁薄:内、中、外膜界限不清•静脉瓣: 内膜向管腔折叠,防止血液逆流。
一、实训背景组织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体基本组织结构和胚胎发育过程的科学。
上皮组织作为生物体的一种基本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分泌等功能。
为了深入了解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功能,我们进行了组胚实训,通过观察上皮组织的切片,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二、实训目的1. 熟悉上皮组织的基本结构;2. 了解上皮组织的分类和分布;3. 掌握上皮组织的功能;4.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实训材料1. 实验教材;2. 显微镜;3. 上皮组织切片;4. 载玻片;5. 染色剂。
四、实训步骤1. 切片观察:将上皮组织切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染色剂,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的结构。
2. 观察上皮组织的基本结构:观察上皮组织的细胞排列、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
3. 分类观察:观察不同类型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如鳞状上皮、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
4. 分布观察:观察上皮组织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
5. 功能分析:分析上皮组织的功能,如保护、分泌、吸收、分泌等。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上皮组织的基本结构上皮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较少。
上皮组织可分为鳞状上皮、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类型。
2. 上皮组织的分类和分布(1)鳞状上皮:鳞状上皮主要分布在皮肤、口腔、食管、阴道等部位,具有保护、分泌、吸收等功能。
(2)柱状上皮: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消化管、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等部位,具有分泌、吸收、分泌等功能。
(3)移行上皮:移行上皮主要分布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部位,具有分泌、吸收、分泌等功能。
3. 上皮组织的功能(1)保护:上皮组织具有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保护深层组织的作用。
(2)分泌:上皮组织能分泌各种物质,如消化液、汗液、唾液等。
(3)吸收:上皮组织能吸收营养物质、水分等。
(4)分泌:上皮组织能分泌激素、酶等物质。
六、实训体会通过本次组胚实训,我对上皮组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观察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如何观察细胞结构,如何分析上皮组织的功能。
上皮组织实验小结实验一、上皮组织一、实验目的:⒈了解组织学实验目的,内容和实习规则。
⒉通过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规则,进一步正确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⒊参观组织切片的制作, 了解一般石蜡切片制作过程, 以及苏木素—伊红(HE) 染色法的过程。
4. 通过看电视录像掌握上皮组织的分类,各类上皮的特点及分布。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熟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二、实验内容:(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规则1.显微镜的构造2.显微镜的使用规则:(1)拿显微镜时,必须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避免脱落。
(2)使用前的检查和准备,用前必须检查零件有无缺损,粗细螺旋是否松紧适宜,镜头有无污物,推进器是否灵活,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以免影响学习。
(3)对光; 将显微镜放置座位左侧,打开光圈,上升聚光器,转动转换器使低倍(10×)接物镜正对下方。
从侧方目视,调粗螺旋,上升载物台使其与物镜相距约0.5cm,然后移左眼到接目镜(双眼自然睁开),使光线反射入聚光器,达整个视野最明亮。
(4)放置标本低倍镜观察:认出切片正反面,将正面(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放于载物台上用片夹固定好,使用推进器使有组织的部分对准接物镜中心。
左眼回到接目镜,调粗螺旋使载物台下降,动作缓慢,仔细观察直至视野中出现清晰物像为止。
利用推进器前后左右推动标本以全面观察组织器官的一般结构。
(5)转换高倍镜(或油镜):对某个需详细观察其结构的部分须在低倍镜下找到并调清晰后,移至视野中心,转换高倍镜头,调节细螺旋至清晰物象(切记禁用粗螺旋)。
需用油镜观察时,必须在低、高倍镜调清楚后,将高倍物镜转离,加一滴镜油于玻片上,再将油镜头转正,细心地调细螺旋至物象清晰即可。
(6)用完后处理:转动转换器,取走切片(用油镜后,必须用二甲苯擦净镜头及切片),(二)组织切片的制作为了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组织的微细结构,必须把组织切成很薄的薄片,并染色,为此,须将组织器官进行以下处理:1、取材固定,将新鲜动物或尸体的组织器官切下一小块,通常置于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以保持原来的结构,一般固定24~40小时。
