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理念下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制作唇膏”为例
- 格式:docx
- 大小:31.19 KB
- 文档页数:7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唇膏的基本组成和制作原理。
2. 掌握唇膏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3. 体验化妆品制作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唇膏是一种涂抹在嘴唇上的化妆品,主要成分包括油脂、蜡质、颜料、香料等。
制作唇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油脂和蜡质的混合物作为基质,添加适量的颜料和香料,通过加热、搅拌等步骤,使各成分充分混合均匀,冷却凝固后形成固体唇膏。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油(如橄榄油、葵花籽油等):50ml2. 蜂蜡:10g3. 润滑剂(如橄榄油、维生素E等):5ml4. 颜料:适量5. 香料:适量6. 容器:一个可加热的玻璃容器7. 热水浴锅8. 搅拌棒9. 空唇膏管10. 酒精棉球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植物油、蜂蜡、润滑剂、颜料和香料准备好,将空唇膏管洗净晾干。
2. 加热熔化:将植物油、蜂蜡和润滑剂倒入可加热的玻璃容器中,放入热水浴锅中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蜂蜡完全熔化。
3. 添加颜料和香料:在蜂蜡完全熔化后,将颜料和香料加入容器中,继续搅拌,直至颜料和香料完全溶解。
4. 冷却凝固:将混合好的唇膏液倒入空唇膏管中,用酒精棉球擦拭容器和搅拌棒,保持清洁。
将唇膏管放置在室温下,让其自然冷却凝固。
5. 包装:待唇膏完全凝固后,用剪刀将唇膏管底部剪开,将唇膏挤入唇膏管中,封口。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一款具有鲜艳颜色和香味的唇膏。
2. 结果分析:(1)植物油、蜂蜡和润滑剂的混合物作为唇膏基质,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使嘴唇保持滋润;(2)颜料和香料的添加,使唇膏具有丰富的色彩和香气,提高使用者的愉悦感;(3)实验过程中,加热、搅拌和冷却凝固等步骤的掌握,对唇膏的品质至关重要。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制作唇膏,使我们对化妆品的基本组成和制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加热、搅拌、冷却凝固等基本操作技巧,提高了动手能力。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根据个人喜好添加颜料和香料,制作出个性化的唇膏。
润唇手工小组教案教案标题:润唇手工小组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保护唇部健康的意识。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资源:1. 润唇膏制作材料:蜂蜡、椰子油、蜜蜂蜜、精油(可选)等。
2. 制作工具:小锅、搅拌棒、容器、标签等。
3. PPT演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唇部保护的图片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唇部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发他们对于润唇膏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演示,讲解润唇膏的基本知识,包括成分、功效、制作方法等。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确定自己的合作小组。
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4. 材料准备(10分钟):教师向每个小组提供润唇膏制作所需的材料,并解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制作过程(20分钟):学生按照提供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开始制作润唇膏。
教师在旁边提供指导和帮助。
6. 分享与总结(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润唇膏,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制作润唇膏的过程和所学到的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重新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长,并讨论如何有效地销售自己制作的润唇膏。
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和记录。
3. 销售策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销售策略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价、推广和销售渠道等。
4.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销售策略,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评价。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2. 学生对润唇膏制作和销售策略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唇部保护知识讲座。
课堂内外•高中教硏核心素养视域下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刘飞(通化市实验中学,吉林通化134000)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已然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核心追求,也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准与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过程当中,就要切实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的各项标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STEM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的理念与追求等有着诸多契合之处。
