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冷翠山居闲话---上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654.00 KB
- 文档页数:15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领会作者对翡冷翠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对朱自清的了解相对较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朱自清及其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翡冷翠山居生活的情感表达。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介朱自清及其作品。
提问:你们对大自然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认识?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3 合作探讨:小组讨论: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4.4 教师讲解: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讲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5 情感体验:学生闭眼想象课文中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6 课堂小结: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章: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分析并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大自然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高考语文第13课《翡冷翠山居闲话》课堂学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徐志摩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请从文章中勾画出类似的富有诗意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对营造优美的抒情意境所起到的作用。
【提示】第1节:“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这段描写营造了一种明净清朗的意境,“不生烟”“不起霭”,用否定语式强调明净的“空气”是“美秀风景”的必要背景,表达了赏景者对纯明净洁美好境界的由衷赞美之情。
第4节:“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这段文字中,林中的莺燕吟唱春光,漫长的山径开拓胸襟,澄蓝的天空静定心地,澄澈的泉水洗滤心灵;激荡活力,一切都那么明洁和美好,充满生机,诸种自然物象共同营构出一个桃花源般的人间仙境,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拥抱自然、融合自然的淳美感情。
第5节:“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气里寻得?”这里,风籁、云彩、起伏的山、香气洋溢的花草等,是一切美好情思的孕育之腹,人的身心投入其中,则物我交融无间,其境是何等的幽美?作者用反问句式表达了一种“自然崇拜”的感情:人的一切伟大的思想、清明的情愫、优美的灵感都源于自然,或者说,都得拜自然万物之赐。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设想:(一)重点和难点:1.全面了解徐志摩,鉴赏诗化语言,把握考纲要求的比喻、拟人等修辞。
2.培养把握关键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在理思路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内在逻辑的能力。
3.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
4.体悟作者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对爱的信仰,对自然纯粹的情感,体会抒情散文的纯粹性。
(二)教学方法朗读、分析、鉴赏(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自学1.请学生根据《非常学案》中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搜集了解,介绍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活跃课堂)教师用【ppt】呈现,借助诗意的语言营造意境,创设美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25年7月,“五卅”空前的血案,社会沉重的黑暗,高涨的革命运动,使徐志摩非常沉闷、惊恐从他自身而言,1924年4月,他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并与之热恋,此事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使得徐志摩十分痛苦和矛盾。
所以1925年他出游欧洲,想暂时摆脱一下生活的苦恼和困境他在意大利住了一段时间,将他的伤悲、感触托付于纸,结集为《翡冷翠的一夜》,其中《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成的。
3. xuàn()染清chè() xiāo()闹 jī()绊怪pǐ()温驯()摩挲()雾霭()摇曳()苔藓()诡()异二、检查1.近义词区分做客/作客踌躇/徘徊2.通读全文,概括每一小节的段意第一节写山居环境之明净可人,景致之美丽诱人,值得一游。
第二节作客山中,无须。
第三节作客山中,无须。
第四节独身闲逛的妙处。
第五节赞美。
三、授课(一)导入新课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放眼自然,你们觉得雨后的天空什么是最美的?七色的彩虹充满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就有这样一位浪漫的诗人、散文家,他深深地被自然之美,被彩虹之美感动,他在英国剑桥留学的时候,某天正下着滂沱大雨,根据林徽因的回忆,那场雨特别大,是英伦小岛上特有的暴雨,他曾经在淋得浑身湿透的情况下,拉着同学温源宁教授一起去雨中等待彩虹的出现,友人拒绝了他,并劝他换下湿透的衣服,穿上雨衣,他没等友人说完就径自跑走了,他回忆他自己都记不清等了多久,居然等到了彩虹。
现代散文选读翡冷翠山居闲话说课稿现代散文选读翡冷翠山居闲话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现代散文选读翡冷翠山居闲话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我将从教材、学习目标、学法、活动过程几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
一.说教材《翡冷翠山居闲话》是选自《现代散文选读》中“是什么让我们感动”专题中的第一篇文章。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题目中的翡冷翠即意大利著名城市弗洛伦萨。
本文通过写作者在弗罗伦萨山居时的一些所闻所感,从感受身的自由到感受心的自由的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希望暂时远离尘世喧嚣,以及希望可以葆有儿童的天真与纯粹,感受大自然,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望,最终抒发作者一种希望得到个人性灵的完全解放和自由的期待。
二.说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以及内部逻辑关系。
2.鉴赏诗意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自然纯粹的爱、对自由执著的追求。
其中,学习重点、难点:1.鉴赏诗意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自然纯粹的爱、对自由执著的追求。
三.说学法朗读法、鉴赏法四.活动安排一课时五.活动过程1.导入:“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才女林徽因这样来回忆她的朋友徐志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味徐志摩的传世名篇《翡冷翠山居闲话》,去感受他的文字之美,感受他对美与自由的执著追求。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优美诗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鉴赏优美语段。
品味语言美,体会意境美。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4小节,并思考概括这几段的内容?板书:第2节身体的自由第3节心灵的`自由第4节身体心灵的融合﹝设计意图﹞《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翡冷翠山居闲话》的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1.2 教学内容简介《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主题及风格1.3 教学活动提问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兴趣教师分享个人对《翡冷翠山居闲话》的阅读体会学生自由讨论并对作品产生兴趣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文学特点2.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文学风格、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修辞手法及语言特色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翡冷翠山居闲话》进行深入阅读学生分享对作品的见解和感受第三章: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角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主要角色及性格特点3.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情感变化3.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角色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角色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析第四章:情节梳理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情节的梳理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情节安排及发展4.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情节安排及发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事件及转折点4.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情节学生分享对情节的梳理和理解第五章:主题探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探讨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题思想5.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深层含义5.