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质量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常规【概述】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诊断标准】1、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或)闻及湿罗音性。
4、白细胞数>10×109/L或<4×10 9 /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纳入标准】1、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度)。
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2、无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等并发症和疾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纳入路径。
【排除标准】1、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出现异常改变,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异常,不能用社区获得性肺炎解释。
2、血气分析显示呼吸衰竭或高碳酸血症。
3、痰中查出抗酸杆菌。
4、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
5、出现并发症或合并症需要治疗。
【治疗常规】1、吸氧和对症支持治疗,经鼻导管或鼻塞吸氧、退热、补液等。
2、抗细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G或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每日两次给药。
过敏者可选用左氧氟沙星或阿奇霉素静滴。
【出院标准】体温正常三天以上,无咳嗽等症状,血常规正常。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10±2天2、疗效标准:治愈好转率≥90%,病死率0。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编码:J15.901 疾病名称:社区获得性肺炎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拟行:内科治疗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天/实际住院天数:天。
【综述】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临床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轻症患者仅需门诊治疗,而重症患者则需要住院,甚至需入住ICU抢救。
延误重症患者的治疗时机会显著增加其病死率[1]。
所以早期对CAP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对CAP患者的病情评估多依赖于临床医生的主观判断,缺少客观标准。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呼吸病学会和感染病学会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评分标准,其中以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和CURB-65评分应用最为广泛[2,3]。
最初的评分标准多以30 d病死率为终点事件分析各种预后因素,在这方面PSI与CURB-65评分虽然较为准确,但在评估患者是否需要入住ICU时二者的检验效能却较低[4,5,6,7,8,9,10,11]。
在临床工作中,重症肺炎患者及时送入ICU强化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之后的重症肺炎评分(SCAP评分)和重症肺炎修正标准(M-ATS标准)的评价重点放在患者是否需要入住ICU[12,13]。
而2008年的SMART-COP评分[14]则集中了前述各种评分标准的优点,其在易用性与准确性上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均衡,在危险度的分级上也具有独到的优势。
下面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CAP严重度评分系统介绍如下。
一、常见的CAP严重度评分系统1997年提出,是第一个正式的CAP评分系统[2]。
PSI涉及病史、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等共20项指标,其中患者的年龄与合并症占较大的权重。
最后的总分根据危险度分为5个等级,其中Ⅰ~Ⅲ级可在门诊治疗,Ⅳ~Ⅴ级需要住院治疗。
虽然PSI评分在预测CAP患者的30 d 病死率方面较为准确[2,15],但需要评估的指标太多,且计算起来相对繁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2.CURB-65评分:由于PSI评分应用起来相对复杂,英国胸科协会(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BTS)在2003年提出了CURB-65评分[3](其中C、U、R、B分别代表意识状态、血尿素氮、呼吸频率、血压,65则代表年龄)。
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1.CURB-65评分系统CURB-65评分系统是最早应用于CAP严重程度评估的方法之一、它包括五个指标:意识混乱程度(confusion)、尿液低温(hypothermia)、呼吸频率(elevated respiratory rate)、低血压(hypotension)和年龄(Age65 or older)。
每个指标被赋予0-2个分值,总分越高则疾病的严重程度越高。
CURB-65评分系统简单易行,且在预测CAP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风险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该评分系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2.PSI评分系统PSI(Pneumonia Severity Index)评分系统是最常用的CAP严重程度评估方法之一、PSI评分系统是基于众多CA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进行开发和修订的。
它将CAP患者分为五个不同的风险等级(I-V),根据患者的年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状况、合并疾病等多项指标来进行评估。
PSI评分系统能够准确预测CAP患者的住院风险和死亡率,对于临床医生进行合理治疗决策和病情预后有着很高的临床意义。
3.SMART-COP评分系统SMART-COP评分系统是一种整合了临床指标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CAP严重程度评估方法。
它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主要依据下列指标:呼吸频率、年龄、前一个月是否存在免疫抑制、文化是否阳性、血尿素氮水平、低血氧水平和低血压。
每个指标被赋予0-3个分值,总分越高CAP的严重程度越高。
SMART-COP评分系统相较于CURB-65和PSI评分系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CAP患者的严重程度,提供更精准的临床决策依据。
以上所介绍的CAP严重程度评估方法是当前临床应用最广的几种评估方法。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临床实践中能够为医生提供辅助决策的依据。
但是,这些评估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些指标缺乏可靠的判断标准,有些指标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适用性有限。
・34・《中国病案)2009年第lO卷第7期・统计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质量控制指标的分析830000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信息科郭素君蔡艳赵霞王艳李彦辉李福中殷平王露颖姜庆祥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质虽控制指标的分析,找出目前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寻求探索规范的诊疗标准。
方法从病案管理系统中将数据导出,用Excel进行筛选、整理,采用SPSSll3.0统计软件中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CAPI一10项的质量指标执行率不断上升,从而提高了医疗质量,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
