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333
- 格式:pptx
- 大小:5.59 MB
- 文档页数:16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一、明朝简介1. 明朝历时276年(1368年-1644年)。
2. 宋朝灭亡后,元朝建立。
明朝由朱元璋建立,首都在南京。
3. 明朝分两个时期:永乐时期(1402年-1424年)和嘉靖、万历时期(1522年-1627年)。
4. 明朝的良好治理和强大军队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二、明朝的灭亡1.明朝最终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内部腐败和贪腐。
2. 内部腐败和贪腐造成了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困难等问题。
3. 明朝后期还面临着民间起义和外来入侵的问题。
4.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攻打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亡国。
5. 清朝建立后,清朝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三、明朝的成就1. 明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如文化、艺术、科技、农业、商业等方面。
2. 明朝亦产生了很多伟大的文化和艺术家,如唐伯虎、文征明、徐渭、仇英等。
3. 明朝的科技成就包括造船、火药、印刷术、天文学等。
4. 农业方面,明朝推广水稻种植、发展棉花种植、改良麦子种植等。
5. 明朝也发展了很多商业活动,如银行业、盐业、航海业等。
四、清朝的建立1. 清朝始于1644年,是由满洲族人愈后发起排满革命,其领袖为努尔哈赤。
2. 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
3. 清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统一中国并控制地方官员,控制地方军队,并与外国接触。
4.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清朝政府实行了很多措施,如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修筑运河等。
5. 但是,清朝建立后的前200年左右,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清朝最终在19世纪后期被西方列强所挑战,导致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衰败。
五、小结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其成就在许多领域都位于世界前列。
2. 明朝的灭亡是由内部腐败和贪污以及面临的外部压力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明朝的灭亡》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原因明朝灭亡的政治原因主要包括宦官专权、内讧和腐败等问题。
明朝中后期,宦官逐渐强大,成为朝廷的实际掌权者,影响了政治决策和权力运作。
同时,内讧也是明朝政治的重要问题,朝廷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导致了朝政混乱。
此外,明朝后期腐败问题严重,官员贪污腐化,使得政权逐渐失去了民心。
二、军事原因明朝的军事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外战争中,军队失利丧失领土和国力。
明朝在对外战争中频频失败,如战争策略不当、军队装备落后等问题都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同时,内部的军阀割据和军阀之间的内战也严重削弱了明朝的战斗力,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三、经济原因明朝末期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和土地兼并等问题。
明朝因为频繁的战争和军费开支导致了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
同时,土地兼并问题严重,使得农民失地丧业,社会矛盾激化,国家经济遭受了巨大的压力。
四、社会原因明朝的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士绅阶层的衰落、民变和移民等问题。
明朝后期,士绅阶层的道德沦丧,政治腐败和异端思想泛滥,损害了社会信念和社会秩序。
同时,移民潮和民变,使得社会动荡不安,导致社会环境日益恶化。
五、文化原因明朝的文化问题主要体现在科举制度的弊端和文化沦丧。
明朝末期科举制度的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导致文官阶层贪腐腐化。
同时,明朝文化的沦丧也使得国民的精神世界遭受了严重的冲击。
总结起来,明朝的灭亡是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治腐败、军队失利、经济困难、社会动荡和文化沦丧等问题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同时,这个过程也给我们提出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试讲题目是《明朝的灭亡》,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朝是如何灭亡的吗?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明朝的灭亡》;
二、动荡的社会与闯王起义:
师:(课件出示闯王起义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闯王起义对明朝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同学们总结的十分到位,说明你们刚才学习的十分认真;
三、清军入关:
师:(课件出示努尔哈赤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军为何会入关?清军入关对明末
的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师:同学们的观点十分的独特,让我也深受启发;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以上是我的试讲内容《明朝的灭亡》,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谢谢大家!
注释(括号里的内容是要做的动作,其余的可以通过言语表达)。
明朝为什么灭亡,惨痛的历史教训明朝为什么灭亡,惨痛的历史教训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中国干支纪年甲申年)3月,李自成的大顺军兵不血刃攻下了北京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身亡,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明王朝悲怆地降下了帷幕。
4月,山海关外的满清辫子军接受明将吴三桂的邀请,入关与李自成的军队在山海关决战,随即将登基才一天的大顺皇帝李自成赶出北京城,满清6岁的顺治皇帝坐上了紫禁城的金銮龙椅,从此开始了历时268年的大清帝国。
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年,是风云突变、天翻地覆的一年,也是各种势力最后较量、江山易主、改朝换代的一年。
历史是一面镜子,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地兼并严重,造成大量流民明朝初年,朱元璋对土地的管理是比较紧的,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当时已经意识到兼并土地会造成农民变成流民,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他曾下达诏令,“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
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
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朱元璋限令王公大臣们“其山场水陆田地,亦照原拨赐例为主,不许过分占为己业”,他还铁榜九条申诫公侯,严禁功臣和公侯之家倚势强占官民田产。
为了让农民安心耕田,朱元璋制定了“路引制度”。
路引相当于通行证,需要向官方申请。
没有路引,就不能随便离开土地,这种制度将农民的行动限制在很小的范围。
到了朱元璋的后代统治时期,明朝的土地制度渐渐发生了变化。
明朝中期开始出现了太监直接管理、收税的皇庄,这样就出现了大规模强占土地的问题。
明孝宗年间,有皇庄四处,官田不到两千顷,后来逐渐发展到五处皇庄,占地一万二千八百顷。
明武宗年间,皇庄增加到三十六处,占地五万三千多顷。
皇室开皇庄占地之风,其他皇亲贵戚纷纷仿效。
据《明会要》记载,洪武二十六年,田地总数是八百五十多万顷,到了弘治十五年,减至四百二十二万顷,这减少的一半就是被皇亲贵戚们兼并了,所以这些数字都不在官册。
