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X线胸片摄影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9.48 KB
- 文档页数:4
儿童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参数优化与成像质量探讨陈进良;胡洋;袁华;刘修法;杨彬;谢长军【摘要】目的探讨通过优化小儿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的曝光参数,提高小儿摄影成像质量,减少小儿辐射剂量和重复摄影率.方法利用动物肺脏与X线衰减模体的不同厚度组合来模拟不同体厚的小儿,通过对模体、分辨率线队卡进行一系列曝光,kV值选择范围45~100 kV,采用自动曝光AEC、中野电离室曝光,记录各项参数.通过对曝光时间、曝光指数、辐射剂量以及图像分辨率制定出符合诊断要求的kV和mAs值.对来我院就诊的240名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设备厂家提供的曝光参数,观察组采用优化的曝光参数,比较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不同厚度PMMA模体与动物肺脏组合后,分别与0~0.5、0.6~2、3~5、6~8岁儿童曝光参数接近.通过模体制定出符合不同年龄段曝光参数kV和mAs值.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DR图像质量的评分及甲级片率均较高,其重复摄影率较低,辐射剂量值明显降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小儿年龄和体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曝光参数是可行的,不但可以提高检查质量,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小儿辐射剂量.【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9(034)001【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儿童;数字化X线摄影;曝光参数;辐射剂量;空间分辨率【作者】陈进良;胡洋;袁华;刘修法;杨彬;谢长军【作者单位】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放射科,辽宁本溪 117000;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放射科,辽宁本溪 117000;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放射科,辽宁本溪 117000;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放射科,辽宁本溪 117000;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放射科,辽宁本溪 117000;本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监督所,辽宁本溪 1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4引言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婴幼儿胸片质量摄影探讨【关键词】婴幼儿胸片摄影1 材料与方法我科婴幼儿胸部摄片在DGW---20A500mA电视式透视摄影台上进行,所用胶片大小为10×12寸,患儿取仰卧前后位,由患儿家属将患儿体位固定,将婴幼儿胸部投照利用该设备主要是利用其电视式透视监视,可最大程度的把握好尽量在患儿静止和深吸气后时摄片,且该设备对婴幼儿胸部摄片为自动暴光条件,其中暴光时间短,焦片距固定,胸片影像对比度好,解剖结构层次显示较佳,并将10×12寸胶片纵位全张摄影。
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总结分析,对4岁以下的婴幼儿胸部投照现采用10×12存X光胶片纵位上下2分割摄片,并收集4岁以下婴幼儿胸片100例对照分析,主要目的是观察X现照片质量对影像诊断的影响。
2 结果对10×12存胶片纵位上下2分割后的1/2片进行对照观察并作整张胶片分析统计如下三方面:2.1 2分割片上下1/2比较均为同呼气相13例,同吸气相12例。
2.2 2分割片上下1/2片均为固定标准体位且为呼气相12例,仅其中一个1/2片为固定标准体位且为吸气相46例。
2.3 2分割片上下1/2片均因患儿移动造成影像无法诊断者1例,2分割上下1/2片只其中一个1/2片因患儿移动造成影像无法诊断者7例。
3 讨论从影响婴幼儿X线摄片质量的因素中分析,其中胸部暴光条件在同仁们不断实践总结下,大多数比较赞成采用缩短暴光时间,并适当提高千伏值[3],以减少移动造成影像模糊,并提高胸部各层次可见度、清晰度,亦可减少患儿X线接受剂量。
另外目前值得我们重视也是婴幼儿的胸部投照最不好掌握及影响胸片质量的其中两个较为重要因素即标准体位固定和呼气相的采集,因为体位固定不容置疑,吸气相的采集对小儿胸片也相当重要,这决定于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胸部短而宽,纵隔宽,又因为是仰卧位,肺血显坠积改变,对微小病灶检出形成干扰及误导,因而较好的吸气相对婴幼儿胸部观察将更为全面满意。
婴幼儿胸片直接数字化摄影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在婴幼儿胸片的检查中,直接数字化摄影技术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胶片摄影。
