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精)
- 格式:ppt
- 大小:753.00 KB
- 文档页数:90
第十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单选题1.在三部门经济中,实现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 )。
A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再加上政府购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答案:A2.第十章主要介绍的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即凯恩斯主义的均衡国民收入原理)是( )。
A 总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B 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C 消费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D 总供给水平和总收入水平同时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答案:B3.当总需求比产出更大时,有未计划到的( )。
A 存货积累B 存货减少C 储蓄D 消费答案:B4.当我们说投资和政府支出是自发性的时,意味着它们是( )。
A 外生变量B 内生变量C 自动稳定器D 以上均不是答案:A二、多选题1.投资的增加意味着( )。
A 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B 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C 储蓄的增加D 利率水平的提高E 国民收入的提高答案:ABE2.关于平均消费倾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B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为正数C 收入很低时,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1D 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也不断增加E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答案:ABC3.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的市场包括( )。
A 投资品市场B 货币市场C 劳动市场D 产品市场E 国际市场答案:BCDE三、判断题1.自发性支出的增加对均衡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X)2.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会减少GDP。
((X))3.增加收入税会增加GDP。
(√)4.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增加边际消费倾向。
(√)。
跨考教育专业课全力助你备考2011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 −模型4.1产品市场的均衡:曲线IS ¾ 投资的决定:0I I bR =−自发投资0I :为获得最大利益而进行的投资,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发行为,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TR I 视为外生变量引致投资:如果投资的钱来自借贷,则bR −R 为显成本;如果投资的钱来自自有资金,则R 为隐成本 :用来衡量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投资的利率弹性 bR0I I bR =− O I¾ 引入投资函数条件下,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9 波动根源:的变动9 坐标转换:从AD Y −坐标系到R Y −坐标系 AD02A br −01 A b −r R Y Y Y 121r 2rIS 曲线1Y Y2 ¾曲线:要实现产品市场的均衡,IS R 与Y 必须相互配合,一一对应,这种一一对应相互配合的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就是曲线,它揭示了产品市场实现均衡的道路IS 曲线表达式及其位置决定因素:IS 9 表达式:0Y A bR αα=−,()()1/11c t α=−−9 决定左右平移的因素:当C 或00I 或TR 或G 00↑或T 时0↓0A ⇒↑,IS 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向左移动9 决定斜率的因素:曲线更平坦(陡峭),()b ↑↓IS ()t ↑↓IS 曲线更陡峭(平坦)曲线以外点的经济含义:曲线上的点是能够实现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 IS IS 9曲线以左点的经济含义:必须回到IS AD Y −坐标系研究显然,B ′处AD Y >,即过度的产品需求,所以EDG 0inv < 产品脱销,扩大产量使B D Y Y ↑9 曲线以右点的经济含义:分析类似,结果是过度产品供给 IS ESG 特殊情况:时,曲线为垂直的;b 时,曲线为水平的 0b →IS →∞IS ¾ 推导曲线的另一种方法——四象限法IS “”的含义:暗含IS I S = 用法推导三部门变动税制下的函数: I S −S 0Y AD C I G C S T TR ==++=++−0I S T TR G ⇒=+−−S S =+个人政府 ()()000011S C cTR cT G c t Y ⇒=−−+−+−−总 0I S I bR ==−总得到()()*0()/11Y AbR c t =−−− 四个一象限法:①I 投资函数 ② ③S 总I S =总 ④将前三个图形中蕴含的关系分离出来形成曲线ISRI Y045S4.2货币市场均衡:LM 曲线¾ 资产的种类和选择:资产按照流动性大小进行划分货币:9 功能: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贮藏手段9 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主要作为交易媒介,M C D =+;C 表示通货,包括纸币和辅币,表示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D 9 特点:具有完全流动性,收益很低金融资产:主要指债券,特点是流动性较差,收益较高 实物资产:与利率无关可以舍去重要假定:假设人们只于货币、债券两种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形式中进行选择,债券成为货币的唯一替代物¾ 货币需求理论:交易动机:由于收入与支出有时滞,缺乏同时性,所以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 预防动机(谨慎动机):未来的收入和支出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人们要保留一部分货币在手中以对付不能预料的收入延期和支出增加以上可以归为一类,统称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用表示,这两类需求与收入相关而与利率基本没有关系,,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t L t L kY =k 投机动机:人们选择持有两种资产的最优组合比例获得最大收益9 债券的价格:()12211b A A p R R =++++L 9预期未来R ↓⇒R ↑⇒未来现在持有债券会损失,现在应抛出债券,持有货币,故b p ↓⇒s L ↑。
