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旧秩序与新秩序
- 格式:pptx
- 大小:343.71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在国际秩序的演变过程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20世纪至今,中国扮演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从被迫遵守者的角色,变成了秩序的参与者,再到秩序的重要参与者,发展到今天的新秩序的塑造者之一。
在1941年珍珠港事变之前,中国是国际秩序的被迫执行者(这种被迫执行在很多时候,是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代价的)。
因为清朝灭亡后国内连年内战,中国的国力损耗过巨,全世界主要的强国几乎都要求虚弱的中国遵守其自清朝以来其为中国制定的国际秩序准则。
1941年珍珠港事变之后,中国的国际作用开始凸显。
为了牵制日本的力量,英国、美国、前苏联开始重视中国的作用。
中国开始在国际秩序中,扮演重要参与者的角色:抵抗了日本对外扩张的主要陆上军事力量。
这时候的中国,担任了秩序参与者的角色。
1957年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开始在东亚、东南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在越南战场先后同法国、美国交手之后,中国开始成为国际秩序的重要参与者。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之后,这一角色的作用,愈发凸显。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至今,尤其是亚洲开发银行的建立,中国从规则的重要参与者,完成了向规则制定者角色的转变。
亚洲开发银行的成立,是中国开始主导某一层面的地区经济事务的开始,也是中国成为世界秩序的制定者的角色之一的标志。
当前所实行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导下开展,具有浓厚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是非常不利的。
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迫切要求建立起国际新秩序,从而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了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一)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际关系民主化众所周知,国际旧秩序就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导下建立的,本质就是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关系作者:刘婷婷来源:《商情》2015年第43期冷战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合作开始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向前发展,国家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共同利益也不断增多。
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反过来,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全球化带来新鲜活力。
经济全球化世界新秩序互动关系一、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连结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书中这样写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成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相互对抗不再是国际社会的主旋律。
由于信息资源的无限性和开放性以及贸易、投资的互利性决定了一方拥有的资源另一方也可以同时拥有,一方利用的资源另一方仍然可以利用。
竞争和冲突也不再具有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体制,而可以通过讨价还价、和平协商解决。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为:首先,跨国公司推动了生产国际化的空前发展。
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形成国际化生产和销售网络,成为跨国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主体。
它打破了经济发展的国家界限,逐步实现了资源配置的真正全球化。
其次,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很可能也同时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关注,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新观念取代了过去那种一方之所得必然为另一方所失的国际交往法则。
最后,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时间、地域、国界对资本流动已不构成障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国际信息化的网络化,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交易正以光的速度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高三政治《政治常识》第五课5.2.2 建立国际新秩序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什么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而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
那么,其中的缘由是什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1.建立国际新秩序(板书)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这个问题却为人们所担忧。
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板书)在当代,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的存在,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也是当前绝大多数第三民办国家在经济上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最主要原因。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丰承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板书)让我们首先了解两个概念(投影)1)所谓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
2)强权政治,是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牺牲他国利益的政策和行动。
“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的攫取利润、追逐利益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动因,这是由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及侵略本性决定的。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学生阅读课文第151页楷体字部分,并概括小结):1)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者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明火执仗地进行赤裸裸地侵略。
如美国策划并挑起的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等。
2)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政策时,手段越来越隐蔽,更多的是依仗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施以政治高压,经济制裁和文化侵略等。
可见,要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就意味着要彻底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实现新的利益平衡,这必然会遭到原有的既得得益者的拼命抵抗,而这种抵抗和阻力主要来自西方少数大国,或者说来自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国际经济旧秩序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
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机构,即资本主义在国际生产和流通领域里的垄断。
战后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是:大国推行强权政治,支配国际事务,干涉他国内政,插手地区冲突,建立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等,主要表现为“强权即公理”。
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为促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
进步、对反映旧国际经济秩序的现行国际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所形成的、能真正体现公平互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并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机制。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围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南北双方的经济合作等问题所进行的谈判和斗争。
因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习称“南方”,发达国家多在北半球,习称“北方”,故名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中国如何构建国际新秩序在新的世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积极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国际秩序是以特定的国际格局为基础的。
国际格局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世界上各种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具有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变化的特点。
现行的国际秩序,即旧秩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是与当时的国家政治、经济关系会世界格局相适应的,其基本特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种旧的国际政治秩序严重危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安全。
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端不公正、不合理,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便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会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长期以来,在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超级大国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优势垄断国际事务,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压迫、奴役和掠夺,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南北问题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种新的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成为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政治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纠纷与冲突的频率日益增高。
因此,中国有必要建立一种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第二,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
反对凭借军事优势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要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
第三,世界各国主权平等。
所有国家不论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世界事务的权利。
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全球性的挑战要由各国合作应对。
第四,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
每个国家都有权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