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未婚宫外孕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目的探讨未婚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和健康宣教措施。
方法对近五年来32例未婚的宫外孕患者在术前、术后及出院时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32例患者经个性化心理护理、沟通支持、健康宣教,均达到了身心康复。
结论对于未婚宫外孕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给予支持和鼓励,做好健康宣教,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标签:未婚宫外孕;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宫外孕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的妊娠,又称为“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1],且发病率亦逐渐增高。
现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五年来32例未婚宫外孕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年龄19~33岁,平均24.6岁;孕次1~4次,平均2.4次;停经34~57 d,平均44.3 d;病程1.5~35.5 h,平均13.5 h;学生11例,工人6例,职员5例,无业10例;初中及以下文化15例,高中12例,大学以上5例。
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史,停经史27例,不规则阴道流血23例,休克7例;腹部包块12例,贫血症状16例,血β-hCG升高29例;出血450~1750 ml,平均850 ml;手术治疗29例,保守治疗3例。
1.2护理措施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了解患者心理特点,做好心理安慰和疏导,消除恐惧心理,增强信心;术后精心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工作,助其早日恢复;出院时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注意休养和避孕,增强防范意识。
2心理特点2.1恐惧害怕未婚宫外孕患者一般无固定性伴或婚姻保障,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欠佳、心理未成熟、社会阅历较浅、病情较重,对疾病和手术认知甚少,常会产生恐惧、害怕、紧张的不良心理变化,难以接受事实和有效配合治疗工作。
2.2焦虑自责此类患者常因未婚致思想负担较重,担心对生命安全、生育功能、健康美容和未来人生造成影响;害怕被家人责怪而心生愧疚,被周围人知道后另眼看待;常会责怪自己的轻率而感到悔恨和自卑,易致抑郁症,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分析宫外孕手术患者的术前心理状况,并探讨其护理的方法。
方法:收治行宫外孕手术患者74例,对其进行术前的心理评估,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
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其中术前患者主要表现有焦虑、恐惧、紧张、悲观和孤独等心理问题。
结论:通过对宫外孕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进行全面的评估,为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提高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宫外孕手术术前心理评估护理措施对宫外孕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的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7年2月~2010年2月收治行宫外孕手术患者74例,年龄19~43岁,平均26.6±3.3;已婚患者55例,未婚患者19例;大专文化程度11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30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3例。
方法: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宫外孕手术之前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
本次调查中,对患者心理评估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1]进行分析,其中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婚姻状况、就诊的原因和心理的状态以及护理的需求等。
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其中74例患者中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恐惧、紧张、抑郁、悲观和孤独等,其中焦虑72例(97.3%),恐惧66例(89.2%),紧张64例(86.5%),抑郁69例(93.2%),孤独18例(24.3%),悲观19例(25.7%)。
讨论通过此次的调查分析,宫外孕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的有焦虑、恐惧、紧张、抑郁和悲观以及孤独等,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分析。
心理原因分析:患者出现恐惧和紧张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患者对宫外孕缺乏一定的认识,调查显示,出现这类的心理问题多数表现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2];出现抑郁的心理问题的患者主要是由于担心对以后的生育有影响以及整个手术的费用太高等问题所引起的,出现焦虑的情况多数表现为已婚和未婚的患者;而出现焦虑的心理问题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比较常见,而且这种心理问题在整个调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浅谈宫外孕的心理护理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得到了合理强化,从而有效推动了我国医疗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临床中,作为育龄女性群体的常见问题之一,宫外孕往往会对女性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与威胁,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干预,如宫外孕中常见的输卵管妊娠,因各种原因极易发生输卵管流产或输卵管破裂,从而引起腹腔内大出血,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本文针对如何开展宫外孕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方法,希望有效促进护理研究工作的持续优化与改进。
一、什么是宫外孕临床产科中的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宫外孕仅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
其主要指受精卵在女性子宫腔外部位着床发育而出现的问题。
1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异位妊娠部位为输卵管,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受精卵在腹部、宫颈以及卵巢等位置异常着床的现象。
该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约在2%~3%左右。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停经,腹痛,阴道流血,重者致晕厥,休克。
二、宫外孕的诱因及危害(一)宫外孕的诱因在临床过程中,导致宫外孕的因素相当的复杂。
其中,输卵管炎症、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受精卵游走、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此外内分泌因素、输卵管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等均有可能诱发该病。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部分患者难以有效实现对于宫外孕诱因的合理规避,继而导致相关问题的发病率有所提升。
