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原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11 KB
- 文档页数:4
朱敦儒《念奴娇》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念奴娇》别离情绪,奈一番好景,一番悲戚。
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
①桃李无言,②不堪攀折,总是风流客。
东君也自,③怪人冷淡踪迹。
花艳草草春工,酒随花意薄,疏狂何益。
④除却清风并皓月,脉脉此情谁识。
⑤料得文君,⑥重帘不卷,⑦且等闲消息。
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
【注释】①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
《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他乡寒食:语本唐孟云卿《寒食》诗:“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②桃李无言:《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③东君:司春之神。
唐成彦雄《柳枝词》:“东君爱惜与先春,草泽无人处也新。
”④疏狂:狂放不羁不拘礼法。
柳永《凤栖梧》:“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⑤“除却”二句:韦庄《女冠子》:“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 ⑥文君:汉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见《汉记·司马相如传》)。
此指抒情主人公所思之女性。
⑦重帘:重重帘幕。
【译文】离别后,面对一片美景,怎奈悲愁更剧。
双燕互吐知心的话语,黄鹂唱着柔情的歌曲,而我却辞她远去。
他乡飘泊,更逢寒食雨。
多情风流的过客,每喜在桃李下徘徊暂驻,默默无言的桃李,哪经得起他们相赠折取。
忧伤的离人自是无心赏春惜春,春神呵,你莫怪人对你冷淡如许。
春天草草地催开艳丽的鲜花,浮花浪蕊无情思,薄酒也难浇愁苦,狂放疏荡又有何益处?除了清风与明月,谁个能知晓我绵绵的情愫。
料想我的爱人深居闺中、重重帘幕无心卷,终日痴痴地等着我的信息。
真不如回去和她团聚,好好地享受她的温馨爱意。
(汤俊峰译)【集评】清·黄苏:“希真……词品清超,此作尤为峭拔,此必为乞休后作。
开首五句,言别京中友、途中冷淡情怀。
‘桃李’四句,不过言己心迹疏放冷淡。
次阕起处,言所以疏放冷淡之故,总是‘酒随花意薄’耳。
‘此情谁识’,见无人知此心者。
末说文君,说受他怜惜,隐见妻能知爱惜我,而世少爱惜我者矣。
昭君怨·咏荷上雨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杨万里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昭君怨·咏荷上雨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杨万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泻清波一作:泛清波)译文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扑鼻。
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赏析1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扁舟”,小船;花底,花下。
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
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
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
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池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
“跳”字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
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点击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说“散了……还聚”,若不是观察仔细,是很难提炼出这样的佳句来的。
辛弃疾《念奴娇梅》赏析辛弃疾《念奴娇梅》赏析念奴娇·梅辛弃疾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前言】《念奴娇·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
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
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
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
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
开头二句写其颜色。
“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
“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
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
“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
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
“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
“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
“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
“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
“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
