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疫苗免疫程序与接种须知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河北省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管理,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
第三条接种第二类疫苗的费用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
根据国家和省传染病防治规划及免疫策略, 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行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
第二章疫苗的购进与供应第四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必须向具有生产或经营资质的疫苗生产企业或疫苗批发企业购进第二类疫苗。
第五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第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购进第二类疫苗时, 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 并加盖企业印章;疫苗批发企业经营进口疫苗的, 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并加盖企业印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保存证明文件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购进第二类疫苗时, 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供应记录, 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接种单位应当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 制定第二类疫苗的购进计划, 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三章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在收到第二类疫苗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 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 做好记录。
符合要求的疫苗, 方可接收。
疫苗的收货、验收等记录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十一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对验收合格的第二类疫苗, 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 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第十二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销售、供应第二类疫苗。
什么是二类疫苗?每个孩子都要接种吗?对于国家和广大家长来说,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那么,儿童除了按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接种的疫苗外,是否还要提种二类疫苗?一、什么是二类疫苗?我国儿童接种的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是指国家规定必须接种且完全免费的疫苗(主要由省级财政负担费用),即国家免疫规划类疫苗。
家长需要按时带孩子接种,如有缺项、漏项则会影响孩子入托、入学和出国留学等。
这类疫苗打与不打关系到自家和其他儿童的健康,是国家强制要求接种的疫苗,当然除了免疫禁忌小孩外。
二类疫苗是指国家计划外的疫苗,其疫苗的质量与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的疫苗相同,只是相对于第一类疫苗来说,其预防的传染病没有第一类疫苗那么容易传染以及总体危害性相对没有那么大,其费用相对较高,由家庭负担、自愿选择接种的疫苗。
我国免疫规划最早的一类疫苗只有“四苗防六病”即脊灰苗、卡介苗、麻疹苗、百白破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逐步将对儿童危害比较大的传染病列入免疫规划范围,最新的是2021年版本预防12种传染病。
疫苗的分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曾经是二类疫苗的麻风二联疫苗、乙脑疫苗等,现在均已被陆续纳入一类疫苗范围内,当然每个省的经济情况与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也不一样,所以纳入免疫规划的免疫也有细微差别。
二、每个孩子都要接种二类疫苗吗?是否要接种二类疫苗与当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儿童的健康情况等来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接种二类疫苗。
1. 孩子的体质比较弱对于体质较弱、抵抗力比较差的孩子,一旦发病,可能出现的症状会比较严重,并发症可能会比较多。
如体质弱、容易感冒的儿童,一旦感染则很容易成为重症患者,建议在冬季来临之前接种流感疫苗,这对于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差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必要。
2.出国的儿童需事先了解所在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提前接种当地比较流行的传染病,如非洲国家疟疾比较流行,大部分家长和儿童出国前都接种相关疫苗。
疫苗 免疫程序接种方法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2-6月龄:间隔1或2个月,连续接种三剂,在第3次接种后1年(建议第18月龄)加强接种一剂。
6-12月龄:间隔1或2个月接种一剂,共二剂,18月龄加强剂。
1-5疫苗复溶后用于肌肉注射或深度皮下注射0.5ml。
-对婴幼儿及低龄儿童,建议注射部位选在大腿前外侧-对于大龄儿童,建议注射部位选在上臂三角肌区域口服轮状病毒疫苗2月龄~3周岁婴幼儿,每年应服口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按0、1、6月程序接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10μg剂量疫苗用于15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接种。