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图像更加清晰,更便于存储和传输。
然而,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评价婴幼儿胸片直接数字化摄影的图像质量,成为了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我们要明确婴幼儿胸片直接数字化摄影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应该包括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曝光量、噪声等方面。
只有明确了这些评价标准,我们才能对图像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估。
图像的清晰度是评价婴幼儿胸片直接数字化摄影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
清晰度高的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婴幼儿的肺部结构,使医生能够更准确的诊断病情。
而清晰度低的图像,则会给诊断带来困难,甚至可能导致误诊。
对比度是评价图像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对比度高,意味着图像中的明暗区域之间的差异明显,肺部结构更加突出,有利于医生的诊断。
而对比度低,则会使图像过于平滑,肺部结构不明显,给诊断带来困难。
曝光量也是评价婴幼儿胸片直接数字化摄影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曝光量适中,可以使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医生的诊断。
曝光量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图像的质量,使诊断变得困难。
噪声是影响婴幼儿胸片直接数字化摄影图像质量的另一个因素。
噪声过低,会使图像过于平滑,影响肺部结构的显示。
噪声过高,则会使图像变得粗糙,影响图像的清晰度。
因此,噪声的控制也是评价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
总的来说,婴幼儿胸片直接数字化摄影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曝光量、噪声等多个方面。
只有对这些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的评价图像的质量,为医生的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评价婴幼儿胸片直接数字化摄影的图像质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因此,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来说,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婴幼儿胸片直接数字化摄影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X线摄影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无创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为了保证X线摄影检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下面将介绍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X线摄影检查技术要点1.准备工作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询问、解释和征得同意,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
同时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可能怀孕,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机器设备使用的X线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技术操作(1)检查姿势: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姿势,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检查效果。
(2)曝光因素: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如管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保证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3)技术安全: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护衣、手套和保护屏等,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图像处理获取到的图像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锐度等,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1.定期校准X线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包括曝光量和图像质量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定期质量评估定期对进行X线摄影检查的设备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评估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噪声等指标。
