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8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0 KB
- 文档页数:10
张掖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8月)高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中讲到孙悟空的故事实际上暗含了佛教“放心”“定心”与“修心”的全过程,来宣扬一种佛家的摆脱迷惑找回本心不得迷失的精神境界。
文学首先是人学。
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魑魅俱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质仍是“人”。
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
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首先,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齐寿,这些全都具有后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前身。
以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其次,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宣扬的“虔诚信教、苦修苦炼、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斗志。
孙悟空如此历炼艰苦,也正因此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而是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阐述了群众集体意识中的人生哲理。
再次,从孙悟空性格中最鲜明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有个性、追求自由。
甘肃省2019届高三试题(语文)线… … … … … … … … … 号…证…考…准… … … … … 号…位…座封… … … … … … 名…姓… … … … … … … … … … 校…学……密甘肃省2019届高三试题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 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
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
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 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
“吾家蜀江上, 江水绿如蓝。
”他虽总在异乡漂泊, 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
其次, 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
在异地他乡, 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
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
“我家峨眉阴, 与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 共饮玻璃江。
”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
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
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处望西川, 应在孤云落照边。
”最后, 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
在异乡, 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 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 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不仅如此, 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 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
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
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 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 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 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 认他乡为故乡。
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
首先将故乡具化, 与异乡对立。
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 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
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内外经验可供参考。
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
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
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
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是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
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
随着地方政府的放权以及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管理方式必然要求发生转变。
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程度确定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
甘肃2019高三第一次高考诊断-语文语文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选择题)1至4页,第二卷(非选择题)5至8页,共8页,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卷须知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振幅唇枪舌剑信笺(qiān)博闻强识(zhi)B、砥砺磬竹难书按捺(nà)半身不遂(sui)C、寒暄沆瀣一气悲怆(chuang)拾级而上(shí)D、嫡系闻过饰非古刹(chà)骁勇善战(xião)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方谴责一切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行为,督促叙利亚政府和各政治派别马上全面停止所有暴力活动,尽快恢复国家稳定。
B“90后”的青年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追求上虽与传统观念多有冲突,但富有创造精神,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
C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将严格限制大陆孕妇赴港产予,今后还将致力于打击相关的违法中介公司,并会采取有力的执法行动。
D在“全省十佳青年戏剧演员”颁奖典礼上,获奖选手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让我心中所有的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3、以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汉武帝既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又在经济上采取了许多有利于进展生产的措施,因而形成了国富民丰的局面。
B.足坛反腐案差不多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引起了太多的关注,而最终的宣判,是否意味着中国足球将离别不堪的过去,迎接一个崭新的以后呢?C、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时候,鲁迅的名言“无穷的远方,许多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让人无疑产生许多感慨。
甘肃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考试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德在著作《色彩论》中描述:“在尊贵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谦卑。
”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灰色一直是隐性的身份,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所指有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的解读。
灰色“集彩性”的低纯度功能不言而喻,是集中多种彩色后的简单而丰富,既影射着自然地理的客观地貌,作为表现形式与手段,也丰富着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优质的视觉协调性促使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
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既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同时也包含人生与艺术某阶段的方向迷失,后者如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这个时期,毕加索的生活条件很差,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忧郁。
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和隐形的文化内涵。
“灰色”广义上的哲思显然适用于文学艺术等社会学门类,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则是:幽、寒、雨、暮、荒、苍、雪、愁、恨等如泣如诉的古典诗意色彩。
《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在此,大美、大音及大象在洗尽铅华后定格为无言、稀声、无形的精神追求,灰色的墨韵在唐代传统书画中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至宋代则在“逸、神、妙、能”中开拓了意态的文人挥毫,及至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肃然,进而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流动着静、虚、恬、淡的古意。
灰色的墨韵循环流动在阴阳五行的虚实水墨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与德加温润的灰色相比,热衷于以灰色、紫罗兰、绿色等打底画纸作画的古典主义大师丢勒的细密画则注重严谨的逻辑,《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中体现了画家精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洞察力。
甘肃省高台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
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
伦理和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最一般的规则体系。
从人与人交往关系的视角看,它被称为伦理规则;从主体的视角看,它被称为道德规则。
在道德规则体系中,有一种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它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这就是道德基准。
道德基准是检验其他道德规则是否值得设立、设立得是否合理的基本参照。
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能反映所处时代社会道德生活的必然性。