新时期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过程当中,可以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创新是实施多元而有效的方法与路径,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核心素养的贯彻与落实,提供有效的服务与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核心素养;STEM教育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策略一占丁已“教育理念概述2016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STEM教育)、创客等新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可以说,这是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当中首次提到STEM教育”那么,何为STEM教育呢?简单来讲,STEM教育即为科学(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说全面综合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人才为根本目标,通过立足学习过程,突出与贯彻跨学科融合、任务驱动、情景与协作三大核心理念”二、STEM教育理念融入校本课程的优势借助STE M教育理念的融入,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作用”首先,有助于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其次,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三、STEM教育理念融入校本课程的策略(—)开发课程资源,奠定课程实施基础为了使STE M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真正落地生根,开发出适合学情的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说及本土性的课程资源,就必须要深度开发课程资源”(二)优化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有效实施我们可说将校本课程内容与教材编写体例划分为三个分册,分别是理科、人文说及艺术分册”学生可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地课程学习”与此同时,为保证趣味性和有效性,可说进一步开发STEM 项目方案,推进网络课程、“微课”“课程PPT”等,使课程更加饱满与立体”(三)构建评价体系,保障课程教学成效首先要实施对课程的评价,在制定并参照《校本课程设置说及实施情况意见表》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交流两个方式,来实现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其次要实施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评价指标能够涵盖各环节学生的活动情况,评价内容能够反映课程活动中的多个维度;最后要实施对教师的评价,可说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或者是教学观摩活动等,来对教师的课程教学实施评价”伴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逐步进入到“深水区””其中,说核心素养为指导来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成为创新与推动教学实践及成果实现的有效抓手和重要突破口”参考文献:[1]李笔锋.STEM理论视角下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6(24):75-76.[2]孔维磊.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05):143.(责任编辑:胡甜甜)126。
一、引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与实施,意味着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开始由顶层设计进入教学实践阶段[1]。
新课标除了对本学科的核心能力与素养提出要求之外,也将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有关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的共通素养作为各理科课程对学生的共同要求[2]。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间共通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由此,将核心素养融入学校课程建设是一种可取的策略[3]。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课标对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目标制定和实施形式较之以往均需做出相应的改变[4]。
《中国STEM 教育白皮书》指出,STEM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培养综合素质的载体[5]。
这无疑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指明了方向。
二、STEM 教育理念对于STEM 教育理念,众多研究人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纳森(Nashon )教授认为,STEM 教育涉及环境因素,并包括两点要求:一是环境要提供学生身边的问题;二是环境提供给学生的是科学问题[6]。
常咏梅和张雅雅则认为这是一种协同教育理念[7],包括“教师协调、学科协同、主题协定、学生协作”,这种协同教学理念对目标的制定、内容选择与实施过程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赵呈领、申静洁和蒋志辉等认为,STEM 教育具有协作性、跨学科、做中学、创新性的特点[8]。
部分研究人员仅将做中学、跨学科视为STEM 教育的特征[9-11],而张屹等人则将跨学科、协作性、体验性、设计性、情境性作为STEM 教育的特征[12]。
