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理综物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点评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理综物理2013年高考鉴于今年青海、西藏等地区加入新课标的队伍,陕西省理综考题采用新课标Ⅰ卷,考查形式与以往新课标考查形式相同,8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选修部分各为一道选择和一道计算,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所加大,计算题体现的尤为突出,但是没有偏题、怪题,完全符合考纲及大纲要求,试题充分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能够充分考查学生对物理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全卷知识考查全面,部分题目考查角度有所变化,如:计算题的第二道压轴题改为电磁感应大题以及第一道计算题物理情景的变化,使得有部分同学答题时不是得心应手,一、选择题部分就本部分试题来说,题目难度不大,形式将以往的混选改为以明确提示语指出单选与多选,从这个层面上将实际是在降低选择题部分的难度,考查与以往题型相比较无较大变化,少了一个电磁感应题目作为计算题而将以往的压轴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放在了选择题中考查。
选择题总共出现了1道物理学史及物理学方法的考查;3道力学部分题目,其中两道题目都牵扯到图像问题,1道题目考查万有引力与航天;电磁学部分考查了4道题,基本上涵盖了电磁学所有考点。
2013年新课标Ⅰ选择题第14题,考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难度适中;选择题第15题,考查点电荷与非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矢量叠加问题,此题有点类似与2005年上海B类高考题,难度不大但是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选择题第16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容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运动模型为恒力的往返运动,只要学生能够识破这道题的本质是通过平行板电容器为背景提供匀强电场,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结合功能关系或者牛顿运动定律就能轻松的完成此题。
属于模型题,所以难度不大;选择题第17题,本题考查金属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图像问题,此题可归类为导电导轨模型;选择题第18题,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圆形磁场中运动,利用已知速度偏向角及一个入射方向利用角平分线法确定圆心找半径,进行求解粒子速率,此题属于常规考法,难度适中;选择题第19题本题考查位移时间图像,属于简单题目;选择题第20题,本题考查万有引力航天中卫星变轨以及能量变化问题,也属于简单题目;选择题第21题,考查速度时间图像,属于简单题。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Ⅱ)理综物理部分 参考答案与解题提示14. 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涉及最大静摩擦力.难度较小.【解题思路】当拉力未超过水平桌面对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时,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加速度等于零.当水平拉力超过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之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 F f ma =-,解得m F f ma =+ ,因此,F a - 图象如选项C 所示.15. 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条件,涉及最大静摩擦力.难度较小.【解题思路】设斜面対物块的最大静摩镲力为m f ,则物块欲上滑时F 最大,物块欲下滑时F 最小.因此,由共点力平衡条件有12 0 0m m F f mgsin F f mgsin θθ==--、+- ,由此只能解得122m F F f -=,选项ABD 错误,C 正确.16.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和安培力.难度中等.2【解题思路】线框右边进入磁场过程中,由E BLv =、E I R=、F BLI =、F ma =解得22B L v a mR=;由于安培力(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线框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两边均进入磁场后,线框中的磁通量不再变化,感应电流为零,安培力(合力)为零,线框做匀速运动.线框右边出磁场左边未出磁场运动过程中,同理可知,线框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整个过程中,线框的v t -图象如选项D 所示. 17. 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洛伦兹力与牛顿第二定律.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画出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由几何关系可知,轨道半径为2cos30r R =︒=,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200v qv B mr=,解得3B qR=,选项BCD 错误,A 正确.18. 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库仑定律及共点力平衡条件.难度中等.【解题思路】设电荷c 带电量Q - ,所受a b 、两电荷的静电引力的合力为222cos 30qQ F kl l =⨯︒=,由于系统静止,匀强电场对c 的静电力与此合力大小相等,故有2QE l=,解得2E l=.B 正确.19. AB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经典电磁学史实.难度较小.【解题思路】通有恒定电流的直导线附近的磁场是稳定不变的,处在其附近的线圈中的磁通量不变,不会出现感应电流,选项ABD 正确,C 错误.20. B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和动能定理.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于有空气阻力做功,卫星机械能不守恒,由22Mm v Gmr r=可知,v =,因此随着轨道半径的变小,卫星速率增大,动能增大,卫星动能增大,说明引力与阻力的总功大于零,因此,引力做的正功大于空气阻力做的负功,即卫星减少的引力势能大于克服阻力做的功,选项AC 错误,BD 正确.21. A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圆周运动,涉及离心现象.难度较小.3【解题思路】为了提供车辆转弯所需的向心力,防止车辆转弯时向外侧滑动,转弯处的公路都是外侧高内侧低,选项A 正确;转弯半径一定,车速低于c v 时,转弯所需向心力减小,由于汽车与公路间存在摩擦,故汽车可能向内侧滑动,也可能不向内侧滑动.路面结冰后,汽车与公路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变小,但c v 值不变,选项BD 错误,C 正确. 22.(8分)(1)ABC (3分,选对但不全的给1分,有选错的得0分) (2)24mgs h(2分)(3)减小 增大 2 (3分,每空1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探究弹簧弹性势能实验,涉及平抛运动规律.