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师前三年的业绩决定了她的一生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作文素材5篇看到了张桂梅的事迹以后,这也许就是榜样的力量,无需多言就能感召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理想,同时对他人的困境充满悲悯与同情。
下面小编整理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作文素材5篇范文,欢迎阅读。
↓↓↓更多“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相关文章推荐↓↓↓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12009年,女高创办一学期后,首批招来的17名老师走了9个。
张红琼是留下的老师之一,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走的人大多是因为吃不了苦。
”张桂梅一开始就很明确,山里的孩子基础差,要想出成绩,学生必须要“苦学”,老师更要“苦教”。
她面试张红琼时,反复对她强调,去女高一定要能吃苦。
和张红琼同去的还有另外两个女生,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张桂梅看她们瘦弱,摇摇头。
女高老师流失超过一半,学校面临崩溃。
最艰难的时候,张桂梅发现,剩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都是党员,于是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说:“如果是在抗战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
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会后,老师们在教学楼二层墙上画了一面很大的党旗,然后面向党旗,宣誓。
所有党员都哭了。
在张桂梅事后的多次叙述中,这件事被视为女高办学的转折点。
从这一刻起,红色教育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此前,她虽然在教学中有一些红色教育,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老师的流失让她意识到,面对女高的艰苦办学条件和诸多客观局限,要想留住老师,就必须激发她们内心的理想信念,培育奉献精神。
与其说这是女高办学的转折点,毋宁说,这是张桂梅在办学逆境中找到了坚持下去的锚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张桂梅:“在女高采取红色教育的模式,是和个人的坚定信仰有关,还是这是最适合女高的一种培养模式?”她说:“两者都有。
”从效果看,这种策略是成功的。
在张红琼的回忆中,这次会议之后,张桂梅开始带领老师们唱红歌。
每天下午五点半,学生们在吃饭,老师们在党旗下集体唱《红梅赞》,这是张桂梅最喜欢的歌剧《江姐》的主题曲。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这句话非常实在,其用意在于教育我们要重视反思。
通过这次"禹翼杯"教学比武竞赛,我收获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一、反思教学资源本课是第五册的第五模块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训练目标是用Can I …, please?询问别人自己是否做某事,并用Yes, you can. / No, you can’t.对别人的询问给予回答。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教学图片呈现Mrs Smart与Amy 的情境对话,重点突出了“can I have...”的使用。
教学重点是能听说读写ill, shop, biscuit.等单词,正确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是学习如何询问自己能否做某事。
我所教授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因此,我能以总体课程和学生的需要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反思教学过程与方法我能结合教学实践,尽可能地使教学过程清晰,紧凑,过渡自然。
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教学模式:热身---复习----呈现----操练-----创新-----小结。
首先在开课伊始,我通过chant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第四模块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紧接着,创设了带孩子们一起游公园的情景,在free talk中老师用“Can I ...?”的句型,引导孩子正确回答,让学生在脑子里对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在新课内容的呈现中,我层层递进,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的难点是询问能够做某事,从而了解“Can I have...”的用法,我突破了以往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通过示范举例,启发诱导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并通过游戏猜一猜的形式让孩子们练习和巩固句型。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从听、说、读、写全面练习,因此在学习完时,课文的学习,我主要练习了学生的听、读、理解的能力。
从平凡到卓越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一个人的成长之路往往是平凡而艰辛的,但却能让我们从中看到卓越的光芒。
就如同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们从平凡的开始,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走上了卓越的道路。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
一、对教育的热爱与使命感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只有对教育怀有热爱和使命感的人才能够在这个岗位上不断成长并取得卓越的成就。
一位优秀教师往往从小就对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理解教育对于学生和社会的重要性,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和时间。
在成为一名教师后,他们将热爱与使命感结合起来,不断追求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成长和进步。
