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任贤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文言文•任贤阅读答案任贤魏征,钳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
武德末,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 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②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④之曰:“卿⑤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贞观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⑥。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⑦,我任卿逾于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试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宗既诛隐太子。
()(2)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2)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3.阅读文本,从太宗对魏征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答案】1.⑴已经(2)屡次、多次2.(1)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
(2)太宗每次与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
(2011年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注】%1隐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
%1擢:提拔,提升。
%1雅:一向,向来。
%1劳:抚慰。
%1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
%1多所弘益:意思是对治理国家有很多重大的帮助。
%1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
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住,这就是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参考译文】魏征,钥鹿人,前不久迁居到相州的内黄。
武德末年, 做太子洗马。
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作打算。
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征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魏征慷慨自若, 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国以任贤使能而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臣闻人主所与共天下者,二三大臣也。
二三大臣所与共政事者,内外百执事也。
君臣一心,上下同德,表里无贰,颊末不渝;然后平居有所裨益,缓急可以倚仗。
如人各有心,身自为谋,则可否不得以相济,小大不能以相维,而天下之患,有不可终穷者矣。
此其事伏于冥冥,而人莫之觉。
故论今日风俗之弊者,莫不议其尚同也,而臣则疑其未尝同也。
面焉而唯唯否否,背焉而戚戚嗟嗟;成焉而挟其所尝言以夸于人,不成焉而托于所尝料以议其上。
省曹之勘当,椽属之书拟,有司..之按事,长吏之举贤.,恩焉则敛而归己,怨焉则委之曰:“此安能以自由..?”时政之得失,除授之当否,疆场之缓急,言焉而得,则矜.以为功,否焉则讪之曰:“此徒言而无益。
”士大夫而若此,则其心岂复以国事为饥渴休戚者哉?使此习也,而日长月益,见利则逝,见便则夺,陛下亦何赖于此也?况自比岁封章、奏疏、对策、上书,大率应故事,徒文具,而无恻怛忠敬之实。
其号为说直,亦不过先为称赞之词,而后微致规切之意。
虽然,士习至此,亦有由然者矣。
老师宿儒,零替殆尽,后生晚辈,不见典型。
臣为此惧深愿陛下与二三大臣察人心邪正之实拓开规摹收拾人物。
苟挺特自守者,虽无顺适之可喜,而决知其无反复难信之忧,必假借而纳用之;雷同相随者,虽无触忤之可憎,而决知其有包藏不测之患,必疏远而芟夷之。
平居有规警之益,缓急无乏才之忧,其于治道兴替,关系非轻。
(选自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有删改)【注】①文具,指条文规定。
材料二: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此二者,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
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说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及解析(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传记名人故事一、(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未尝离左右左右:________________(2)或以语话稍多稍:________________(3)尽言方养亲方:________________(4)必持以遗老母遗: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B. 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虽名医不迨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
(2)魏公太息而许之。
5.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题。
(16分)(一)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相(宋)苏洵古之善观人之国者,观其相何如人而已。
议者常曰:将与相均。
将特一大有司耳,非相侔也。
国有征伐,而后将权重;有征伐无征伐,相皆不可一日轻。
相贤耶,则群有司皆贤,而将亦贤矣;将贤耶,相虽不贤,将不可易也。
故曰:将特一大有司耳,非相侔也。
任相之道与任将不同。
为将者大概多才而或顽钝无耻,非皆节廉好礼不可犯者也。
故不必优以礼貌,而其有不羁不法之事,则亦不可以常法御。
何则?豪纵不趋约束者,亦将之常态也。
武帝视大将军,往往踞厕;而李广利破大宛,侵杀士卒之罪,则寝而不问。
此任将之道也。
若夫相,必节廉好礼者为也,又非豪纵不趋约束者为也,故接之以礼而重责之。
古者相见于天子,天子为之离席起立。
在道为之下舆,有病亲问,不幸而死,亲吊待之,如此其厚。
然其有罪亦不私也。
夫接之以礼,然后可以重其责而使无怨言;责之重,然后接之以礼而不为过。
礼薄而责重,彼将曰:主上遇我以何礼,而重我以此责也,甚矣。
责轻而礼重,彼将遂弛然不肯自饬。
故礼以维其心,而重责以勉其怠。
而后为相者,莫不尽忠于朝廷而不恤其私。
吾观贾谊书,至所谓长太息者,常反复读不能已。
以为谊生文帝时,文帝遇将相大臣,不为无礼,独周勃一下狱,谊遂发此。
使谊生于近世,见其所以遇宰相者,则当复何如也?天子御坐,见宰相而起者有之乎?无矣。
在舆而下者有之乎?亦无矣。
天子坐殿上,宰相与官趋走于下,掌仪之官名而呼之,若郡守召胥吏耳。
虽臣子为此亦不过。
然尊尊贵贵之道,不若是亵也。
夫既不能待之以礼则罪之也吾法将亦不得用何者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则其心不服。