第三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IS曲线投资的决定投资函数I=e-dr资本边际效率MEC(投资回报率)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边际效率MEI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托宾的“q”说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对投资项目产品的需求预期产品成本投资税抵免投资风险IS曲线IS曲线的数学推导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的模型推导IS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曲线上每一个点表示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均衡产出之间的关系在曲线左边的点,表示投资大于储蓄在曲线右边的点,表示投资小于储蓄IS 曲线的斜率小于0IS 曲线的移动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货币市场和 LM 曲线利率决定理论极端情况货币的需求理论含义:货币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货币的需求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需求曲线货币需求函数L=ky-hr货币需求曲线流动偏好陷阱利率极低时,货币供给量和货币供求均衡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货币供给量狭义的货币供给M1=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广义的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更广义的货币供给M3=M2+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货币近似物))货币供求均衡利率的调整关注LPRLM曲线含义:LM 曲线为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LM 曲线的推导公式推导图形推导LM 曲线的斜率k/h斜率大小的决定因素LM 曲线分类中间区域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LM 曲线的移动LM 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IS-LM 分析及应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图形分析IS-LM 模型中的市场失衡IS-LM 模型的用处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用IS-LM 模型解释波动财政政策使IS 曲线移动货币政策使 LM 曲线移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
《(西方经济学下篇)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在第九章介绍了观察和衡量宏观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度量指标之后,我们从本章开始说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及其整体产出水平如何决定和变动。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衡量,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则是对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和决定因素的理论阐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是对一定时期宏观经济活动结果的表达,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公式则是为达到事后均衡结果所要求的实现条件。
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凯恩斯认为,只要解决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本章介绍的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是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说明总需求不足的必然性。
在第十一章将其扩展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结合,从更为贴近实际的角度说明总需求的不足,并在分析需求影响因素的同时,寻求解决需求不足的出路。
在第十二章从总供求的角度阐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进而在更全面的角度上说明总需求变化的作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一)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是个泛指的总量概念,前一章所提到的 GDP、GNP、NNP、NI、PI等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将其总量看作国民收入,但通常更多情况下是将GDP等同于国民收入。
在了解均衡国民收人(也就是实际GDP)的决定过程之前,我们必定会提出一些问题:一国的总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企业生产了多少?谁会从生产中获得收人?工人的报酬是多少?资本所有者的报酬是多少?家庭购买了多少消费品和服务?家庭和企业购买了多少投资品?政府购买了多少公共物品?究竟是什么因素使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相等? 又是什么因素保证了生产的水平与意愿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支出水平相等?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了解一下经济中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 产品市场均衡——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预备知识宏观经济学的分析中涉及到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对于产品市场的均衡分析,可以分别建立二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分析。
二部门:家庭和厂商。
家庭存在消费(C )行为和储蓄(S )行为;厂商发生生产(C )和投资(I )行为。
三部门:家庭、厂商、政府,政府进行税收(TA )、政府支出(G )和政府对家庭的转移支付(TR )行为。
四部门:家庭、厂商、政府,出口——外国人对本国产品的消费二、均衡国民收入的确定(四部门的情况)1.总需求公式总需求(AD )是经济中商品需求的总量。
对商品需求分为四部分。
当生产的数量等于需求的数量时,产出处于均衡水平。
因此均衡国民收入状态是:如果生产的数量不等于需求量时,则出现库存:2.消费函数: 其中,C C cYD =+, 0,01C c ><< 其中可支配收入YD Y TA TR =-+投资: 政府支出:政府的收入来源于税收TA ,政府的支出包括G 和TR .净出口: 3.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AD C I G NXC cYD I G NXC c Y TA TR I G NXC c TA TR I G NX cYA cY=+++=++++=+-++++=--++++=+ 令总需求等于总收入(均衡国民收入的要求),AD Y =时,Y A cY =+,11Y A c =-,其中A 称为自主性支出部分,c 是边际消费倾向。
三、乘数效应:1.乘数的计算: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当自主性消费A 增加时,造成总支出(总需求)的增加,而总收入的增量将是自主性消费初始增加量的数倍。
这就是自主性消费变量的乘数效应。
设自主性支出A 增加,第一轮总支出AD 增加A ∆,第一轮总收入Y 也增加了A ∆;第二轮,由于总收入Y AD C I G NX=+++Y AD C I G NX ==+++IU Y AD =-I I =NX NX=增加了A ∆,通过边际消费倾向c ,引起第二轮的引致支出为c A ∆,造成总支出也增加c A ∆,总收入也增加了c A ∆;第三轮,总收入将增加2c A ∆;这个过程进行下,国民收入的增加为去2A c A c A ∆+∆+∆+,通过数学计算出来,就是:221(1)1A c A c A A c c A c ∆+∆+∆+=∆+++=∆-. 通过11Y A c =-,也可以直接得到,11Y A c ∆=∆-.把11cα=-叫做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