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十章__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格式:ppt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37
第十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单选题1.在三部门经济中,实现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 )。
A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再加上政府购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答案:A2.第十章主要介绍的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即凯恩斯主义的均衡国民收入原理)是( )。
A 总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B 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C 消费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D 总供给水平和总收入水平同时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答案:B3.当总需求比产出更大时,有未计划到的( )。
A 存货积累B 存货减少C 储蓄D 消费答案:B4.当我们说投资和政府支出是自发性的时,意味着它们是( )。
A 外生变量B 内生变量C 自动稳定器D 以上均不是答案:A二、多选题1.投资的增加意味着( )。
A 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B 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C 储蓄的增加D 利率水平的提高E 国民收入的提高答案:ABE2.关于平均消费倾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B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为正数C 收入很低时,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1D 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也不断增加E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答案:ABC3.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的市场包括( )。
A 投资品市场B 货币市场C 劳动市场D 产品市场E 国际市场答案:BCDE三、判断题1.自发性支出的增加对均衡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X)2.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会减少GDP。
((X))3.增加收入税会增加GDP。
(√)4.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增加边际消费倾向。
(√)。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答案第十章凯恩斯模型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
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前提和内容做了全面的批判,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新篇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收入与产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IS一LM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考察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的情况,IS 一LM模型是短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本章重点:(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及二者的关系(2)投资、乘数和加速数(3)二、三、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4)IS一LM模型习题1、名词解释萨伊定律、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乘数效应、投资乘数、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加速原理、摩擦失业、非自愿失业、IS曲线、LM曲线、2、单项选择题(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3)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 )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5)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 D )。
(300+400)*(1/0.1)=7000A.770亿元B.4300亿元C.3400亿元D.7000亿元。
(6)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1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消费倾向为0.3(7)如果投资增加15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收入水平将增加( C )。
150*[1/(1-0.8)]=750 A.150亿元B.600亿元C.750亿元D.450亿元(8)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是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是3800亿元。
第10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单项选择题1.边际消费倾向的值越大,则()。
A.总支出曲线就越平坦B.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大C.乘数的值就越小D.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答案】D【解析】AD选项,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曲线可表示为:Y=C+I=C0+βY+I,化简可得:Y=(C0+I)/(1-β),因此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B项,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小;C项,乘数1/(1-β)的值越大。
2.根据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MPC增加,则MPS也增加B.MPC+APC=1C.MPC+MPS=APC+APSD.MPC+MPS>APC+APS【答案】C【解析】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为:MPC+MPS=APC+APS=1。
3.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退休期生活水平()。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答案】C【解析】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消费开支,平滑消费,以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二、简答题1.现代宏观经济学关于总需求水平决定的收入是均衡国民收入的观点,是否可以理解为是唯一正确的看法?为什么?答:现代宏观经济学关于总需求水平决定的收入是均衡国民收入的观点不是唯一正确的看法。
因为市场上供给与需求不仅要在总量上相等,而且应该在数量和结构上都一致。
并且不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各因素作用的权重比例及影响也不同。
2.消费倾向可以概括影响消费的全部因素吗?为什么?答:消费倾向包括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额占可支配收入额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的1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增加的消费额与增加的可支配收入额之比)。
消费倾向并不可以概括影响消费的全部因素。
它只是影响消费的一个方面因素。
第十章简单的国民收入理论(AE-NI模型)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此时社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等于零。
2.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变动量)的比率。
3.税收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人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增量。
6.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人中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指(增加的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储蓄增量。
8.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9.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0.政府转移支出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1.对外贸易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出口变动)的比率。
12.萨伊定律是指(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13.凯恩斯定律是指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观点,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1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
15.凯恩斯认为,在微观层次上,勤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是好的;然而在宏观层面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节约意味着储蓄增加,消费减少,进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产量、就业的增加,是不好的。
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二、单项选择题1.引致消费取决于( )。
CA.自发消费B.边际消费倾向C.收人和边际消费倾向D.收人2.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主要是()BA. 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边际消费倾向下降3. 根据凯恩斯的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
第十章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本章教学内容:IS-LM模型
本章教学重点:IS曲线、LM曲线、IS-LM模型
本章教学难点:资本的边际效率概念的理解、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LM曲线的三个区域
本章教学目标:掌握投资函数与IS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货币的需求函数与LM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理解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的各种因素,理解IS-LM模型分析。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4
第十章第一节 IS曲线
一、教学内容:IS曲线
二、教学重点:IS曲线方程及其推导
三、教学难点:影响IS曲线斜率因素的分析
四、教学目标:1.理解IS曲线的含义
2.掌握IS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3.掌握IS曲线的斜率及IS曲线的移动。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十章第二、三节 LM曲线、IS-LM模型
一、教学内容:LM曲线、IS-LM模型
二、教学重点:IS-LM模型均衡、IS-LM模型均衡的调整和变动
三、教学难点:LM曲线的含义及推导
四、教学目标:1.理解LM曲线的含义
2.掌握LM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3.掌握LM曲线的斜率及LM曲线的移动。
4.掌握IS-LM模型均衡及变动分析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西方经济学下篇)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在第九章介绍了观察和衡量宏观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度量指标之后,我们从本章开始说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及其整体产出水平如何决定和变动。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衡量,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则是对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和决定因素的理论阐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是对一定时期宏观经济活动结果的表达,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公式则是为达到事后均衡结果所要求的实现条件。
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凯恩斯认为,只要解决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本章介绍的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是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说明总需求不足的必然性。
在第十一章将其扩展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结合,从更为贴近实际的角度说明总需求的不足,并在分析需求影响因素的同时,寻求解决需求不足的出路。
在第十二章从总供求的角度阐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进而在更全面的角度上说明总需求变化的作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一)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是个泛指的总量概念,前一章所提到的 GDP、GNP、NNP、NI、PI等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将其总量看作国民收入,但通常更多情况下是将GDP等同于国民收入。
在了解均衡国民收人(也就是实际GDP)的决定过程之前,我们必定会提出一些问题:一国的总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企业生产了多少?谁会从生产中获得收人?工人的报酬是多少?资本所有者的报酬是多少?家庭购买了多少消费品和服务?家庭和企业购买了多少投资品?政府购买了多少公共物品?究竟是什么因素使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相等? 又是什么因素保证了生产的水平与意愿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支出水平相等?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了解一下经济中各部分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