结论规范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标准,为该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垫定了基础。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质量控制;指标;分析AnA岫Iys妇蚰theMainIm]imtorsoftheOmityControlofcoammily—acquiredPnetmaoniaGuoSujun,CaiYah,ZhanXia,WangYah,LiYah・hui,LiFuzhong,YinPing,WangLuying,JiangQingxiang,theInformationDepartmentoftheHospitaloftheProductionandConstructionCorpsofXinjiangAbstractObjectiveTofindoutthecurrentclinicalproblemsandseekthestandardtreatmentnormsbyanalyzingthemainindicatorsof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MethodsExportingthedatafromthemedicalrecordmanagementsystem。
andfilteringandsortingthemwithExcel,andthenwemadestatisticalanalysiswithttestinthespssl3.0software.ResultsTheexecutionrateofCAP1—10itemqu且lityindicatorsisrising.result—inginimprovingthequ8lityofmedicalcare,shorteningtheaveragelengthofstayandreducingthemedicalcosts.ConclusionsStandardizingthediagno—sisandtreatmentnormsof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hysthefirststonefortheimplementationofclinicalpathmanagement..Keywords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Qualitycontrol;Indicator;Analysis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显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质量控制评价路径、“问责”指标与保障措施1、评价路径2、“问责”指标(1)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
(2)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3)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
(4)入院后患者4小时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3、保障措施(1)重症、入住ICU肺炎患者治疗小组成员名单与人工通气治疗授权过程、运作模式与工作日志。
(2)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书面规程文件(临床诊疗指南或常规、临床路径、操作规程、护理规范)。
(3)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制订与认可的流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流程,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等保障措施。
(4)人工通气治疗方案制订与认可的流程,基本技术能力,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等保障措施。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评价要素与用表病案号:________________入院日期:_________________出院日期:________________伴随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肺炎填表说明1、填表前必须仔细阅读住院病例,重点是针对6个时间点进行检查:分别为急诊、入院24小时内、入院ICU (当然病人可能从急诊直接收入ICU )、抗菌药物治疗72小时、出院前2代表在该时间点必须要检查的项目,如:“检查2(入院24小时内)”必须1,2,3a ,4a ,4b ,4c ,5,5a ,5b ,9,10,11各项,其他项目则没有必要在该时间点检查。
3、 内打“√”即可,本项指标同样视为通过。
如果某个“严重指数PSI 评分值或CURB -66评分值”二选一即可,在相应时段框内“□”填入具体数值即可。
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方法——医疗知识知多少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不同疾病的认知与评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也逐渐有了详细的等级划分,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自身具备传染性,致死率也非常高。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生理健康,就应当让更多人学习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方便人们对病情程度进行判定并尽早接受治疗,能够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方法。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念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因较为复杂,通常是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与细菌、病毒、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微生物都有着紧密的关联,根据症状的轻重分为多个不同的严重性等级。
虽然致病因素有许多,但是其大部分成病原因都是单一菌种所致,但是也会有小概率出现多种致病菌引发的复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1]。
轻微症状的出现群体较为广泛,而重型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在60岁以上并且身具基础病症(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的个体上出现的概率更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性具体划分难度都相对较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二、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评价系统(一)CURB评分系统这一评分系统的应用较为常见,能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性进行较为明确的判定工作,在CURB评分系统中通常是以五个变量为基础:是否存在意识障碍、血尿素氮水平、呼吸频率、收缩压与舒张压、年龄,这几个变量在正常状态下都有各自稳定的区间,而社区获得性肺炎会导致这些变量出现一定程度的浮动,病情越严重其与正常区间的差距就越大,这一评分系统的主要优势就在于更加清晰直观,在临床应用中难度不高更容易被基层医师所学习与使用,对于社会而言有良好的促进效果[2]。
(二)PSI评分系统PSI评分系统的应用中包含了多个参数,能够更加全面的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状态把控,角度更加完善,对于一些细微的情况变化也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但是这一评分系统也有一定的缺陷,由于其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较为复杂多样,所以想要得到准确的数据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的计算,并且由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高龄人士的影响更大,所以在进行评定的时候主要是以高龄群体为主,这也就意味着对青少年群体的评定严重性可能存在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才能够保证最终结果的稳定性。
