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华师科学教育模拟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70.50 KB
- 文档页数:13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B)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2.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C)的提出。
A.教育价值B.教育规律C.教育问题D.教育现象3.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D)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实验教育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4.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A)。
A.教育B.教学C.德育D.智育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6.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D)。
A.目标模式B.需求满足模式C.环境适应模式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7.下列哪一方法不属于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A)A.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B.互访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8.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特征。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9.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B)。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10.(D)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模拟试卷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本题应在笔试前完成,并和笔试试卷一起上交。
打印或手写均可。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调查的活动方案二、答案请做在本试卷上:1、选择自己在科学教学中,进行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的一个教学片断,写一篇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要求:教学案例分析的总字数2800字在右:教学背景:280字在右;《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三课。
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建立一些有关力的一般概念,同时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以及二力平衡条件,进一步认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并通过对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研讨,使抽象的概念在研讨中逐步得到理解和深化。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从感性认识物体为什么总会落地开始,认识地面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上升到物体都有重力的理性认识。
使学生有效认识到由于地球的吸引会使物体受到力——重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片断: 720字在右;(一)认识地球引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师:刚才的实验,羽毛、橡皮、水,都往哪落?生:往下师:那么地球引力有方向吗?生:有。
师:看,这儿有个静止的小球,老师用剪刀“咔嚓”一剪,小球会往哪落呢?(出示图1)你能画出小球下落的方向吗?生:能师:请同学们画一画。
记录纸在一号同学的抽屉里。
小组讨论、画图师:画好了吗?你们是怎么画的,请第六组组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画的图?生:我们觉得剪断这根线,球会往下落。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
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剪一下就知道了。
哪位同学想来剪一剪,其他同学做好观察。
师:小球往哪落的?生:往下落。
师:看样子,我们同学画得还不错。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支架斜过来,再挂上一个小球,等小球静止了,小球在支架上是怎样悬挂的?如果我们再用剪刀一剪,小球又会往哪落呢?请你们先画出小球在支架上的样子,再画出小球下落的方向?画在图2上。
通常说的“公平实验”指的是()。
.改变实验的条件,保持实验的结果相同.不改变实验中的任何变量.在实验中一次改变一个变量,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来观察实验的结果.在实验中同时改变多个变量,观察实验的结果答案您的答案:题目分数:此题得分:.第题年,法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夏尔帕从哪个国家引入了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美国.英国.以色列.中国答案您的答案:题目分数:此题得分:.第题关于“前概念”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通过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而获得.通过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概括而获得.通常是不完整的.通常与通行的科学概念一致答案您的答案:题目分数:此题得分:.第题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包括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六个认知过程。
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记忆、应用、理解、分析、评价、创造.记忆、理解、分析、应用、评价、创造您的答案:题目分数:此题得分:.第题在钢管上发现的所谓“优昙婆罗花”,实际上是()。
.一种苔藓.人们想象出来的花.草蛉的卵.钢管锈蚀后的现象答案您的答案:题目分数:此题得分:.第题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的特征是()。
.以获取科学事实,并尝试对其进行解释为主要学习目的.以掌握自然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为主要学习目的.以掌握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为学习目的.以掌握科学概念本质属性的过程为主要学习目的答案您的答案:题目分数:此题得分:.第题在“猜想和假设”要素的学习中,其学习目标正确的是()。
.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通过思考作出猜想和假设.提出可能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答案您的答案:题目分数:此题得分:。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研究教育现象B.解决教育问题C.揭示教育规律D.总结教育经验正确答案:A解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B.克伯屈C.杜威D.梅伊曼正确答案:D解析:需要记住的是梅伊曼和拉伊。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遗传B.教育C.环境D.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答案:C4.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 )A.引起求知欲B.理解知识C.巩固知识D.形成技能技巧正确答案:D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 )A.因材施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C.理论联系实际D.在集体中教育正确答案:A6.唐代“六学二馆”是指( )A.地方官学B.图书馆C.中央官学D.私学正确答案:C7.中国儒家经典“四书”是指( )A.《大学》《中庸》《孝经》《论语》B.《论语》《孟子》《诗经》《尚书》C.《大学》《中庸》《论语》《春秋》D.《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正确答案:D解析:“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8.由维新派创立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B.万木草堂C.爱国学社D.南洋公学正确答案:B9.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哲学王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夸美纽斯正确答案:C10.近代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斯宾塞正确答案:A11.个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将新的刺激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为( )A.同化B.顺应C.平衡D.整合正确答案:A12.根据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男孩出现恋母情结的阶段是( ) A.肛门期B.器官期C.潜伏期D.生殖期正确答案:B13.最早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将S—R变成S—O—R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B.斯金纳C.苛勒D.托尔曼正确答案:D1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间接受到的强化称为( )A.一级强化B.自我强化C.部分强化D.替代强化正确答案:D15.“教育应该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一、名词解释1. 受教育者答案: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缺少这一要素,教育活动就无法进行。