难度中等【解题思路】小球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测出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落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s ,由212h gt =、s vt =可算出小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v =m ,便可算出小球离开弹簧时获得的动能24k s mg E h=.从理论上讲212p E k x =∆,则应有22142s mg k x h=∆,解得s x =.由此可知s x -∆,则h 不变,m增加时,斜率减小;m 不变,h 增加时,斜率增大.由于实验中绘出的图象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因此,s 与x ∆ 成正比.即s k x =∆ ,而24p k s mg E E h==,因此,p E 与x ∆的二次方成正比. 23.(7分)(1)连线如图所示(2分)4(2)电流 电压 (2分,每空1分) (3)黑. (1分)(4)1.00 880 (2分,每空1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电流表的改装.难度较小.【解题思路】(1)由电路图可画出实物连线如答图所示;(2)S 闭合时,电流表并联上分流电阻,是电流表,测量电流;S 断开时,电流表串联上分压电阻,是电压表,测量电压;(3)多用电表作电流表时,应使电流“红进黑出”,因此,A 应是黑表笔.(4)由2()1g g I R R +=V 、21()1g g g I R R I R ++=A ,代入数据解得12 1.00 880.R k R =Ω=Ω,24.(14分)解:质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为f qE = ①设质点质量为m ,经过a 点和b 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a v 和b v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aav f F mr+=N ②2bbv F f mr-=N ③设质点经过a 点和b 点时的动能分别为ka E 和kb E ,有212ka a E mv =④5212kb b E mv =⑤根据动能定理有2kb ka E E rf =- ⑥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得1()6baE F F q=-N N ⑦(5)12baka r E F F =+N N ⑧(5)12bakb r E F F =+N N ⑨【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变速圆周运动,涉及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难度中等. 25.(18分)解:(1)从0t = 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由图可知,在10.5t s = 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0t =到1t t = 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a 和2a ,则111v a t =①0211v a t v =- ②式中015/1/v m s v m s ==、 分别为木板在10t t t ==、 时速度的大小.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m ,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2μ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1mg ma μ= ③1222mg ma μμ=(+) ④6联立①②③④式得10.20μ= ⑤20.30μ= ⑥(2)在1t 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a '和2a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f ma '= ⑦222ma mg f μ'=- ⑧ 假设1f mg μ< ,则12a a ''=;由⑤⑥⑦⑧式 得21f mg mg μμ=>,与假设矛盾.故1f mg μ= ⑨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1a '等于1a ; 物块的v t - 图象如图中点画线所示.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211122v s a =⨯⑩201121'222v v v s t a+=+⑪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21s s s =- ⑫联立①⑤⑥⑧⑨⑩⑪⑫式得1.125s m = ⑬【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难度较大.733.(15分) (1)ABE (5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及内能.难度较小.【解题思路】气体的体积是指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选项A 正确;气体的温度只与分子平均动能有关,降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分子平均动能减少,温度降低,选项B 正确;气体的压强是由于分子对器壁的撞击形成的,与分子重力无关,选项C 错误;若气体从外界吸热的同时对外做功,且做的功大于吸收的热量,则内能减少,选项D 错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时温度升高,选项E 正确. (2)(10分)解:以cmHg 为压强单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102p p l =+ ①设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1p ',由玻意耳定律得 1111p l p l ''= ② 如图,设活塞下推距离为△l ,则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长度为3311l l l l l ''=+--∆ ③ 设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压强为3p ',则 312p p l ''=- ④ 由玻意耳定律得0333p l p l ''=⑤ 由①至⑤式及题给数据解得815.0l cm ∆= ⑥【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玻意耳定律与共点力平衡条件.难度中等. 34.(15分)(1)< (3分)< (2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禅簧振子的简谐运动.难度较小.【解题思路】b 脱开后与a 分离,振子的总机械能减小,则振幅减小,即0A A < ;振子的质量减小,周期减小,即0.T T < (2)(10分)解:(i )光路图如图所示,图中N 点为光线在AC 边发生反射的入射点.设光线在P 点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在M 点的入射角为r '、折射角依题意也为i ,有60i =︒ ①由折射定律有sini nsinr = ②sin sin n r i '= ③由②③式得r r '= ④'OO 为过M 点的法线,C ∠为直角,OO '//AC .由几何关系有MNC r '∠= ⑤由反射定律可知PNA MNC ∠=∠ ⑥联立④⑤⑥式得PNA r ∠=⑦9由几何关系得30r =︒ ⑧联立①②⑧式得n = ⑨(ii )设在N 点的入射角为i '',由几何关系得60i ''=︒ ⑩此三棱镜的全反射临界角满足 1C nsin θ= ⑪ 由⑨⑩⑪式得 c i θ''> ⑫此光线在N 点发生全反射,三棱镜的AC 边没有光线透出.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难度较小. 35. (15分) (1)ABC (5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能及其释放的能量.