动物上皮组织实验报告内容或步骤1. 引言上皮组织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组织类型,它覆盖和保护了动物体表面和内脏器官的表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皮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本实验通过取得动物组织标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和讨论。
2. 实验步骤2.1 实验材料准备- 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猪等);- 手术工具(手术刀、手套、止血夹等);- 石蜡切片;- 生理盐水;- 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
2.2 动物取材1. 实验动物需根据实验需求选择,确保动物权益;2. 使用无菌手术刀和止血夹将实验动物的组织(如皮肤、肠道等)切割取样;3. 将取样的组织迅速放入生理盐水中,避免组织干燥。
2.3 组织固定与包埋1. 取出保存于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中的组织标本;2. 用生理盐水将组织标本洗净,去除多余的缓冲液;3. 将组织标本逐渐脱水处理,分别浸入酒精浓度从低到高的醇溶液中,重复数次;4. 将脱水后的组织标本进行透明化处理,使用透明剂(如xylene)浸渍标本,直至组织透明;5. 将透明的组织标本放入石蜡中,进行包埋处理。
2.4 切片和染色1. 用石蜡切片机将包埋后的组织标本切割成4-6微米厚的切片;2. 将切片平铺于载玻片上,用热力法使切片与载玻片牢固结合;3. 使用特殊染色剂(如血液标本使用伊红染色),将切片染色;4. 染色后,将载玻片上的切片用凝胶剂封装,并标记样本信息。
2.5 显微镜下观察1. 将制作好的载玻片放置于显微镜下;2. 使用适当的物镜(如20倍或40倍)进行观察;3. 观察并记录上皮组织的细胞形态、排列方式、细胞核结构等信息;4. 注意观察上皮组织的细胞间连接方式和是否有微绒毛等特征。
3. 结果与讨论根据观察结果,上皮组织通常由单层或多层上皮细胞组成。
上皮细胞常常具有紧密排列的细胞间连接,如紧密连接、绒毛连接和间接连接等。
在染色后的切片中,可以明显观察到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2. 掌握制作上皮组织切片的方法;3. 学会观察上皮组织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上皮组织是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分泌等生理功能。
通过制作上皮组织切片,可以观察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了解其组成成分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口腔黏膜、生理盐水、酒精、碘酒、载玻片、盖玻片、切片刀、显微镜等;2. 仪器:解剖显微镜、显微镜、显微镜台、显微镜支架、显微镜光源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材:用解剖显微镜观察口腔黏膜,选取表面光滑、无破损的部位;2. 制片:将口腔黏膜用生理盐水清洗,去除表面杂质;3. 切片:将口腔黏膜用切片刀切成薄片,厚度约5μm;4. 染色:将切片放入盛有碘酒的染色缸中,染色时间为2-3分钟;5. 观察制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1)上皮细胞:呈多边形,排列紧密,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较少;(2)细胞间质:细胞间质较少,主要由基底膜和细胞间连接组成;(3)基底膜:位于上皮组织下方,呈半透明状,与下方结缔组织紧密相连。
2. 观察上皮组织的功能:(1)保护作用:上皮组织紧密排列,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2)分泌作用:某些上皮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如唾液腺上皮细胞分泌唾液;(3)吸收作用:某些上皮细胞具有吸收功能,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
六、实验体会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制作上皮组织切片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3. 通过观察上皮组织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我认识到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4. 本次实验使我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作上皮组织切片,观察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
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组织切片观察实验
摘要:
实验目的: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借助显微镜等工具,观察不同组织切片的结构和特点,进一步了解组织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
组织切片(植物叶片切片、果实切片和动物肝脏切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草酸铁钾、苏丹红等试剂。
实验方法:
制备组织切片:用草酸铁钾脱色法将植物叶片和果实切片进行处理,再用苏丹红染色。
对动物肝脏切片先进行蜡采嵌切技术处
理,然后进行苏丹红染色。
最后,将制好的组织切片放置到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和拍照。
实验结果:
观察植物叶片切片,我们可以看到其细胞排列有序,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色素体等组成部分。
果实切片则主要由皮层、维管束、内果层等组成,显示出明显的环状结构和寄生粘液细胞。
肝脏切片则展示出肝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丰富的细胞器和小颗粒显示出肝细胞合成蛋白质和代谢功能。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我们对植物和动物组织的结构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