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 格式:docx
- 大小:13.05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相关知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来。
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临床分为三型,即单纯型、骨疡型或胆脂瘤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可合并存在。
【治疗原则】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恢复听力。
一、非手术治疗引流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
局部抗生素滴耳剂。
炎症急性发作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二、手术治疗1. 中耳有息肉或肉芽,或耳镜下虽未见息肉或肉芽,而经药物正规治疗无效,CT显示乳突病变明显,应做乳突开放术与鼓室成形术。
2. 中耳炎已完全吸收遗留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者,可行单纯鼓室成形术。
3. 对于骨疡型引流不畅或胆脂瘤型中耳炎,宜早实行乳突根治术,目的是清除病变组织。
预防并发症。
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和听力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三、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鼻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
【护理】一、术前护理(一)术前评估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外伤史、家族遗传病史。
(2)生活方式、吸烟史及饮酒史。
(3)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心理、社会、听力下降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4)过敏史、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如降压药、降糖药、利尿剂、精神类等特殊药物)。
(5)活动能力,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6)全身皮肤状况(7)精神状况:有无因为疾病产生的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
(8)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2. 专科疾病症状体征(1)评估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2)耳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和疼痛评分。
(3)耳道流脓情况。
(4)听力减轻程度及咽鼓管功能。
(5)有无眩晕、恶心呕吐。
(6)有无面瘫表现、共济失调、偏瘫。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何护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该病的典型症状是鼓膜穿孔、反复流脓、听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也会带来一定的创伤,稍不注意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因此,开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工作尤其必要。
因此以下主要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概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而引起的结果,一般情况下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8周以上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会转变为慢性。
另外,咽鼓管功能异常、邻近器官病变、患者抵抗力下降等也与此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临床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会表现长期或间歇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其原则是控制感染、清除病灶、恢复听力、消除病因、避免听力受损,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两种,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采取保守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炎症,但为了避免反复流脓,提高患者的听力,还是需要采取手术方式治疗。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耳显微外科、内镜中耳手术及微创耳外科普及,能够彻底清除中耳病灶,能保留或改善听力功能,因此也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中逐渐推开。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预后良好,若能及时治疗,且护理得当,可以完全治愈。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为了保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理工作必不可少,以下从术后护理和日常护理两个方面,具体列举出该病的护理方法。
2.1 术后护理对于采取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必须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术后护理服务。