评估的结果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3.定期设备维护定期对X线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是否正常运转、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等。
定期的维护能够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
4.人员培训和持续教育总结起来,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准备工作的规范、机器设备的选用和维护、技术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图像处理的合理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定期校准、质量评估、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儿童胸片拍摄条件及质量的探讨陈长利(阿城市儿童医院放射科,黑龙江阿城150300)为提高儿童胸片的拍摄质量及诊断价值,我们对1988-12~1989-01间拍摄的227例儿童胸片质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岁以内婴儿共95例。
1岁以内婴儿是人体生长发育极为迅速的阶段,因此,胸片拍摄条件的确定应随其月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见表1。
1~12岁儿童132例,其胸片拍摄条件及质量分析见表2。
表1 95例不同月龄婴儿胸部摄片条件及质量分析年龄(月)固定6mAs90cm焦片距(kV)甲级乙级丙级甲级片率(%)0~25015114502~4511181554~651~52961566~853750588~10543305010~1254~5565054平均5416 由表1发现,每增加或减少2个月的月龄差,胸片条件相应增加或减少1kV,这样基本上能得到条件较适中的X线胸片。
表2 1~12岁儿童胸片拍摄条件及质量分析年龄(年)固定12mAs90cm焦片距(kV)甲级乙级丙级甲级片率(%)1472611272247~48175270348107155449~506505455132060651~52841617532106685443057954~552106610560200115722050125712033平均5317 同样在其它条件固定不变时,年龄相差1岁的儿童其胸片条件基本上也相差1kV。
总结摄片公式:未照婴kV=(未照婴月龄-已照婴月龄)×12+已照婴kV;未照儿(1~12)kV=〔未照儿(1~12)年龄-已照儿年龄〕×1+已照儿kV。
2 讨论上述公式是采用固定mAs和固定焦片距90~120cm,且不加滤线器的情况下得出。
根据公式求出12岁以内儿童中各种不同年龄组的最适宜千伏值,即可得到曝光适中的X线胸片。
对于儿童侧位胸片条件选择,我们体会是1岁以内,在正位胸片条件基础上,需增加2~5kV,其余不变。
新生儿床边胸部摄片的质量控制计算机X线摄影(CR)是将X线摄影的信号经计算机进数字化处理得到数字化影像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
床边摄片是放射科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凡需床边摄片患儿,一般均为危重患者。
本文搜集57例床边胸部摄片,目的探讨新生儿胸部床边摄片的质量控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临床诊断为NRDS(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早产婴肺、吸入性肺炎所有床边胸部摄片患者共57例,其中男34例、女23例,年龄4 h~9 d,平均2 d,57例床边胸部摄片共142次,平均2.5次,最多的患者共摄胸部床边4次。
1.2 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移动式床边X光机,胸部基本条件:48kv、3.2 mAS、摄片距离80 cm,不用滤线器。
采用KONICA MINOITA MODEL 190 cR系统及其数据处理系统,VIDI国际PACS终端完成阅片。
1.3 摄片方法将飞利浦移动式X线床边机设置,胸部基本条件:48kv,3.2 mAS,摄片距离80 cm,不用滤线器,在床边摄片中根据患者的体厚的不同来增减CR摄片的条件。
1.4 评价标准密谋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控制在0.25~2.0之间);层次分明;摄影体位正确;无技术操作缺陷。
2 结果X线和临床诊断结果:早产婴肺10例,X线表现为弥漫性细颗料状影、两肺野淡片状影或肺门区纤维条索状影、两肺透亮降低、肺不张,其中一例合并NRDS,一例合并吸入肺炎;NRDS40例,X线表现为两肺野透光度降低,弥漫细颗粒状影,呈磨玻璃样改变,并有支气管充气征,气胸和纵隔积气征象;吸入性肺炎7例X线表现为两肺广泛不对称性粗颗粒状及薄片影、肺气肿、气胸及纵隔积气征象[1,2]。
57例床边胸部摄片评片等级:甲片率91%(129/142);乙片率9%(13/142);无废片。
其中造成乙级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病情不稳定,用沙袋固定,患儿反应差,头向一侧偏,加之四肢僵硬,无法固定成体位很正,导致投照部位不标准。