土地的大量被兼并,使得无数农民无地可种,从而流离失所,又因为明朝的路引制度,这些流亡到外地的农民被官府追捕,自然而然成了所谓的“流民”。
1644年中国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1644年,中国明朝正式宣告灭亡,结束了近300年的统治。
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那么,明朝为什么会灭亡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贪污腐败贪污腐败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明朝时期的官员们,很多都是权臣的亲信,他们享受着权力和财富,对百姓的生活毫不关心,这导致了贪污腐败的严重问题。
明朝晚期,官员之中有不少人利用职权大发横财。
比如,明神宗时期的“七十二家租界”,是指官员们私自划定税收范围,让民间及寺庙必须缴纳租税。
到了明崇祯年间,这种问题更加严重,贪污腐败使政权一个劲地增加赋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稳定。
二、内忧外患明朝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忧外患。
明朝在内部存在着严重问题,而外患也不断肆虐。
在明朝时期,官僚制度的破败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权臣想尽办法干扰朝政,这使得政府的行政效率下降,政治动荡随之而来。
而在外部,有许多外族入侵,如蒙古、满洲、荷兰、日本,不断给明朝带来挑战。
特别是在辽东、河北、河南等重要地区,明朝最后遭受的毁灭性打击来自满洲族。
这些外族入侵使得明朝政权更加不稳定,内部也出现一些钻营权力、投降外族的行为,给灭亡埋下了不可逆转的伏笔。
三、农民暴动除了贪污腐败和内忧外患,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为明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比如,在明朝南北矛盾加剧的时期,一些地方的农民暴动如烽火燎原,这给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这些农民暴动主要是由于农民在清明节时遭受税收和苛捐杂费的剥削,而又无力维持日常生活所形成的。
而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政府的无能使得农民生活越来越艰难,于是不少人便走上了反抗之路。
而后,农民暴动不仅波及到各个地区,甚至形成了“农民起义大合唱”。
总的来说,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政治机制的腐败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而内忧外患和农民起义等则对这个过程起了加速作用。
虽然明朝灭亡,但历史依旧在不断前行,我们希望在未来,中国能够始终走向强盛和繁荣。
《明朝的灭亡》中考复习指南一、引言亲爱的同学们,随着中考的临近,我们即将迎来历史学科的重要考验。
在复习的过程中,对《明朝的灭亡》这一章节的掌握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梳理和复习《明朝的灭亡》这一章节的关键知识点,以便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为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明朝灭亡的背景政治腐败与统治危机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日益严重,皇帝们多沉迷于享乐,疏于政事,导致朝政混乱。
同时,宦官专权、权臣当道等问题也加剧了朝廷的腐败。
这些政治问题使得明朝的统治基础动摇,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经济衰退与民生困苦明朝末年,经济衰退也是导致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
同时,赋税繁重、徭役频繁,使得民不聊生。
此外,商业萧条、手工业衰落等问题也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军事削弱与边疆危机明朝的军事力量在后期也遭到了削弱。
由于军费不足、士兵素质下降等原因,明朝的军队战斗力大不如前。
同时,边疆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如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的侵扰,使得明朝的国防压力增大。
三、明朝灭亡的过程农民起义的兴起明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和军事削弱等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农民起义在此背景下兴起,其中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最为著名。
他们打着“均田免赋”的旗号,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迅速壮大起来。
明朝军队的节节败退面对农民军的强大攻势,明朝军队节节败退。
由于士兵素质下降、指挥不力等原因,明朝军队在多次战役中失利。
尤其是在山海关之战中,明朝军队被清军击败,失去了抵御清军入关的最后一道防线。
崇祯帝的无奈与自缢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崇祯帝深感无力回天。
他试图通过勤政、节俭等措施来挽救危局,但效果不佳。
在农民军和清军的双重打击下,明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最终,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
四、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政治腐败与统治危机政治腐败和统治危机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明朝中后期,皇帝们多沉迷于享乐,疏于政事,导致朝政混乱。
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回顾漫漫的历史潮流,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
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盛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权,随后满清趁乱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1662年永历帝朱被杀南明覆亡。
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明朝结束。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许多,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农民起义等,但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财政危机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鼠疫横行。
一、明朝时期的财政危机明朝严重的财政危机引发了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明朝四分之三的财政收入来自干每年田赋税收,平均年收入约2700万两白银,与北宋相差其大,也远不及后来清政府财政收入。
明朝财政收入微薄,但是支出却相当庞大。
财政支出不仅涵盖官员的俸禄军队的粮饷,和宫廷开支,还有庞大的军队和军户也需要国家进行供给。
除此之外一些额外开支更是将收入消耗殆尽,由此便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赤字和财政危机。
这几乎是明朝建立伊始就埋下的灭亡的先兆为了应付财政危机、减轻财政压力,明政府不得不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希望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首先是减少官员俸禄,虽然减少官员俸禄在节省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却助长了官员的贪污腐化的风气,造成了更深刻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
其次,实行军户世袭制度,利用大规模军事屯田,减轻国家对军队财政支出。
这种自给自足的方式减轻了财政负担,却使得军队长期缺乏训练,导致武备松、战斗力下降。
另外,明政府发行纸币,增加货币发行量,变相促货币贬值淡化财政危机。
但到了后来,滥发纸币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阶级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导致了多次农民起义。
二、鼠疫横行1643年的北京城瘟疫实际上就是鼠疫,小小的老鼠间接导致了北京的沦陷与明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