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冷翠山居闲话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36 KB
- 文档页数:2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走进意大利翡冷翠,欣赏一篇优美的山水画作《翡冷翠山居闲话》。
通过欣赏画作,让学生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感受意大利山水的美丽与宁静。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画作背景;2. 欣赏画作,感受意大利山居的美丽与宁静;3.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作者及画作背景介绍2.1 作者介绍本节课将介绍意大利著名画家、建筑师、诗人、音乐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神学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莱昂纳多·达·芬奇。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全才”。
2.2 画作背景介绍《翡冷翠山居闲话》是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一幅代表作,描绘了意大利翡冷翠地区优美的山水风光。
画作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第三章:画作欣赏与分析3.1 画作欣赏让学生观赏《翡冷翠山居闲话》,感受画作的优美线条、色彩搭配和意境。
3.2 画作分析分析画作中的构图、人物、景物、氛围等元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画作。
第四章:互动讨论4.1 讨论话题1. 你会如何描述这幅画作的美丽?2. 画作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3. 画作中的山水、建筑、人物等元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2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心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要求1. 绘制一幅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画作;2. 写一篇关于《翡冷翠山居闲话》的观后感。
5.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在画作创作和观后感写作方面的表现,鼓励创意和个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本节课将拓展学生对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了解,包括他的其他代表作品,如《蒙娜丽莎》、《的晚餐》等,以及他在科学、工程和数学领域的贡献。
6.2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关于莱昂纳多·达·芬奇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平和成就。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领会作者对翡冷翠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对朱自清的了解相对较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朱自清及其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翡冷翠山居生活的情感表达。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介朱自清及其作品。
提问:你们对大自然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认识?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3 合作探讨:小组讨论: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4.4 教师讲解: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讲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5 情感体验:学生闭眼想象课文中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6 课堂小结: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章: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分析并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大自然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高考语文第13课《翡冷翠山居闲话》课堂学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徐志摩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请从文章中勾画出类似的富有诗意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对营造优美的抒情意境所起到的作用。
【提示】第1节:“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这段描写营造了一种明净清朗的意境,“不生烟”“不起霭”,用否定语式强调明净的“空气”是“美秀风景”的必要背景,表达了赏景者对纯明净洁美好境界的由衷赞美之情。
第4节:“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这段文字中,林中的莺燕吟唱春光,漫长的山径开拓胸襟,澄蓝的天空静定心地,澄澈的泉水洗滤心灵;激荡活力,一切都那么明洁和美好,充满生机,诸种自然物象共同营构出一个桃花源般的人间仙境,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拥抱自然、融合自然的淳美感情。
第5节:“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气里寻得?”这里,风籁、云彩、起伏的山、香气洋溢的花草等,是一切美好情思的孕育之腹,人的身心投入其中,则物我交融无间,其境是何等的幽美?作者用反问句式表达了一种“自然崇拜”的感情:人的一切伟大的思想、清明的情愫、优美的灵感都源于自然,或者说,都得拜自然万物之赐。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翡冷翠山居闲话》的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1.2 教学内容简介《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主题及风格1.3 教学活动提问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兴趣教师分享个人对《翡冷翠山居闲话》的阅读体会学生自由讨论并对作品产生兴趣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文学特点2.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文学风格、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修辞手法及语言特色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翡冷翠山居闲话》进行深入阅读学生分享对作品的见解和感受第三章: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角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主要角色及性格特点3.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情感变化3.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角色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角色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析第四章:情节梳理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情节的梳理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情节安排及发展4.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情节安排及发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事件及转折点4.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情节学生分享对情节的梳理和理解第五章:主题探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探讨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题思想5.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深层含义5.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主题的理解和探讨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主题探讨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象征手法、比喻等修辞手法6.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象征手法、比喻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意象及寓意6.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文学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手法分析第七章:作品与环境的关系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物心情的关联7.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物心情、命运的相互关系7.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分享对环境描写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第八章:作品与现实的联系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现实意义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8.2 教学内容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现实意义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及人物命运8.