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10我和乌丽娜 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7.14 KB
- 文档页数:9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我和乌丽娜》教案范文篇一设计理念:本课设计遵循浏览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习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领会到什么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习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取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
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开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的:⑴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⑵联络语境理解词语,联络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领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情谊。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从详细的词句中领会丽江的美,领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⑴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妙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
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情谊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情谊为主习题,进行白话交际)⑵齐读课习题,引导学生对课习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领会到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⑴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⑵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自学生字、词)⑶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高兴地观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晃。
★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篇一:五年级下语文说课-我和乌丽娜-西师大版【小学学科网】10、《我和乌丽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我和乌丽娜》,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通过我和德国小姑娘乌丽娜数桥的这件事,展现了“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的要求与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三、说教法与学法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
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板书课题:10、《我和乌丽娜》2、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能力和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出现错误时,及时给予纠正。
随机抽取学生朗读生字、组词、造句。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
语文新课标对每个学段都对识字有要求,对小学高段的学生要求更高。
不仅要求小学高段的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求高段的学生能够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因此,本课的识字环节,我采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结合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丽江古城给你怎样的印象?3、要求学生再次深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丽江古城的美?分别有什么特点?桥的特点是:数量多、材料多、样式多(板书桥:数量多、材料多、样式多)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第四环节:板书设计10、我和乌丽娜水:清亮、活跃桥:数量多、材料多、样式多第五环节:小结与作业布置为了巩固本课的生字和积累成语,本课的作业设计为:1、将本课生字各写5遍组两个词。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篇二:爸妈我合作的教案《我和乌丽娜》我和乌丽娜教学目标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句子含义,感受人物感情,感受景色的美丽。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和乌丽娜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一个鲜活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了解木屐制作的历史,掌握描述感受的常用句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情感体验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掌握描述感受的常用句式和方法;2.学生通过观察细节,感受语言的魅力,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用心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教授本课,使学生掌握如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描述感受的常用句式和方法;2.能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准确找出表述重点;3.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细节,写出与主题相关的篇章。
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情感,并能恰当描述;2.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细节,写出与主题相关的篇章。
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课中积极听讲,课后完成作业;2.教师讲解+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全课讨论;3.学生情感体验+想象+语言表达+写作。
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时间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方法5分钟自我介绍教师介绍本次课程目标及教学重点10分钟导入教师通过讲故事情景,渐次营造氛围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体验文章情感1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并表述感受学生分组将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述15分钟全课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课性的表述10分钟总结课堂内容教师提供建议以及对学生的评价5分钟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情境教学设计教材中《我和乌丽娜》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理解。
针对故事情节设计情境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作业:1.小组合作,选择故事情节中的一个角色,想象一天中他/她的生活,以诗歌、小说、散文的形式进行表达;2.根据所读到的故事内容,想象这个世界里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没有被你所发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写并交给老师审阅;3.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句子并发表在课堂上。
我和乌丽娜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下册)一、谈话启发,入情入景老师这儿有幅丽江古城的图画,谁来说说图画上的景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发生在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里。
让我们随着两个小朋友一起走进课文。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提示易错之处。
3.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谁的什么事?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
三、细读对话,深悟情景1. 介绍乌丽娜。
自读感悟:乌丽娜是谁?学习第1段。
交流感悟: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小姑娘?联系资料了解丽江的东巴文化。
引导联系“学者”“很小的时候”“就……就是……”感悟乌丽娜在父母的影响下喜爱中国文化,喜爱丽江。
2. 初识乌丽娜。
乌丽娜终于来到了中国丽江,可她的表现真奇怪,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从这爱好,你感受到什么?再轻声读课文第3~4段,把描写丽江古城的语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体会。
引导联系下文,领略丽江悠久文化和独特景致;感受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喜爱。
3. 认识乌丽娜。
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古时在云南境内称为丽水,所以在丽水河畔的这块地方便被称作“丽江”。
