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及在儿童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0.22 MB
- 文档页数:69
7.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和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张琳(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 石家庄050051)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逐年增高,成为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以往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着过敏性疾病的表现和发展。
目前研究表明小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小儿免疫形成初始化过程有关,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 益生菌概述Probiotics(益生菌)最初认识是指能刺激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或能促进微生物繁殖的组织提取物。
历经多次的反复修改在2001年修订为“含有足够数量的活菌,组成明确的微生物制剂或产品,能通过定殖作用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从而产生有利于宿主健康作用。
”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1、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宿主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参与吞噬功能的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分泌来实现。
乳酸菌体外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和IL-6产生刺激非特异性免疫。
益生菌产生的蛋白酶可降解牛奶产生多肽,这些多肽能抑制淋巴细胞活动。
临床发现经乳酸杆菌降解的牛奶可使IL-4的产生减少,益生菌通过修改有害抗原的结构改变它的免疫原性,使细胞因子的产生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免疫反应发生。
故益生菌在稳定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过敏患儿吞噬细胞活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高于健康儿童,益生菌可减缓过敏反应,益生菌调节不同个体吞噬细胞的活动有所不同,对健康个体起到免疫刺激作用,对病人起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
大量证据证实益生菌可恢复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强屏障功能,避免感染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2、促进sIgA分泌sIgA是肠道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肠道正常菌群起到保护和调节作用。
肠道微生态失衡时,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等获得优势,降解肠道sIgA,使肠道的免疫排斥功能减弱或消失,促进外源性潜在致病菌和过敏性抗原物质对肠黏膜的侵入,使机体易遭受感染和过敏,所以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是预防发生感染性和过敏性疾病的前提保障。
微生态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陆惠钢【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该院儿科治疗的61例小儿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再次腹泻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55%,较对照组的76.67%明显上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2.6±1.1)d、腹痛消失时间(2.4±0.8)d、呕吐消失时间(1.6±0.6)d、退热时间(1.4±0.8)d、饮食恢复正常时间(3.5±0.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9±0.8)、(3.7±1.0)、(2.4±0.5)、(2.2±0.6)、(4.6±0.8)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内复发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显著,利于腹泻症状的早期缓解,保护肠道黏膜功能,恢复肠道生态平衡,减少复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29【总页数】3页(P137-139)【关键词】小儿慢性腹泻;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效果观察【作者】陆惠钢【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江苏苏州 2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小儿慢性腹泻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在我国小儿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已成为威胁小儿健康的主要疾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临床抗生素的滥用,部分小儿急性腹泻迁延至慢性腹泻,导致患儿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
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微生态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组成、功能以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而儿童微生态学则是针对儿童人群的微生态学研究。
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儿童常见的疾病。
在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研究内容是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肠道微生物群落是指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肠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体的消化吸收、免疫调节等方面都有着影响。
研究发现,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新生儿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主要由婴儿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组成,而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肠道微生物群落逐渐丰富多样化。
这些微生物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的研究成果表明,调节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可以对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通过给儿童补充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预防和治疗儿童腹泻、过敏性疾病等疾病。
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还研究了微生物群落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
肥胖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中富含某些菌株,而缺乏其他有益菌株。
因此,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可以帮助儿童减肥和控制体重。
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还探讨了微生物群落与儿童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神经发育相关疾病的关系。
研究发现,这些疾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
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可以改善儿童的神经发育状况,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微生态学临床应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成果尚不够充分和可靠。
因此,在进行临床应用时需要谨慎选择适合儿童的微生态制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
颠茄合剂与微生态制剂治疗月龄<6个月排便困难婴幼儿的疗效比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排便困难是指婴幼儿在排便时出现困难、疼痛或频繁便秘等情况,给婴幼儿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困扰。
在月龄<6个月的婴幼儿中,排便困难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颠茄合剂和微生态制剂。
颠茄合剂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养血补气、清热解毒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便秘、腹泻等症状的治疗中。
微生态制剂则是一种利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制剂,对于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改善排便问题有一定作用。
目前对于颠茄合剂和微生态制剂在治疗月龄<6个月排便困难婴幼儿的疗效比较研究还较少,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两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适用范围,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建议。
