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检查法
- 格式:ppt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42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标题: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引言概述:听力检查是评估个体听觉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音叉检查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通过使用音叉进行听力检查可以快速、简便地评估个体的听觉功能,并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详细介绍音叉检查法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原理1.1 音叉的振动原理音叉是一种能够产生特定频率的振动的工具,当音叉被敲击或者震动时,会产生一定频率的声音。
1.2 音叉的传导原理音叉振动时,通过空气传导声音进入耳朵,通过骨传导使内耳中的听觉器官产生感知。
1.3 音叉的频率和听力的关系不同频率的音叉振动会引起内耳中不同部位的听觉器官产生感知,从而评估个体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敏感度。
二、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音叉检查前,需要准备好音叉、听诊器等工具,并确保检查环境肃静。
2.2 进行检查将音叉振动后放在个体的头部或者骨骼上,观察个体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反应。
2.3 记录结果记录个体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反应,包括是否能听到声音、声音的响度等信息,为进一步分析和诊断提供参考。
三、注意事项3.1 确保音叉的清洁在使用音叉前,需要确保音叉表面干净,避免污垢或者细菌对个体造成伤害。
3.2 控制音叉的振动频率在进行音叉检查时,需要控制音叉的振动频率,避免对个体听觉器官造成损伤。
3.3 注意个体的反应在进行音叉检查时,需要注意个体对声音的反应,包括是否能听到声音、声音的响度等,及时记录并分析结果。
四、应用范围4.1 临床诊断音叉检查法可以用于临床诊断中,匡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听觉功能,为病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4.2 科研研究音叉检查法也可以用于科研研究中,匡助研究人员了解听觉器官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探索听觉功能的相关机制。
4.3 应用教育音叉检查法还可以应用于听力教育中,匡助学生理解听觉功能的评估方法,提高对听力保健的重视。
五、发展趋势5.1 技术改进随着科技的发展,音叉检查法的技术将不断改进,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入职体检听力合格标准随着现代化产业的发展,职场竞争日趋激烈。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职业发展和健康管理。
其中,入职体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出适合岗位的员工,同时也可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在入职体检中,听力检查是一个必要的检查项目,本文将探讨入职体检听力合格标准。
一、入职体检听力检查的意义入职体检听力检查是对员工身体健康的一种保障。
对于一些特殊职业,如机械操作工、交通运输工、工程施工人员等,听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听力不达标,就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在入职体检中,对员工的听力情况进行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二、入职体检听力检查的方法入职体检听力检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声导测听、纯音听力测定、语音听阈测定等。
其中,纯音听力测定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查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检查前应让受检者休息5-10分钟,避免精神紧张和疲劳状态。
2.在安静的环境中,受检者应戴上耳机,坐在安静的房间内。
3.医生将纯音发生器调至所需频率,逐个向受检者的耳朵发出声音。
4.受检者应在听到声音时按下按钮或做出相应的手势,以示听到了声音。
5.医生根据受检者的反应记录下听力阈值,即受检者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以此来判断受检者的听力是否正常。