第二节住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质量控制指标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1.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菌药物的治疗选择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八、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健康辅导。
九、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健康养生第三节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司一、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质量管理评价的目标1.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起始抗菌药物选择符合规范;3.病原学诊断得到重视。
二、基本信息住院号/急诊号/门诊号。
到达急诊/门诊的时间(时、分)。
既往史:有无吸烟史,住院前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费用支付方式:社会保险、个人自负。
三、评价病例的ICD-10编码由于在国际疾病ICD-10分类中未作: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认别。
肺炎:细菌性肺炎(ICD-10)J15;病原体未特指的肺炎(ICD-10)J18。
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质量控制指标-1指标代码:CAP-1。
指标名称;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患者。
设置理由1.住院治疗的成人CAP应符合CMA2006年CAP指南中“入院治疗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的要求。
2.I DSA/A TS 2007年CAP指南中指出(1)除了出现多项提示性的临床特征,通过胸片或其他影像技术证明肺内出现浸润阴影是诊断肺炎必需的,不论有或没有微生物的数据(中度推荐:III级证据)。
(2)有感染性休克需用血管升压类药物,或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须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直接收入ICU(强烈推荐:II级证据)。
沂水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单病种(社区获得性肺炎)质量指标
一、概述
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进行纵向(医院内部)和横向(医院之间)比较,采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某些医疗质量指征是具有统计学特性的指标,可用来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病种的选择原则:
根据我国人群发病和患病情况、危害程度,对医疗资源消耗情况。
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常见与多发疾病的诊疗过程(核心)质量。
可以用作考核医院总体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管理状况。
单病种过程质量指标的选择:
以国内、外权威的指南为依托,专家具有共识。
选择具有循证医学结论——经多中心、大样本论证推荐的1类A、B级指标为重点的核心质量为指标。
参考国际上目前在使用的核心质量指标。
邀请本专业权威专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讨论,并在医院实地临床试用与验证。
在部分三甲医院试用中:
这种方法能够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是提高医疗技术、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医疗质量的变化趋势。
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及其合理性。
是反映出全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整体能力与层次的一个重要的新途径。
同样在医院评审中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在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作为四项重点工作之一,《2009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作为八项重点工作之一,2009年4月卫生部办公厅以卫办医政函(2009)425号文件,作为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2010年10月卫生部办公厅以卫办医政函(2010)909号文件,发布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并规定“各三级
医院在完成上述病种每例诊疗后在十日内使用我部统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单病种质量控制系统”(http://www.cha.org.cn/quality)进行病例信息报送工作。
”
对于每个病种的每一项指标的设置理由、指标类型、表达方面、信息采集范围、分子与分母、排除病例、信息分析流程图等内容,可详见《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2.0版 2010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以下仅是指标设置理由的简述。
本指标使用的对象是三级医院,重点是三级甲等医院。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成人(ICD10 J13- J15,J18.1)
CAP-1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判定是否符合住院标准(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或收住ICU标准)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严重指数PSI评分,或CURB-66评分)。
CAP-2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
低氧血症是严重肺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吸氧可以降低低氧血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
患者至少在住院前或住院24小时内(吸氧前)接受动脉血气分析或指脉血氧仪检查。
CAP-3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危重肺炎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与诊断可以提供重要的微生物学信息,帮助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降低患者病死率。
CAP-4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
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开始24小时抗菌药物选择要符合指南要求。
CAP-5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抗生素治疗要尽早开始,首剂抗生素治疗争取在诊断肺炎后4小时内使用,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CAP-6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初始治疗72小时无效定义为: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又恶化。
对于这种患者,要重复病原学(包括痰、胸水、支气管灌洗液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和抗酸杆菌检查;或尿抗原检查;或双份血清抗体检查),审慎调整抗菌药物,并排除并发症或非感染因素。
CAP-7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
要符合指南要求。
CAP-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时机吸烟的肺炎患者在住院期间要接受健康教育与咨询。
CAP-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CAP-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附件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