随着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活动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起的作用更大,他们可以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主动地、自觉地吸取知识和进行品德修养。
2. 教育目的答案: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
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3. 教学方法答案: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其特点是始终包括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双方的活动。
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和研究法等,这些方法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
4. 道德教育答案: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称德育。
其特点是以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分辨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有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2013华南师范大学考研333教育综合真题
名词解释:
1.受教育者
2.教育目的
3.教育方法
4.道德教育
5.学习策略
6.心理健康
简单题
1.现代教育的特点。
2.教学过程中长善救失的原则。
3.蔡元培独立教育的思想。
4.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论述题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2.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3.《国家在危机中》提出的改革建议。
4.人格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学校管理
2.学校教育
3.心理发展
4.人的发展
5.课程
6.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论述题
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2.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3.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4.如何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
一名词解释
广义教育
教学
校长负责制
智力多因素论(or 多元智力理论?忘了)剩下两个忘记了
二简答题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价值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原则?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意义
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一)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题一(中学)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A. 赫尔巴特B. 杜威C. 斯宾塞D. 卢梭2. 在欧洲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十分重视()。
A军事体育B. 体操训练C. 文雅教育D. 文法教育3.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并着眼于使所有学生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被称为()。
A. 结构课程理论B. 教育与发展理论C. 从做中学理论D. 掌握学习理论4. 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 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B. 夸美钮斯的《大教学论》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 斯宾塞的《教育论》5•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教育具有()。
A. 政治效益B. 技术效益C. 文化效益D. 经济效益6. 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A. 不均衡性B. 顺序性C. 互补性D. 个别差异性7. 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A. 遗传的重要性B.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C.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D.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
A. 教育目的B. 课程目标C. 培养目标D. 教育目标9•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
A. 人格平等B. 主导地位C. 自主发展D. 自由发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体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
201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试卷一.名词解释(30分)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
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者或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比如学生、家长)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
2.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制的特点又有双轨制的某些因素,代表国家是苏联。
特点是一开始并不分轨,而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
但和美国的单轨制有所区别。
因为它进入中学阶段时又开始分叉。
就是说,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
具有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的优点和特点。
3.课程方案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普通小学与中的课程方案是指在国家的教育目的与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做的评价。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所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科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5.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是受人文主义影响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实践。
教学背景【说明】本试卷从基础知识、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相信你能很好地完成下列任务。
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本试卷共28题。
基础知识(6分)在进入教案设计环节之前,请回答下列有关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问题。