20μg剂量疫苗用于成人和15岁以上青少年接种。
成人与儿童均按0、1、6月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10ug(儿童);20ug(成人)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4、6月龄基础免疫三剂次,12~15月龄加强1剂;婴儿的大腿前外侧肌或儿童的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0.5ml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岁以上高危人群皮下或肌肉注射0.5ml水痘减毒活疫苗12月龄以上的健康水痘易患者1-12岁儿童基础免疫接种1剂;13岁及以上人群基础免疫接种2剂,2剂疫苗间隔4-8周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0.5ml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在2、3、4月龄或3、4、5月龄进行三剂基础免疫,18月龄进行一剂加强免疫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0.5ml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基础免疫两针,初免后第7天注射第2针,基础免疫后1个月至1年内加强免疫1次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0.5ml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肠溶胶囊)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0、7、28天口服,每次1粒A+C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3-12月龄儿童:基础免疫3次,间隔1个月注射1次;1-2岁儿童基础免疫注射2次,间隔1个月注射1次;3岁以上儿童或成人基础免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0.5ml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二倍体)6月龄至5周岁的EV71病毒易感者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1个月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0.5ml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6月龄至3周岁EV71易感者 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1个月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成人及3岁以上儿童接种1剂0.5ml;6个月至3岁儿童接种2剂,每剂0.25ml,间隔1个月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0、3、7、14、28天各注射1剂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1.0ml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0、3、7、14、28天各注射1剂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1.0ml。
一类疫苗及二类疫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注意事项
一、一类疫苗的免疫程序
1、宣传信息讲解:护士负责人应对接种人员及其陪同家长和监护人
讲解有关免疫的宣传信息,以提高其对疫苗的认识、配合态度,加大自觉性,积极参与免疫活动,增强接种安全意识。
2、文件准备:护士负责人需准备好接种人员的免疫文件,包括《新
生儿免疫档案》、《儿童免疫档案》、《青少年免疫档案》。
3、检查接种人员的身体状况:护士负责人需检查接种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已经出现了一些病症,如有观察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
征求医生的意见。
4、认真审查接种前后指导书:护士负责人需认真审查接种前后指导书,以便于了解疫苗的剂量、接种部位、接种时间、接种顺序等,以保证
接种的安全性。
5、检查疫苗:护士负责人需先检查疫苗,包括疫苗是否损坏、保质
期是否已到期、存储温度是否适宜等,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接种疫苗:护士负责人需根据疫苗的剂量、接种部位、接种时间、接种顺序等操作规范,按规定正确进行疫苗接种,并及时注册相关信息,
以保证接种的准确性。
二类疫苗接种原则二类疫苗是指对人体无法通过接触感染的传染病进行预防的疫苗,也称之为非直接接触传播疫苗。
这类疫苗主要通过注射进入人体,触发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提供免疫保护。
常见的二类疫苗有乙肝疫苗、成人型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
二类疫苗接种原则主要包括适应人群、接种程序、剂量和时间等方面。
首先,二类疫苗的接种适应人群包括疫区人群、易感人群、高风险职业人群和接触者。
疫区人群是指居住在传染病疫情流行地区的人群,如乙肝疫区的人群应接种乙肝疫苗。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一传染病易感的人群,如成人型肺炎球菌疫苗适用于60岁以上老年人和特殊医学条件下易感人群。
高风险职业人群是指从事某些职业容易接触到传染病源的人群,如医务人员应接种流感疫苗。
接触者是指与传染病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属应接种乙肝疫苗。
其次,二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一般来说,接种二类疫苗需要提前进行疫苗接种意愿询问、疫苗适应证审查、免疫程序制定、术前评估等流程。
在接种前,接种者应了解疫苗的基本知识,如疫苗的种类、接种方法、接种剂量和时间等。
接种者还需要告知接种医生自己的个人病史、药物过敏史以及近期生病情况。
接种者还应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病或免疫系统问题的人群,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和评估。