(二)宫外孕的危害对于宫外孕患者而言,由于受精卵的着床位置并不适合胚胎发育,因此,在受精卵异常发育的过程中,其往往会导致女性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继而对女性日常工作与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其往往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大出血问题,继而对其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一问题上,以输卵管异位妊娠为例,该病可使患者输卵管破裂而导致腹腔内大出血,对于患者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宫外孕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一)做好术前患者访视工作在宫外孕患者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应及时做好患者术前访视工作,从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与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以期促进患者护理工作针对性的合理提升与改进。
浅谈宫外孕心理护理论文【摘要】目的:摸索出宫外孕患者接受治疗时的心理特征,选用与其匹配的心理护理干预,让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术后康复。
方法:观察记录2021年2-12月100位在医院接受宫外孕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从患者年龄、婚姻情况、接受治疗时的孕育程度、经济基础、文化程度等方面查找心理负担并进行心理治疗。
结果:从多方位元素角度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开导和治疗,消除了患者顾虑以及心理障碍,加快术后恢复。
结论:每一个患者都有自己特殊的心理障碍,护理时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的心理特征,从各个角度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疏导,使得手术顺利进行,加快术后患者康复。
【关键词】宫外孕;心理护理前言跟随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群思想观念的西方化,婚前性行为的频繁程度和青少年对避孕这一观点的忽视,宫外孕已然成为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
我们都知道宫外孕发生将在很大概率上导致盆腔感染,严重者将至使女性不孕不育。
针对此类患者大多为17-28岁年轻患者,应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掌握其心理害怕、羞愧、恐慌等状况,通过患者自身的心理障碍来源,进行心理疏通,付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如果在手术进行和术后康复阶段,患者一直抱着恐惧、焦虑、抑郁、烦躁、自卑等劣行心理情况,将可能至使治疗过程的失效,所以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宫外孕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医院100例患者病历中获悉,患者尿液检测均为阳性, HCG在血液中的含量超过常人含量,确诊宫外孕并计入医院档案病历。
其中受精卵孕育在右侧输卵管的存在58例,而在左侧输卵管孕育着陆的有42例,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71例,中专以下29例,婚后患者18例,婚前患者82例,平均年龄为20+0.5岁,首次发病患者84例,多次包含两次16例。
1.2 临床表现1.2.1身体表现:月经停止,并在其间伴随着阴道失常性的出血。
小腹部位时常感觉疼痛。
四肢乏力,面无血色,神经滞缓,易昏厥,少尿甚至于无尿。
心理护理对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摘要】宫外孕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急症,术后患者常常面临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在宫外孕患者术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促进身心康复。
本文从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心理护理方法与技巧包括情绪支持、信息宣教、行为疗法等多种手段。
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帮助宫外孕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心理护理在宫外孕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心理护理对宫外孕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宫外孕、术后焦虑、心理状态、康复、影响、方法与技巧、恢复、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宫外孕是怀孕期间发生的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妇科急症,它会给女性身心带来极大的负担和痛苦。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大约两百万例宫外孕发生,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宫外孕的早期症状通常难以察觉,很多女性在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宫外孕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术后焦虑是宫外孕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对手术后恢复情况的担忧、对未来生育能力的忧虑以及对重复宫外孕的恐惧等心理反应。
对宫外孕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身心的康复。
通过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在宫外孕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心理护理不容忽视,它可以为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心理护理对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心理护理在宫外孕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宫外孕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关键词】宫外孕手术;心理特点;护理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一经确诊,采取手术治疗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对患者来说,入院就手术,有很多顾虑和担心。
此时,应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急诊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感情交流,提高患者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对手术顺利进行起到关键性作用。
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河南省镇平县妇幼保健院收治宫外孕86例,年龄在20~42岁之间,期中23~35岁发病率较高,患者妊娠部位均为输卵管,破裂5例,出血性休克3例,全部手术治疗,均身心康复。
2心理特点及护理2.1术前护理要点宫外孕患者一般发病较急,多数患者毫无心理准备,当得知自己因宫外孕而致宫腔出血时,精神极度紧张和恐惧,害怕出血多危及生命,担心手术切除输卵管后生育困难。
忧心重重,痛哭流涕。
针对患者此时的心理状况,护士在做手术准备的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沟通,讲解疾病的发病原理和手术方式,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的精湛技术;取得家属的理解和信赖,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得以积极配合,为手术顺利实施赢得有利时机。