第1题(单选)以下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中,属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是(C )。
(3分)A.奥苏贝尔B.皮亚杰C.斯金纳D.维果斯基第2题(单选)关于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和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都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利用教育技术有助于实现这一转变B.教育技术强调的是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教育信息化C.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技术素质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教案设计(30分)在进行“安塞腰鼓”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题(单选)结合所给案例思考,进行教学设计时,相对来说,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不必考虑的是(C )。
(3分)A.学生是否已经具备相关的语文知识基础,比如拼写技能,语法基础,朗读能力等B.初一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仍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需采用图、文、音等直观形象的材料支撑教学C.学生课前是否非常认真的预习了本课课文并进行了生词学习D.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10题(操作题)电子教案是帮助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主要载体,请打开“素材”文件夹“安塞腰鼓教案.doc”,按要求编辑修改教学文档。
(9分)(1)打开“安塞腰鼓教案.doc”,将“教学目标”下面的三个目标,利用“项目符号和编号”功能换成数字编号“1,2….”;选中全文,将全文行距改修改为“1.5倍行距”;(2分)(2)按下“修订”,对“教学目标”四个字加入批注,批注内容为:“修改为新课改提倡的三维目标”;不删除原有教学目标,在原有教学目标下面插入三维目标。
2013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单项选择(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实验教育学的代表是()2.《理想国》是()的著作3.“四书”指的是4.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5.“六学二馆”是()6.下列()是维新派建立的7.下列是主张自然主义的是()二、名词解释(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体育:体育是指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
体力和体质的发展非常重要,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和幸福生活都需要强健的体魄作基础。
所以,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3、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
4、白板说: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和经验主义的观念论,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之上的。
白板说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三、解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朱子读书法朱熹对于如何读书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
( 1 )循序渐进。
包含三个意思: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次序,不要颠倒;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回固吞枣,急于求成。
(2 )熟读精思。
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精思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过程。
(3 )虚心涵泳。
所谓“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人为主,牵强附会;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 )切己体察。
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
(5 )着紧用力。
其一,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其二,必须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华师在线科学教育题目与答案华师在线科学教育题目与答案作 业1.第21题 “水的酸碱度(pH )对草生长高度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对草生长高度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 )。
A.(水的)pHB.(草的)高度(草的)高度C.浇水的量浇水的量D.光照光照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第22题课堂提问具有四个功能:评价功能、动机功能、( )和启发思维功能。
)和启发思维功能。
A.促进学习功能促进学习功能B.激励学生释放潜能功能激励学生释放潜能功能C.教学辅助功能教学辅助功能D.活跃教学气氛功能活跃教学气氛功能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第23题教学设计的三个部分是指(教学设计的三个部分是指()A.学年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B.学期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C.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堂评价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堂评价设计D.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提问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提问设计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第24题“斜坡高低对小球滑行距离的影响”实验中,因变量是(“斜坡高低对小球滑行距离的影响”实验中,因变量是( )。
A.(斜坡的)高度或角度(斜坡的)高度或角度B.(滑行)距离(滑行)距离C.斜面质地斜面质地D.(小球)初速(小球)初速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0.05.第25题“引导—探究—发现”模式所渗透的教育思想是(“引导—探究—发现”模式所渗透的教育思想是( )的结构主义教学论。
)的结构主义教学论。
A.罗杰斯罗杰斯B.杜威杜威C.皮亚杰皮亚杰D.布鲁纳布鲁纳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6.第26题人类认识事物使用的最早,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事物使用的最早,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
A.观察法观察法B.调查法调查法C.实验法实验法D.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7.第31题( )素有自然科学教学的“三剑客”美称。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名词解释题 2. 简答题 3. 论述题1.教育目的正确答案: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
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分支型学制正确答案:分支型学制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结构,代表国家是苏联。
它一开始并不分轨,而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
它进入中学阶段时才开始分叉,即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是分叉;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
它既有单轨制有利于普及教育的优点,又有双轨制学术性水平和职业培训扎实的优点。
其缺点包括统得过严,管得过死,不利于学生自由发展;课程过多,教学计划、大纲、教科书严格统一,学生负担过重等。