难度较小.【解题思路】结合能是指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吸收的能量,选项A 正确;由于重核裂变反应中能量守恒,且释放能量,因此,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重核的结合能,选项B 正确;原子核的核子数越多,结合能越大,选项C 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 错误;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释放能量,因此,质量亏损对应的能量小于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E 错误. (2)(10分)解:(i )从A 压缩弹簧到A 与B 具有相同速度1v 时,对A B 、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1 2mv mv = ①此时B 与C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设碰撞后的瞬时速度为2v ,损失的机械能为.E ∆ 对B C 、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得122mv mv = ②1221211(2)22mv E m v =∆+⨯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20116E mv ∆=④(ii )由②式可知21v v < ,A 将继续压缩弹簧,直至A B C 、、三者速度相同,设此速度为3v ,此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其弹性势能为p E .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得033mv mv = ⑤220311(3)22p mv E m v E -∆=⨯+ ⑥联立④⑤⑥式得201348p E mv =⑦【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及功能关系或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难度较小.。
点评2013年陕西高考理综物理难度稍增建模思维能力要求高就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物理试题较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物理难度稍有所增加,物理学科建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首先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分布均衡,必考题中力学部分占46%,电磁学部分占54%,主要考查力和运动关系、万有引力定律、电场叠加、功与能量、电磁感应定律与电路等均为,高中物理主要知识内容。
试题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考查,而非简单地识记。
试题体现以能力立意。
对科学方法的考查,体现在科学探究的原理理解上。
例如:14题伽利略“斜面实验”,在探究什么?22题绳子没有调平引起的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其次,“创新”不抛弃“陈旧”,有利于中学开展教学,例如:选择题16到20、22题、选考题均为常见物理学问题。
图像语言的考查再度作为高考热点。
第三,注重物理与科技社会的联系,创设新的物理情境,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辽宁舰飞机的着陆、实测多用电表电池的电动势内阻等。
最后,突出了题型的考核功能,选择题考查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突出考查理解能力与推理能力,减少数学运算的繁难度;实验题考查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的分析等环节;计算题考查学生建模能力、对复杂物理过程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稳中有变难度稍加西安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解慧明2013年陕西省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从整体上看,稳中有变,难度比2012年稍大。
考查的知识点比照往年功和能、机械能较少,力学和电磁学仍是主要内容,并且电磁学、电磁感应比往年有增加,二者占了总分的大约85%以上。
选择题难度和计算量不大,主要考察考生基本规律的应用,特点是把一些经典老题进行了加工,显得很有新意,考察知识点的顺序和往年相比也有较大变化,14到18题是单选,19到21是多选,14题在往年考查物理学史及基本概念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考生的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今年选择题的另一个变化是电学选择题位置前移,选择题分别考查了电场的叠加、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运动的图像、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以及和辽宁号航母紧密相关的舰载机着陆的运动和力的问题。
绝密★ 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答案】C【点拨】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表面,由静止滑动的条件是受到的沿接触面的拉力或推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
【解析】当0m F f <<时,物块始终静止,加速度为0;当m F f >时,物块做加速运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 F f ma -=,又m f m g μ=,则有F ma mg μ=+,所以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C ,,故选项C 正确。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图象等基础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应用相关知识定量分析物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分析】此题从最常见的情景出发命题,应用最基础的知识,使物理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评析:图象的考查每年都有,在高考复习时应该足够重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先根据物理规律列出所涉及到的物理量关系式,然后依据数学知识分析图线形式。
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 1和F 2(F 2>0)。
由此可求出A .物块的质量B .斜面的倾角C .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答案】C【点拨】物体相对滑动趋势不定时,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讨论。
分析此题,只需根据题述,利用最大静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上、平行斜面向下两种情况,应用平衡条件列出两个方程得出,不需要具体解出物块与斜面的最大静摩擦力表达式。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A.B.C.D.2.(6分)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由此可求出()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3.(6分)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