2.2手术中护理要点护士送患者入手术室,同时详细介绍其主刀医生、麻醉师的技术资质,使之对手术成功充满信心。
在进入手术后要进行的每一项操作前告知患者其目的、方法及步骤。
教会患者摆正体位及术中注意事项,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安抚患者,使之有一种踏实感。
医护人员要做到步履轻盈、语音轻柔和谐,营造一个温馨安静的氛围;并主动与患者沟通,把自己介绍给患者,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在手术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迅速准确,做到无器械碰撞声,避免刺激患者。
对术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告知其手术步骤进展情况。
术中不但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若过度紧张的表情,应给予安慰。
术中一旦有病情变化或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处置;切记惊慌失措,以免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
宫外孕心理护理怎么做李朝燕发布时间:2021-09-16T06:23:36.875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作者:李朝燕[导读] 宫外孕,又名异位妊娠,指的是受精卵于子宫腔意外着床并发育的怀孕。
正常情况下,受精卵受精位置为输卵管,经游走,最终在子宫腔内着床,子宫腔有益于受精卵安全且健康的成长,算得上是“避风港”。
受某些因素影响受精卵会在子宫腔外露营,此时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异位妊娠了。
宜宾市珙县巡场镇卫生院 644500宫外孕,其实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潮流、流行”的社会,宫外孕的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对女性身心健康有严重威胁,甚至有的夫妻因此而选择离婚,女性心理压力极大。
那到底什么是宫外孕呢?为什么会出现宫外孕,出现宫外孕了,如何做好女性心理护理工作,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解决。
什么是宫外孕宫外孕,又名异位妊娠,指的是受精卵于子宫腔意外着床并发育的怀孕。
正常情况下,受精卵受精位置为输卵管,经游走,最终在子宫腔内着床,子宫腔有益于受精卵安全且健康的成长,算得上是“避风港”。
受某些因素影响受精卵会在子宫腔外露营,此时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异位妊娠了。
为什么会出现宫外孕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及既往有过输卵管妊娠史。
当病人有以上行为时,会让输卵管管腔变得窄小,受精卵在蠕动过程中遭受阻碍,难以进入子宫腔内,只能在输卵管着床并发育,继而诱发宫外孕。
输卵管发育异常亦或是功能障碍。
有些女性输卵管过长,在妊娠后受精卵需耗费较长时间抵达宫腔内,在此期间有可能在输卵管里发育。
此外,避孕不成功,简言之,宫内置入节育器亦或是用药避孕药失败均可成为宫外孕形成的关键因素。
子宫肌瘤亦或是卵巢肿瘤对输卵管形成压迫,使输卵管管腔畅通性降低。
又或是输卵管蠕动遭受阻碍,也会诱发宫外孕。
内分泌失调。
子宫内膜缺乏营养支持,与孕卵所生长环境不同,导致孕卵在有着床能力前迅速流经宫腔“荒凉之地”而抵达宫颈管,在此环境中着床。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方法,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自卑、恐惧、烦躁和紧张心理发生情况,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宫外孕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自卑、紧张、恐惧和烦躁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宫外孕;心理特点;护理对策宫外孕为严重的妇科急腹症,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宫外孕是受精卵在宫腔外受孕,其中着床于输卵管占90%以上[1]。
受精卵分裂极为快速,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阴道出血、下腹坠痛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大出血,还会造成生命威胁。
宫外孕的发生机制主要有大量酗酒、产科疾病和压力过大、吸毒等。
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护理时,必须要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9.5±6.3)岁,初产妇43例,经产妇25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宫外孕。
排除标准:严重外伤、伴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出凝血障碍者。
1.2宫外孕患者心理特点宫外孕患者在确诊后,都会出现焦虑、紧张心理,甚至会对疾病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产生反感与羞辱感。
同时,在住院期间,也需要面对经济负担,甚至会出现自责与负罪感。
因宫外孕对身体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经对宫外孕患者作心理分析后,将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归结为以下:1.2.1焦虑、紧张与矛盾当患病后,患者刚开始还不会出现焦虑感,但是医生将病情的危害,以及治疗风险阐述后,患者会产生极为明显的紧张与焦虑感,心理会非常矛盾。
未婚宫外孕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作者:贺化梅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22期[摘要] 回顾性分析56例未婚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给予心理支持和相关女性健康知识指导,达到患者身心康复。
56例患者平均住院8 d,痊愈出院。
[关键词] 未婚;宫外孕;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154-02宫外孕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的妊娠,又称为“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1]。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婚前同居现象日趋增多,宫外孕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我科2004年6月~2007年月6月收治未婚宫外孕患者56例。
这类患者年纪轻、阅历浅,有的甚至是在校学生。
未婚宫外孕患者比已婚宫外孕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心身障碍。
因此,分析未婚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及疾病健康教育,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2004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未婚宫外孕并实施手术者56例,年龄最大30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4岁,初中以上文化29例,初中以下27例。
2 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2.1心理特点2.1.1紧张、恐惧、焦虑心理由于疾病知识缺乏,得知需要住院治疗,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心理。
未婚宫外孕患者一般年纪较轻、阅历浅、经济条件普遍较差、文化程度较低、心理还不太成熟、男朋友不固定[2]。
这些都导致了患者的焦虑心理。
2.1.2羞辱感及自责心理患者因年纪轻、阅历浅,心理负担很重,怕被周围的人知道,被另眼相看;双方父母的责备,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深为自己一时不慎而自责及愧疚,感到无地自容,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2.1.3 相关疾病知识缺乏,担心预后担心术后影响健康,导致不育,影响日后的幸福生活。