二、不断学习与自我提升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关键之一是要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的领域,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教育发展的潮流,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
优秀教师会主动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他们还会主动寻求同行的指导和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成长需求优秀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他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成长需求,用心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与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优秀教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优秀教师深知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优秀教师鼓励他们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取得了进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成功的老师能影响学生一辈子!这位老师,名叫伍军,男性,约三四十岁。
中央司法学院毕业,痕迹鉴定专家(侦查指纹等)。
曾在武汉汉西监狱工作过七年,后来由于家境困窘(伍老师老家是湖北公安县的,他父母是农民,兄弟都在农村,妻子、家里都要靠他,感觉经济上入不敷出,必须要出来挣钱),他的头脑很好使,就走学习这条路。
他辞去工作,在家自修一年,专攻法律专业。
已经成了家的人,要抛却一切杂念专心学习,还是很要一些毅力的。
已经没了工作,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勇气可嘉!他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一年,在这一年里,伍老师手机关机,不看电视,不上网,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包括大年三十都一直在看书做题,最终在2001年通过了司法考试,考试成绩是湖北省第一名,全国第八名。
要知道这个司法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号称是中国最难考的两个考试,报考的都是精英人物,通过率有时连1%都不到。
所以,成功定律一:一定要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投入去做某件事。
通过司法考试后,他来到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武汉诚明律师事务所上班,这家律师事务所一年可以有上千万的收益。
所里的律师有几十个人,按等级分为大律师、一般律师、小律师。
进去后,他先从小律师做起,有两年时间在打杂,做些端茶送水,洒扫之类的工作。
这期间,他就在观察大律师、一般律师、小律师都是如何做事的,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律师事务所有900万以上收益都来自大律师手上,现在他已经是律师事务所的大律师之一了(大概一共十个大律师)。
所以,成功定律二:从生活中积累,多观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想成功必须多接近成功者!在处理案件中,遇到很多经济纠纷,于是,在他夫人的帮助下,他又去学经济,考注册会计师(他夫人已经是注册会计师了),最终他也考上了。
现在,他每周的时间都很紧凑,律师事务所呆两天,会计师事务所待一天,学校上课两个半天,两个下午还要给专业律师讲课。
他一直在为事业奔波,孩子还很小,只有一岁半,典型的先立业后成家类型的。
“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获得者中,有一位从中学课堂里成长起来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她是基础教育界唯一获此殊荣者。
这一褒奖,距离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她“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相隔9个月。
1951年,于漪从复旦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迄今68载,从未离开过基础教育的讲台。
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坚守,胸怀江河世界,渡人无数,桃李万千;她坚持教文育人,主讲了2000节省市级以上公开课,写下数百万字教育著述,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她从语文教学改革起步,推动全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改革,获得了来自政府和业界的所有荣誉。
于漪,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偶像,虽然她有许多个称呼,但她最喜欢的称呼还是“老师”。
今年9月,上海等六个省市的高一年级,启用教育部统编的语文等三科新教材,90岁的于漪拖着病痛的身体,针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制定提出建议,依然以奋斗姿态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最前沿,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
2013 年9 月9 日,特级教师制度实施35 周年座谈会,于漪在会上发言。
教师首先是个大写的人于漪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寄托着她一生的追求与热爱。
于漪生长于风雨如磐的年代。
1937年,日本侵略者铁蹄长驱直入,家乡危在旦夕,于漪就读的江苏镇江薛家巷小学即将解散。
在最后一堂课上,音乐老师教同学们唱《苏武牧羊》,唤起了于漪幼小心灵的爱国觉醒。
在连天炮火中,于漪辗转考到了镇江中学,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她深刻认识到求学的目的正是解救苦难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从愚昧走向文明。
1947年,18岁的于漪考入复旦大学教育系。
大学里,曹孚、周予等教授严谨治学的品格和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她。
1951年,22岁的于漪毕业,被分配到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担任语文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她非常紧张。
有许多青年教师,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诚惶诚恐,久而久之,也便麻木了,年岁渐长,也有了些所谓的经验,可以安安稳稳地混下去了。
许多平庸的老师就是这样练成的。
回顾自己初为人师这十余年,有过令人痛惜的浪费,也有过夜以继日的探索。