X线摄影的评价标准和质控要点X线摄影是通过正确的体位操作和选择适当的摄影曝光条件和适宜的胶片冲洗技术使被摄体成可见的影像被摄的解剖结构、形态和细节等征象在影像上的再现是高质量影像的首要条件,些征象的可见性决定了诊断的可靠性。
张能符合X线诊断的影像质量。
首先取决于正确的体位技术操作:应使影像能在胶片上显示被摄体的解剖组织的形态、小、外形的二维性。
能显示被摄体的重要影像细节大小。
能显示与诊断有关的关键解剖结构的影像特征。
具体来说正确的摄影体位应是:(1)要求观察的解剖部位组织影像必须全部在胶片上显示:如胸部摄影包括外胸壁的肋骨,两侧肋骨角,肺尖上软组织。
腹部应包括肾脏上端和耻骨联合及两侧腹壁脂肪线。
(2)临床重点观察的解剖组织结构必须界限清楚而无其他非观察组织阴影重叠。
即使有不可避免的组织重叠,也应清楚显示。
(3)被摄的组织影像显示应符合正常解剖投影而无失真变形。
(4)被摄体应显示解剖方位和结构的序列:如脊柱应含有相邻的一椎体。
四肢骨应含有邻近的关节。
肋骨应含有第一或第十二肋骨。
现介绍以下常用X线摄影体位的评价标准和质控要点供同仁参考。
1 肘关节1.1 肘关节后位1.1.1 评价标准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骨关节面无骨性重叠;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嘴重叠但关节间隙仍清晰;桡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叠,尺桡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肱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170°。
1.1.2 质控要点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踝中点下1英寸。
1.2 肘关节侧位1.2.1 评价标准肱骨内外踝重叠构成圆形致密影;鹰嘴呈切线位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亮影;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叠显1.2.2 质控要点前臂与上臂呈90°弯曲,且在同一平面放置;掌成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2 肩关节前后位2.1 评价标准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叠面。
9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2月 第2卷第4期边界、数量、形态、大小等观察,并评价图像质量,并对微出血病灶、白质病变、脑血管间隙扩大、小静脉等病灶进行确定,并排除钙化灶。
2 结果本组34例患者经过检查显示,合并有血管周围间隙患者16例,其中存在间隙扩大患者3例;存在微出血灶患者10例,其中T2WI阳性检出患者4例,SWI阳性检出10例;存在脑白质疏松患者18例,根据法泽卡斯分级:1级10例,2级6例,3级2例。
发病部位分析:小脑1例(2.94%),脑干2例(5.88%),丘脑3例(8.82%),放射冠5例(14.71%),基地核区23例(67.65%);其中存在23例(67.65%)患者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3 讨论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因小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诱发,基底节区其解剖学结构较为特殊,若压力较大时,动脉管壁易发生病理改变。
因此,病灶以基底节豆状核、内囊、尾状核等为主,脑白质、脑桥、丘脑也存在一定发病率。
其临床特点为病症较轻、早期病灶较小、体征单一、预后效果良好,临床诊断中存在一定难度,且漏诊率、误诊率发生较高,造成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2]。
现目前,临床中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方法包括:螺旋CT、MRI等影像学技术,且在临床中具有较佳应用价值。
其中MRI诊断的作用原理为接受磁场中受检者体内氢质子驰豫所释放的能量,再将其转换为磁共振信号,最终获取诊断所需图像,对患者病灶组织形态学特征进行反应。
该方法对腔隙性脑梗死早期病变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效果,且特异性较佳,可对微小病灶进行准确定位[3]。
据有关研究显示,核磁共振检查LI相比于螺旋CT诊断,对顶部、脑干、颅凹等部位病灶组织的检出效果更佳;因CT诊断会受到骨性伪影干扰,出现假阳性,影响诊断准确率。
此外,MRI检查对水聚集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在患者发病短时间内检查细胞性水肿[4]。
综上所述,临床中腔隙性脑梗死常合并有脑微出血、白质疏松、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等;头部核磁共振检查LI 效果良好,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提升婴幼儿胸片DR摄影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措施分析云南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澜沧 665699【摘要】目的:研究如何提升婴幼儿胸片DR摄影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措施。