2.2护理对策2.2.1注意谈话环境及谈话方式在谈话时选择避开其他患者、亲友,避免使用带责怪、嘲笑、歧视的语气,态度和蔼、真挚、语言亲切、热情,使患者消除戒备心理,感受到被尊重,有安全感,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从而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摘要】宫外孕是一种危害孕妇健康的常见病症,保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宫外孕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心理压力和困扰。
本文从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心理特点和护理干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研究发现,针对宫外孕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应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提供细致入微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宫外孕心理护理的重视和探索,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宫外孕、保守治疗、心理特点、护理干预、心理护理、重要性、研究、实践、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外其他部位着床生长的一种怀孕并发症,常见于输卵管。
宫外孕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妇科急诊的常见病之一。
传统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手术干预,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宫外孕保守治疗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宫外孕保守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或观察等非手术方式来处理宫外孕病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备受患者青睐。
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除了医学干预外,心理护理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宫外孕对患者心理造成的打击不容忽视,患者常常面临焦虑、恐惧、自责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对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于帮助患者度过难关,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宫外孕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妇科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保守治疗是目前治疗宫外孕的一种主要方法,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往往被忽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干预效果,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本院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92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12月到2022.12月,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6例为一组。
一组给予基础临床方案为主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情绪状态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护理中,根据患者心理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可改善其不良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属于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异位妊娠;心理特点;针对性护理措施宫外孕是女性急腹症中最常见的一种。
宫外孕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
为保护输卵管功能,保持生育能力,减少异位妊娠所带来的损害及后遗症,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1]。
但是,由于异位妊娠的住院时间比较长,患者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治疗的成功。
因此,对异位妊娠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让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
为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针对性护理措施,研究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92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12月到2022.12月,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6例为一组。
观察组年龄方面统计,上限:39岁,下限22岁,平均值(30.57±4.57)岁,包块直径最大4厘米,最小2厘米,平均值(3.25±0.42)厘米;对照组;年龄方面统计,上限:40岁,下限21岁,平均值(30.42±4.24)岁,包块直径最大4厘米,最小2厘米,平均值(3.72±0.52)厘米。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徐晓【摘要】目的: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7年0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2例宫外孕患者,对其采取科学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62例宫外孕患者的焦虑、紧张发生率17.74%,恐惧发生率为19.35%,自卑发生率为19.35%,烦躁发生率为19.35%,和护理干预前各项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宫外孕患者实施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不安情绪,帮助患者更好的度过妊娠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外孕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对策;探讨宫外孕是当前妇科的一种急腹症状[1],在最近几年对于宫外孕的发生率结果统计中显示,宫外孕主要和饮酒、吸烟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宫外孕在最近几年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这种症状一旦没有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过程,就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很多的损害,同时由于患者对于宫外孕疾病认识的缺乏,很容易对其心理上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宫外孕患者,对其采取科学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0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宫外孕患者,尿检HCG都为阳性,血HCG超正常值,B超检测证实为宫外孕,符合第八版《妇产科学》相关诊断标准,都有停经史,临床症状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疼痛等。
年龄19岁到35岁之间,平均年龄(28.87±1.22)岁;停经时间28~51d,平均(35.3±4.6)d。
