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2
附件: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目录第一部分总说明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四部分报表格式第五部分报表编制说明附录:主要业务和事项账务处理举例第一部分总说明一、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特别说明的除外)。
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不执行本制度。
本制度尚未规范的有关行业事业单位的特殊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单位应当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规定的原则和本制度的要求,对其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四、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不再单独建账,但是应当按项目单独核算,并保证项目资料完整。
五、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六、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要素。
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七、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一)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制报表的前提下,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
(二)单位应当执行本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三)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会计科目编号、不填列会计科目名称。
附件: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目录第一部分总说明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四部分报表格式第五部分报表编制说明附录:主要业务和事项账务处理举例第一部分总说明一、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特别说明的除外)。
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不执行本制度。
本制度尚未规范的有关行业事业单位的特殊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单位应当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规定的原则和本制度的要求,对其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四、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不再单独建账,但是应当按项目单独核算,并保证项目资料完整。
五、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六、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要素。
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七、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一)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制报表的前提下,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
(二)单位应当执行本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三)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会计科目编号、不填列会计科目名称。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流程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外购固定资产:行政单位在购入固定资产时,需要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运输费、装卸费和其他相关税费等进行账务处理。
具体来说,行政单位需要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或“银行存款”科目。
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行政单位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应按照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
行政单位需要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3. 固定资产折旧:行政单位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按照一定的折旧方法进行计算。
在计提折旧时,行政单位需要借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 固定资产处置:行政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需要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作待处理财产损溢,并作相应的会计处理。
具体来说,行政单位需要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按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累计折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按账面已提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科目。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方法会计账务处理主要讲解具体的账务处理方法,也就是我们取得各种原始单据之后如何做账。
一、单位取得收入核算1、财政预算内拨款(也就是国库拨款),根据拨款单作账。
行政单位:借:银行存款贷: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人大事务----行政运行----政协事务----行政运行----……----拨入专项经费----人大事务----行政运行----政协事务----行政运行----……事业单位:借:银行存款贷:财政补助收入----拨入经常性经费----人大事务---行政运行----政协事务---行政运行----……----拨入专项经费----人大事务----行政运行----政协事务----行政运行----……2、单位收到财政局综合股核拨的各种收费和其他收入行政单位:借:银行存款贷:预算外收入事业单位:借:银行存款贷:事业收入3、单位取得的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捐赠收入、有价证券及存款利息收入等借:银行存款贷:其他收入4、事业单位上级单位拨非财政补助资金借:银行存款贷:上级补助收入5、单位收到财政部门(职能股室)、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行政单位借:银行存款贷:暂存款----按资金来源和项目设明细账事业单位借:银行存款贷:拨入专款----按资金来源和项目设明细账6、事业单位收到附属单位按规定缴来款项借:银行存款贷:附属单位缴款二、单位取得的往来款项核算1、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款、应付等待结算款项行政单位:借:银行存款贷:暂存款----按债权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账。
事业单位: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按债权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账。
2、行政单位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借入的有偿使用的款项。
借:银行存款贷:暂存款----按资金来源和项目设置明细账3、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借入的有偿使用的款项。
借:银行存款贷:借入款项----按债权单位设置明细账。
附件: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目录第一部分总说明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四部分报表格式第五部分报表编制说明附录:主要业务和事项账务处理举例第一部分总说明一、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特别说明的除外)。
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不执行本制度。
本制度尚未规范的有关行业事业单位的特殊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单位应当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规定的原则和本制度的要求,对其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四、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不再单独建账,但是应当按项目单独核算,并保证项目资料完整。
五、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六、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要素。
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七、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一)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制报表的前提下,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
(二)单位应当执行本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三)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会计科目编号、不填列会计科目名称。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待处理财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对于在财产处理过程中取得收入或发生相关费用的项目,还应当设置“待处理财产价值”、“处理净收入”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行政单位财产的处理,一般应当先记入本科目,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年终结账前一般应处理完毕。
四、待处理财产损溢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处理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
1.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报经批准核销的,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2.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报经批准后,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二)按照规定报经批准核销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1.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