方法:选择100例质量控制前的胸片和质量控制后的100例胸片进行比较,评价摄影质量。
结果:质控前后均无废片,指控后的优良率显著高于质控前,P<0.05,组间差异显著。
结论:对婴幼儿进行胸片DR摄影时,会有较多因素导致胸片出现运动伪影,需要技师把握住时机,在婴幼儿呼气初及时拍摄,缩短曝光时间,以免产生移动伪影,对摄影技术进行规范,做好质量控制,保证胸片质量,以便为医师提供临床疾病诊治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婴幼儿胸片;DR摄影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婴幼儿是指年龄在出生到3周岁之间的孩子,这一时期,婴幼儿的身体许多组织和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与成年人相比,软组织占有的比例较大,肺纹理更细,肺组织含气量少,呼吸和心跳的频率更快,情绪变化快,所以为其照射胸片时,婴幼儿无法配合技师,导致获得的胸片质量较差。
为了保证胸片质量,需要及时抓住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克服拍摄期间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高质量拍摄[1]。
本文主要研究了提升婴幼儿胸片DR摄影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措施,结果为:1.材料与方法1.1摄影所用仪器为数字化医用X线射线摄影系统。
调节参数为55-65kV,低电流,短时间,AEC自动曝光控制。
1.2随时在质控前选择100例胸片和质控后100例胸片,比较其质量。
1.3质量控制摄影方法除去婴幼儿身上全部可能导致出现伪影的物品,将婴幼儿摆放为仰卧位,头稍向后仰,后背与床面贴紧,两位家属分别站在婴幼儿的头侧和足侧,一位举起婴幼儿双臂在头部进行固定,一位家属按住婴幼儿髋关节和膝关节,以免扭动。
技师合理设置照射野范围,上缘在肩上2cm处,下缘在横隔下,以两乳头连线中点为中心线,观察婴幼儿呼吸规律,及时在深吸气末曝光。
1.4胸片质量评价标准(1)肺组织含气量充分:婴幼儿的腹式呼吸主要依赖膈肌,在正常情况下,吸气时膈顶到达前肋端,如果充分吸气,膈顶能达到第六前肋端。
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分析目的:对婴幼儿胸部X线的投照技术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需要进行胸部X线投照的婴幼儿患者,共计40例为临床观察对象,让婴幼儿食用仰卧位,两个上臂保持内旋,并且要固定住头部与骨盆位置,选取最佳的曝光时间进行曝光,整体曝光条件要奉行高千伏、高电流、短时间的原则进行投照。
结果:采取上述方法对婴幼儿胸部进行X线投照,胸片的位置端正,患者两肩胛骨和患者的肺野没有发生重叠,并且不存在呼吸移动性,患者心后区当中存在的病变显示的比较明显。
结论:找到正确的曝光时间是保证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采取仰卧位对婴幼儿进行投照,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婴幼儿自身生理体位,可以帮助制动。
高千伏可以起到提升胸片对比度以及清晰度的作用,而且可以穿透心脏显示心后区的病变情况,而且可以在短時间内对呼吸性移动进行有效控制。
标签:婴幼儿胸部X线X线投照婴幼儿的胸部X线照射检查属于婴幼儿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优质的胸片可以帮助医生对病情进行诊断,提升对病情判断的正确率。
相反,一张不符合医院要求的比较低劣的胸片,将会直接对医生的诊断产生误导,甚至导致医生出现误诊或者是漏诊的情况发生,给患者埋下安全隐患。
本文将主要从曝光机会的选择以及患者的体位双方面对如何提升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需要进行胸部X线投照的婴幼儿患者,共计40例为临床观察对象.40例患者中,男性婴幼儿共计25例,女性婴幼儿共计15例。
其中出生1-6个月的婴幼儿共计27例,出生7个月-1岁之间的婴幼儿共计13例,1-2岁之间的婴幼儿共计10例。
患儿中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发热、咳嗽以及各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症状,而且患病的婴幼儿都不配合医院进行检查。
1.2方法选择8X10英寸的胶片或者选用10X12英寸的胶片进行投照,在暗盒选择方面[1],最好使用稀钍屏暗盒。
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及X射线防护98例分析
王东华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11)35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胸部 X 线投照技术以及 X 射线防护技术的具体要求,作出质量评价并总结方法。
方法摄片的过程中,保持婴幼儿仰卧位的姿势,在高千伏、高毫安以及短时间的情况下采取前后位投照。
结果提取98例婴幼儿胸部摄片,其中甲乙丙级片片次分别为:56、38、4。
按照科学规范的摄片条件,提取的胸片都很端正,肺野和两肩胛骨之间没有出现重合,病变区显示非常清晰,对比度高,都满足诊断要求。
结论在短时间、高千伏以及高毫安等情况下,对于婴幼儿来说,仰卧前后位是最佳的 X 线投照方式。
【总页数】2页(P430-431)
【作者】王东华
【作者单位】大庆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
【相关文献】
1.868例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及X射线防护分析 [J], 梁艳秋