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主题的理解和探讨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主题探讨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象征手法、比喻等修辞手法6.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象征手法、比喻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意象及寓意6.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文学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手法分析第七章:作品与环境的关系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物心情的关联7.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物心情、命运的相互关系7.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分享对环境描写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第八章:作品与现实的联系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现实意义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8.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现实意义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及人物命运8.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与现实的联系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作品现实意义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作品与现实的联系分析第九章:创意写作练习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手法和技巧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文学创作热情9.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进行创意写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短文9.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写作任务和要求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发挥想象和创作能力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创作成果10.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10.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文学作品,进行拓展阅读10.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本课程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教师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程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翡冷翠山居闲话》的背景及作者,建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认知。
翡冷翠山居闲话本课话题——拥抱自然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气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
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卑斯与五老峰,西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莱蒙湖与西子湖,剑兰与琼花,某某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它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它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点评:读懂大自然这部奇书的方法和途径:不但需暂时远离尘俗和现代文明的喧嚣,也需一个从容、空旷、能容万物的自由心境,更要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如裸体的婴儿般赤纯、天真,与大自然体悟相通,妙契同化。
概而言之,需要个人性灵之完全的解放与高扬。
极而言之,也许更应该去“倾听”大自然这部奇书。
——生活中的素材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废奴主义者。
梭罗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生态主义哲学家。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
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
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但他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
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
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
高二语文《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崇拜自然,浪迹自然,寄情自然,是徐志摩散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篇《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描述作者在意大利文化名城翡冷翠山居时的心境的,作者用飘逸、秀美、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不加雕饰,不受拘束,没有羁绊的自然纯美的世界。
全文以与隐含的读者“你”交谈“闲话”的口吻和叙述方式展开写景和抒情——亲切自然,又带有些急于让“你”与之共享、与之“众乐乐”的迫不及待。
作者始终扣住“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的中心主题,从个体内心感受的角度和方式着意渲染抒写独自作客于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山中的妙处和快乐的心境。
且让我们假想成那个面聆徐志摩之娓娓“闲话”的“你”,而作一次返归自然、充分解放性灵的诗性漫游吧!自然,这种充分解放性灵的精神漫游,除主体心境首需“空”外,言为心声,语言表达上尤需顺畅无碍,一气贯通。
在徐志摩这篇散文中,正是先声夺人,首先在“语感”的层面上,就营构出一种畅流不息、行云流水的美,足令读者有“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促迫流动感。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摘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
到这儿你好像可以勉强歇一口气,可你再接着读:“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
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你又该上气难接下气了。
仿佛只要你一开始读,就象跳舞女穿上了着魔的“红舞鞋”,不管长句、短句,似乎哪儿都无法打住,非得一气儿读完才够那么一点“性灵的迷醉”。
那种“如万斛泉水不择地而出”的流动之气,着实使得文章“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我们不能不承认并且惊奇:不管徐志摩给人以“西化”的印象有多强烈,他终究还是一个地道的中国现代诗人。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翡冷翠山居的美景。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2 教学内容:展示翡冷翠山居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美景。
朗读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让学生聆听作者的语言和情感。
1.3 教学活动:展示翡冷翠山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美景。
朗读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和情感。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分析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内容和结构。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内容和结构。
探讨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表达方式。
2.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内容和结构。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分析。
第三章:主旨探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探讨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旨。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看法。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旨。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看法。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看法。
分组讨论并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探讨。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创意表达方式,展示自己对翡冷翠山居美景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独特看法。
4.2 教学内容:展示翡冷翠山居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意表达。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摄影、写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翡冷翠山居美景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活动:展示翡冷翠山居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意表达。
学生可以进行绘画、摄影、写作等创作,展示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反思并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