具体包括这几点:1.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且温湿度适宜;医护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在符合病情需要的基础上应选择舒适的体位;叮嘱患者避免受凉,不宜用力打喷嚏或咳嗽,若患者有出现流涕、鼻塞等症状,及时服用抗组胺药和滴鼻,保证鼻腔的通畅;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眩晕的症状,应有家属陪护,且有眩晕症状时要注意休息,待症状消失后在家属陪伴下再下床活动。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来。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时,病变可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主要临床特点为反复耳流脓,骨膜穿孔及听力下降。
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病人既往是否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有无鼻咽部慢性疾患,机体抵抗力是否低下等情况。
2.身体状况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三型,即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可合并存在。
3.辅助检查耳镜检查、听力检查、乳突X线片和颞骨CT扫描。
4.心理-社会状况部分病人因知识缺乏,不知其严重后果而不予重视。
部分病人因耳流脓、听力下降且伴有臭味,而产生自卑心理。
另因担心手术并发症,如面瘫等。
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护士应多关心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满足其对疾病的认知。
【治疗要点】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恢复听力。
1.药物治疗单纯型中耳炎和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
通常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棉签拭干后再滴入抗生素滴耳剂,常用药物有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液等。
1%呋麻滴鼻剂滴鼻,以保持咽鼓管引流通畅。
炎症急性发作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2.手术治疗2.1 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尽早实施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
2.2 骨疡型中耳炎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须行乳突根治术。
根据病变范围,可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尽可能重建中耳传音结构,保留或改善听力。
2.3 炎症控制,耳内完全干燥后,鼓膜穿孔不愈合且CT证实中耳乳突腔无顽固病变者,应及时行鼓室成形术。
3.病因治疗及时治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积极治疗鼻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
【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舒适受损:耳流脓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
2.感知紊乱:听力下降与鼓膜穿孔,鼓室肉芽或胆脂瘤破坏听小骨有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就诊指南什么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其特点是中耳腔长期积蓄脓液。
通常,中耳腔应该是无菌的,但当中耳鼓膜受损或气压平衡出现问题时,细菌可以侵入中耳腔并引起感染。
这种感染导致中耳腔内产生脓液,并逐渐形成化脓性中耳炎。
如果感染持续存在超过3个月,就可以被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可以因人而异,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耳鸣或听力减退:由于中耳腔内脓液的积聚,耳鸣和听力减退是常见的症状。
在炎症和脓液的影响下,中耳传导听力通路受阻,导致听力下降。
2.排脓耳: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耳垂、外耳道或鼓膜后部出现黏稠的脓液排出。
这种排脓耳的现象可能会持续的时间较长。
3.频繁的耳痛:由于炎症和脓液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或间断性的耳痛。
4.头痛和眩晕:当中耳腔内的炎症扩散到邻近区域时,患者可能会遭受头痛和眩晕。
5.体温升高: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早就诊和治疗非常重要。
就诊和诊断如果患者出现以上提到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在就诊期间,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以确立诊断。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疼痛的程度、排脓耳的情况等等。
2.耳部检查:医生会使用听诊器和耳镜仔细检查耳部。
耳镜可以帮助医生观察鼓膜的形态和颜色,并检查有无脓液积聚。
3.听力测定:通过听力测试可以评估患者的听力状况,并确定听力是否受损。
4.进一步的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进一步的检查,如CT扫描、MRI等,以确定中耳腔内是否存在其他异常。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来控制感染,通常需要连续使用几周甚至几个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凡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细菌毒性过强,机体抵抗力过弱或并
发了乳突炎,以致持续流脓1~2个月以上者都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本病发病率较高,国内近年普查小学生千余名发病变为0.5%~4.3%,