2.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及质量评价 [J], 周沛林
3.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和防护探讨 [J], 姜浩芝;
4.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和防护探讨 [J], 姜浩芝
5.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和防护效果分析 [J], 谢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87·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和防护效果分析熊玉伟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影像科 安徽芜湖 241001摘 要:目的 总结分析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和防护效果。
方法 对2019年5月至 2020年4月影像科检查的120例行胸部X线检查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拍片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60例,其中对照组直接进行投照,观察组进行必要防护及指导后进行投照,对比分析两组一次性检查成功率、投照时间、X线光片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儿一次性检查成功率、投照时间、X线光片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过程中加强防护措施及有效的沟通利于提高X线投照效果,减少重复投照次数,提高光片合格率,降低X线对婴幼儿的伤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婴幼儿胸部X线 投照技术 防护效果胸部X 线检查是对患儿肺部及胸廓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帮助[1],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婴儿年龄较小,同时婴幼儿对医护人员的害怕心理,会导致患儿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不能有效的配合检查,然而长时间、多次 X 线检查可能会对婴幼儿健康带来伤害,因此如何减少 X 线检查时间,提高婴幼儿诊断配合度是放射工作中应该考虑的情况[2]。
我院放射科对婴幼儿X胸部投照患儿进行必要防护及投照配合指导,取得了显著效果,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 2020年4月我院影像科检查的120例行胸部X 线检查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拍片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60例,其中,男孩38例,女孩22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年龄(1.28±0.4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儿投照方法相同,对照组直接进行投照,患儿行胸片投射采用数字化医用 X射线摄影系统进行摄片,全程由家属陪同。
儿童胸片摄影条件参数胸部X射线摄影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儿童的胸部状况。
在儿童胸片摄影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条件参数需要注意。
本文将介绍这些参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儿童胸片摄影的要求。
1. 适当的曝光量:在进行儿童胸片摄影时,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型来确定适当的曝光量。
过高的曝光量可能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过低的曝光量则会导致图像模糊或无法清晰显示胸部结构。
2. 良好的体位:儿童胸片摄影需要儿童保持正确的体位,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医生通常会要求儿童保持坐立或站立姿势,并配合医生的指示进行摄影。
这样可以避免因体位不正确而导致图像失真或不准确。
3. 适当的呼吸配合:在进行儿童胸片摄影时,医生通常会要求儿童保持自然呼吸。
这是因为在呼气和吸气过程中,胸部的结构会有所变化,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因此,儿童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地呼吸,以确保胸片图像的准确性。
4. 适当的辐射保护:儿童是辐射的敏感群体,因此在进行儿童胸片摄影时需要采取适当的辐射保护措施。
医生通常会使用特殊的防护器具,如铅衣或铅屏,来减少儿童暴露在辐射中的风险。
此外,医生还会尽量减少胸片摄影的次数,以降低辐射的累积效应。
5. 心理关怀:儿童胸片摄影是一项相对复杂的检查过程,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感到紧张或不安。
因此,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提供适当的心理关怀,帮助儿童放松和配合。