三、入职体检听力合格标准听力检查的结果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标准》的规定,入职体检听力合格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1.纯音听力测定结果在500Hz、1000Hz、2000Hz、3000Hz、4000Hz 五个频率上,双耳的平均听阈值应不高于25dB。
2.对于特殊职业,如机械操作工、交通运输工、工程施工人员等,入职体检听力合格标准应更为严格,双耳的平均听阈值应不高于20dB。
四、入职体检听力合格标准的重要性入职体检听力合格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对于企业来说,合格的员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
耳鼻咽喉科听力学检查技术临床常用的听力学检查法可分为主观测听法和客观测听法两大类。
二者适用范围不同,互为补充。
主观测听法依受检者对声刺激信号的行为反应为基础,又称行为测听法。
其主要内容有音叉试验、纯音听阈及阈上功能测试和言语测听。
儿童测听还用到声场测听。
客观测听法指不受受试者意识影响的检查方法,临床常用的有声导抗测试、电反应测听和耳声发射。
其中声导抗主要用于测试中耳功能,耳声发射反映了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
为了对听力损失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诊断,往往需要通过全面的听力学检查,结合病史和其他阳性发现,进行全面听力学评估。
一、音叉试验音叉试验是门诊常用的一项简单而实用的听力初步检查方法,主要用于判断听力损失性质。
由于每次敲击音叉的强弱不可能完全一致,故音叉试验不能用作定量试验。
音叉由优质钢或镁铝合金制成,通常由5个频率不同的音叉组成一套,即CI28、0256、C512、CIo24、C2048,一般多选用C256和C512检查骨导。
音叉试验应在静室内进行,检查者手持叉柄,将叉柄撞击于检查者的膝盖或肘部使音叉振动、发音。
敲击点应选在音叉叉柄上、中1/3交界处。
击力大小以能使音叉产生最大振动为度。
作气导(AC)测试时,应将叉支上端与外耳道口保持在同一平面,并距外耳道口Icm o作骨导(BC)测验时,应将音叉底端置于乳突部鼓窦区或颅骨中线部位。
放置音叉的力度要适中,以免引起痛觉,影响测试结果。
(一)任内试验(RT)此法系将被测耳的气导和骨导听音时间进行比较。
将敲响之音柄底端先压置于受试耳的鼓窦区,测其骨导听力,待听不到声音时,立即将叉臂放到同侧外耳道口,测其气导听力。
此时若受试耳仍听到音叉声,说明气导大于骨导(AC>BC),为阳性(+)。
若测气导时受试耳已听不见音叉声,应再敲击音叉,先查气导听力,待听不到声音时,立即将叉柄置于同侧鼓窦区测骨导听力,若骨导仍可听到,说明骨导大于气导(BC>AC),为阴性(一)。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标题:音叉检查法:准确评估听力的重要工具引言概述:听力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准确评估听力对于诊断和治疗听力障碍至关重要。
音叉检查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听力检查方法,能够通过振动产生的声音来评估听力功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音叉检查法的原理、应用、操作步骤、优势和限制。
正文内容:1. 原理1.1 振动原理:音叉通过振动产生特定频率的声音。
1.2 空气传导和骨导: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空气传导和骨导两种方式传输到听觉系统,评估听力功能。
2. 应用2.1 诊断听力损失:音叉检查法可以初步评估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
2.2 评估听骨传导功能:通过将音叉放置在头部或骨骼上,可以评估听骨传导功能的正常与否。
2.3 监测治疗效果:音叉检查法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如听力助听器或手术治疗后的听力改善情况。
3. 操作步骤3.1 准备音叉:确保音叉无损坏并具有正确的频率。
3.2 激活音叉:通过轻轻敲击音叉使其振动。
3.3 放置音叉:将音叉放置在特定位置,如耳廓或头部。
3.4 观察反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如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3.5 记录结果:根据患者的反应记录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诊断。
4. 优势4.1 简便易行:音叉检查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环境,可以在临床和非临床环境中进行。
4.2 非侵入性:相比其他听力检查方法,音叉检查法不需要插入任何设备或物品,对患者更为舒适。