t=0时导线框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
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A.B.C.D.4.(6分)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速率v0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A.B.C.D.5.(6分)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b和c分别位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b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c带负电。
点评2013年全国卷高考理综物理理综卷物理命题者思路活跃常规中有创新
但是全国卷今年的难易程度可以说稍微有一点难,为什么稍微有一点难呢?因为物理,特别是计算题第一道题,一下子把学生蒙住,一般学生根本想不到橡皮筋,橡皮筋的特点在这儿把学生蒙住了,虽然命题思路特别好,但是这一道题把学生停住了以后,第二道题就不好答了。
反倒第二道计算题比较常规,就是涉及到电流要用到电容器当中,想到这一点,这道题简单多了。
今年命题者的思路还是比较比较活跃的,这是它的特点。
另外,实验题出的比较好,常规当中同时有创新,比较好。
物理来说,我认为比去年题出得好,但是我估计这个分比去年要低。
很动脑子,但是学生能不能想到这一点就不好说了。
猛一看还行,但是一做就难了。
2013年高考理综(物理)新课标全国卷I评析西北大学附中王凤侠张小平一、试卷的构成:新课标全国卷理科综合高考试卷中,物理部分共14题,总分110分。
分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必考部分:选择题8道,每题6分,共计48分;主观题4题,共47分;其中实验题2道,15分;计算题2道,32分。
选考部分:由一个6分的小题和一个9分的计算题组成。
二、对试题的总体评价:1、2013年试题比2012年试题总体难度稍大,具有更大的区分度,更加有利于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择优录取与选拔;选择题虽然标示出多选题,难度有所下降,但计算题第24题在给物体运动空间关系是以坐标系的形式出现,以往常见的轻弹簧也改为了橡皮筋,这些新的情景的加入增加了此题的难度。
故此对大部分考生有一定难度。
第25题第二问是难度最大的部分,和往年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不同,考察学生电磁感应、电容、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用到的主要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微元法,又牵扯到的是电容的充电电流,大部分学生不太熟悉。
这两道计算题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难度较往年稍大,但高考的性质是选拔性考试,对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择优录取是有利的。
2、试题在考察知识的同时注重考察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察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察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充分发挥了高考对一线教学的指导功能。
第14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根据实验数据进行逻辑推理和例证,得出物理规律;第17题、24题考察了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第22、23题考察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包括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使用仪器,处理实验数据等;25题重点考察了分析综合能力。
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重视物理图像,重视物理方法的考察。
第19题考查对于X—t图像的理解,21题考查用图像法解物理问题。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 1 324 2 1309 3 29816 4 52625 5 82436 6 119249 7 16064 8 2104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2.(6分)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A .B.C.D.3.(6分)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A . 打到下极板上B . 在下极板处返回C .在距上极板处返回D .在距上极板处返回4.(6分)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 、ac 和MN ,其中ab 、ac 在a 点接触,构成“V ”字型导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用力使MN 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 始终与∠bac 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 与时间t 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A .B.C.D.5.(6分)如图,半径为R 的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电荷量为q (q >0)、质量为m 的粒子沿平行于直径ab 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射入点与ab 的距离为.已知粒子射出磁场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60°,则粒子的速率为(不计重力)( )A .B .C . D.6.(6分)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 ﹣t )图线.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 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7.(6分)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 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B .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C 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8.(6分)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1000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B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D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7分)9.(7分)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最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 A 和△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回答下列为题:(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cm.