他们可以通过与儿童交流,解释检查过程,鼓励儿童的积极参与,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儿童胸片摄影的条件参数包括适当的曝光量、良好的体位、适当的呼吸配合、适当的辐射保护和心理关怀。
这些参数的合理应用可以确保儿童胸片摄影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并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保障。
Ⅹ射线防护与122例幼儿胸部Ⅹ线投照技术应用分析沈阳铁路局吉林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 132001婴幼儿使临床患者中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其胸部X线检查的投照技术要求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别,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对操作质量的要求非常高,投照的难度相对较大[1]。
为了对婴幼儿进行胸部X线投照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对X射线进行有效防护的具体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使临床对婴幼儿胸部X线检查的操作技术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临床提供对婴幼儿进行X线胸片检查的有效方法,在保证胸片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患儿承受过多X线照射,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所就诊的122例接受胸部X线检查的婴幼儿患者资料,对X线投照的具体技术要求和X线防护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这3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所就诊的122例接受胸部X线检查的婴幼儿患者资料,患儿中包括69例男性患儿和53例女性患儿;抽样患儿中年龄最大者6岁,年龄最小者18个月,平均年龄1.2岁;抽样患儿的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手术使患儿仰卧于摄片台上,背部要与片盒贴紧,两手臂保持上举并处于内旋状态。
用8×10英寸片盒横放,上缘到达患儿鼻翼的下缘,铅码要贴于片盒的两侧。
焦片距控制在100cm,中心线与患儿的乳间线中点对准。
有陪伴的患儿,让一陪护家属帮助患儿将两上肢上举并内旋将头部夹住,另一陪护家属对患儿的骨盆进行固定。
无陪伴的患儿,婴儿可用沙袋使两上肢上举内旋,并对骨盆进行固定。
在曝光之前要对患儿的呼吸规律进行仔细观察,当患儿的胸部凸至最高点的时候,要立即进行曝光光[2]。
1.3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小儿X线胸片摄影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
胡懿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X线胸片摄影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随机选择于2016年
4-8月来我院进行X线数字胸片摄影的小儿患者144例,按照年龄大小的不同,年龄≤1岁纳入A组,年龄2~4岁纳入B组,均采用低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进行摄片,综合分析评价两组最终X线摄片质量.结果:两组小儿患者144例,其中共有83
例摄片图像达到优秀标准,61例摄片图像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与临床诊断要求基本相符,个别达不到诊断目的的予以重拍.其问题主要为呼吸移动伪影(运动模糊)、
两肺底图像欠佳、小儿体位不正.结论:经分析小儿X线胸片摄影图像,在对小儿胸部进行摄片时,有关技术人员需掌握好最佳摄片时间,克服小儿依从性差导致难以配合、哭闹等原因所导致的移动伪影,保证小儿吸气位末时,获得最佳胸片摄影质量,此外,在选择摄影参数方面,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曝光时间应当尽量缩短,防止伪影的发生,保证小儿X线片摄影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7(030)011
【总页数】2页(P1661-1662)
【关键词】小儿胸片;摄片质量;运动模糊;质量控制
【作者】胡懿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 071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不断深入的发展,数字化X线胸部摄影扫描技术也得到了快速
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小儿胸片摄影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1]。
将硬件设备予以