接着,二类疫苗的剂量和时间也需要严格遵循原则。
疫苗剂量应根据接种对象的年龄、免疫状态、病理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一般来说,成人型肺炎球菌疫苗需要2剂次接种,乙肝疫苗通常需要3剂次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1次。
接种时间也需根据接种对象的年龄、病程特点、传染风险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例如,成人型肺炎球菌疫苗的两剂次接种应间隔6-12个月,而乙肝疫苗的三剂次接种应间隔1个月和6个月。
此外,二类疫苗的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一方面,对于接种者存在的禁忌症或相对禁忌症,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种。
例如,乙肝疫苗对于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的人群禁忌;成人型肺炎球菌疫苗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相对禁忌。
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一.第一类疫苗
1.乙肝疫苗:按0·1·6月龄,分三剂次接种,(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第一·二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28天,第二·三剂次间隔60天。
2.卡介苗:出生时接种。
脊灰疫苗,按2·3·4月龄,4周岁,分4剂次口服,第一·二剂次,二·三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28天。
3.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按3·4·5月龄,18~24月龄,分4剂次接种;白破疫苗是6周岁时接种。
4.麻风疫苗;8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18~24月龄接种。
5.乙脑减毒活疫苗:按8月龄·2周岁分两剂次接种;A群流脑疫苗按6~18月龄分2剂次接种,第一·二剂次间隔3个月。
6.A+C流脑疫苗:按3周岁,6周岁分2剂次接种,2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3年,第一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12个月。
7.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接种。
二.第二类疫苗
1.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是1岁以上水痘易感者。
2.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接种对象是2个月~3岁的婴幼儿。
3.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对象是3岁以上的易感者。
4.伤寒Vi多糖疫苗;接种对象是2岁以上的易感者。
三.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的区别
第一类疫苗是儿童基础免疫疫苗,是国家要求必须接种的免费疫苗;第二类疫苗是经济疫苗,是知情·自愿,不强求接种的疫苗。
重新镇头堰村卫生室
2016年第三期。
【疾病简介】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突起高热、咽痛、咳嗽、头痛、肌痛及全身不适等。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及患有基础疾病者罹患流感后易引发并发症甚至死亡【疫苗作用】预防疫苗所含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不能预防其他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接种禁忌】1.对鸡蛋和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或有其它过敏史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感冒和发热者。
3.妊娠期妇女(以说明书为准)。
4.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它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有格林- 巴利综合征病史者。
5.具体参照生产厂家说明书。
【不良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接种后24 小时内注射部位疼痛、触痛、红肿和瘙痒,一过性发热等。
2.罕见不良反应:一过性感冒症状和全身不适,重度发热等。
3.极罕见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
【注意事项】1.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有癫痫史者。
2.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 个月以上接种本疫苗。
3.注射后出现神经系统反应者,禁止再次使用。
4.因疫苗特性或受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疫苗保护率并非100%。
5.本疫苗自愿自费接种。
6.接种后请在现场留观30 分钟。
7.接种后如有不适,请及时告知接种医生,严重者请及时就医。
请您认真阅读以上内容,并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
如有不明事项请咨询接种医生。
本次接种为生产的疫苗,批号: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接种者/医生(签名):日期:年月日本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受种对象和接种点各执一份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疾病简介】轮状病毒胃肠炎是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婴幼儿和成人急性腹泻,其特征为呕吐、发热、水样腹泻,严重可导致脱水,甚至死亡。
【疫苗作用】预防A 群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不预防其他群轮状病毒和其它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