(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 A和△t B表示为a=_________.(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__(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10.(8分)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l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多用电表;电压表:量程5V,内阻十几千欧;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kΩ导线若干.回答下列问题:(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l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_________,调零点.(2)将图(a)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_________(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角电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c)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__kΩ和_________V.(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kΩ和4.00V.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_kΩ.(5)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d)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_V,电阻“×l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_kΩ.11.(1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12.(19分)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三.[物理--选修3-3](15分)13.(6分)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14.(9分)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0和;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0,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i)恒温热源的温度T;(ii)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 x.四.[物理--选修3-4](15分)15.如图,a、b、c、d是均匀媒质中x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m、4m和6m.一列简谐横波以2m/s的波速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刻到达质点a处,质点a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t=3s时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6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处.B在t=5s时刻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C质点b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s.D在4s<t<6s的时间间隔内质点c向上运动.E当质点d向下运动时,质点b一定向上运动.16.图示为一光导纤维(可简化为一长玻璃丝)的示意图,玻璃丝长为L,折射率为n,AB代表端面.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i)为使光线能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求光线在端面AB上的入射角应满足的条件;(ii)求光线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所藉的最长时间.五.[物理--选修3-5](15分)17.一质子束入射到能止靶核上,产生如下核反应:,式中p代表质子,n代表中子,X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的质子数为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_.18.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和B,两者相距为d.现给A一初速度,使A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的质量为A 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A的初速度的大小.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通过表格中的数据,通过时间的平方与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位移和时间的规律.解答:解: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时间变为原来的2倍,下滑的位移大约变为原来的4倍,时间变为原来的3倍,位移变为原来的9倍,可知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通过数据得出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需加强训练.2.(6分)考点:电场的叠加;电场强度.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半径为R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圆盘上电荷,与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在b点处的场强为零,说明各自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在d点处场强的大小即为两者之和.因此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强度为即可求解.解答:解: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在b处产生电场强度为,而半径为R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圆盘上电荷,与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在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圆盘在此处产生电场强度也为.那么圆盘在此d产生电场强度则仍为.而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在d处产生电场强度为,由于都在d处产生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即为两者大小相加.所以两者这d处产生电场强度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点电荷与圆盘电荷在某处的电场强度叠加,紧扣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方向关系,从而为解题奠定基础.3.