4.3 快速评估:音叉检查法能够快速评估听力功能,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5. 限制5.1 仅初步评估:音叉检查法只能初步评估听力功能,无法提供精确的听力损失程度。
5.2 无法区分类型:音叉检查法无法区分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性听力损失。
5.3 受环境影响:音叉检查法对环境噪声敏感,可能受到环境干扰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音叉检查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听力评估工具,通过振动产生的声音来评估听力功能。
其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诊断听力损失、评估听骨传导功能和监测治疗效果。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一、工具音叉(常用256Hz和512Hz)二、检查方法检查者手持音叉柄,将音叉的叉臂上1/3处向检查者第一掌骨外缘或肘关节处轻轻敲击,每次敲击时要保持力量的均衡,切勿用力过大,不然会有泛音。
(一)气导(Air conduction,AC)1、检查(1)音叉和受检者外耳道口保持1厘米的距离,音叉的两臂1/3处都在受检者外耳道的延长线上,不要碰到受检者耳廓、头发或者其它物体,听到声音为“气导”。
(2)比较受检者左右两侧耳气导听力。
2、结果表述及意义(1)两侧耳气导听力相同表述为,“气导,右=左”。
(2)两侧耳气导听力不同,异常明显侧耳表述在前面:①左侧耳气导听力明显降低表述为,“气导,左<右”。
②右侧耳气导听力降低明显表述为,“气导,右<左”。
(二)骨导(Bone conduction,BC)1、检查(1)将音叉柄末端的底部压置于受检者颅面上或耳的乳突部鼓窦区上听到声音为“骨导”。
(3)比较受检者左右两侧耳骨导听力。
2、结果表述及意义(1)两侧耳骨导听力相同表述为,“骨导,右=左”。
(2)两侧耳骨导听力不同,异常明显侧耳表述在前面:①如左侧耳骨导听力降低明显表述为,“骨导,左<右”。
②如右侧耳骨导听力降低明显表述为,“骨导,右<左”。
(三)林纳试验(Rinne test,RT,气骨导比较试验)林纳试验是通过比较受检者同侧耳气导和骨导听觉时间判断耳聋的性质(需比较其差别时间)。
现使用林纳试验简化法。
1、检查检查者将振动的音叉柄部紧密放置于受检者一侧乳突部鼓窦区,受检者可听到振动的音响(骨导),当受检者表示音响消失时,迅速将音叉移至该侧距外耳道口1厘米处(气导)。
2、结果表述及意义(1)气导>骨导(AC>BC),或林纳试验阳性(RT+)见于:①正常(气导比骨导时间>2倍);或②感音神经性耳聋(气导比骨导时间<2倍)。
(2)骨导>气导(BC>AC),或林纳试验阴性(RT-)见于:①传导性耳聋。
听力检查法听力检查法介绍:听力检查法是通过观察声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以了解听觉功能状态和诊断听觉系疾病的检查。
目的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及病变的部位。
听力检查法正常值:1语音测试正常者耳语可在6m距离处听到2表测试记录方法以受检耳听距(cm)/该表标准听距(cm)表示,数字小表示听力好。
3音叉试验听力正常林纳试验:气导>骨导 (+)韦伯试验:正中施瓦巴替试验:正常(相等)4 耳蜗电图SP不增高,SP/AP比值<0.45正常人的听力范围在0~25分贝(dB)之间听力检查法临床意义:异常结果:1语音测试其耳语听到情况缩短至4m,表示轻度耳聋,1m为中度耳聋,短于1m者则为严重的以至完全性耳聋。
2表测试记录方法以受检耳听距(cm)/该表标准听距(cm)表示,数字大可能听力情况不好。
3音叉检查结果的判断a传导性聋林纳试验气导<骨导(一)气导=骨导(+)韦伯试验偏向患耳或较重耳偏向健耳或较轻耳不定施瓦巴替试验延长(+)b感音神经性聋林纳试验气导>骨导(均短于正常)(短+)韦伯试验或较轻耳施瓦巴替试验缩短(+)c混合性聋林纳试验 (+)、(-)或(±)韦伯试验不定施瓦巴替试验缩短(+)3 纯音听阈测试:a传导性聋:骨导曲线正常或接近正常,气导曲线听力损失在30~60dB之间,一般低频听力损失较重。
b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曲线呈渐降型或陡降型,高频听力损失较重,骨导曲线与气导曲线接近或互相吻合。
c混合性聋:骨导曲线下降,气导曲线又低于骨导曲线。
4在电反应侧听a.梅尼埃病的诊断:“-SP”增高,使-SP/AP的比值大于正常范围的高限(≥0.4 或 =0.45),SP-AP复合波增宽,SP与AP极性相反,AP为负,SP为正。
b. 感音性听力损失:SP不易识别,CM阈值明显提高或最大刺激强度时依然引不出,CM的消失是感音性听力损失的重要特征。
c.神经性听力损失:AP可以消失,CM却正常或大致正常。