丽江的桥多,是不是真的有354座,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起去数数。
默读第5~21段。
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引导。
⑴“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
”有了水的丽江怎样美丽?读读文中的语句,想象水给丽江带来的美。
⑵水多,桥也多。
丽江的桥是怎样的?读读写桥的部分,想象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⑶从乌丽娜数桥这件事,可以看出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自读课文,作旁批。
小组自由谈认识。
小组再请一位同学综合意见发言,全班交流。
再读这部分,入情入境。
4. 想念乌丽娜。
⑴这张《丽江古城》的邮票,我会贴在写给乌丽娜的信上。
齐读第22~23段。
⑵乌丽娜会嗅到丽江古城月光的香味吗?体会这句话的妙处。
⑶引导学生体会“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⑷指导朗读,读出“我”对乌丽娜的想念之情。
10 我和乌丽娜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注意多音字”娜”.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一)回顾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1.体会丽江的美.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老师点拨以下几点:(1)整体描写.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2)局部描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数量多:354座.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材料多:石头,木头.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3)总结过渡.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结: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10.我和乌丽娜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重点难点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同学们,我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已经生活了好几个年头,你一定和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课上一起学习,课下一起活动,团结互助,形影不离。
下面就请你和你的同桌介绍一下自己最好的朋友。
(学生相互说)2.今天我们来看看一对好朋友在丽江游玩的故事。
板书课题:10.我和乌丽娜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自学生字、词)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3)词语理解:旋律:音乐上指若干乐音的有规律、有节奏的组合。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呜咽:极力压抑地低声哭泣。
陶醉: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面。
不由自主:控制不住自己。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检查指导:(1)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在丽江逛古城,数小桥的故事。
(2)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就是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无与伦比的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知府.(fǔ、fù)汩.汩而流(ɡǔɡū)浣.洗(huàn huān)住宅.(zhái zhai)捶.腿(chuíchuī)粑.粑(bāba)二、辨字组词嘛()诧()酥()捶()逛()麻()宅()醒()锤()狂()三、选词填空。
依山而建热闹知府大印错落有致丽江古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古城房屋_________,高高低低,_________,就连最_________的四方街,也只有巴掌大。
方方的一个场院,据说是照着“________”的形状建成的。
参考答案:一.fǔɡǔhuàn zhái chuíbā二、玩嘛诧异油酥邮票捶腿闲逛麻辣住宅睡醒飘渺锤子疯狂三、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热闹知府大印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教学过程】一、再读课文,整体回顾1.学生练习感情朗读。
2.回顾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指名回答,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一)课文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我”和乌丽娜数桥)(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1.体会丽江的美。
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丽江的美的。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以下几点:(1)整体描写——丽江古城古城有什么特点?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水、桥“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什么样的美?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美丽。
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出示句子:“乌丽娜穿了一身纳西姑娘鲜艳的衣装,映照着流水,特别好看。
”“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有时候静静地听流水说话,听从水边宅院里传来的纳西古乐。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一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三、感悟表达,学习写法(1)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小姑娘?(快乐、活泼、好奇、热情礼貌,热爱生活……)(2)乌丽娜这个人物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描写人物的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还要能揭示人物性格,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同时语言要简练。
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生动,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
本文中就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乌丽娜的性格特点。
如“好吧,那我就舍命陪君子!”等对“我”的语言描写表现出“我”与乌丽娜的深厚友情。
又如“‘哈哈哈……’乌丽娜突然大笑起来”表现出她的聪明和活泼。
四、课堂延伸,积累背诵1.乌丽娜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这不就是一个大大的“象形字“吗?()2.就连最热闹的四方街,也只有巴掌大。
()3.乌丽娜,你嗅到丽江古城月光的香味了吗?()二、修改病句。
1.乌丽娜逛古城只喜欢在丽江。
修改:2.都说丽江被水给带来了美丽。
修改:3.从水边宅院里听传来的纳西古乐。
修改:4.把邮票寄给她,我看到邮票。
修改:三、请参照课文第10段,回答下列问题1.古城的桥有哪一种类型?2.桥栏有什么雕刻吗?语言文字是什么呀?参考答案:一、1.反问2、夸张3.反问二、1.乌丽娜在丽江只喜欢逛古城2.都说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
3.听从水边宅院里传来的纳西古乐。
4.我看到邮票,把邮票寄给她三1.石板桥、木拱线、石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2.雕刻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各种鸟兽花木,语言文字是东巴象形文。
【板书设计】一(1、2)乌丽娜学汉语。
二(3、4):乌丽娜爱好逛古城。
三(5~20):“我”和乌丽娜数小桥。
四(21~23):我对乌丽娜的思念。
热爱丽江古城难忘深厚友情我和乌丽娜【课后反思】《我和乌丽娜》以富有诗意的叙事抒情,讲述了德国小姑娘乌丽娜在丽江的故事,带给我们回味无穷的审美感知和至美至趣的地域风韵。
全文共23段,先说德国小姑娘乌丽娜是我的同桌,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学说汉语、认汉字了,接着写了“我”和德国小姑娘乌丽娜在丽江逛古城、数小桥,最后写了后来乌丽娜回德国去了,“我”给她写信的事。
通过本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想象丽江的美景,欣赏丽江的美丽,积累语言。
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美好——美丽的景色、执著认真的孩子、诚挚的友谊。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在逐渐加深。
再加上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但我还是明显意识到有很多不足之处:1、目标过大,不宜达到。
虽然我只写了两个大目标但是它里面涵盖的小目标较多。
一节课时间,学生自学讨论很难达到。
品读环节我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朗读5——20自然段,找出描写丽江古城“水”和“桥”的段落,再细读,看看丽江古城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桥”?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在小组内交流。
这样我把“桥”和“水”放在一块,让学生去读去说特点,再谈感受。
那么这个具体指导就显得臃肿,学生也不好把握时间,如果把这个学习指导再具体一下,分成两段时间来学习效果就会好得多。
比如,在文中找出描写水的句子读读,看看水有什么特点?在小组内交流,这个目标很容易达到。
接着再提出,那桥呢?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找找看。
在小组内交流。
这样学生学习有针对性,自然就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