基于STEM 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案例开发与实施殷孙莉卢巍米帅帅赵雪作者简介院孙莉袁山东省实验中学教师袁E-mail 院*****************渊山东济南袁250001冤卢巍袁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E-mail 院****************渊山东济南袁250002冤米帅帅袁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袁E-mail 院*****************渊山东济南袁250014冤赵雪袁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副研究员袁E-mail 院****************渊山东济南袁250011冤基金项目院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野青少年科技创客教育内容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冶渊项目编号院YZ2017029冤[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间共通素养提出了要求袁进而对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形成了新的挑战遥基于STEM 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案例的开发与实施是应对这种挑战的一种较为可取的方式遥为此袁研究者在分析了不同研究人员对STEM 教育理念的界定后发现袁野跨学科冶野做中学冶野协同合作冶以及野基于科学问题冶的理念共同点袁可作为开发与实施基于STEM 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案例所应遵循的原则遥研究者结合经典5E 模型袁添加主题制定步骤袁以野节能住房冶项目为例阐述了整个过程遥[关键词]STEM 教育曰校本课程曰5E 模型曰主题此外,也有研究者认为,多学科融合、基于真实问题情境、重视学习过程和技术作为支持工具是STEM 教育的特征[13]。
自制唇膏教程健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自制唇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自制唇膏的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化妆品制作的兴趣;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让他们了解化妆品中的成分对皮肤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自制唇膏的原理和方法,自制唇膏的基本技能;2. 教学难点,学生对化妆品成分的理解,学生对自制唇膏的技能掌握。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用品,蜂蜜、椰子油、蜡、精油、色素、容器等;2. 实验设备,电磁炉、容器、搅拌棒等;3. 教学资料,自制唇膏的原理和方法,化妆品成分对皮肤的影响等。
四、教学过程。
1. 理论讲解。
1.1 介绍自制唇膏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制唇膏的基本原理;1.2 分析化妆品成分对皮肤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化妆品中的成分对皮肤的影响。
2. 实验操作。
2.1 将蜂蜜、椰子油、蜡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融化;2.2 加入精油和色素,搅拌均匀;2.3 倒入容器中,待凝固后即可使用。
3. 实验总结。
3.1 让学生总结自制唇膏的原理和方法;3.2 引导学生讨论化妆品成分对皮肤的影响,总结出对皮肤有益的成分和有害的成分。
五、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原料和配方制作唇膏,比较不同配方的效果;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化妆品的制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3. 组织学生参观化妆品生产厂家或实验室,让他们了解化妆品的生产过程和标准。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操作的完成情况;2. 对化妆品成分影响的理解程度;3. 对自制唇膏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化妆品成分对皮肤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3.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制唇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自制唇膏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制作橙子唇膏教案教案标题:制作橙子唇膏教学目标:1. 了解唇膏的基本成分和制作原理。
2. 学习制作橙子唇膏的步骤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材料:蜂蜡、橄榄油、橙子精油、小容器、搅拌棒、量杯、火炉或热水浴。
2. 工具:实验台、火炉或热水浴、实验手套、安全眼镜。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唇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妆品之一,你们知道唇膏是由什么成分制成的吗?-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唇膏的基本成分和制作原理,包括蜂蜡、橄榄油和香精的作用。
- 解释橙子唇膏的特点和优点,如滋润、保湿和增添光泽等。
3. 实验操作(30分钟):- 按照比例准备所需材料,如蜂蜡、橄榄油和橙子精油。
- 使用火炉或热水浴加热蜂蜡和橄榄油,直至蜂蜡完全融化。
- 将橙子精油加入融化的蜂蜡和橄榄油中,搅拌均匀。
- 将混合物倒入小容器中,待其冷却凝固。
4. 讨论和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并讨论他们制作的橙子唇膏。
- 引导学生总结制作橙子唇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 拓展活动(10分钟):-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其他口味的唇膏,如草莓、薄荷等。
- 学生可以在家中制作唇膏并带来分享。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份制作唇膏的实验报告,包括所用材料、步骤和心得体会。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是否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和是否注意安全。
2. 学生制作的橙子唇膏的质量和口感。