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与现实的联系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作品现实意义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作品与现实的联系分析第九章:创意写作练习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手法和技巧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文学创作热情9.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进行创意写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短文9.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写作任务和要求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发挥想象和创作能力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创作成果10.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10.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文学作品,进行拓展阅读10.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本课程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教师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程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翡冷翠山居闲话》的背景及作者,建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认知。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课题解读1.1 课题背景《翡冷翠山居闲话》是意大利作家、诗人但丁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作者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共生。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翡冷翠山居闲话》,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学习《翡冷翠山居闲话》全文,了解作者山居生活的情景,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2 写作手法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手法,如描绘景物、表现情感等,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题思想,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教学难点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以大自然为题材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大自然的文学作品,如《瓦尔登湖》、《大自然的日历》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六章:课堂实践6.1 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翡冷翠山居闲话》所描绘的景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文中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作者山居生活,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闲情逸话,形散情坚——《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案例发布时间:2022-01-07T09:19:20.2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7期作者:丁红兵[导读] 本文是一篇田园牧歌情调的“诗化”小品散文,抒发的感情“坚决”“纯粹”,有很多语句学生不一定理解,而我又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因此让学生提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
丁红兵江苏省南京民办实验学校江苏南京210012【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田园牧歌情调的“诗化”小品散文,抒发的感情“坚决”“纯粹”,有很多语句学生不一定理解,而我又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因此让学生提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
我的预习要求做到“三看”:一看,浏览文章、疏通大意;二看,圈点勾画、理清结构;三看,结合问题,深度思索。
要求每个学生提出不少于三个问题,我对学生的问题归类整理,并做成课件,这样,我才能保证以下设想的实施:首先,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欣赏徐志摩著名的抒情诗《再别康桥》中,以精练优美的语言导入新课。
其次,紧扣题目中的“闲话”二字,以第一段为例品析“话”了什么(写了什么内容、写了什么事),又“闲”在哪里(哪些语句体现闲情逸致)。
接着,仿照第一段的例析让学生找“话“题,理结构,此处,要求学生对每一段归纳概括,并交流总结。
然后,悟”闲“意,赏美文。
把已整理成课件的学生问题依段落次序共同探讨交流,考虑到学生提难懂的句子多一点,可适当补充一些优美的句子来共同欣赏,真可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再次,要体现徐志摩的“爱、自由、美”三大理想,在赏析美文过程中始终以“美读”为线,贯穿课堂。
多样的朗读,是赏“美”的保证,如范读、学生模拟读、配乐朗读、齐读、教师配乐朗读等。
同时在赏析过程中要结合难句和佳句品出抒情散文抒情的纯粹和坚决的特点。
最后,扣住“闲话”,指出徐志摩的这篇散文虽是建立在“冥想”的基础上,有“跑野马”的特点,其实行文暗藏章法,原来“闲话”不闲,谈风论景中,“微言”也有“大义”。
《翡冷翠山居闲话》学案学案文化:爱,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一、知识链接1、解题:《翡冷翠山居闲话》,“翡冷翠”是作者对今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的个性翻译,这个译名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遐想。
“山居”就是“作客山中”的意思,作者曾经漫游欧洲,在此城的山中呆过一段时间。
2、徐志摩,浙江海宁人,1897年1月15日生。
新月社的发起人之一。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夜》及散文、翻译等多种。
3、背景链接本文写于1925年7月,“五卅”空前的血案,社会沉重的黑暗,高涨的革命运动,使徐志摩非常沉闷、惊恐从他自身而言,1924年4月,他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并与之热恋,此事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使得徐志摩十分痛苦和矛盾所以,1925年他出游欧洲,想暂时摆脱一下生活的苦恼和困境他在意大利住了一段时间,将他的伤悲、感触托付于纸,结集为《翡冷翠的一夜》,其中《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成的二、预习检测字音、字形xuàn()染清chè()xiāo()闹jī()绊怪pǐ()温驯()摩挲()雾霭()摇曳()苔藓()诡()异二、自主学习(研读课文思考问题)1、纵观全文,说说“客居山中”的妙处主要有哪些?明确:2、作者向我们“闲话”“山居”的妙处,他最看重哪一点?明确:三、合作探究:1.“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胡适曾经说过,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爱”、“自由”、“美”。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沈从文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课文所展现的自然美景和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领会课文所展现的自然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翡冷翠山居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后注释理解生词。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最美的风景,分享对生活的热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以自然美景为题材的短文。
8. 板书设计《翡冷翠山居闲话》作者:沈从文主题:自然美景、美好生活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提高自我认知。
翡冷翠山居闲话-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现代散文选读。
选用苏教版教材《现代散文选读》,其中翡冷翠山居闲话为本次授课重点。
通过本文学习,呈现作者对于生活的真情实感、对思想的独立思考和对文学的深刻认识。
2.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本定义及其特点;2)了解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了解生活在翡冷翠山居的作者亲身体验;3)通过阅读理解、批判性思考,提高学生对于散文的分析和解读能力;4)通过巩固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二、阅读材料1.翡冷翠山居闲话(1)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翡冷翠山,位于四川峨眉山之巅,为道家文化的源头之一。
古时此地草木茂盛,多仙品异草,流传着道法秘传。
后来,该地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家修行为主的龙门派别根据地,为龙门派修行者提供隐居和修行的场所。
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在翡冷翠山居住数年。