【接种禁忌】1.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二类疫苗责任分工表【原创实用版】目录1.二类疫苗的定义和分类2.二类疫苗的责任分工3.二类疫苗的管理和接种情况4.二类疫苗的接种建议和注意事项正文一、二类疫苗的定义和分类二类疫苗,是指在我国疫苗分类管理中属于第二类的疫苗。
这类疫苗主要包括了针对传染病、恶性肿瘤、严重过敏反应等疾病的疫苗。
根据疫苗的性质和接种对象,二类疫苗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针对儿童的常规免疫疫苗,如百日咳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第二类是针对成人或特殊人群的疫苗,如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二、二类疫苗的责任分工在我国,二类疫苗的责任分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疫苗的生产和供应:疫苗的生产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疫苗生产企业负责,疫苗的供应则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采购,然后分发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接种单位。
2.疫苗的流通和配送:疫苗的流通由疫苗生产企业或其委托的疫苗批发企业负责,疫苗的配送则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3.疫苗的接种和管理:疫苗的接种由指定的接种单位负责,疫苗的管理则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三、二类疫苗的管理和接种情况我国对二类疫苗的管理非常严格,从疫苗的生产、流通、配送、接种到接种后的监测,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在接种情况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疫苗接种服务体系,包括常规免疫规划、补充免疫、应急接种等,为人民提供了全面、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
四、二类疫苗的接种建议和注意事项对于二类疫苗的接种,专家建议,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常规疫苗外,还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接种一些非免疫规划疫苗,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在接种二类疫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接种前,要了解疫苗的作用、接种对象、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等信息,以便正确选择疫苗。
2.接种时,要到指定的接种单位进行接种,并遵守接种单位的相关规定。
一、疫苗免疫程序时间表与接种禁忌症疫苗预防疾病免疫程序接种方法接种禁忌症出生后 24 小时肌内注射,发热、急性或慢性严内接种第 1 剂,5ug/0.5ml 、乙肝疫苗乙型肝炎重疾病患者、对疫苗1、6 月龄分别接10ug/0.5ml 、成分过敏者种第 2、 3 剂20ug/1ml结核性脑出生 3 个月以内患结核病、急性传染皮内注射,病、肾炎、心脏病、卡介苗膜炎、粟粒的婴儿或 PPD试0.1ml 湿疹或其它皮肤病及性肺结核验阴性的儿童免疫缺陷者出生后 2、3、 4脊灰减毒小儿麻痹症月龄初免,口服 1 粒,发热、急性传染病患活疫苗 4 周岁加强共 4 者、免疫缺陷者剂出生后 3、 4、5发热及急性传染病百白破疫百日咳、白月龄初免, 1 岁肌内注射,(包括恢复期)患者苗喉、破伤风半至 2 岁加强共0.5ml暂缓注射;有癫痫、4 剂神经系统疾病、惊厥白喉、破伤肌内注射,白破疫苗 6 周岁 1 剂史及有过敏史者风0.5ml麻风疫苗(麻疹疫麻疹、风疹8 月龄 1 剂发热、患严重疾病、苗)皮下注射,急慢性感染、免疫缺麻腮风疫0.5ml 陷者;对新霉素过敏苗(麻腮疫麻疹、腮18-24 月龄 1者。
苗、麻疹疫腺炎、风疹剂苗)发热、急性传染病、乙脑减毒乙型脑炎8 月龄 ,2 周岁共皮下注射,心、肾、肝疾病患者、活疫苗 2 剂0.5ml 有过敏史或癫痫史及免疫缺陷者A 群流脑疫 A 群流行性6-18 月龄共 2 皮下注射,发热、急性传染病、苗脑脊髓膜炎剂(间隔三月)30ug/0.5ml 脑部疾病、肾脏病、A+C流脑疫A 群、C 群流3 周岁 ,6 周岁共皮下注射,心脏病及活动性肺结行性脑脊髓核者,有癫痫、惊厥苗 2 剂100ug/0.5ml膜炎及过敏史者甲肝减毒皮下注射,发热、急性传染病或甲型肝炎18 月龄 1 剂严重疾病患者、免疫活疫苗0.5ml 、1ml缺陷及过敏体质者常见预防接种反应及注意事项少数可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中低度发热,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处理接种后 2 周局部出现红肿浸润,8-12 周后形成小溃疡,随后结痂,为正常反应,如局部淋巴结肿大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服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要喂热开水或母乳,发热、恶心、腹泻等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硬结;可有低热、疲倦、头痛等无需特殊处理,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一般无反应,少数可出现一过性发热或皮疹,一般 2 天内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处理可出现一过性发热、一般 2 天内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处理可有短暂发热、局部压痛,可自行缓解,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少数可出现局部疼痛红肿、 72 小时内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二、接种门诊流程体检登记 ----签知情告知书 ----二类疫苗缴费 ----接种 ----观察 30 分钟三、接种门诊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周六专为学龄儿童接种)(法定节假日顺延)夏季:上午8:00-11:30下午 15:00-17:30冬季:上午8:30-11:30下午 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