3. 学生书面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研究不同成分对唇膏质地和效果的影响,进行实验比较。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妆品生产厂家或实验室,了解更多关于化妆品制作的知识。
3.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唇膏包装,并制作实物展示。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润唇膏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润唇膏的基本配方和制作方法。
3. 体验自制作品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润唇膏的主要作用是滋润和保护嘴唇,防止干燥和裂开。
其主要成分包括蜂蜡、油脂和蜂蜜等,这些成分具有保湿、滋养和修复作用。
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加热使蜂蜡融化,然后与油脂、蜂蜜等其他成分混合均匀,冷却凝固后即可得到润唇膏。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 蜂蜡:10ML- 茶油:35ML- 蜂蜜:5ML- 香精(可选):适量- 橄榄油或维生素E(可选):适量2. 实验工具:- 空唇膏管- 烧杯- 玻璃棒- 电子秤- 微波炉或隔水加热设备- 量杯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蜂蜡切成小片状,将茶油倒入烧杯中。
2. 加热蜂蜡:将烧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开火隔水加热,使蜂蜡逐渐融化。
3. 加入蜂蜜:待蜂蜡完全融化后,缓慢倒入蜂蜜,搅拌均匀。
4. 添加其他成分(可选):根据个人喜好,可加入适量香精或橄榄油、维生素E 等。
5. 倒入唇膏管:将混合好的润唇膏液倒入空唇膏管中,约至80%满。
6. 冷却凝固:将唇膏管放置在室温下冷却,使其凝固。
7. 完成制作:待润唇膏完全凝固后,即可使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作出一款自制的蜂蜜润唇膏。
实验结果表明,蜂蜡、茶油和蜂蜜等成分具有良好的保湿、滋养和修复作用,制成的润唇膏具有较好的滋润效果。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作出一款自制的蜂蜜润唇膏,具有保湿、滋养和修复作用。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火灾。
3. 实验过程中可根据个人喜好调整配方,制作出不同口味的润唇膏。
4. 自制润唇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有助于保护嘴唇健康。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蜂蜡融化时间较长,下次实验可尝试使用微波炉加热,提高效率。
2. 实验过程中,唇膏管口较小,倒液时容易溅出,下次实验可使用滴管等工具,提高操作便捷性。
3. 在实验过程中,未加入香精等成分,下次实验可尝试加入不同香味的香精,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用STEAM教育理念教英语———以一课的教学为例黄夕英【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英语教学;做中学【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7-0073-02【教学背景及目标】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首字母的简写,STEAM教育虽然由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组成,但它并不是这几个学科的简单叠加,其提倡多学科融合,并以真实问题的解决为驱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概括来说,学科融合、做中学、解决实际问题是STEAM教育的重要特征,而这些特征与提倡交际教学、任务教学的英语教学有相似之处。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可以借助STEAM 教育理念开展英语教学。
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关于make 的话题。
如make a card,make a clock,make a fruit salad等。
笔者延伸了make的话题,设计了主题为Let’s make ice cream的课。
STEAM的一个核心关键词是学科融合,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上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学科间的整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手工做冰激凌的热情并掌握制作方法。
(2)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掌握关于冰激凌原材料及装饰物的词汇,用英语表达制作冰激凌的流程,同时能自信大方地推介自己的作品。
(3)在制作冰激凌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和合作并养成注意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及思考】教室里没有冰箱,也没有制冰激凌机,但手工制作冰激凌并非不可能。
师生课前需要讨论的问题是(1)冰激凌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教室里没有冰箱,没有制冰激凌机,有没有办法做冰激凌呢?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冰激凌的主要成分是牛奶、糖,有学生补充说,牛奶要是固态的。
唇膏制作唇膏制作:蜡:油=1:3左右一、.原料:蜡:黄蜂蜡、小烛树蜡、巴西棕榈蜡脂:乳木果脂液体油:荷荷巴油、小麦胚芽油、玫瑰果油、甜杏仁油、橄榄油、芥花油、月见草油其他添加剂:维生素E、甜橙精油、香精、指甲花酸或变色粉、紫草油实验器材:恒温水浴锅、50ml烧杯1只、一次性塑料滴管、玻璃棒、硅胶刮刀、棉签、试管架二、.操作过程:1.每组20支唇膏量每支2.5克,共50克膏体,因为有部分油脂会粘在容器壁上,故每组实际只能得到19支唇膏说明:每种唇膏的制作过程大致相同,无论哪种,第一步都是一样,第二步稍有不同。
为了便于大家称量。
先将液体油混合好,混合比例为:12%荷荷巴油、12%月见草油、12%玫瑰果油、15%小麦胚芽油、15%橄榄油、17%甜杏仁油、17%芥花油。
(1)准备工作先将小烧杯、玻璃棒、硅胶刮刀用酒精消毒,在试管架的中层垫上硬纸,然后每组取19支唇膏管放置于试管架中,然后用棉签蘸取甜杏仁油涂抹唇膏管内壁,一定要全部涂抹到,此过程是为了使唇膏光滑,防止唇膏膏体冷却后有阻力,推出来后回不去。