杨绛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思考写成文章,其中就有本文。
(2)文本解读文章以作者和家人来到翡冷翠山居为开头,描写了山居的环境和生活习惯。
作者以生活在山中的哲理思考为主线,描写了自己在静处思考所得的感悟,其中包括山川变化、生命和时间等大哲学题目。
在文章的写作技法上,杨绛巧妙地运用对白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将人物描写地更加鲜活生动,同时也提高了文章的情感表达力度。
2.作者简介杨绛(1914年-2016年),笔名落花生,上海人,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化学者,钱钟书之妻。
曾担任北大文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
杨绛的作品以现代散文为主,早期作品写实而朴素,后期作品思想更加深邃,主题更加广泛。
作品包括《我们仨》、《往事并不如烟》等。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教学内容1)背景了解:介绍散文的基本定义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阅读教学:了解翡冷翠山的历史背景,学习作者的生活体验及思考,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3)写作指导:以文本为范本,指导学生学会写作技巧和手法,提高文学表达能力。
《翡冷翠山居闲话》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自然、自由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品味文章清新自然、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
2、难点(1)如何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自由精神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2)如何将文中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批注,分析其表达效果。
3、讨论法:针对文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望能有一刻逃离喧嚣,走进宁静的大自然,享受那份自由与闲适。
今天,让我们跟随徐志摩的脚步,一同走进他笔下的《翡冷翠山居闲话》,去感受那别样的山居生活。
(二)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 年 1 月 15 日—1931 年 11 月 19 日),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三)背景介绍《翡冷翠山居闲话》是徐志摩在 1925 年游历意大利佛罗伦萨(旧译“翡冷翠”)时所写的一篇散文。
当时的徐志摩在异国他乡,远离了国内的喧嚣和纷扰,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写下了这篇充满诗意和浪漫情怀的文章。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分组讨论: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翡冷翠山居的美丽与宁静?这些语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示例:“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高二语文翡冷翠山居闲话学案新人教版课标要求:1、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难点: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
一、课前预习:温驯.()摩挲.()雾霭.()摇曳.()苔藓.()诡.()异取缔.()疮瘢.()山罅.()脉搏.()山壑.()胸襟.()模.样()二、相关链接(一)了解作者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等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短篇小说集《轮盘》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为新月派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随泰戈尔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回国后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二)文题解读“翡冷翠”,即意大利著名城市佛罗伦萨,意大利中部城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散文艺术特色的感悟。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鉴赏散文的艺术特色,学会品味语言。
3.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翡冷翠山居生活的描绘及其寓意。
2. 深入剖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 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翡冷翠山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1.2 简介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3.1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段落。
3.2 鉴赏散文艺术特色,品味语言。
3.3 剖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4. 小组讨论4.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
5. 实践拓展5.1 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现场练笔。
5.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借鉴。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7. 作业布置7.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7.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自身的教学方法。
6.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课后作业7.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点。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翡冷翠山居的美景。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2 教学内容:展示翡冷翠山居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美景。
朗读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让学生聆听作者的语言和情感。
1.3 教学活动:展示翡冷翠山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美景。
朗读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和情感。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分析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内容和结构。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内容和结构。
探讨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表达方式。
2.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内容和结构。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分析。
第三章:主旨探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探讨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旨。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看法。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旨。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看法。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看法。
分组讨论并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探讨。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创意表达方式,展示自己对翡冷翠山居美景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独特看法。
4.2 教学内容:展示翡冷翠山居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意表达。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摄影、写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翡冷翠山居美景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活动:展示翡冷翠山居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意表达。
学生可以进行绘画、摄影、写作等创作,展示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反思并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
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和表达。
从不同角度提出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
相关参考资料和文学作品。
3.2 教学设施:投影仪和幻灯片。
白板和记号笔。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4.2 课文阅读与分析: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和表达。