3.课程方案正确答案: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普通小学与中学的课程方案是指在国家的教育目的与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4.教学评价正确答案:教学评价是一种中观和微观的教育评价,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系统的调查,并评定其价值的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主观判断,为了提高评价活动的效度和信度,学习评价必须以客观资料为基础,在对客观资料量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判断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及心理结构的形成情况与教学目标的差异,同时需分析教学成效,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明确的改进措施。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C.教育社会学 D.教育方法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 B.教育现象C.教育规律 D.以上都是3.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培养》 B.《学记》C.《大教学论》 D.《论语》4.在西方教育史上出现的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培养》 B.《学记》C.《大教学论》 D.《理想国》5.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培养》 B.《学记》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6.()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论演说家的培养》 B.《学记》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7.“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布鲁纳 D.洛克8.“绅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布鲁纳 D.洛克9.最早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名称的是()。
A.梅伊曼 B.拉伊C.卢梭 D.杜威10.()完成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A.梅伊曼 B.拉伊C.卢梭 D.杜威11.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两大主要代表人物是()。
A.杜威与赫尔巴特 B.赫尔巴特与杜威C.赫尔巴特与斯宾塞 D.夸美纽斯与斯宾塞12.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的是()。
A.布鲁纳 B.布卢姆C.卢梭 D.巴班斯基13.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著作是()。
A.孟宪承的《教育概论》 B.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C.吴俊生的《教育哲学大纲》 D.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14.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
A.布鲁纳 B.布卢姆C.卢梭 D.巴班斯基15.提出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布卢姆C.赞科夫 D.巴班斯基16.()是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主要代表作。
1.第1题通常说的“公平实验”指的是()。
A.改变实验的条件,保持实验的结果相同B.不改变实验中的任何变量C.在实验中一次改变一个变量,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来观察实验的结果D.在实验中同时改变多个变量,观察实验的结果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2题1995年,法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夏尔帕从哪个国家引入了国家科学课程标准?()A.美国B.英国C.以色列D.中国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3题关于“前概念”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通过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而获得B.通过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概括而获得C.通常是不完整的D.通常与通行的科学概念一致答案:D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4.第4题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包括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六个认知过程。
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B.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C.记忆、应用、理解、分析、评价、创造D.记忆、理解、分析、应用、评价、创造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5题在钢管上发现的所谓“优昙婆罗花”,实际上是()。
A.一种苔藓B.人们想象出来的花C.草蛉的卵D.钢管锈蚀后的现象答案:C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6.第6题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的特征是()。
A.以获取科学事实,并尝试对其进行解释为主要学习目的B.以掌握自然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为主要学习目的C.以掌握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为学习目的D.以掌握科学概念本质属性的过程为主要学习目的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7题在“猜想和假设”要素的学习中,其学习目标正确的是()。
A.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通过思考作出猜想和假设B.提出可能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C.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D.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13题下列课堂表现中,不属于学生角色行为的一项是()。
A.收集他人对特定事件或现象的看法B.根据实证来确定或修正原有的判断或解释C.提出进一步探究的新问题D.组织结构化的探究活动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9.第14题“引导—探究—发现”模式所渗透的教育思想是谁的结构主义教学论?()A.杜威B.布鲁纳C.皮亚杰D.维果茨基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0.第23题不属于科学研究原则的一项是()。
A.引出有价值的、能用实证方法来进行研究的问题B.尊重事实,而不是依靠推理C.使用能够直接对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D.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推广性答案:B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11.第24题观察自然现象时,合适的探究策略是()。
A.不受概念图的影响,用感官观察现象B.围绕一个科学概念有目的地进行观察C.使用单一的感官进行观察D.只针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2.第25题新经验与先前经验的匹配,可建构科学概念。
这种概念形成方式属于()。
A.概念同化B.概念匹配C.概念转化D.概念异化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3.第26题明确告知或提供预期结果,帮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属于()。
A.验证性活动B.结构化探究C.引导型探究D.开放性探究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4.第27题法国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动手做”科学教育始于()。
A.1986年B.1964年C.2003年D.1999年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5.第33题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标志着()。
A.观察方法的确立B.推理方法的确立C.定性研究方法的确立D.实证方法的确立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6.第34题“生物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为此它们经常需要依赖其他生物或其他生物竞争”。
这个核心概念属于哪个领域?()A.生命科学B.物质科学C.地球与空间科学D.科学的性质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7.第35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科学探究学习要素的一项是()。
A.提出问题B.设计实验C.形成理论D.寻求实证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8.第36题“现象——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归纳概括——结论——应用”的教学结构,属于()。