且吾闻之,待以礼而彼不有效以报其上,重其责而彼不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禄位,成其功名者,天下无有也。
彼人主傲然于上,不礼宰相以自尊大者,孰若使宰相自效以报其上之为利?宰相利其君之不责而丰其私者,孰若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禄位,成其功名之为其福,吾又未见去利而就害,远福而求祸者也。
(有删改)1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相侔也侔:相等B.而不恤其私恤:考虑C.在舆而下者有之乎下:下车D.掌仪之官名而呼之名:名称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古之善观人之国者鹏之徙于南冥也B.则群有司皆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责轻而礼重弃甲曳兵而走D.且吾闻之穷且益坚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相》议论的是如何任用宰相的问题,这篇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得层次分明、鲜明透彻,颇有说服力量。
第13天浅易文言文阅读(2)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9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D2.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贞观政要•论任贤•房玄龄》(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
初仕隋,为隰城尉。
坐事,除名徙上郡。
太宗徇地渭北,玄齡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暑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齡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
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竟求全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谍臣猛将,与之潜相申結,各致死力。
累授秦王府记室,兼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
玄齡在秦府十余年,恆典管记。
隐太子、果刺王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谱之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
及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召玄龄、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谍议。
及事平,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左庶子。
贞观元年,还中书令。
三年,拜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
既总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闻人有善,若已有之。
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
十三年,加太子少师,玄龄自以一居端揆十有五年,频抗表辞位,优诏不许。
十六年,进拜司空,仍总朝政,依旧监修国史。
玄龄复以年老请致仕..,太宗遣使谓日:“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自知衰谢当更奏闸。
”玄龄遂止。
太宗又尝追思王业之艰难,佐命之匡弼,乃作《威凤赋》以自喻,因赐玄龄,其见称类如此。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自知衰谢/当更奏闻B.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自知衰谢/当更奏闻C.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自知衰谢/当更奏闻D.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自知衰谢/当更奏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账,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在这里指李世民的秦王府。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4天打卡计划第十四天课外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对比阅读(2022·浙江衢州·统考中考真题)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学习任务。
幽梦影(第二二则)①[清]张潮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裁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
曾秋岳曰:藏书可以邀友。
崔莲峰曰:酿酒可以邀我。
尤艮斋曰:安得此贤主人?尤慧珠曰:贤主人非心斋②而谁乎?倪永清曰:选诗可以邀谤。
陆云士曰:积德可以邀天,力耕可以邀地,乃无意相邀而若邀之者,与邀名邀利者迥异。
庞天池曰:不仁可以邀富。
(选自《幽梦影》)[注释]①本书有二一九则短文,每则短文由作者的随笔和朋友的评点组成。
②心斋:张潮号心斋。
1.仿照示例,对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进行解释和品评。
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示例]艺.花可以邀蝶:艺,意思是种植,但又不止于种植,还包含插花、赏花等意思,让人联想到花引蝶、蝶恋花等养花带来的乐趣。
2.仿照张潮写七件事的句式,续写一件事。
提示:你可以从李白、柳宗元、苏轼、李清照等文人的作品中得到灵感。
3.文中朋友的评点各见性情,请你从曹秋岳、崔莲峰、陆云士、庞天池中选一位品评。
4.古人读书追求雅趣,阅读此文时适宜做下列哪件事?请说明理由。
A.品茶B.听雨C.焚香D.__________(自定)5.从“风”“雨”“柳”“水”中选两个,分别写出含有此物的古诗句(各连续两句)。
(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人有五劳七伤,寒热虚实。
药有四气五味,六陈七情。
假以草木,虚则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
医者仁心步惊①:性□。
以嫩叶和米数粒微炒,煎汤饮之,可愈呕泻寒疾。
花有幽香,步行遇之,往往惊.为蕙兰,故曰步惊。
永安人每以嫩叶干之,持入京师作人事。
瑞香:性温。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一)(2024年赤峰市中考语文)班级微信公众号设立了“君子风范·古代先贤”推介专栏。
小文梳理资料,探究“君子”内涵,请帮她完成以下任务。
【资料卡片一】“君子”品性的时代表达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2.【因言求义】下面是小文设计的“解文释义探究单”,请帮她填写完整。
苏轼堪称君子人格的典范。
他在生命的低谷仍“无所往而不乐”,有颜回“在陋巷”仍“不改其乐”之贤。
初到胶西,“盗贼满野,狱讼充斥”,此句可译为⑦。
“处之期年”,“期年”意思是⑧,此地便和乐安宁、民风淳厚……3.【联文求义】“君子风范·古代先贤”专栏,上一期推介的是诸葛亮。
