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千克和克
- 格式:wps
- 大小:708.50 KB
- 文档页数:3
克和千克的认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克”和“千克”这两个词。
无论是在购买食品、衣物,还是在测量物体的重量时,都会用到它们。
那么,什么是克和千克呢?它们又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克,是一个很小的重量单位。
如果我们拿起一枚 2 分的硬币,它的重量大约就是 1 克。
想象一下,1 克是多么轻啊!一颗小糖果、一小片纸屑,它们的重量可能就接近 1 克。
克通常用于测量比较轻的物体,比如药片、金戒指、小零食等等。
而千克,就比克要大多了。
1 千克等于 1000 克。
如果说克是小巧玲珑的小精灵,那么千克就是强壮有力的巨人。
一个中等大小的西瓜,大约重 5 千克;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可能在 50 千克到 100 千克之间。
千克常常用来衡量较重的东西,像大米、面粉、家具等等。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的差异,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
准备一个电子秤,先放上一些小物件,比如几颗红枣、几个回形针,看看电子秤上显示的重量,可能只有几克或者几十克。
然后,再放上一个大书包、一袋水果,这时电子秤上的数字可能就会跳到几千克。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克和千克所代表的不同量级。
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克和千克的身影更是无处不在。
食品包装上通常会标明净含量是多少克或者多少千克。
比如一包薯片,上面写着“净含量 100 克”,这就告诉我们这包薯片的重量是 100 克。
而大米、食用油等大宗商品,则往往是以千克为单位标注的。
在厨房里,克和千克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按照食谱做菜时,经常会看到“盐 5 克”“糖 10 克”这样的描述。
如果没有准确地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很可能就会做出味道不太理想的菜肴。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认识克和千克也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比如用天平称一称小物件的重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重量单位。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工业生产中,克和千克的准确测量更是至关重要。
《千克和克》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千克和克的概念(1)千克: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符号为kg。
(2)克:质量的常用单位,符号为g。
2.2 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 1000克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千克和克的概念。
(2)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3.2 教学难点(1)千克和克换算关系的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和克,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展示一个苹果,提问它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
(2)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千克和克表示。
5.2 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1)讲解千克的概念,出示千克的标准。
(2)讲解克的概念,出示克的实物。
5.3 讲解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1)展示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 1000克。
(2)举例说明换算过程。
5.4 实践操作(1)让学生用千克和克表示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2)引导学生进行千克和克的换算练习。
5.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提问:千克和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布置课后作业: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千克和克概念的理解。
(2)实践操作:评估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换算的能力。
6.2 课后作业评价(1)查看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千克和克知识的掌握。
(2)关注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1)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千克与克》教案第一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千克与克》教案第三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
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全单元教材按“导入—教学千克—教学克—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
1从生活实例引发学习热情,引起注意。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第29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具。
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
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
第30页的底注介绍了千克可以用“kg”表示,在生活中和教材的练习里经常使用这个符号。
“千克又叫公斤”只是一般的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2教学“千克”的活动多样。
第一,让学生知道“千克”。
教材在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台秤。
左边的台秤上没有放东西,秤面的针指向“0”;右边的台秤上有1袋红枣,秤面的针指向“1”。
两幅图连起来看,这袋红枣重1千克。
这是教材让学生第一次感知千克。
第二,让学生体会1千克。
教学千克不仅要知道它,还要体会它,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
因此,教材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里,用手拎一拎;称出1千克鸡蛋,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
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亲身体会1千克有多重。
在此基础上,教材还让学生体会几千克,如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等。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一、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
2、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4、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感念。
2、教学难点吨的质量概念的建立。
三、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有多重教学内容:(认识千克、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秤。
第三章千克和克
认识千克:
一.填空题。
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作单位,用符号()来表示。
2.2个西瓜重8千克,平均每个西瓜重()千克。
3.一只鸡重3千克,一只小猪重8千克,一只鸡比一只小猪轻()千克。
4.4千克棉花糖和3千克铁块比较,()重。
二.判断题。
1.小军的体重大约450千克。
()
2.2个鸡蛋约重1千克。
()
3.一部电梯的载重量是1000千克。
()
4.一只兔子重1200千克。
()
三.解决问题。
1.王阿姨买4千克香蕉用去12元,每千克香蕉重多少元?如果一箱香蕉重16千克,买一箱这样的香蕉一共要多少钱?