(6分)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专题:电容器专题.分析:下极板未移动时,带电粒子到达下极板处返回,知道重力做功与电场力做功之和为零,向上移动下极板,若运动到下极板,重力做功小于克服电场力做功,可知不可能运动到下极板返回,根据动能定理,结合电势差大小与d的关系,求出粒子返回时的位置.解答:解:对下极板未移动前,从静止释放到速度为零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将下极板向上平移,设运动到距离上级板x处返回.根据动能定理得,联立两式解得x=.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该题考到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电容器、功能关系等知识点,是一道比较综合的电学题,难度较大.这类题应该以运动和力为基础,结合动能定理求解.4.(6分)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专题:电磁感应与图像结合.分析:MN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E=BLv,L越来越大,回路总电阻也增大,根据电阻定律可求,然后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即可求解.解答:解:设∠bac=2θ,单位长度电阻为R0则MN切割产生电动势E=BLv=Bv•2vt×tanθ=2Bv2ttnaθ回路总电阻为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i与时间无关,是一定值,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6分)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专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由题意利用几何关系可得出粒子的转动半径,由洛仑兹力充当向心力可得出粒子速度的大小;解答:解:粒子的偏转角是60°,即它的轨迹圆弧对应的圆心角是60,所以入射点、出射点和圆心构成等边三角形,所以,它的轨迹的半径与圆形磁场的半径相等,即r=R.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变形得:.故正确的答案是B.故选:B点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确定圆心和半径为解题的关键.评:6.(6分)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时间关系图线反映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在时刻t1,a、b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开始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知b追上a.故A错误.B、在时刻t2,a的位移增大,b的位移减小,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C、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先减小后增大,则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加.故C正确.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图线的斜率不是一直大于a图线的斜率,所以b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车大.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能够通过图线得出运动的方向.7.(6分)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压轴题;人造卫星问题.分析: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第一宇宙速度是围绕地球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卫星由于摩擦阻力作用,轨道高度将降低,运行速度增大,失重不是失去重力而是对悬绳的拉力或支持物的压力减小的现象.根据相应知识点展开分析即可.解答:解:A、又第一宇宙速度为最大环绕速度,天宫一号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错误;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v=得轨道高度降低,卫星的线速度增大,故动能将增大,所以B正确;C、卫星本来满足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由于摩擦阻力作用卫星的线速度减小,提供的引力大于卫星所需要的向心力故卫星将做近心运动,即轨道半径将减小,故C正确;D、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对悬绳或支持物体的压力为0,而地球对他的万有引力提供他随天宫一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卫星运行规律问题的核心原理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通过选择不同的向心力公式,来研究不同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8.(6分)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压轴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通过速度与时间的图象,由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再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阻拦索的拉力,同时由图象与时间所构成的面积为位移的大小.由功率P=FV可确定大小如何变化.解解:A、由图象可知,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即为图象与时间所构成的面积,即约为答:,而无阻拦索的位移为1000m,因此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故A 正确;B、在0.4s~2.5s时间内,速度与时间的图象的斜率不变,则加速度也不变,所以合力也不变,因此阻拦索的张力的合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但阻拦索的张力是变化的,故B错误;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为>2.5g,故C正确;D、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P=FV,虽然F不变,但V是渐渐变小,所以其变化的,故D错误;故选:AC点评:考查由速度与时间的图象,来读取正确的信息: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图象与时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注意阻拦索的张力与张力的合力是不同的.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7分)9.(7分)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游标卡尺主尺与游标尺的示数之和是游标卡尺的示数,(2)由速度公式求出物块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然后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物块的加速度;(3)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动摩擦因数.