充分利用的同时,在对小儿进行胸部摄影时,需尽量避免因为小儿哭闹、不配合所导致的移动伪影因素,在摄影最佳参数选择方面,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曝光时间,保证小儿X线胸片摄影的质量,进一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依据[2]。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6年4-8月来我院进行X线数字胸片摄影的小儿患者144例,作为此次实验对象,按照患儿年龄的不同,将实验对象分为2个年龄组。
A组小儿年龄≤1岁,共有54例;B组小儿年龄为2~4岁,共有90例。
按照X
线摄影质量的评价规范,分析全部小儿X线胸片摄影图像,在此次读片分析中,
安排技师、主管技师共同参与,此外,邀请影像技术专家莅临指导。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低剂量数字X线系统。
(1)曝光条件:由于小儿配合性较差,
无法控制自己的呼吸,在设定曝光参数时,应当以时间短、电压高为原则,在自动曝光条件基础上可适当根据小儿体质特征适量增减。
(2)摄影体位:新生儿及小幼儿,可呈仰卧位投照。
将小儿的双臂抬高,上升锁骨与肩胛骨,降低与肺野的重合,小儿家属应当陪在其足侧、头部方位,人体冠状面与诊视床平行将小儿固定,X线中心线与小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对准,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
部分特殊要求患儿采用立位投照。
患儿双臂上举夹头,固定上、下肢,患儿冠状面与平板探测器平行,X 线中心线,经小儿第6胸椎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
能配合的小儿可按照成人方法
投照。
(3)曝光时间:固定好小儿的体位之后,观察小儿的呼吸规律,在小儿吸气
末呼吸初时予以曝光,能配合的儿童,应当尽量争取其配合,对其予以训练屏气、吸气,在小儿深吸气后屏气时予以曝光。
1.3 X线胸片摄影质量评价标准制动良好:胸片摄影图像表示边缘锐利光整、肺纹
理清楚,横隔面平滑,肋骨、心影具有非常清楚的边缘;吸气充分:小儿为腹式呼吸,最主要的呼吸肌为膈肌,且膈顶偏前,以膈顶处于前肋端的水平,对吸气状况进行考虑衡量是最为适宜的,通常吸气充分的膈顶应当处于第6前肋端水平;曝光:胸廓、软组织、纵隔等组织密度具有分明的层次,心影之后的肺纹理以及胸椎可见。
中心线:中心线位置过低、过高都会致使心影、胸廓形态反常,过高时前肋过度垂低,表现为钟状,心尖往左下位置延伸,与左心增大变化有些相似。
过低时,前肋端过于水平,心影心尖升高,与右心增大变化有些相似。
与上述观察指标相符则表明X线胸片摄影质量为优秀标准;其中任意一项未符合,或者是未完全一致
则视为合格;上述其中任意两项及以上者,为符合或者是未达到完全一致则视为不合格。
(优秀+合格)/总病例×100%=合格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小儿X线胸片当中,优秀33例,合格3例,不合格18例,合格率达到了66.67%(36/54)。
不合格或者是未完全合格的胸片摄影质量,其主要问题为:呼吸移动伪影5例,两肺底摄影图像不清晰9例,小儿体位不正4例。
B组小儿X线
胸片当中,优秀50例,合格5例,不合格35例,合格率达到了61.11%(55/90)。
不合格或者是未完全达到标准的胸片摄影质量,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呼吸移动伪影20例,两肺底摄影图像不清晰2例,小儿体位不正13例。
在小儿X线检查之中,小儿X线胸片检查较为常见,因为小儿年龄特点的不同,
在胸片摄影技术方面,其难度高低不同[3]。
在本次试验中,对最终的小儿X线胸
片图像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摄影图像质量达到了优秀标准,与临床诊断要求相符。
对不合格的图像进行分析发现,A组中图像问题主要出现在两肺底摄影图像不清晰9例,占比16.67%,5例呼吸移动伪影,占比9.26%,小儿体位不正共有4例,
占比7.41%,B组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呼吸移动伪影20例,占比22.22%;
小儿体位不正13例,占比14.44%;最后则是两肺底摄影图像不清晰2例,占比2.22%。
A组图像显示欠佳的主要问题在于两肺底摄影图像不清晰,这或许是因为小儿呼吸频率过快所致[4]。
B组小儿图像显示欠佳的主要问题在于呼吸移动伪影,因为小儿配合性较差,部分患儿哭闹,家长及工作人员难以控制,摄影曝光参数设置不合理,则容易导致移动伪影的发生,进而使得两肺图像质量欠佳。
对两组小儿X线胸片图像结果进行分析,按照X线质量控制,对患儿实施X线胸
片中,需把握好曝光时机,设定合理的曝光时间[5]。
而在此次观察中,在小儿X
线胸片摄影当中,应当在最大限度上缩短曝光时间,体位标准,保证小儿X胸片
摄影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关文献】
[1] 王焕强.DR技术及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2014.
[2] 郭辉.儿童胸部DR摄影参数优化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2.
[3] 李润根,焦新强,高鑫.尘肺普查高千伏X线胸片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
康,2011,27(20):2307-2308.
[4] 杨建树.90例婴幼儿优质X线胸片影像密度测定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6):573-574.
[5] 许运平.直接数字化摄影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
坛,2014,18(25):3407-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