一点感悟,希望能够给新老师一点启发,也希望过来人能够多多指教。
第一、态度决定一切。
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如果喜欢,这是你的选择,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相信我)如果不喜欢,那仔细想一想,你其实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如果你文笔不错,或者拥有其他方面的才能,那就不要犹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吧!如果你觉得就业形势不好,或者你也缺少其他方面的才能,没有关系,或许有一天你会喜欢上的――我们之所以不喜欢,除了感觉这玩意儿以外,在很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投入。
第二、为自己定个计划。
刚走上讲台,你的心情可能是复杂的,或许有些自负,或许有些忐忑。
很快地,第一口水便会呛着你,但是不要紧,对一个新老师而言,什么都可以原谅,先静下心来做几件事情。
第一件,分析你自己。
你的长处在什么地方?弱点在什么地方?弱点有可能改进吗?这些首先要搞清楚。
你的性格中,你的知识结构中,哪些对你的教学直接有益,哪些是间接的,哪些是有妨碍的,多问问你自己。
很快地,你便会明白一个道理,“教,然后知困。
”第二件,为自己列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显然很重要,对你的一生。
我想告诉你一个你必须明白的道理:一个教师前三年的工作成绩往往决定他一生的高度!所以要想尽快成长,一定要重视前三年。
计划的内容由你来定,如果确定不了,我有一些建议:1、坚持写教育随笔。
你得明白人是怎么一种动物:很容易忘却过去,总是在重复错误。
你得在随笔当中真实地记下每一天,记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下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哪怕是一处细小的失误。
这些对你很重要,而且,当你要回顾以往的时候,当你想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真正的总结的时候,这些是有用的,许多的随笔结在一起,总会从当中提炼出金子来。
黄秀文的个人事迹黄秀文,出生于1963年,是一位河北涿州人。
她的一生,从未与平庸和世俗交错,而是一路耀眼。
她小时候,家境贫寒,家里兄弟姐妹多,但她的母亲在她人生最关键的时候,给了她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从而让她有了坚持奋斗的信念和毅力。
黄秀文不断努力学习,考入河北教育学院,获得了本科学位。
毕业后,黄秀文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担任初中教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她一直坚持以爱心、严格的态度要求自己,为学生们着想,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和精神健康,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赞誉。
1989年,黄秀文参加了全国教师素质技能竞赛,成功获得了国家级教师荣誉称号,成为获得该荣誉称号的第一批女性教师之一。
此后,她不断技能培训,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1994年,她又一次参加全国教师素质技能竞赛,荣获单项最高分和全国金奖。
在教学工作中,黄秀文积极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创造出了组合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小组达成教学法等多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并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初中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被誉为创新型教师代表。
除了做教师以外,黄秀文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2002年,她成立了“涿州文化促进会”,先后组织了多场莲花山赛马会、民俗文化节等活动,使涿州文化因此得以传承和发扬。
2008年,黄秀文的儿子突发中风,需要进行医学治疗,但昂贵的医疗费用让她倍感压力。
不甘心自己的生活被一场意外打乱,黄秀文决定退休,从事家政服务。
她在这个新领域创造了不少奇迹,被誉为“家政知识库”。
虽然黄秀文早已退休,但她始终积极向上,致力于服务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
她还多次参加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
在这个多彩的人生中,黄秀文一直勇往直前,敢于挑战自我,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在教育、文化、公益等领域做出突出的贡献。
她的事迹,将激励更多的人,为梦想奋斗,勇攀人生巅峰。
名师之路:成功教育者的成长历程2032年了,回望这十年,我想起了那些成功的教育者们,他们曾经走过了漫漫的名师之路,然后踏上了成功的道路。
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成为了学生们的榜样,影响和改变着学生们的人生。
那么,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首先,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教育者们要有耐心、关心、同理心,这些都是热爱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在班级中,教育者们不断地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成长,帮助他们规划未来。
教育者们更是以身作则,始终保持良好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其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化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不断的实践中,教育者们需要反思、总结,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他们需要深化自己的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的心理,积极探索教育的新思路,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最后,教育者们需要具备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新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们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
比如,在教学上加入科技元素,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教育者们的成长路程中,充满了汗水、热血、泪水与欢笑。