(4)由于实验设计造成的误差是系统误差,由于实验操作、读数等造成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解答:解:(1)由图(b)所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为0.9cm,游标尺示数为12×0.05mm=0.60mm=0.060cm,则游标卡尺示数为0.9cm+0.060cm=0.960cm.(2)物块经过A点时的速度v A=,物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v B=,物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得:v B2﹣v A2=2as,加速度a=;(3)以M、m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μMg=(M+m),解得μ=;(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故答案为:(1)0.960;(2);(3);(4)系统误差.点评:对游标卡尺进行读数时,要先确定游标尺的精度,主尺与游标尺的示数之和是游标卡尺示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10.(8分)考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专题:实验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1)欧姆表使用前一定要欧姆调零;(2)红正黑负,电流从红表笔流入电表,从黑表笔流出电表;(3)欧姆表读数等于倍率乘以表盘读数,伏特表读数要估读;(4)欧姆表测量的是外电路的总电阻,由于滑动变阻器被短路,故欧姆表读数即为电压表阻值;(5)由于半偏电流是满偏电流的一半,故欧姆表的中值电阻等于内电阻;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解电动势.解解:(1)欧姆表使用前一定要欧姆调零,即红黑表笔短接后,调节调零旋钮,是电流表满偏;答:(2)红正黑负,电流从红表笔流入电表,从黑表笔流出电表;电流从电压表正接线柱流入,故红表笔接触1;(3)欧姆表读数=倍率×表盘读数=1K×15.0Ω=15.0kΩ;电压表读数为3.60V;(4)由于滑动变阻器被短路,故欧姆表读数即为电压表阻值,为12.0KΩ;(5)欧姆表的中值电阻等于内电阻,故欧姆表1K档位的内电阻为15.0KΩ;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动势为:E=U+=;故答案为:(1)短接;(2)1;(3)15.0,3.50;(4)12.0;(5)9.0,15.0.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会使用欧姆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和电压,同时能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灵活地列式分析.11.(13分)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压轴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t时刻A的纵坐标,B的横坐标,抓住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在以后任一时刻R到A和B的距离之比都为2:1,根据相似三角形,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B的运动速度.解答:解:设B车的速度大小为v.如图,标记R的时刻t通过点K(l,l),此时A、B的位置分别为H、G.由运动学公式,H的纵坐标y A,G的横坐标x B分别为①x B=vt ②在开始运动时,R到A和B的距离之比为2:1,即OE:OF=2:1由于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在以后任一时刻R到A和B的距离之比都为2:1.因此,在时刻t有HK:KG=2:1 ③由于△FGH∽△IGK,有HG:KG=x B:(x B﹣l)④HG:KG=(y A+l):(2l)⑤联立各式解得答:B运动速度的大小为.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在以后任一时刻R到A和B的距离之比都为2:1,结合运动学公式和数学几何进行求解.12.(19分)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电容.专题:压轴题;电磁感应中的力学问题.分析:(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再与相结合求出电荷量与速度的关系式.(2)由左手定则来确定安培力的方向,并求出安培力的大小;借助于、及牛顿第二定律来求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答:解:(1)设金属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则感应电动势为E=BLv,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为U=E,设此时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为Q,按定义有,联立可得,Q=CBLv(2)设金属棒的速度大小为v时,经历的时间为t,通过金属棒的电流为i,金属棒受到的磁场力方向沿导轨向上,大小为f1=BLi设在时间间隔(t,t+△t )内流经金属棒的电荷量为△Q,按定义有:△Q也是平行板电容器极板在时间间隔(t,t+△t )内增加的电荷量,由上式可得,△v为金属棒的速度变化量,按定义有:金属棒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导轨斜面向上,大小为:f2=μN,式中,N是金属棒对于导轨的正压力的大小,有N=mgcosθ金属棒在时刻t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设其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f1﹣f2=ma,联立上此式可得:由题意可知,金属棒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t时刻金属棒的速度大小为答:(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为Q=CBLv;(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点评:本题让学生理解左手定则、安培力的大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并相互综合来求解.三.[物理--选修3-3](15分)13.(6分)考点:分子势能;物体的内能.专题:压轴题;内能及其变化专题.分析:分子力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且斥力减小或增大比引力变化要快些;分子力做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减小量.解答:解:A、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的过程中,当分子间距大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A错误;B、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先是引力后是斥力,故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B正确;C、只有分子力做功,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动能先增加后减小,故C正确;D、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力做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减小量;故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故D错误;E、分子力做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减小量,总功等于动能增加量,只有分子力做功,故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总量保持不变,故E正确;故选BCE.