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江梅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江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江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江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清代:纳兰性德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
周邦彦《花犯》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花犯周邦彦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②。
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③。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翠丸荐酒④,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注释]①花犯:周邦彦创调。
②“冰盘”句:指赏梅饮酒。
③香篝:熏笼。
此句喻雪覆盖梅树,像白被放在熏笼上一样。
④翠丸:梅子。
【译文】低低的粉墙上,梅花在枝头风采照人,同往年一样。
花面上的露水痕迹还在,透明晶莹,如同一位洗净铅华的美人,天生丽质美丽天然。
去年梅花开放时,我也是一个人独自观赏。
我也曾经在酒宴之上,愉快地把玉盘中的青梅品尝。
更令人叹息的是,雪中那高高的梅花树上,如同盖上一层雪白的棉被,被里仿佛是一位美人,体内透出一缕怡人的馨香。
今年赏花太匆忙,如同心中有太多的忧伤。
我看梅花开得憔悴,我也是这样,依依惜别,满腹愁肠。
我对着梅花怅望叹息,眼看着一片片花瓣,四处飘落。
不久就到了青梅再来下酒的时候,那时我又出发了,在浩如烟海的江面上与风浪为伍。
我只愿意自己化作一枝梅花,每日当夕阳西下时,静静的安然立在水边。
【译文二】低矮的白粉墙上,一树梅花炫人眼目,仍然是旧时的神韵风味。
花瓣上轻轻缀着露珠,就像美人洗净了脂粉,无比的清新美丽。
去年赏梅时我曾独倚孤枝,玉盘盛酒和这位梅仙共醉。
更可爱那雪中的高高梅树,就像熏笼熏得雪也香了。
今年赏花匆匆忙忙,梅花见我像有满腔愁恨,依依不舍愁闷憔悴。
我久久地凝望,只见青苔上,片片梅花飘然而坠。
而在梅树将要结子作酒时,我已经沉浮于空江烟浪里。
只能梦想有一枝潇洒红梅,黄昏中疏影横斜在清水。
【评点】本篇为咏梅抒怀之词。
词以梅为中心,写眼见之梅花,追忆昔日赏梅,悬想来日的梅姿,在记实、回忆、想象交融的描写中寄寓了词人羁旅漂泊、人生无常的感慨。
上片从眼前的梅花盛开之景写起,回忆去年独自赏梅的惬意。
满江红·和廓之雪赏析霁色纷纷舞碧空,罗衾冷,玉蟾清。
只云遮了晴空,谁遣素娥飘。
叹我纵无馨桂满,徒生悲,使人惊。
遥想楼头半帘影,还照映,水精明。
待要个梅花竹外,也飘零,得人清。
无数点银花,乘风去,正平地,腾惊雷。
那年代老夫一梦,今朝是,早来晴。
试问丰年何处有?细端详,恰在绿芜中。
莫嫌轻薄纱窗隔,微微渗,渐疏通。
自是瑶池种,今宵降,汉宫空。
料琼花此际,争知道、满城中。
浑似麦秋天气,犹应是,雪初融。
那容易暖烘烘困睡,先听取,下园钟。
只怕东皇,一时也慵弄,江南梦。
梦觉风流无限好,朝云散,落梅丛。
结庐人境,聊复尔耳,却笑布衣凄恻。
且莫问吴侬,岁成安在哉?这一向巴山夜雨,又那知,世间无限情怀。
话富贵功名休苦,道古来、英雄多矣。
但赢得,雪泥鸿爪,他年又往来何碍?有心情,骑鲸看海,赤松游戏。
黄尘扑面,三尺高阳尘外,有谁是,冯唐年少。
目断晴川,尊前心事谁诉?把先生一笔,小桥画取,强题断肠句。
近来因甚,酒量顿减三斗。
诗尚瘦,便愁人也索,下风骚。
又更是风前月下,孤眠滋味,怎生禁得?从别後,思量萦系,肝肠搅碎。
天上人间,受用了团圆方好,才睡觉,报敲三下。
萧瑟北风时节里,且慰眼、红梅开了。
谁知道,江南春意,全在瑶枝高,金钿小。
这寒村衰草乱鸦外,只三杯、两盏松醪,唱金缕。
且喜鹊桥成就了,相逢处,比当初,不曾差了。
念双星曾为一家,甚至今、云边天角。
因底事,寸肠千转,此恨难表。
草草杯盘聊应尔,相思处,有新诗几首。
况有西楼凝望眼,想玉人、犹自凭阑,未曾老。
春又好,有谁惜?明日扶头颠倒,吟诗去。
料也不、花残蜂老,知音者、凤箫鸾胶,付与高歌。
深约定,长厮守。
向今後,好追欢买笑,且恁偎红翠。
共百年、千载相逢,犹得似、我如今麽?算锦鳞、虽贵,高城阻、且休思旧。
若见了,眼波千度,共灵犀一点。
萧瑟北风时节里,且慰眼、红梅开了。
谁知道,江南春意,全在瑶枝高,金钿小。
这寒村衰草乱鸦外,只三杯、两盏松醪,唱金缕。
且喜鹊桥成就了,相逢处,比当初,不曾差了。
纳兰《虞美人·风灭炉烟残冷》诗词赏析纳兰《虞美人·风灭炉烟残冷》诗词赏析纳兰词·虞美人风灭炉烟残冷,相伴惟孤影。
判教狼籍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词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那是屈原沉重的感喟。
判教狼籍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那是你悲苦的叹息。
世上人皆浑浑噩噩,却活得简单快乐,若独清独醒,便活得悲凉寂寥。
你的时代并不需要你。
所以没有红袖为你添香,没有英雄为你温泪。
你始终是一个孤独者,在人生戏剧惨白的舞台上演出苍凉的悲剧。
你是一尊华丽的雕塑,是情为你安上了那颗会滴泪的心。
你永远是心的所有,唇是远离。
评析本词有“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一句,有人据此推测是容若为好友顾贞观作的。
与否如此,无法考证。
但从本篇秉承骚踪,蕴含骚人之旨来看,此说还有颇有道理的。
首二句即以冷风、残烟、烛灰、孤影交织而成一幅孤寂凄凉的室内独居图景。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他的,只有自己孤单的影子。
他既是自感忧愁如此,漫漫长夜该如何打发呢?借酒消愁吧。
“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说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
“判教”“狼藉”,都是决绝之语,这就说明词人之愁并非一般愁楚,其中定然包孕许多痛切和无奈,否则他也不会大声质问苍天,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呢?“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这句质问,似也点明了词人为何会有满腔郁郁之怀。