他们不仅仅教会了学生们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们如何成为优秀的人。
他们的成功,是由内而外的提升,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呵护。
回顾这十年,我们迎来了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教育者们也在这种新情况下,不断地推进自己的教育模式,打造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方式。
未来,我们期待其它教育者们在名师之路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下一个十年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教育画卷。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演讲扎根边疆,立德树人,张桂梅的事迹让人动容,她不仅用责任和担当照亮了山区女孩的前程,更塑造灵魂,传递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到大山深处。
她是新时代的“燃灯者”,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她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点亮了党员干部的信仰之灯,铸就了信念之“魂”。
她不是一出生就在大山,17岁时,她满怀热忱奔赴云南支教,这一个充满情怀和梦想的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
无论是在大理教书,还是选择华坪县育人,抑或是决定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她博大胸怀、坚定信仰的真实写照。
从毕业开始,我们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是去往大城市逐梦,还是奔赴基层筑梦?是选择拼搏奋斗追梦,还是选择碌碌无为弃梦?每一次选择,都是我们理想信念的诠释。
选择基层,选择拼搏,就是践行党员干部的信仰,就是追逐党员干部的理想。
这份信仰,这份理想,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坚持不懈,定会破除万难,勇往直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不顾生死的无私奉献点亮了党员干部的奉献之灯,激发了干事之“情”。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
”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在华坪女高的12年里,她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也获得了丰厚的奖金,却全部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她,没有房子、没有财产,仍住在学生宿舍,虽身患20多种疾病,仍咬牙坚持,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付出一生。
她的无私无我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也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奉献精神。
抗击疫情、脱贫攻坚……每一次胜利,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奉献。
未来的路,仍会有坎坷和波折,仍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秉持奉献精神,点燃干事激情,激发干事热情,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新成就。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她坚忍不拔的顽强奋斗点亮了党员干部的担当之灯,注入了拼搏之“劲”。
她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三寸粉笔写人生三尺讲台铸辉煌(教师演讲)优秀演讲范文尊敬的评委、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演讲嘉宾,非常感谢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和感悟。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三寸粉笔写人生三尺讲台铸辉煌》。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都是我梦寐以求的,因为我相信,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播种希望,点燃未来。
教师的工作不仅需要在课堂上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我相信,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会教学科知识,更会教人生道理,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寸粉笔写人生,意味着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以自己的言行树立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力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精神素质。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成为有追求、有担当的人,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尺讲台铸辉煌,意味着教师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讲台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在这个讲台上,教师要把握每一次机会,通过恰当的教学和言传身教,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树立目标,从而获得成功。
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成就负责。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的艰辛和重要性。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课,而是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有智慧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做到学以致用。
在我心目中,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的专家,更是一个学生的导师、朋友和咨询者。