二是为社会共同体成员所认同,可以成为全社会的基本道德共识,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共同体成员所践行。
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
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
人们主要是为了交换或交易而生产劳动。
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
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
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及其参与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共同体组成。
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自己所在的多种社会共同体及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孝”被确立为传统社会的道德基准。
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8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近代和当代作家里,我认为有两个女作家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
一个是19世纪上半叶的玛丽•雪莱。
当时科学初兴,但她已警觉到科学家可能走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
一个科学家竟然东拼西凑做出了一个人造人。
最后他后悔莫及,和他造的人一起自我灭亡。
“科学怪人”这个名词现在已成了一个通用的隐喻,任何人类以科学手段创造出来的非自然食物,都叫做“科学怪食”。
另一个则是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前几年在基因改造问题闹得很厉害的时候,她以一本《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以科幻小说的方式尽现无遗。
对近代科学发展略有所知的都当知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乃是生命科学发展快速的阶段。
随着1962年DNA 双螺旋构造的被发现,基因科学进入了黄金时代。
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但科学从来就不是价值中性的事务,科学的使用者是人,而人是个有七情六欲的自私动物。
科学发展后,它也会成为一个体制,一种权力体系。
当科学成了一种权力,科学的滥用、误用甚至科学所造成的公害即难避免。
科学成了一种体制、一种商业、一种权力后,它的自闭和反动最好的例子即是卡逊女士的遭遇。
当年她发表《寂静的春天》,指出除草剂等化学药物造成生态的破坏,于是美国的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她发动排山倒海的围剿。
幸而当时主政的是肯尼迪政府,至少还有知识和判断力,才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
这显示出,当科学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和教育体制,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特权,一个恶势力,并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
而当代基因科技发迹后所造成的“科学怪食”就是个新兴的话题和论争的焦点。
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乃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工程农业公司,例如它可以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
种植这种玉米极为省事,可以大面积喷洒除草剂,少了许多经营成本。
再例如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蕃茄,可以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
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
但欧洲以“英国医学会”为主的一大群生化专家反对这种农业,他们提出了“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基因是会流动的,基因流来流去,接来接去,它的结果完全不可预测,最后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美国的帝王蝗吃了这种被污染的叶子,百分之百会死亡,其他便会生长停滞,这项发现被登在《自然》杂志上,证实了“基因污染”和风险的存在。
前述的作家阿特伍德大胆地认为基因科技发展到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弹”。
它会隐藏不彰,等到其他条件配合,它的致命效果就会出现。
因此,基因科学家已成了新的上帝,把基因接来接去,要什么品质的作物,只要找到基因加以移植,就可以形成新的作物品种,甚至有可能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
但基因科技所造成的未必是个基因乐园,却反而因为基因科学家的走火入魔,而造成人类的恶梦。
人们不敢预测基因的任意接植,最后会形成什么奇怪的品种,也无法预测它的运动会产生生态上什么难测的结果。
科学的发展固然带来许多福祉,但也产生了许多恶梦。
对大自然知所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或许才是科学家应有的谦虚吧!(选自《南风窗》2019年第24期)1.下列关于“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玛丽•雪莱在19世纪上半叶科学初兴的时候,已警觉到科学家定会走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书来警示世人。
B.前几年,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用一本科幻小说《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尽现无遗。
C.美国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发动了排山倒海的围剿。
D.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基因科学必将造福人类。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肯尼迪政府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显示出政府利用特权,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
B.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也将是今后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C.欧洲“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提出了“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
D.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的蕃茄,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就是“基因流动”一种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怪人”和“科学怪食”都是科学发展的产物,自私的使用者不可避免地造成其滥用、误用,科学所造成的公害即难避免。
B.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的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证明基因污染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其危害是致命的。
C.基因科技发展到今天,基因科学家通过基因流动,培植出新的作物品种甚至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都不是难事。
D.正确对待基因科技的态度应该是: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珙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
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
”珙曰:“某为国象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
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种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
”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
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
”盗意益缓。
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青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
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
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
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
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
”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
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途五十,尽哀致毁。
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言者逐之风: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寝.寝:停止。
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具:准备。
D.疾革.,草遗奏言革:痊愈。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3分)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
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
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
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
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O分)(1)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5分)译文:(2)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8.“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答:9.请结含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
(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诗经•氓》)(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尊严死聂鑫森一辆白色的小车,驶出了湘楚大学的校门。
深秋上午的太阳光薄而淡,透出一阵阵的凉意。
从这里到江南医院,要穿过繁华的闹市,加上红绿灯,堵车,满打满算要一个小时。
开车的是程奋,坐在后座的是郑波。
程奋在校办公室当主任,四十八岁,头圆、腹凸、体胖。
郑波比他大两岁,是中文系的教授,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主攻古代文字学,师从程奋的父亲程笃,读硕读博,再当助手,一眨眼过去了二十多年。
两个人久久不说话,在去向医院的这一路上静得只听见车轮摩擦水泥路发出的沙沙声。
古稀之年的程笃肝癌晚期,四个月前住进了江南医院的肿瘤科重症监护室。
郑波在上课、开会之余,一个人去得很勤。
重症监护室是不能随便让人进去探看的,因为里面的空气消了毒。
门上只有一个玻璃镶嵌的小孔,郑波隔一阵就会把眼睛贴上去,打量躺在病床上的程笃:一头银发,满脸愁苦,时而清醒,时而昏迷;鼻子的两孔插着氧气管和胃管,胳膊上插着输液的套管,下面还插着输尿管。
每当这个时候,郑波就会喟然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