山东、河南贵州省调查农民发病率为1.6%。
英国调查小学生发病率为0. 9%。
罹患者多是青壮年40岁以后很少发生。
病因:
1.急性期延误治疗和用药不当等
2.乳突发育不良病变发生后很难消散
3.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和肺炎等中耳粘膜急性坏死炎症侵
及鼓窦乳突尤其是继发于耐药性较大的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治疗
非常困难
4.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
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
5.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
6.患有过敏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粘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
中耳
7.上鼓室发生胆脂瘤听骨坏死或鼓室外侧壁破坏
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一)单纯型:最常见
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临床特点为;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均有残余鼓膜鼓室粘膜粉红色或苍白可轻度增厚耳聋为传导性一般不重
(二)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此型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传导性聋较重
(三)胆脂瘤型:胆脂瘤非真性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由于囊内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cholesteatoma)
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一般有较重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
根据病变轻重和危险程度分为三型
(一)单纯型亦称咽鼓管鼓室型最多见病变主要局限于鼓室内正常咽鼓管及前鼓室由纤毛柱状上皮覆盖内含腺体后鼓室鼓窦及乳突为立方形上皮鼓室内听骨肌肉韧带及神经等均由粘膜包围形成很多皱折及浅袋一般粘膜感染发炎如果治疗及时鼓膜穿孔引流通畅炎症可很快治愈否则浅袋病变扩大粘膜病变成为不可逆性流脓虽不多但长期流脓不止或干愈后不久又反复流脓乳突多气化良好而无恙
(二)坏死型亦称骨疡型粘膜组织广泛破坏听骨鼓环鼓窦及乳突小房均可发生出血坏死,尤其是松弛部和后鼓室上方多发生穿孔脓不多而
臭味很大穿孔内常能见到肉芽和息肉阻塞引流严重听力减退有时可有头痛和眩晕乳突多为间质或为硬化型
(三)胆脂瘤型亦称危险型鼓室或鼓窦内形成增生过长的上皮团块其外包以纤维组织内含坏死上质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因能压迫破坏骨质具有恶性肿瘤性质故过去错误地称为胆脂瘤实质上并非肿瘤耳流脓虽不多但味奇臭穿孔内可见有白色碎块豆腐渣样胆脂瘤上皮团可引起头痛头晕因骨质广泛破坏易并发颅内外并发症故称为危险性中耳炎乳突多是硬化型(表1)
表1 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
单纯型坏死型胆脂瘤型流脓性质粘液或粘脓性不稠色白或淡黄臭味不大完全脓性不稠色黄有时带血性有臭味完全脓性量少很稠有痂皮色黄臭味极大似臭鸡蛋流脓时间反复发作间歇性持续性持续或间歇脓很少外流鼓膜穿孔多为中央性小穿孔中央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松弛部或边缘性穿孔听骨链多正常鼓室粘膜水肿听骨有破坏鼓室有肉芽及息肉听骨有破坏鼓室有肉芽及胆脂瘤耳聋轻度传导性耳聋中度传导耳聋重度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胆脂瘤无很少有常见乳突X线摄片小房密度增加无骨质破坏间质性乳突骨髓炎间有骨质破坏硬化乳突多有边缘整齐圆形骨质破坏
中耳粘膜炎症可诱发含有胆固醇结晶的胆脂瘤与胆固醇肉芽肿后者虽属胆固醇脂病(Choleatosis)但仅是一种肉芽肿和胆脂瘤的上皮堆积团块迥然不同二者在病因病理方面的区别要点为:
1. 胆固醇肉芽肿因咽鼓管阻塞鼓室形成负压渗出或形成胶耳毛细血管出血胆固醇结晶和血铁质素析出沉着于上皮表层而形成鼓膜显蓝色乳突小房粘膜水肿显微镜下典型表现为胆固醇肉芽肿胆固醇结晶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外层为纤维肉芽组织多见于鼓室出血坏死性病变不是胆
脂瘤的前身与胆脂瘤形成无关
,
2.胆脂瘤发生机制有二
(1)先天性胆脂瘤很少见系中耳内胚胎剩余上皮组织由于某种因素刺激增生过长而形成的上皮团块多位于上鼓室可无中耳炎史鼓膜完全正常待向外扩张穿破鼓膜后因继发感染而开始流脓
(2)后天性胆脂瘤系化脓性中耳炎局部刺激上皮增生过度而形成发病率占慢性中耳炎的30%发生原因众说不一现在多数人接受的学说一是上皮移入论即外耳道皮肤生发层的基底细胞具有特殊的增殖生长潜力在中耳炎刺激下基底细胞增生侵入中耳粘膜下结缔组织内或形成肉芽肿同时粘膜下硬化形成新骨团块增大鼓膜继发穿孔形成的上皮团块上皮角质层脱落坏死继发感染可析出胆固醇和多种化学腐败物质这种物理化学性因素可致周围骨质被侵蚀破坏暴露出周围的脑膜神经和血管而产生很多颅内外并发症其破坏组织性能酷似肿瘤故Wendt(1873年)首次命名为胆脂瘤实质上并非肿瘤但因沿用已久
有待以后纠正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咽鼓管阻塞鼓室发生负压鼓膜松弛部内陷或外耳道后方上皮陷入鼓窦内形成囊袋即为胆脂瘤前期此期可维持数年如此期及时清除蓄积角质可免除胆脂瘤形成否则堆积的上皮团块一旦感染便可破入鼓室形成松弛部或边缘部穿孔和胆脂瘤(图1)
图1 松弛部内陷形成胆脂瘤囊袋示意图
【临床表现】
1.流脓的性质和时间因病变轻重有所不同轻者为粘脓性间歇性时好时坏;重者呈持续性为黄稠脓液且有臭味
2.急性发作中可有头痛耳痛头晕和发热严重时可出现面瘫和脑膜炎等症状
3.早期鼓膜为中央圆形或肾形穿孔偶可见到松弛部及边缘部小穿孔该区常由脓痂覆盖很少流脓如不仔细清除脓痂甚易漏诊
检查:
(一)单纯型:乳突X线摄片常为硬化型而无骨质缺损破坏
(二)骨疡型:乳突X线摄片为硬化型或板障型
伴有骨质缺损破坏
(三)胆脂瘤型:乳突X线摄片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多浓密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