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法)引言概述:听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感官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听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确保听力的正常功能,医生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听力检查。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音叉检查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音叉检查法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音叉检查法的原理和步骤1.1 原理:音叉检查法是通过音叉的共振来评估听力功能。
音叉是一种金属制成的工具,可以产生特定频率的声音。
当音叉被敲击并放在特定的位置时,它会产生共振,并通过骨传导将声音传递到内耳。
根据患者对声音的感知程度,医生可以判断听力功能是否正常。
1.2 步骤:(1)选择合适的音叉:根据需要检查的频率选择合适的音叉。
常用的音叉频率为512Hz和1024Hz。
(2)敲击音叉: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使其产生共振。
(3)放置音叉:将音叉的末端轻轻放在患者的头部或骨骼上,使声音通过骨传导到达内耳。
(4)观察患者的反应:观察患者是否能听到音叉产生的声音,并记录其感知程度。
1.3 结果判断:根据患者对声音的感知程度,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听力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能清楚地听到音叉产生的声音,说明听力功能正常。
如果患者无法听到或听到的声音非常模糊,可能存在听力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听力评估。
二、音叉检查法的应用领域2.1 临床诊断:音叉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医生可以通过音叉检查法初步判断患者的听力功能是否正常,为进一步的听力评估提供参考。
2.2 康复训练:对于一些听力受损的患者,音叉检查法也可以用于康复训练。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对音叉声音的感知程度,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听力功能。
2.3 教育研究:音叉检查法在教育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音叉检查法评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听力功能的差异,并探索影响听力的因素,为听力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三、音叉检查法的优势3.1 简便易行:音叉检查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只需要一把音叉和橡皮锤即可进行检查,非常简便易行。
音叉试验(tuning fork test)是门诊最常用的基本听力检查法。
用于初步判定耳聋,鉴别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但不能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
音叉由钢质或合金材料所制,由两个振动臂(叉臂)和一个叉柄组成。
每套音叉由5个倍频程频率音叉,C128、C256、C512、C1024、C2048,分别发出不同频率的纯音,其中最常用的是C256及C2048。
检查气导(air conduction,AC)听力时,检查者手持叉柄,用叉臂敲击另一手掌的鱼嵴肌(不要敲击过响以免产生泛音)。
将振动的两叉臂末端置于耳道口1cm 处,呈三点一线(图1)。
图1 林纳试验检查骨导(bone conduction,BC)时,应将叉柄末端的底部压置于颅面骨或乳突部。
1.林纳试验(Rinne test,RT) 又称气骨导比较试验,通过比较同侧耳气导和骨导听觉时间判断耳聋的性质。
先测试骨导听力,当听不到音叉声时,立即测同侧气导听力(如上图1)。
也可先测气导听力,再测同耳骨导听力。
气导听力时间大于骨导时间(气导>骨导或 AC>BC),为阳性(+)。
骨导时间大于气导时间(骨导>气导BC>AC),为阴性(-)。
气导与骨导相等(AC=BC),以“(土)”表示。
听力正常者,气导>骨导,C256音叉测试时,气导较骨导长2倍左右。
(+)为正常或感音神经性聋。
(-)为传导性聋,(±)为中度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连续音叉气骨导比较试验用于判断耳硬化病人镫骨底板是否固定。
方法是用5个倍频程音叉分别作气骨导比较试验。
镫骨底板完全固定者,各频程音叉都呈(-)。
2.韦伯试验(Weber test,WT) 又称骨导偏向试验,用于比较受试者两耳的骨导听力。
方法:取C256或C512音叉,敲击后将叉柄底部紧压于颅面中线上任何一点(多为前额或颏部),以“→”标明受试者判断的骨导声偏向侧,而以“=”示两侧相等(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