A.规律性知识学习B.概念性知识学习C.方法学习D.事实性知识学习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9.第37题一朵菊花属于()。
A.一朵单生花B.一个头状花序C.一朵雄性花D.一朵雌性花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0.第39题关于“设计实验”要素的学习,其学习目标错误的是()。
A.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B.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比较和测量C.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变量D.理解设计实验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答案:B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1.第40题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应当着眼于学生()。
A.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B.科学能力的提高C.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D.科学态度的提高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2.第41题从探究式教学的角度来看,探究的基础是()。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获得证据D.推理判断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3.第42题“现象——选择方法——实验——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结构,属于()。
A.规律性知识学习B.技能训练C.方法学习D.事实性知识学习答案:C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4.第43题“水的酸碱度对草生长高度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
A.水的容积B.草生长的高度C.水的酸碱度D.草生长的速度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5.第44题关于“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每一位主动的学习者,都会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B.每一位主动的学习者,都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C.每一位主动的学习者,都会参与学习的全过程D.每一位主动的学习者,都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6.第15题关于“科学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有()。
A.科学概念是对自然界的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和概括B.科学概念必须使用术语来表达C.科学概念可以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表述D.可以使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表述科学概念答案:A,C,D您的答案:A,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7.第16题下列关于科学的本质,正确的有()。
A.科学不可以通过证伪的方法来得出结果B.科学实验是可检验的C.随着时间的发展,科学结论是可改变的D.科学的结论是符合逻辑的答案:B,C,D您的答案: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8.第20题关于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下列正确的有()。
A.科学事实和科学概念B.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C.科学原理和科学模型D.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答案:A,C您的答案:A,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9.第21题科学精神的内涵包括()。
A.权威的理论B.理性的怀疑C.客观的依据D.实践的检验答案:B,C,D您的答案: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0.第22题概念性知识具体包括()。
A.类别与分类的知识B.原理与概括的知识C.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D.理论、模式与结构的知识答案:A,B,D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1.第31题关于“激进的建构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A.赞成实践论所主张的认识论B.不再把知识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而认为主要由个人对知识的建构C.从哲学上否定科学知识对客观真理的逐步逼近和科学研究的作用D.其与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本质上一脉相承答案:B,C您的答案: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2.第32题关于科学教育的目的,正确的有()。
A.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关心环境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科学的主动性C.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D.获得重要的科学知识答案:A,B,C,D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3.第48题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要素的学习目标的有()。
A.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B.认识探究的成果可能对科学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C.能从多种信息源中选择有关信息D.理解实验对科学探究的作用答案:A,D您的答案:A,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4.第49题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目的包括()。
A.在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提供支持B.引导学生对证据进行解释和评价C.组织并提供交流的机会D.告知学生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方法答案:A,B,C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5.第50题程序性知识具体包括()。
A.具体学科技能和算法的知识B.术语知识C.具体学科技巧和方法的知识D.确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答案:A,C,D您的答案:A,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6.第8题教师是探究学习活动的主体。
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7.第9题科学是一种实证的系统。
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8.第10题科学发展至今,早已形成庞大的科学体系,产生和建立了大量的科学概念。
答案:正确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9.第11题开放性探究是学生参与探究程度最高的科学探究活动。
答案:正确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0.第12题“概念”是认知图式与框架的基石,所以“概念性知识”为理解提供了基础。
答案:正确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1.第17题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质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答案:正确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2.第18题我们期望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尽可能多地学习各个领域的科学概念,增进他们对科学的了解。
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43.第19题陈述性知识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
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44.第28题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从1994年开始组织了科学能力建设委员会,专门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探究式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