本研究旨在比较颠茄合剂和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该人群中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颠茄合剂与微生态制剂在治疗月龄<6个月排便困难婴幼儿中的疗效,以探讨哪种治疗方法更为有效。
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以便在实际治疗中选择更合适的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评估颠茄合剂和微生态制剂在治疗月龄<6个月排便困难婴幼儿时的安全性,以确保治疗过程中患儿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本次研究的目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2. 正文2.1 颠茄合剂治疗月龄<6个月排便困难婴幼儿的疗效颠茄合剂是一种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婴幼儿便秘问题。
月龄<6个月的婴幼儿由于肠道功能未发育完全,排便困难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颠茄合剂内含有颠茄、木香、枳实等成分,具有清肠通便、润肠止泻的功效。
在临床实践中,颠茄合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婴幼儿便秘症状,尤其适用于月龄<6个月的患儿。
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刺激肠道蠕动,促进粪便排泄,减少排便困难的发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大多数患儿的排便问题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微生态制剂儿科处方审核建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逐渐升温,微生态制剂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微生态制剂是由活菌或生物活性物质制成的,其作用是保护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稳定,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因此,它们在儿科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微生态制剂,防止滥用产生副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领域中的使用情况,探索微生态制剂儿科处方审核建议。
一、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应用非常广泛。
它们主要被用于治疗婴幼儿的胃肠疾病、呼吸道感染和过敏反应等,对于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保护胃肠道健康非常有效。
另外,儿童肝损伤时,微生态制剂也能在辅助治疗中发挥出不错的效果。
此外,微生态制剂也被广泛用于提高孕妇的自身免疫力和胎儿的体质,从而降低母婴传染病的发生率。
二、微生态制剂使用的安全性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使用是相对安全的,但也存在滥用的问题。
滥用特别是在未经医生诊断的情况下,人们盲目自行选择微生态制剂作为保健品使用,容易出现不适和不良反应。
滥用还容易导致微生态制剂中细菌的变异和产生耐药性,从而削弱了其治疗效果。
因此,在儿童使用微生态制剂时,应充分考虑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孩子的体质情况等。
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三、微生态制剂处方审核建议1.严格控制处方: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上,应严格控制处方。
保证任何微生态制剂都必须在医生的诊断、指导和建议下使用,并根据病情进行剂量和时间的调整。
2.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较多,因此在儿童的特定病例上,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比如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双歧杆菌制剂。
3.严格控制使用量:根据病情绝不能过量使用微生态制剂,并严密监测病情的变化,以及孩子反应,提高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
4.避免同时容纳:微生态制剂不应该同时与某些药物一起使用,特别是含有抗生素的药物一起使用,因为有可能与微生态制剂发生抗药性,最终会丧失疗效。
微生态制剂对小儿厌食症的防治效果张慧珍;黄建玲【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0例食欲降低、食量减少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服用五维赖氨酸颗粒,观察组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临床症状评分、血红蛋白(Hb)、微量元素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钙、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Hb及铁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增进小儿的食欲、食量,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7(022)006【总页数】3页(P809-811)【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厌食症;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作者】张慧珍;黄建玲【作者单位】723000 汉中市中医医院儿科;723000 3201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小儿厌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表现,病因复杂,目前认为多与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内外环境刺激致消化功能紊乱或某些疾病影响消化功能有关[1]。
小儿厌食多见于1~6岁儿童[2],长期厌食会造成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当前治疗小儿厌食的方法较多,西医治疗主要通过补充微量元素或使用可促进胃动力的药物,近些年随着对微生态学原理的进一步认识,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厌食也开始流行起来。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汉中市中医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食欲降低、食量减少、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的儿童,排除合并消化道器质性病变、严重心、肺、肾等疾病、佝偻病、锌缺乏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
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 1~9岁,平均年龄(4.88±2.03)岁;观察组男 43例、女32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4.50±2.93)岁。
微生态制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其对体液免疫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取得成效,并且分析对于体液免疫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选定54例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小儿过敏性紫癜,应用随机法每组划定27例,命为参照组(孟鲁司特钠治疗),试验组(基于以上内容增加服用微生态制剂),比较治疗结果监测值,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测评值。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监测值所获值更高,得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治疗前,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测评值无数据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以上测评值更高,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
结论:针对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给予微生态制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于体液免疫功能起到良好的控制调整,临床最终成效理想,值得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孟鲁司特钠;小儿过敏性紫癜;体液免疫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患者常见病症,属于患儿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临床上对于疾病还未有统一性结论,也没有特用药[1],认为是和免疫球蛋白A出现异常有关系,在实验中发现细胞免疫反应,体液免疫等因素都是造成过敏性紫癜的原因之一。
患儿免疫功能混乱是造成发病的关键因素。
孟鲁司特钠作为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可以较好阻抑炎症反应,用以降低对血管造成的损害性,继而阻止紫癜病情恶化发展,但是该药对于患儿的免疫没有显著效果。
微生态制剂也被称呼为益生菌,可以较好的促使微生物群正常的生长以及繁殖,又能够阻止致病菌的繁殖,让患儿的肠道内微生物能够保持平衡,提升机体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能力。
本文为此针对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小儿过敏性紫癜54例纳入分析,探讨对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全方面的实施微生态制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有效性,并且分析对于体液免疫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实验抽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小儿过敏性紫癜54例,随机数字表法设定参照组,试验组,27例/组,数据资料:参照组:年龄4-11岁,均值(7.20±2.07)岁;试验组:年龄4-12岁,均值(7.25±2.08)岁,存在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