请结合资料卡片及阅读经验,参照上期推介语,为苏东坡写一段推介文字。
(不得抄录“解文释义探究单”中的相关内容;80字左右)诸葛亮推介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决胜千里之外”;他高瞻远瞩、励精图治,为汉室兴复鞠躬尽瘁;他治家谨严,告诫后人应崇尚节俭、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答案】1.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2.有高尚品德和修养的人仁富贵权势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坚守原则、不屈服于外界压力(意对即可)致诚坚定志向盗贼到处都是,案件也多不胜数满一年3.示例:苏东坡是乐观的典范,无论处境多艰,都能自得其乐;他为官亲民,致力于改善民生;他文采斐然,诗词文章流传千古。
其君子风范,令人敬仰!(2024年甘肃临夏中考语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懋第①衰绖②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
昔者楚庄王,贤明之君也。
任贤使能,修文德,以安百姓。
其时,楚国有大贤,曰申包胥。
包胥者,才智出众,德行高尚,能言善辩,深得民心。
庄王闻之,遂召包胥入宫,问以国事。
包胥对曰:“君之任贤,能使国家强盛;君之使能,能使百姓安居乐业。
”庄王曰:“善。
”于是,楚国之政,皆决于贤才。
时,齐桓公亦贤明之君也。
桓公任用管仲,使之辅佐齐国,齐国由此而强。
管仲者,智谋过人,善治国,故齐国大治。
桓公问管仲曰:“吾欲使国家富强,当如何?”管仲对曰:“君之任贤,必先自任;君之使能,必先自能。
如此,国家自然富强。
”桓公曰:“善。
”遂以管仲为相,齐国日益强盛。
魏文侯,亦一贤明之君也。
文侯任用乐羊,使之治理中山国。
乐羊者,才德兼备,善于治理国家,故中山国大治。
文侯问乐羊曰:“吾欲使中山国强盛,当如何?”乐羊对曰:“君之任贤,必先自贤;君之使能,必先自能。
如此,中山国自然强盛。
”文侯曰:“善。
”遂以乐羊为中山国相,中山国日益强盛。
夫贤才者,国之瑰宝也。
任贤使能,则国家强盛;不用贤能,则国家衰败。
昔者秦穆公,不用百里奚、蹇叔,故国弱而终被晋灭。
齐桓公不用管仲,故国弱而终被燕灭。
楚庄王不用申包胥,故国弱而终被吴灭。
是以,君王之任贤,不可不慎也。
注释:1. 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以贤明著称。
2. 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名臣,以才智出众、德行高尚著称。
3. 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以贤明著称。
4.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名臣,以智谋过人、善治国著称。
5. 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以贤明著称。
6. 乐羊:战国时期魏国名臣,以才德兼备、善于治理国家著称。
7. 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因不用贤才而国弱被晋灭。
8. 百里奚:春秋时期秦国名臣,因未被重用而未能发挥才能。
9. 蹇叔:春秋时期秦国名臣,因未被重用而未能发挥才能。
10. 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因不用管仲而国弱被燕灭。
翻译:从前,楚庄王是位贤明的君主。
他任用贤才,发挥他们的能力,修养文德,以安抚百姓。
中考文言文·任贤阅读答案
任贤
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
武德末,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②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④之曰:“卿⑤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贞观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⑥。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⑦,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宗既诛隐太子。
( )
(2)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2)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3.阅读文本,从太宗对魏征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案】
1.(1)已经
(2)屡次、多次
2.(1)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
(2)太宗每次与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
(2011年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
【注】
①隐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
②擢:提拔,提升。
③雅:一向,向来。
④劳:抚慰。
⑤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
⑥多所弘益:意思是对治理国家有很多重大的帮助。
⑦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
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后公子小白
获胜,即住,这就是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参考译文】
魏征,钜鹿人,前不久迁居到相州的内黄。
武德末年,做太子洗马。
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作打算。
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征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魏征慷慨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
”太宗听了这话肃然起敬,对他分外敬重,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他请进卧室,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魏征本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绝不随便放弃自己的主张。
太宗每次和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
魏征欣幸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主子,竭尽才力来效劳。
太宗又安慰他说:“你以前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称我的心意,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
贞观三年,魏征几次升迁做上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起了很好的作用。
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却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