优秀的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尽力给予帮助和指导。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茁壮成长。
最后,我想请大家记住:三寸粉笔写人生,三尺讲台铸辉煌。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我们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传递知识,培养人才;我们要有智慧和创造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教师前三年的业绩决定了她的一生(摘自“教育在线”作者:铁皮鼓)有许多青年教师,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诚惶诚恐,久而久之,也便麻木了,年岁渐长,也有了些所谓的经验,可以安安稳稳地混下去了。
许多平庸的老师就是这样练成的。
回顾自己初为人师这十余年,有过令人痛惜的浪费,也有过夜以继日的探索。
一点感悟,希望能够给新老师一点启发,也希望过来人能够多多指教。
第一、态度决定一切。
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如果喜欢,这是你的选择,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相信我)如果不喜欢,那仔细想一想,你其实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如果你文笔不错,或者拥有其他方面的才能,那就不要犹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吧!如果你觉得就业形势不好,或者你也缺少其他方面的才能,没有关系,或许有一天你会喜欢上的――我们之所以不喜欢,除了感觉这玩意儿以外,在很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投入。
第二、为自己定个计划。
刚走上讲台,你的心情可能是复杂的,或许有些自负,或许有些忐忑。
很快地,第一口水便会呛着你,但是不要紧,对一个新老师而言,什么都可以原谅,先静下心来做几件事情。
第一件,分析你自己。
你的长处在什么地方?弱点在什么地方?弱点有可能改进吗?这些首先要搞清楚。
你的性格中,你的知识结构中,哪些对你的教学直接有益,哪些是间接的,哪些是有妨碍的,多问问你自己。
很快地,你便会明白一个道理,“教,然后知困。
”第二件,为自己列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显然很重要,对你的一生。
我想告诉你一个你必须明白的道理:一个教师前三年的工作成绩往往决定他一生的高度!所以要想尽快成长,一定要重视前三年。
计划的内容由你来定,如果确定不了,我有一些建议:1、坚持写教育随笔。
你得明白人是怎么一种动物:很容易忘却过去,总是在重复错误。
你得在随笔当中真实地记下每一天,记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下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哪怕是一处细小的失误。
这些对你很重要,而且,当你要回顾以往的时候,当你想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真正的总结的时候,这些是有用的,许多的随笔结在一起,总会从当中提炼出金子来。
并且,三年以后,你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自己也可以经常地发表论文了!这一点都不奇怪,如果不这样才叫奇怪。
我很遗憾,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其实大部分教师都做不到,平庸是从细节开始的。
2、确立读书计划。
你必须记住一句话: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当然尤其如此。
每年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40本,这是我的计划,供你参考。
实际上可能远不止这个数字,尤其对语文教师而言。
人有许多陋习,为自己找借口是最可耻的一种,我一直这样认为。
李镇西老师在谈到读书的问题时说过一句话,恋爱中的人再忙也能够抽出时间来约会。
这句话我印象深刻。
读什么书是一个问题,我想从语文教师的角度谈几点意见。
第一,要继续阅读专业书籍。
要注意跟踪专业领域内的前沿成果,最新理论,最好订几样圈内的刊物。
我自己常年订阅的刊物如下:《读书》《名作欣赏》《小说月报》《散文选刊》《文史知识》《南方周末》,其他经常订阅的有《中华活页文选》《诗选刊》之类,我没有订与教育有关的专门杂志,因为学校有。
除了杂志,当然最好经常性地能够购进一些坊间流行的品位比较高的新书。
第二,要加强教育教学类书籍的阅读。
我知道在师范院校,没有几个人认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类教材教法,那不是我们的错。
但现在不同了,你必须去读!有许多老师轻视这类书籍,以为是无用的,更重视专业书籍,这是不对的。
以为无用只是因为你还不知道它的价值。
在这时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你通常会读哪些书?有没有一个先后的顺序?我建议你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先从切近的,感性的书籍读起。
我倾向于读名师的课堂实录以及各种教案。
我一直比较注意搜集各种教学实录,我以为,这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凭借。
通过这些书籍,你可以观察到这些名师在上课的时候是怎么切入的,怎么灵活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各类事件。
读久了,你可能会发觉,不同的名师都有他们的风格,而支撑他们风格的,是他们的教学理念,他们对教育教学本质的一种理解。
这时候,你该找几个你比较喜欢的名师来研读一下了,这样的名师很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你慢慢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读一读那些被名师们交口称誉的教育家的作品,比如三老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杜威的等等。
时候到了,慢慢去读吧,用你的一生。
3、要有教育教学计划。
无论是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你希望达到什么目标?不妨写下来,不写也没关系,刚才教书嘛。
第三、学会处理好四种关系1、与学生的关系。
我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时候有一句话:永远站在学生一边!(1)不要把学生当成“假想敌”。
心理学证明,自我暗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不要把学生当成假想敌,从而挖空心思地去打击他们,拉拢他们,欺骗他们,控制他们,利用他们。
当我们把学生当成假想敌的时候,我们下意识里会有一些反应,妨碍了我们与学生之间正常的交流。
知道孩子为什么无限信任他们的母亲吗?因为他们之间有着语言之外的交流,因为所以的爱都是从心底流出来的。
所以,去爱你的学生,永远要相信,学生的品质远比成人纯洁,我们没有资格去“提升”他们,我们只能去发现他们。
所以,在见到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有笑容。
