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能够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仅仅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2.《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代诗人。
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3.《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5.《我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6.《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8.《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主要作品有《善与美书简》。
9.《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当代作家。
选自《毕淑敏散文》。
10.《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12.《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初中语文必背常识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
古文:古文大致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
韵是一种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碑文。
散文,包括历史传记、议论文、杂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重点讲解一下。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起源于战国末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一般用韵工整,散文句混杂。
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剧,杂剧是表演。
散曲可分为诗和套曲两大类,其中诗由一首歌组成,套曲又叫套曲,由多首歌组成。
杂剧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由主语(人物动作和舞台效果的描写)、宾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等)组成。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代文学、文体、文化常识部编七—九年级:古代文学、文体、文化常识一、文学常识(一)重要作家XXX(155—220),字XXX,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与其子XXX、XXX合称“三曹”。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XXX(701—762),字太白,号XXX居士,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XXX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XXX”之称。
XXX(?—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XXX(约1251—约1321以后),号XXX,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XXX、XXX、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XXX(前551—前479),名丘,字XXX,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年岁末期头脑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开创人,被后人尊称为“贤人”“至圣先师”。
XXX(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XXX合称“XXX”,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XXX(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XXX并称“XXX”。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忱旷达。
XXX(181—234),字XXX,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XXX(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XXX(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和XXX合称“XXX”,与XXX合称为“温李”。
XXX(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诗人。
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初中语文必考文学常识大串烧01文学常识顺口溜一、作品串联法1. 汤显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倾情上演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窦娥冤》。
2.《骆驼祥子》家中《四世同堂》,于《春华秋实》之际来到《龙须沟》的一个《茶馆》前,看见《女店员》《方珍珠》正挥舞着《神拳》为老舍表演。
3.《三里湾》的《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前去贺喜,听到了充满“山药蛋”味儿的《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4.《雷雨》过后,《北京人》《王昭君》看见《日出》,知道这是一个《明朗的天》,便约上曹禺一起去观看他的《胆剑篇》。
5. 徐志摩《再别康桥》时,郁达夫正在北平感受《故都的秋》,朱自清则踏着《春》的脚步,享受着《荷塘月色》的美丽,来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找寻《绿》的《背影》,有幸观看了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闻一多听说后,为他作了《最后一次讲演》《死水》。
6.《李尔王》的儿子《哈姆雷特》去参加“奥赛(罗)”,想圆了《仲夏夜之梦》,遇到《威尼斯商人》,结果被有名的吝啬鬼夏洛克敲尽钱财,还名落孙山,“(麦克)白”跑了一趟,幸亏有莎士比亚的孩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之结伴,才回归故里。
二、四字口诀法1. 先秦诸子,孔孟荀卿。
《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九》《离》《天》。
2. 汉代文赋,首推贾谊。
刘向司马,《战》《楚》《史记》。
班固《汉书》,断代开启。
3. 魏晋建安,三曹领先。
父有乐府,《神龟》《蒿》《观》。
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4. 初唐四杰,卢骆王杨。
山水田园,王维浩然。
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之涣昌龄,高适岑参。
李白浪漫,蜀道进酒;杜甫写实,三吏三别。
唐宋八家,韩柳三苏,欧王曾巩,古文复兴。
5. 元曲四家,郑关白马;悲剧四部,赵汉窦梧。
明清小说,三水西红。
6. 《鲁迅全集》,著作颇丰。
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
关于文学常识的文体知识一、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
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
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
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总结1课《消息二则》《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第3课《“飞天”凌空》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清单)♥高频考点之文学常识♥古今中外重要的作家作品作家/作品详细介绍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名篇有《关雎》《蒹葭》等。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3.《左传》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出自《左传》。
4.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5.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庄子》以及名篇《逍遥游》等。
6.《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7.《资治通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
8.四大名著明朝施耐庵《水浒传》;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明朝吴承恩《西游记》;清朝曹雪芹《红楼梦》。
9.《聊斋志异》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10.《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清代吴敬梓作,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11.鲁迅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12.郭沫若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13.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14.冰心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15.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等。
16.《伊索寓言》古希腊、古罗马时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其中的故事有《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等。
17.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18.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著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童话作品。