经产妇47例,初产妇15例。
其中未婚8例,已婚54例。
左侧输卵管妊娠患者32例,右侧输卵管妊娠患者30例。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究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具体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宫外孕患者9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差异选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及时记录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
结果96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90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护理无效,治愈率为93.5%。
在治疗过程中,无1例患者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经过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意义。
结论宫外孕患者普遍怀有紧张、自卑、恐惧、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院方应依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
标签:宫外孕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由于宫外孕患者普遍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临床治疗一定要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我院对2013年10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宫外孕患者48例采用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宫外孕患者96例,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者年龄自25~36岁,平均年龄(26.3±1.2岁)。
其中,右侧输卵管妊娠患者共49例,中左侧输卵管妊娠患者37例,未婚患者51例,已婚患者45例。
文化程度差异如下:高中文凭18例,初中以下文凭14例,本科文凭41例,本科以上23例。
院方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针对性治疗。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宫外孕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等情绪,因此,必须要加强心理护理:①加强心理辅导;护理人员应当依据患者具体的心理状态、文化水平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②加强宣传教育;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宣传宫外孕的基本常识,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
③寻求社会支持;护理人员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劝说家属给予患者必须的心理支持[1]。
1.2.2普通护理所有患者宜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期间患者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的阴道出血量。
一旦发现异常,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情况。
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建议并督促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供给营养,减少患者便秘的可能性[2]。
当然,护理人员还应该及时协助患者对会阴垫进行消毒,要清洗会阴2次/d,在此基础上,要提醒患者观察阴道排出物,一旦发现排出物,应该立即告诉护理人员,并由护理人员送检。
1.3调查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在入院后与治疗后的心理
状态,内容包括恐惧、紧张、自卑、烦躁几大项,共计12道题目。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
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人员的细心照料下,在相应的护理措施下,96例患者中,6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余90例患者均得到治愈,治愈率高达93.5%。
整个治疗过程没有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经过护理得到了显著改善,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见表1。
3讨论
3.1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具体说,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①恐惧害怕:宫外孕如果发生在输卵管,一般而言,都需要将那侧的输卵管切除,患者的怀孕会降低1/2左右,因而患者在得知事实后,难免会感到恐惧。
②紧张不安:当医生为患者介绍完宫外孕的疾病风险和治疗潜在风险后,患者的内心会有情绪上的波动,更加焦虑紧张。
担心治疗效果是否能达到最佳。
③缺乏科学认识:个别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能正确认识,不了解其严重性,因此不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3]。
3.2正确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按照医嘱、结合自己的护理经验,对宫外孕患者展开具体的护理措施。
如:切实保护患者的隐私,尤其是对一些未婚先孕的患者;对那些病情严重,无法再生育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开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帮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要在用药前充分讲解个别药物的副作用,减小患者的疑虑,劝说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4];院方要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治疗开支,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对有困难的患者,要提示她们全面了解医院相关的补助政策和报销政策。
4结论
宫外孕的发生与患者的妇产科疾病、吸烟、酗酒、压力过大等因素密不可分。
严重时,24 h左右就会出现阴道出血、下腹坠痛等症状、一旦处理稍有不及时或不慎,甚至会引发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集中表现为自卑、焦虑、恐惧、空虚等[5],而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医护人员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给予宫外孕女性足够的关心关怀,才能有效确保宫外孕患者的身心健康,让她们重新拥抱希望和自信,面对自己,面对家人,面对社会,继而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家园。
参考文献:
[1]贺化梅.未婚宫外孕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8.
[2]邱建琼.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J].妇幼保健,2013.
[3]杨玉平.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
[4]宋红梅.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J].妇幼保健,2014.
[5]毛海平.未婚宫外孕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传[J].中外医学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