上课一定要带着笑容去上。
学生如果受到了感染,就不会对你过分挑剔,就像孩子不会挑剔自己的母亲一样。
无论是处理班务还是上课,要充分地信任学生,比如班费可以交给他们自己管理――千万不能学有些老师在班费上做手脚!(2)不要迁就学生。
你必须告诉学生你的原则,做人的原则,管理班级的原则。
要避免在学生面前充当好好先生,个性鲜明的老师更容易赢得他们的尊重。
当他们应该受到惩罚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软,这些时候包括,考试作弊,逃避劳动,随意旷课等等,一定要让他们受到责罚,让他们懂得,要为什么的行为负责。
这一点很重要。
(3)一碗水端平。
你会喜欢一部分学生,其实我也一样,人都一样。
但无论如何,要学会把感情与理智分清楚,千万不要过分地偏向某一位或者某一部分学生。
比如上课提问,比如经常性的表扬等等,特别是在这些学生的成绩很好的时候。
做老师的技巧就在于,要把表扬更多地给内向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
要更多地让成绩差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注的目光。
这不仅仅是为了教育他们,也是为了班级的稳定。
我个人认为,绝大部分差生是教师逼出来的,是教师长期消极暗示的结果,不要重演这种悲剧。
(4)不要体罚学生。
学生需要惩罚,但要以合理的方式。
但体罚是万万不可的。
不可打学生,不可骂学生,不可讥讽学生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下意识。
这一条原则是来自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如果教育不建立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之上,那么这种教育就是专制的教育,不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时希望见到的那种教育,不是我们理想之中的教育。
你必须明白,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我纠正错误,需要技巧,需要耐心,需要爱心,但首先必须控制在原则内。
而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很可能没有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因而导致一些失控的场面和行为出现。
你得学会告诉自己,你不可能摆平一切,得承认有自己应付不了的时候,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去强制学生接受,那会有损于你的形象,无益于事件的解决。
(5)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爱你的学生,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你爱他们,他们能够感觉到,一定能够感觉到,并且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
而且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
”要学会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讨论问题,包括班务。
2、与领导的关系。
父亲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一定不要与直接领导自己的人发生冲突。
我知道,父亲有过惨痛的教训。
但当我走上岗位的时候,我却有自己的感受。
(1)与领导保持距离。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想保持自己完整的人格,要记住这句话,埋头做事情,不要把目光停留在领导的脸上。
那些与领导比较接近的人,往往会有两种结局,要么飞黄腾达,在么相反。
这种人不尽是小人,但是小人居多。
也有些是不自信的人,希望借助这种方式避免淘汰出局的结果,但往往适得其反。
而且,与领导过于接近往往会破坏你在同事当中的形象。
(2)不要说领导的坏话。
不要在背后说任何人的坏话,这应该成为做人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对领导也不例外。
因为这个世界上,小人总是特别多,而领导又往往因各种原因成为大家议论的对象。
特别是涉及到经济问题和作风问题。
现在不贪的领导很少,在中国目前的行政体制下,你得谅解,而且你绝无抓住领导把柄的可能,一旦遭遇小人,你的处境就不妙了。
(3)在必要的时候,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比如我自己,曾经为了一个要开除的学生与领导对峙。
但是要坚持一个原则,有理有据有节。
而且说话要注意,不要情绪化,让每一句话都能够站得住脚,让领导感觉到你的份量,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他会以为你可以任意驱使。
最后还要提醒,不要在公开场合让领导难堪,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其他。
(4)遇到一个专制的校长,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的校长,一个只知道捞取名利的校长,你最好埋头教书,苦练技艺,为的是尽快炒他的鱿鱼――在他的学校里你别想有出头之日,他迟早会成为你事业发展的绊脚石!3、与同事的关系同事关系对你很重要,不但影响你的事业,影响你在学校的地位,而且影响你的心情。
(1)向同事学习。
要始终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每个同事都有自己的长处,包括那些在学生口碑中比你差的老师。
要尽量地向同事学习,多听同事的课,多进行专业方面的讨论。
(2)尽一切可能帮助同事。
不要拒绝同事听你的课,哪怕是不成熟的没准备好的课。
有了经验心得与同事交流,你不会损失什么,而且往往会收益不少。
多微笑,多问好。
(3)尊重老教师,即使他在你眼里已经很老了,已经显得很“没用”。
记住,总有一天你也会老,你的创造力也会衰竭。
在想要议论老教师教法的时候,尽量保持沉默。
(4)坚持原则。
其实在许多学校,同事之间是根本不会讨论教学的,即使教研活动也形同虚设,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剧之一。
一个有作为的老师往往会感到压抑,有许多人,需要借助他人虚假的表扬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他们不喜欢别人指出他存在的问题。
在这种时候,你可以沉默。
如果一定要开口,要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觉得,这是寻找真正朋友的最好的方法。
如果你周围这样的同道太少,我为你悲哀,有空换所学校吧。
4、与家长的关系。
(1)不要收受家长的礼物。
即使这礼物很小,也与我们的人格有关。
一件小小的礼物,可能会使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彻底坍塌,会不会扩散还不一定。
我知道在许多学校,收受礼物成风,包括调个座位。
有许多老师把学校当成了商场,已经丧失了为人师者的起码的东西。
但你不要这样,永远要明白,当你从学生家长手中接过那些礼物或者购物券的时候,总是得不偿失。
这应该和不能体罚学生一样成为终生的戒律。
(2)坦诚与家长交流。
要让家长感受到,你对他的孩子充满了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