19.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或事物的来龙去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注
重情节的安排和时间顺序的组织,以描述事实真实性为要求。
2. 描写文:描写文是以描写人、物、景物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描写文注重细致
入微的描绘,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人物、物品、景物等产生直观感受。
3. 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解释或阐述事物的来龙去脉、原理、作用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
文体。
说明文通常采用分析、解释、举例等方法,使读者理解和掌握被说明的事物。
4. 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论述某一问题或主题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要有明确
的观点立场,使用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证据,通过分析和比较等方法来论证观点。
5. 诗歌:诗歌是一种具有韵律和格律的文学形式。
诗歌通过押韵、节奏和对比等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6.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自由写作方式和散文形式表达个人感受、思考和观
察的文体。
散文常常具有随笔性质,展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7. 寓言:寓言是一种常以动物、植物或无生命的事物为形象,通过谐趣、象征等手法,寓言故事中所包含的寓意可以启迪人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生道理的思考。
这些是初中语文文体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不同文体的文本。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汇总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教材文学常识梳理一、文体知识1.词:按照乐曲节拍创作的歌词,后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裁。
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密州出猎”是题目。
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李煜、李清照、柳永等,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2.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二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曲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
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有标题的小令。
“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潼关怀古”是小令的标题。
3.说:古代一种议论体裁。
从内容上看,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
大多是一事一议,如《马说》《爱莲说》等。
4.表:我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诸葛亮的《出师表》即为“表”中范例。
5.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惜别赠言的文章,叫作“赠序”,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6.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用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7.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8.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一般为他人所写,也有写给自己的传记。
9.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如《答谢中书书》。
10.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常见的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二、古代作家作品先秦时期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中考文学常识知识清单一、古代重要作家1.屈原名平,我国最早的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初中学过他的《观沧海》《龟虽寿》。
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诗人。
初中学过他的《饮酒(其五)》《桃花源记》等。
4.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初中学过他的《三峡》。
5.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初中学过他的《诫子书》《出师表》。
6.王勃字子安,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
7.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有《感遇诗三十八首》传世。
初中学过他的《登幽州台歌》。
8.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9.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苏轼称赞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品有《竹里馆》《使至塞上》等。
10.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歌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代表作有《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11.李贺字长吉,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初中学过他的《雁门太守行》。
1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被誉为“诗仙”,他的诗大多飘逸洒脱。
初中学过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行路难(其一)》等。
1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1.文学概念: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形式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意志的一种综合性文化现象。
2.文学的分类:史诗、传说、寓言、戏剧、小说、诗歌等。
3.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
4.文学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幻想题材等。
二、语言文字1.语言的特点:语言具有交际功能、符号性、规范性、可变性。
2.语言文字的关系:语言是以口头方式表达的,而文字是以书面形式表达的。
3.语言文字的发明:母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早掌握的语言,是人类最早的语言形式。
三、修辞手法1.比喻:写作中通过明喻、暗喻等方式用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现力。
2.夸张:写作中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夸张的效果。
3.对偶:写作中使用类似词句或句子结构进行对称处理,以产生对比、平衡的效果。
4.拟人:赋予非人物以人的形象、性格和行为。
四、语法1.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
2.主谓一致:主语与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3.时态语态:时态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
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4.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定语、补语等。
5.修饰成分:定语和状语是修饰词和修饰短语的成分,它们用来对名词或动词进行修饰和限制。
五、阅读技巧1.字词理解: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推测字词的意义。
2.语句理解: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要点。
3.段落理解: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住段落的中心思想和结构。
六、写作技巧1.材料收集:收集、整理文章所需的材料和素材。
2.构思写作:根据材料和素材,进行构思和写作计划的制定。
3.写作素材: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丰富文章的表达效果。
4.语言规范: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楚。
5.文体掌握:根据不同的写作题材和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资料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总复习
记叙文知识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2. 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3.顺序
A顺叙: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B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回忆性文章多用这种顺序(注意与插叙的区别)
C 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如《驿路梨花》。