《楚辞·渔父》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显然,容若这句“为问世问醒眼是何人”正是由此化出。
历史上,屈原因为独醒,所以悲愤太深,以致憔悴可怜。
如今,容若因为清醒阅世,所以“闲愁”萦怀,以致孤清之感难以排遣。
“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是何人”?还不是容若自己?“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花间饮酒,李白《月下独酌》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2023年《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长相思·花深深宋朝陈东甫花深深,柳阴阴。
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孤衾。
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长相思·花深深》译文花柳重重,春色盈盈。
但在这繁华的花花世界里却寻觅不到心上人的消息,这时才终于明白,他早已辜负了我对他的一片真心。
琴声幽怨,孤枕难眠。
曾经的山盟海誓,蜜语甜言不过是都成了空头支票,当初的当初,谁又能料到如今这番兰因絮果般的凄凉情景呢!《长相思·花深深》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弃妇的怨词。
“花深深。
柳阴阴。
”起笔用联绵辞深深、阴阴,将春花杨柳之繁盛写出。
初读时,可能会以为这真是描绘大自然之春光。
其实不然。
“度柳穿花觅信音。
”原来,花柳皆为喻象,喻指两情欢娱的世界。
此句,写女主人公寻觅其情人的经历。
觅字下得贴当,与花深深柳阴阴相呼应,则浮花浪柳之妖冶繁盛可知。
女子终于明白:“君心负妾心。
”情人已背信弃义。
由此可以想见女子肝肠之寸断。
“怨鸣琴。
恨孤衾。
”这两句写尽女子被弃后的凄凉幽怨之味。
无穷永昼,唯有寄孤愤于鸣琴。
漫漫长夜,终是辗转反侧于孤衾。
琴、衾,是当日情好欢乐之见证,竟成为一场悲剧之象征,触物伤心,如此日月,人何以堪?词句极短,而酸楚无限。
“钿誓钗盟何处寻。
”寻字,与上片之觅字,道尽女子的失落感与不甘心,皆见性情语。
追怀当日山盟海誓,信誓旦旦,只因为相信“但教心似金钿坚”,此时全已幻灭。
寻寻觅觅惝怳迷离,遂托出女子全部痴情。
“当初谁料今。
”上句是旧情之回澜,结句则是返转回来,从痴迷而悔悟。
弃妇心澜汹涌,千回百折,终难平息,是在意内言外。
词人对弃妇抱同情之感,设身处地为其作词,难能可贵。
此词纯为女子声口,明白如话,如诉如泣,故能感染人。
篇幅短小,言辞简练,却淋漓尽致地展示出爱情悲剧女子痴情,故富于含蕴。
2023年《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2长相思·花似伊宋朝欧阳修花似伊,柳似伊。
【李花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韩愈李花二首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
旁有一株李,颜色惨惨似含嗟。
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
奈何趁酒不省录,不见玉枝攒霜葩。
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冰盘夏荐碧实脆,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
长姬香御四罗列,缟裙练帨无等差。
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赏析】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原文、翻译及赏析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原文、翻译及赏析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暗香横路雪垂垂。
晚风吹。
晓风吹。
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
欲开时。
未开时。
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
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译文梅花的香气从小径那边悠然飘来,雪花纷纷而落。
晚风浮动,晨风轻轻。
这绽放的花朵想要争夺第一分春意呢,于是早早的(先)在寒风中发枝吐蕾。
可是这一年中最早的春天已经结束了(说作者心里的春天),早早的开放,却是已经迟了呢。
看那开烦的花朵,也不全是冰雪晶莹的姿态呢。
有的吐蕾(未开)有的含苞(欲开),就像红唇的淡雅的女子,只轻轻的扫了些许脂粉。
我啊,喝醉了,迷迷糊糊的侮辱了这鲜艳的花朵(见上面)花呀你不要嫉恨我啊,要知道:你这一身的(浑)淡雅,高洁,又有谁相知呢?注释闲居带湖之作。
余叔良:稼轩友人,其他不详。
此咏梅小令。
不以绘形写神见长,却以巧立新意取胜。
上片起言争春先出,继之则谓欲早却迟,而早迟之间,亦不无人生寻常事理寄焉。
下片结韵转折有致,且借花喻世,含意尤深:冰清玉洁,傲霜凌雪者,人常运之;妖娆娇艳,俯仰随风者,人恒近之。
“暗香”三句:写寒梅凌雪开放。
暗香:幽香,代指梅花。
垂垂:降落貌。
“花意”句:寒梅岁末开花,意欲争春。
“毕竟”三句:从一年的花时来看,梅花欲早反迟。
“未应”四句:梅花欲开未开之时,未必全是雪霜丰姿,它白里透红,犹有胭脂红色。
谤:诽谤,说坏话。
冷淡:清冷淡泊。
知:欣赏,赏识。
赏析作为赋梅赠人之作,词中的白梅与词题上的被赠者之间应该有某种联系:品格的联系或者身世的联系。
好在梅花的品格与它的身世,在词人眼中本有因果联系;而余叔良的籍籍无名,似也可以让读者生发“品、运似白梅”的联想。
这样,一首以咏白梅为中心的咏物词,就有了人事寄托的袅袅余味。
上片由景入情再入理,写白梅冒雪开放的情态和词人对梅花这一“行为”的看法。
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原文
暗香横路雪垂垂。
晚风吹。
晓风吹。
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
欲开时。
未开时。
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
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创作背景:
译文
梅花的香气从小径那边悠然飘来,雪花纷纷而落。
晚风浮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