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力、分子势能、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关系,基础题.14.(9分)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封闭气体压强.专题:压轴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分析:(1)两活塞下方封闭的气体等压变化,利用盖吕萨克定律列式求解;(2)分别以两部分封闭气体,利用玻意耳定律列式求解.解答:解:(i)与恒温热源接触后,在K未打开时,右活塞不动,两活塞下方的气体经历等压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得:①解得②(ii)由初始状态的力学平衡条件可知,左活塞的质量比右活塞的大.打开K后,左活塞必须升至气缸顶才能满足力学平衡条件.气缸顶部与外界接触,底部与恒温热源接触,两部分气体各自经历等温过程,设在活塞上方气体压强为p,由玻意耳定律得③对下方气体由玻意耳定律得:④联立③④式得解得不合题意,舍去.答:(i)恒温热源的温度(ii)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点评:本题涉及两部分气体状态变化问题,除了隔离研究两部分之外,关键是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体积关系、温度关系及压强关系.四.[物理--选修3-4](15分)15.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专压轴题.。
点评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理综物理
2013年高考鉴于今年青海、西藏等地区加入新课标的队伍,陕西省理综考题采用新课标Ⅰ卷,考查形式与以往新课标考查形式相同,8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选修部分各为一道选择和一道计算,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所加大,计算题体现的尤为突出,但是没有偏题、怪题,完全符合考纲及大纲要求,试题充分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能够充分考查学生对物理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全卷知识考查全面,部分题目考查角度有所变化,如:计算题的第二道压轴题改为电磁感应大题以及第一道计算题物理情景的变化,使得有部分同学答题时不是得心应手,
一、选择题部分
就本部分试题来说,题目难度不大,形式将以往的混选改为以明确提示语指出单选与多选,从这个层面上将实际是在降低选择题部分的难度,考查与以往题型相比较无较大变化,少了一个电磁感应题目作为计算题而将以往的压轴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放在了选择题中考查。
选择题总共出现了1道物理学史及物理学方法的考查;3道力学部分题目,其中两道题目都牵扯到图像问题,1道题目考查万有引力与航天;电磁学部分考查了4道题,基本上涵盖了电磁学所有考点。
2013年新课标Ⅰ选择题第14题,考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难度适中;选择题第15题,考查点电荷与非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矢量叠加问题,此题有点类似与2005年上海B类高考题,难度不大但是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选择题第16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容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运动模型为恒力的往返运动,只要学生能够识破这道题的本质是通过平行板电容器为背景提供匀强电场,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结合功能关系或者牛顿运
动定律就能轻松的完成此题。
属于模型题,所以难度不大;选择题第17题,本题考查金属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图像问题,此题可归类为导电导轨模型;选择题第18题,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圆形磁场中运动,利用已知速度偏向角及一个入射方向利用角平分线法确定圆心找半径,进行求解粒子速率,此题属于常规考法,难度适中;选择题第19题本题考查位移时间图像,属于简单题目;选择题第20题,本题考查万有引力航天中卫星变轨以及能量变化问题,也属于简单题目;选择题第21题,考查速度时间图像,属于简单题。
从整体上看选择题部分在整套物理卷子中属于简单中等偏下,应该是学生的得分点。
建议在备考2014年高考时要注重双基,要求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二、实验与解答题部分
实验题属于常规实验,和以往风格一样,力学实验作为小实验,大实验仍然为电学实验。
从实验题考查内容上来讲,力学实验考查了光电门原理,以光电门为依托考查了测定动摩擦因数以及游标卡尺读数,只要学生平时能够留心上课所讲过的习题,解决此题应该比较得心应手;电学实验考查了测量多用电表的内部电源电动势及内阻,此题是将2011年全国的实验题进行了改编,从整体上来讲实验题属于中档题目,难度系数不大。
在2014年备考实验题过程中,要让学生重点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读数及误差分析;在备考电学实验时还是要让学生注重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实验操作方法。
解答题部分有所改动,这也是本套试卷中难度系数较大的部分。
其中第1道计算题改为动力学题目,此题难度较于上一年相比较难度上有所上升,使得部分同学读完后没有任何思路,此题的难度在于在给物体运动空间关系是以坐标系的形式出现,以往常见的轻弹簧也改为了橡皮筋,这些新的情景的加入增加了此题的难度。
第2道压轴题目变化最大,由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改为
了电磁感应大题,不过本题仍然在冲刺班的课堂上给学生强调过,从此题的设问上讲有所创新,包括题目的背景也有所创新,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拿到此题无法入手。
从整体上讲计算题是物理部分的难点,也是物理试卷中的创新之处,所以在2014年备考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能力培养。
三、选做题部分
陕西省考生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选修的3-4和选修3-5部分,这两部分今年的考题与往年相比较并无变化。
选修3-4部分的选择题考查的为机械波的传播,属于简单题目;计算题为以课本中的光导纤维为背景考查几何光学中的全反射相关内容。
选修3-5部分将选择题改为了填空题,考查的内容为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守恒以及电荷守恒,属于简单题目;计算题仍然考查动量守恒与动能定理相结合的问题,只要学生能够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此题就不难,关键问题在于学生对过程分析本身就是一个难点。
从整套试卷讲,本套试卷是一套难度较大,区分度强,灵活度较大的试卷。
从这套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在2014年高考中物理的命题趋势:将会继续加大实际背景问题,探索创新型问题,着重考查物理基础及物理建模,也将会在部分题目中体现出能力的考查。
所以在2014年备考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体系建立,注重学生物理模型的建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