作用: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4识别叙述表达方式的方法:叙述是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5识别描写表达方式的方法;:描写是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分为: 肖象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作用: 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的作用: 具体生动
6识别抒情表达方式的方法: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歌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说明文知识
1.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2;分类按说明对象分:①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②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3.说明方法
A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
B举例子:列举实例对事物作具体的说明
C分类别:按照一定标准、角度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再逐一说明
D打比方: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E作比较:将此事物与彼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此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
F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G列数字: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
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H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4. 顺序
空间顺序: 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
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顺序: 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逻辑顺序:1、现象-本质2、特点-用途3、原因-结果4、整体-部分5、主要-次要6、概括-具体如《大自然的语言》
5.说明语言: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说明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议论文知识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它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要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分类
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如《怀疑与学问》。
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起正确观点。
如<
4.结构
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如《谈骨气》开篇提出论点,并作解释和分析,后用三个实例三个方面证明论点,最后提出号召。
(分析时应具体,一般多为:总---分;总----分----总;分----总等) 总分式先总后分;分总式,先分后总如《哨子》总-分-总如《谈骨气》
5.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例证法) 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如《理想的阶梯》中列举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等例。
道理论证(引证法) 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中引用了达尔文、黑格尔、戴维、歌德等名人的话。
比喻论证(喻证法) 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用“打扫卫生”、“洗脸”来比方。
对比论证:用反向事例或对比说明论点,如《理想的阶梯》中用“没有理想的人”“不爱惜时间”与“有理想的人”“珍惜一分一秒”加以对比论证。
6.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小说知识
1. 特点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三要素
A人物----人物生活的关系: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可以某一真
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也可杂取许多人的特点合为一个典型人物。
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写人物外貌、心理、语言、行动;可以概括介绍或具体描绘;可以正面着笔或侧面烘托;在文中可适当插入议论或抒情。
B 情节-----故事情节的作用:与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故事情节的来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故事情节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C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活动的天地,人物思想性格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环境描写的种类:社会环境:提示时代背景..自然环境:包括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其作用――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
诗歌知识
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1. 分类------以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 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
以诗歌体裁为分类标准: 古代诗歌和近体诗
2.绝句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它可以分为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3.律诗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
可分为五言律诗。
(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律诗。
(特点,每句七字。
)
4.词------ 又称长短句。
特点略,如《忆江南》
5. 曲----产生于元代,,初中学了两首:<<山坡羊·童关怀古>><<天净沙·秋思>>
6.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
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戏剧知识
1.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分类及标准
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分------话剧以对话为主,如《威尼斯商人》;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 舞剧以舞蹈为主。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分--------多幕剧生活面宽广,情节较复杂,人物较多,布景变换频繁。
独幕剧人物较少,情节较简单,布景变换少或不变。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打渔杀家》。
现代剧如《白毛女》。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分喜剧\ 悲剧\正剧(悲喜剧)如《白毛女》
3. 剧本特点-----
A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B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时前有序
幕,后有尾声。
C语言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响亮动听。
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4/剧本的构成:
A舞台说明或舞台提示:位置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对话中间。
内容是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舞台提示的作用是帮助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
B人物台词:人物说的话或唱词等.
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精粹精辟,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生活。
)
2.分类A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如《荔枝蜜》。
B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
3.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组织材料、结构呈篇较自由。
立意方面: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叙事、写人、托物抒情、发表议论,如《记一辆纺车》。
4. 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作者往往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着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象,借以揭示中心思想。
如《白杨礼赞》。
散文往往用多种表现手法如: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想像;联想及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5.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整体。
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