注意:不能涂多,有流动的油出现。
(2)不同唇膏的制作1)变色唇膏称取1.3克小烛树蜡、0.6克巴西棕榈蜡、10克蜂蜡、5克乳木果脂、混合液体油29克、维生素E 0.5克,加入50ml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5度,待烧杯中所有固体全部融化后,迅速加入3.5克指甲花酸、10滴甜橙精油、3滴香精(可不加),搅拌均匀使融化,将烧杯移出,等3秒左后,待烧杯中液体温度适当降低一些后迅速将液体依次加入试管中,直接一次性加满,因为热胀冷缩的缘故,冷却后油面会回缩形成一个凹面,为了使唇膏面光滑平整,需要在管中液体没有冷却前迅速补满,液面稍微高于唇膏平面为佳,速度不快形成两节的现象。
如果气温较低,烧杯中液体会凝固,如果凝固,可再次加热,然后倒入到唇膏管中,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先前倒入的油脂和后倒入的油脂融为一体,也就是断层。
最后用硅胶刮刀将烧杯壁和玻璃棒中上的残留膏体刮入烧杯中再次加热,然后倒入不太满的唇膏管中。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唇膏的制作过程,掌握唇膏的基本配方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加深对化妆品行业生产流程的认识。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19日三、实训地点化学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唇膏的基本成分及作用2. 唇膏的配方设计3. 唇膏的原料准备4. 唇膏的制作过程5. 唇膏的质量检测五、实训过程1. 唇膏的基本成分及作用唇膏主要由以下几种成分组成:- 油脂类:如凡士林、石蜡等,起到滋润和保护唇部皮肤的作用。
- 蜡质:如蜂蜡、巴西棕榈蜡等,增加唇膏的硬度和光泽。
- 色素:如氧化铁、二氧化钛等,赋予唇膏颜色。
- 乳化剂:如Span 80、Tween 80等,使油脂和水相混合,形成稳定的乳膏。
- 防腐剂:如尼泊金酯类,防止唇膏变质。
- 香料:如茉莉、玫瑰等,增加唇膏的香气。
2. 唇膏的配方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喜好,设计唇膏的配方。
本实训中,我们选择了以下配方:- 凡士林:20%- 石蜡:10%- 蜂蜡:5%- 氧化铁:1%- Span 80:2%- Tween 80:2%- 防腐剂:0.5%- 香料:适量3. 唇膏的原料准备根据配方,称取相应的原料。
注意,所有原料在称量前均需进行过滤,去除杂质。
4. 唇膏的制作过程(1)将油脂类和蜡质类原料混合,加热至熔化。
(2)将乳化剂、色素、防腐剂和香料加入熔化的油脂混合物中,搅拌均匀。
(3)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冷却固化。
(4)将固化后的唇膏从模具中取出,进行包装。
5. 唇膏的质量检测(1)外观检查:唇膏应色泽均匀,无气泡、无杂质。
(2)硬度检查:唇膏应具有一定的硬度,不易变形。
(3)香气检查:唇膏应具有愉快的香气。
(4)防腐性检查:唇膏应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防止变质。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唇膏的基本制作过程,了解了唇膏的配方设计原则,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混合不均匀、模具选择不当等,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最终成功制作出了合格的唇膏。
STEM理念下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以
“制作唇膏”为例
【摘要】本文以“制作唇膏”为例,从情境设置,调查分析,问题提出,动
手制作,评价方式几个环节介绍了STEM理念下如何进行生物校本课程项目的设计,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制作唇膏;问题解决
1.
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 年)》强调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并增强
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横向配合。
而目前的STEM课程的主体内
容以物理、信息居多,以生物为主体内容的STEM资源较少。
“STEM教育是关于
实际问题解决的。
”[1]
1.
设计思路
STEM 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称,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的9个核心特
征[2]。
STEM理念下的生物校本课程开设,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生物知识为主的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本文以
“制作唇膏”项目为例,介绍STEM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设。
本项目的设计思路如下:①设置情境,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②调查问卷,
引导学生发现科学问题;③动手制作过程中,融入数学、科学技术;④通过表现
性评价,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进一步地思考、解决。
1.
实施过程
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情境设置;2.调查市场唇膏的现状;3.调查唇
膏的成分;4.制作唇膏;5.汇报使用感受。
3.1情境设置
秋冬季节,很多同学的嘴唇出现干燥起皮的现象,唇膏是很多人秋冬必备的
物品。
20世纪初以前,人们一般将黄瓜泥和玫瑰花汁调和制成液状或膏状的唇膏,装在盒子内备用,但使用和保存都不方便。
从20世纪初以前至1917年,以油脂
和蜡制成的圆柱形、以旋进式包装的唇膏面世,由于使用和保存均十分方便,大
受欢迎。
1938年,用貂鼠毛做成的唇扫开始流行起来,可以勾勒清晰的唇型,突
出嘴唇丰满的轮廓。
3.2市售唇膏的调查
设置问卷,在班级调查使用唇膏的情况。
1.
秋冬季节,你使用唇膏吗?A.是(转到第3、4题)(55.6%)
B.否(转到第2、4题)(45.4%)
2.你不喜欢使用唇膏的原因是?
A.太麻烦(25%)
B.有气味(37.5%)
C.太油腻(31.3%)
D.不健康(6.3%)
分析:不用唇膏主要是由于唇膏的特点有气味和油腻。
3.你选择唇膏时,偏重哪些品质(可多选)?
A.保湿效果好(53.3%)
B.气味舒服点(33.3%)
C. 颜色漂亮(16.7%)
D.成分健康无害(86.7%)
分析:学生更偏重于唇膏的成分健康无害和保湿效果。
1.
你会如何选择市场上的唇膏(可多选)?