2.报经批准对无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予以核销时,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对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予以核销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按照规定报经批准核销预付账款、无形资产。
1.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时,借记本科目[核销无形资产的,还应借记“累计摊销”科目],贷记“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科目。
2.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借记“资产基金——预付款项、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出售、置换换出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等。
1.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时,借记本科目(待处理财产价值)[出售、置换换出固定资产的,还应当借记“累计折旧”科目;出售、置换换出无形资产的,还应当借记“累计摊销”科目],贷记“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等科目。
2.实现出售、置换换出时,借记“资产基金”及相关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待处理财产价值)。
3.出售、置换换出资产过程中收到价款、补价等收入,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处理净收入)。
4.出售、置换换出资产过程中发生相关费用,借记本科目(处理净收入),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账务处理一、资产类1、库存现金——库存现金2、银行存款——银行存款3、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财政直接支付(1)收财政拨款时借: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贷:财政拨款收入(2)年末授权支付额度没支付完,有余额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3)年末直接支付额度没支付完,有余额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贷:财政拨款收入(4)下年初收到授权额度返还借:零余额几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应财返额度——财政授权支付(5)下年初支付财政返还的直接支付额度借:经费支出——财政拨款支出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5、应收账款——单位应收——个人应收6、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或XX公司)7、其他应收款——单位应收——XX单位——个人应收——XX职工8、存货——XX物资(1)购买时借:经费支出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拨款收入)同时借:存货贷:资产基金——存货(2)领用、无偿调出借:资产基金——存货贷:存货(3)报废、出售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存货同时借:资产基金——存货贷:待处理财产损溢(4)如果在出售或报废时发生费用通过经费支出和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产生收入通过应缴财政款和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
9、固定资产——房屋及购筑物——X办公楼——通用设备——X设备——专用设备——X设备——其他等(1)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单位价值1000(通用设备)或1500(专用设备)以上的资产;大批量的同类物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也做为固定资产核算。
(2)购买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购买时借:经费支出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拨款收入)同时借:固定资产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3)领用、无偿调出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4)报废、出售借:待处理财产损溢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同时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待处理财产损溢(5)如果在出售或报废时发生费用通过经费支出和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产生收入通过应缴财政款和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㈠资产类(行政单位)第101号科目现金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
2。
收到现金,借记本种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现金数额。
3。
行政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井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第102号科目银行存款1。
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存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2.行政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比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银行存款数额.3。
行政单位应按开户银行、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
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行政单位账面结余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逐笔查明原因,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属于未达账项,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第103号科目有价证券1。
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购入的有价证券。
2。
购入有价证券时,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兑付本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金)和“其他收入"(利息)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兑付的有价证券本金数。
第104号科目暂付款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待核销的结算款项。
2。
发生暂付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借记“经费支出”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累计数。
3。
本科目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第105号科目库存材料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大宗购入、需要库存的物资材料等.行政单位办公材料随买随用或没有大宗购入,不需要库存的,可以不设本科目.2.购入、有偿调入的材料,分别以购价、调拨价作为入账价格。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流程一、引言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并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资产,是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基础。
对于行政单位来说,固定资产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进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流程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行政单位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在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流程中,首先需要确认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确认是指在资产的登记簿上明确记录固定资产的具体信息,包括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原值、折旧方法等。
行政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新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确认,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因长时间使用而逐渐失去价值的过程,行政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计算公式,按照固定的折旧率计提折旧费用,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里。
固定资产的变动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动,包括增值、减值、更替、报废等。
行政单位应当及时记录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的增值应当确认为资产账面价值的增加,减值应当确认为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更替应当将新购入的固定资产与旧资产清理相关账务;报废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清理。
固定资产的清理是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固定资产无法继续使用时,应当进行清理处理,包括报废、出售、赠予等。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清理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清理处理,并记录固定资产的清理账务,确保清理过程的合法和规范。
八、总结在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流程中,固定资产的确认、购置、计量、折旧、变动和清理是关键环节,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