讨论并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3 深入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思考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思考和珍惜之情。
5.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对教学的评价。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个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感受和体验课文中描述的景观,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翡冷翠山居闲话》是意大利作家弗朗西斯克·阿齐兹尼创作的一篇游记,描述了作者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本章节将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游记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游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手法。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和评价游记文学作品。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风光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章:作品梗概2.1 文章主题本章节将介绍《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第三章:文学特色分析3.1 游记的特点本章节将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文学特色,引导学生了解游记文学的基本特点。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与技能掌握游记文学的基本特点;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作品的文学特色;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主要人物形象本章节将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和特点。
4.2 教学目标4.2.1 知识与技能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动机。
4.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
4.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人物身上汲取正能量。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及作品特点。
1.1.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1.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 运用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3.2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介绍,包括作者沈从文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及作品特点。
2.2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2.3 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及作品特点。
3.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方法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翡冷翠山居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标记不懂的地方。
4.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写作实践,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5.2 写作实践的质量,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翡冷翠山居闲话》的背景及作者徐志摩。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作者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1.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简介作者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主题的?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品味词语与句子2.1 教学目标分析课文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课文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学会欣赏和表达文学作品中的美感。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2.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其美感。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你认为最美的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美感。
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表达文学作品中的美感。
第三章: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3.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难点:深入分析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发现其中的主题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想要传达怎样的主题思想?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第四章:欣赏课文中的自然描写4.1 教学目标欣赏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自然描写。
《翡冷翠山居闲话》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
2、理解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真实”的、“纯粹”的、“坚决”的。
教学设计: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讨论式教学
3、课时计划:一课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学生交流补充你了解的徐志摩)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1897年1月15日生。
新月社的发起人之一。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夜》及散文、翻译等多种。
2、解题
《翡冷翠山居闲话》,“翡冷翠”是作者对今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的个性翻译,这个译名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遐想。
“山居”就是“作客山中”的意思,作者曾经漫游欧洲,在此城的山中呆过一段时间。
3、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25年7月,“五卅”空前的血案,社会沉重的黑暗,高涨的革命运动,使徐志摩非常沉闷、惊恐从他自身而言,1924年4月,他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并与之热恋,此事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使得徐志摩十分痛苦和矛盾所以,1925年他出游欧洲,想暂时摆脱一下生活的苦恼和困境他在意大利住了一段时间,将他的伤悲、感触托付于纸,结集为《翡冷翠的一夜》,其中《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成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取缔()奔赴()澄净()模样()开拓()静僻()2、纵观全文,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客居山中”的妙处主要有哪些?
3、作者向我们展示“闲话”“山居”的妙处时,他最看重哪一点?
4、在文章中哪些部分体现?
探究案
一、通读文章,深入思考
1、请同学们从2-4段找出作者作客山中感受到了哪些妙处?找出关键词或关键句。
2、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请同学讨论讨论,作者一共感受到了哪几方面的自由,这几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请同学们朗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一向浪漫多情、很有女人缘的徐志摩怎么一反常态地朝女人“开刀”,称女人为“美丽的花蛇”?
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家、朋友的家、执事的地方说成是“大牢里的狱室”?
3.“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作者为什么要说得这样严重?表达什么情感?
4.“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卷了起来”,怎么理解这个比喻句?
5.本段文字的用词是不是显得太过偏激?比如:“严格地取缔”“只许”“无非”“严格地为己”“极端的自私”等等。
请同学们朗读第五段,思考下列问题:
6、在翡冷翠的山中漫游,作者除了要求我们不带玩伴,甚至还要求我们“不必带书”,作者为何有此要求?
7、为什么说“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8、在第五段中,你如何理解“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
练习案
1、同学们,自然的力量让志摩感动,志摩对自然的爱让我们感动。
自然万物皆有情,其实古往今来不是徐志摩一个,为自然动情的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能想出一些来吗?
2、的确无数的文人为自然而倾倒,那么他们仅仅是爱自然那美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