A.看广告选择(41.7%)
B.朋友推荐(55.6%)
C.通过配料表选择(13.9%)
分析:少数人会根据配料表分析选择。
通过调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好的唇膏具有的品质,在选择的时候,应该理
性分析它的成分是否安全健康。
3.3调查唇膏配料表
本环节学生生带来多种品牌的唇膏,调查其成分。
以某品牌(天然成分成稿)为例,唇膏的成分有:油橄榄果油、澳洲坚果籽油、白池花籽油、蜂蜡、小烛树蜡、微晶蜡、巴西棕榈树蜡、植物甾醇异硬脂酸酯、牛油果树果脂(乳木果油)、聚羟基硬脂酸、香精、霍霍巴籽油、角鲨烷、植物甾醇、椰子油、库拉索芦荟
叶提取物、燕麦仁油、甜扁桃油(杏仁油)、蜂王浆、蜂蜜、葡萄籽油、水解大
豆蛋白、蔬食埃塔棕果油(巴西莓果油)、向日葵籽油、迷迭香叶提取物、生育
酚乙酸酯、水、生育酚(维生素E)。
学生分小组去机房查找资料,调查这些成分在唇膏中的主要作用,并且分小
组讨论。
学生汇报总结:唇膏中锁住水分的成分主要有甾醇、油、精油、凡士林、羊
毛脂、维生素E;唇膏中滋润保湿的成分有薄荷、芦荟等;起到香味作用的成分
主要是精油,而用的油有的也会有独特香味。
一般来说,一款唇膏中必要的成分
有蜂蜡、油、维生素E,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精油、薄荷等。
除此以外,
蜂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有机酸等营养成分,起到滋润、抗老化、护唇等作用。
3.4制作蜂蜡唇膏
材料:蜂蜡10ml(大约2茶匙)、橄榄油40ml(8茶匙),维生素E四颗。
(该材料为制作一组4人的唇膏量),唇膏管,贴纸。
步骤:1.清洗器皿;2.把40ml橄榄油倒入量杯中;3.把融化后的蜂蜡加入橄榄油中;4.把混合了橄榄油和蜂蜡的量杯放到已经水浴锅里,隔水加热至蜂蜡与橄榄油完全混合;5.融化完就添加维生素E胶囊剪破挤进溶液;(以下两步可以选做:6.添加蜂蜜;7.添加精油。
)8.最后把做好的溶液倒进唇膏管,冷却至固态,即可使用。
9.完成试用报告。
3.5汇报和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根据对自己本组的唇膏产品的体验,参考表1对本组唇膏进行评价。
表1 唇膏评价表
完善使用报告,对本组产品评价与展示。
4.反思
STEM教育具有情境性、跨学科性、体验性、趣味性等特点,在本篇案例中,
笔者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通过调查问卷,引导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在动手制作过程中,融入数学、科学技术;最后通过表现评价和表达交流,
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进一步地思考、解决。
4.1情境设置,创设探究的现实场景
STEM教育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育过程,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对于驱动学生的
学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本课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题的情境设置能激
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将生活中的问题搬到课堂,让课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4.2调查分析,联系生活发现问题
调查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脚手架,通过调查,学生学会通过用科学
知识来甄别产品标识,而不是被广告或宣传牵引,对提高理性思维具有较好的训
练作用。
4.3聚焦大概念,跨学科解决问题
小小一只唇膏凝集了大概念,课题内容涉及蜜蜂与人类的关系、测量的方法、调查的方法、脂类的化学性质及学习中运用到的数学知识等。
多学科的知识为学
生解决问题搭建了脚手架,一只唇膏凝集的问题不仅需要生物学知识,还包括了
科学学科具备的测量、调查的技能,数学知识。
问题解决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为基础。
4.4动手制作,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
STEM旨在使学生参与“以活动为基础、以项目为基础和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
学习,它提供了一种动手做的课堂体验”。
科学需要缜密、严谨的求知态度,动
手制作过程学生需要对制作唇膏的不同成分配比进行精细的测量;为了使唇膏不
断裂,学生需要控制灌制的速度;在唇膏制作完成后,学生需要耐心等待唇膏完
全干燥才能使用。
通过制作,学生体会了科学是一门缜密的学科,科学的制作过
程需要耐心、严谨求实的态度。
此外,学生通过繁琐的制作过程而获得劳动成果,真正让学习成为快乐的来源。
4.5表现性评价,提倡问题再解决
根据之前的调查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一款好唇膏的“好”的维度,运
用表现性评价对自己小组的唇膏进行评价(出于卫生的原因,没有进行组间评价)。
不同学生对于“标准唇膏”的体验效果有不同的感受,运用表现性评价,
学生更清晰地量化唇膏的“好”与“坏”。
这唇膏各成分配比的进一步调整和改进,留下进一步的探究空间。
本次实践探究和制作融入到项目的设计中,学生通过制作发现知识与生活中
解决问题息息相关。
STEM理念融入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
高学科素养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中建.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7:40.
2.
赵中建,选编.美国STEM教育政策进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