2.果园里摘下的梨有5筐,苹果有7筐,每筐梨重30千克,每筐苹果重20千克。
一辆三轮车最多能装300千克货物,用这辆三轮车运这些水果,能一次运完吗?
3.学校食堂的师傅在菜场购买了以下物品。
品种猪肉冬瓜鸡蛋鱼
数量(千克)20 29 13 18
(1)猪肉和鱼一共重多少千克?
(2)如果每千克鸡蛋5元,这些鸡蛋一共要多少千克?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4.一袋大米100千克,买5袋这样的大米共多少千克?
5.陈俊爸爸的体重是75千克,爸爸的体重是陈俊的3倍,陈俊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6.一筐苹果连筐重40千克,卖掉一半后连筐重21千克。
原来苹果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认识克
一.填空。
1.我们已经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和()。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常用()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做单位,千克又叫做()。
2.在()里填上“千克”和“克”。
一袋水泥重50()一个桃重()一枚2分硬币约重1()
一只南瓜重4()
3.填上合适的数。
3千克=()克4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8千克=()克()千克=8000克5千克=()克
()克=4千克()千克=6000克3000克=()千克
7千克=()克
4.在○里填上“>”、“<”或“=”。
6000克○6千克8千克○960克8千克○8020克3000千克○28千克
5000克○500克7800克○950克3500克○5000克9000千克○9000克
6000克○6千克309千克○903克
5.一袋盐重500克,8袋盐重()千克。
6.1袋方便面重100克,()袋方便面约重1千克。
二.解决问题。
1.妈妈买来4千克苹果,300克梨,一共买来多少克水果?
2.洗衣粉450克,香皂100克,洗洁精500克。
(1)一袋洗衣粉比一块香皂重多少克?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计算。
典型练习: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哈密瓜重4000()一直死鹅重5()一个排球重480()
李明身高144(),体重32()一只手机约重160()
一头大象约重3000()数学书长21(),厚7(),约重()
一只中华牙膏净含量120()一袋大米重25()
一个鸡蛋重约60()一只西瓜重约4()
二.单位换算。
3000克=()千克5千克=()克10千克=()克
9000克=()千克7000克=()千克3千克=()克
1800克×5=()克=()千克368克+632克=()克=()千克
800克+700克=()克=()千克()克
三.在○里填上“>”、“<”或“=”。
4000克+900克○5000克2000克○205克9千克-1千克○8000克7000克+200克○8千克8400克-400克○7000克+100克500克+7500克○8400克-400克
四.按顺序排列。
1.5千克40千克3000克600克
()>()>()>()
2.8000克1200千克9千克2000克
()>()>()>()
五.解决问题。
1.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多少枚2分硬币重1千克?
2.阳阳重32千克,比小雅重8千克。
小雅重多少千克?
3.一条鲤鱼重800克,5条这样的鲤鱼共重多少克?合多少千克?
4.爸爸买了5千克菜油和2千克豆油,爸爸一共买油多少千克?合多少克?
5.果园里一共摘了64千克桃,装在3个篮子里和1个筐里。
筐里装了25千克桃,平均每个篮子里装了多少千克桃?
6.小华、小红和小林三人重100千克,小华和小红共重66千克,小红和小林共重68千克。
三人各重多少千克?
7.一只空杯子重100克,装满水后连杯重400克,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水比杯子重多少克?
8.水果店运来苹果24千克,梨45千克,运来的橘子比苹果和梨的总数少32千克。
运来橘子多少千克?
9.果园里有8筐水果,每筐苹果重30千克;有4筐梨重25千克。
一辆汽车一次最多只能装300千克,这些水果能一次运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