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26.64 MB
- 文档页数:24
的高考复习策略与备考经验交流、高考的命题趋向及设题原则、高考的解题技巧等。
地形一.课标、考纲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重在应用)二.与其它知识点及能力要求相联系的内容1.地形、地势、地貌的概念、类型等2.聚落:聚落的概念、类型、发展变化、分布、影响3.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影响因素三.重难点指导:㈠.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不同的地表形态聚落的类型、规模、分布密度、空间形态、聚落内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聚落发展变化等产生不同的影响⑴.地形条件对聚落的影响①.对聚落类型的影响城市聚落多分布于平原、盆地等地形区,而乡村聚落在平原、盆地、高原、山地、丘陵地形区均有分布。
从小区域来看,聚落多分布于沟谷、河谷、山间小盆地、山间台地等地形平坦的区域。
②.对聚落规模、密度的影响平原、盆地等地形区聚落规模大、密度大;高原、山地、丘陵等地形区聚落规模一般较小,密度也较小。
如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聚落呈零星的点状分布或集中分布在水井、河流等水源地。
在丘陵、山地地形区,山间盆地则是聚落的最佳区位。
如四川盆地水热充足,人口密集,物产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
又如在云贵高原的低山丘陵的小盆地就是聚落密集之处,被当地人称为“坝子”。
③.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平原、盆地等地形开阔区域,聚落易于向多个方向扩展,形成集中式、团块状的聚落形态,如成都市、北京市;在山地、丘陵区的山谷、沟谷区,由于受地形限制,使得聚落沿山谷方向延伸,呈现典型的带状聚落形态,如我国的兰州市、宜宾市等。
高原区的牧民,由于逐水草而居及其每个牧民家庭为了占有足够面积的草场,聚落呈稀疏的散点状分布。
在山地、丘陵等地区的聚落,由于地形等阻隔,使得聚落被分割成片状,形成组团式的聚落形态。
④.对聚落内部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影响依山势而建的聚落,高低错落有致,体建筑视野开阔,个体建筑间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
【第16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之小船创作[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读山区和平原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的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和城市。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疑难辨析】聚落仅仅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吗?提示不是。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既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
不仅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地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如街道、广场、公园、运动场等。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地形影响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3)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
考点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例1】(2014·广东文综,4~5)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1图2(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答案(1)C (2)A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类型集中式带状组团图示影响因素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①高原的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②山区地形限制;③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受地形或河流阻隔,聚落由几片组成,各片就近组织生产和生活,之间有一定距离3.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第10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与考核要求】: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布。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3.简单运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4.综合运用: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①在聚落发展的过程,地形因素作用尤为突出。
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一般沿河或沿海分布,高原上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漫滩平原上。
我国北方平原,村落规模一般较,多呈型(团块状)、式格局,南方丘陵山区的聚落,村落规模一般较,空间分布相对,多沿河、沿交通线路分布,呈状或状。
②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分布影响尤为深刻。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分布西部,东部。
在人口稠密的平原上,交通线路呈状分布,为了减缓道路坡度,山区公路多呈“”字形或开凿隧道;平原交通线路造价低,山区的要高得多。
交通线路要尽量选择平原和河谷地形,尽量少占耕地,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因素;在山区修建公路和铁路,一般要迂回前进。
如呈“之”字形。
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交通的首要因素。
二.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②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如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增加了2%~4%,亚洲和非洲的干旱频率都有所增加③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的改变。
如果气候变暖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到2100年,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环境而灭绝。
④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
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⑤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以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1)概念: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类型: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一般而言,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转化而成的。
2.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因素尤为突出。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高原山区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分布形态多呈带状条带状呈带状,表现为沿海聚落带和沿河聚落带分布位置分布在深切河谷的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沿海发展和沿河发展举例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山区的山前和河流的两岸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2)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和南方丘陵山区聚落的差异地区北方平原地区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平坦广阔地形复杂规模一般较大一般较小分布人口多呈团聚型、棋聚居的人口较多盘式格局空间分布相对分聚居的人口较少散二、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和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2.公路、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区位因素主要影响在平原地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平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原地关系形山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地,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自然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因素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地质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气候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区位因素主要影响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