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次间周考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30.03 KB
- 文档页数:4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6分)1.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1452 kJ·mol -1 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 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 -1B .同质量的H 2(g)和CH 3OH(l)完全燃烧,H 2(g)放出的热量多C .12H 2SO 4(aq)+12Ba(OH)2(aq)===12BaSO 4(s)+H 2O(l) ΔH =-57.3 kJ·mol -1D .3H 2(g)+CO 2(g)===CH 3OH(l)+H 2O(l) ΔH =+135.9 kJ·mol -1 2.下列化学反应既是放热反应,同时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二氧化碳气体与碳单质高温下的反应B .八水合氢氧化钡固体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C .酸碱中和反应D .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3.已知在25℃下,101 kPa 下,1 g 辛烷C 8H 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 40 kJ 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g) ΔH =-48.40 kJ·mol -1B .2C 8H 18(l)+25O 2(g)===16CO 2(g)+18H 2O(g) ΔH =+11035.2 kJ·mol -1 C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ΔH =+5517.6 kJ·mol -1 D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ΔH =-5517.6 kJ·mol -1 4.下列有关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吸热反应中由于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因而没有利用价值B .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为人类利用C .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5.氯原子对O 3分解有催化作用:O 3+Cl===ClO +O 2 ΔH 1;ClO +O===Cl +O 2 ΔH 2。
高二化学周考(10.16)一、单选题1.2020年11月“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球,展示了以芳纶为主制成的五星红旗,用SiC 增强铝基材料钻杆“挖土”,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研究表明月球表面的“土壤”主要含有氧,硅、铝、铁、镁、钙和钠等元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月球表面的“土壤”所含金属元素镁和铝均可以通过电解其熔融氯化物进行冶炼B.制造探测器中的瞄准镜时使用光导纤维,其主要成分是SiO2C.嫦娥五号望远镜的某些部件由SiC制成,硬度高,耐高温D.“嫦娥五号”使用的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2.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B.1mol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C.标准状况下,5.6L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 AD.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pH>7的溶液中:Na+、Mg2+、SO42-、I-B.使甲基橙溶液变红的溶液中:Al3+、Cu2+、NO3-、SO42-C.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中:Na+、CO32-、SO32-、Cl-D.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Fe2+、SO42-、NO3-4.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kg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土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
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Z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最高化合价之和为0,且均不与W 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X>Y>ZB.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C.化合物XW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5.一定条件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A.最开始导电能力为0,说明冰醋酸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B.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C.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bD.b→c的过程中,c(H+)在增加6.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常温下将铁片放入浓硫酸中剧烈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常温下铁易与浓硫酸发生反应B243Al(SO)溶液中滴加过量稀氨水只生成白色沉淀3Al(OH)只能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C 向K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下层呈紫红色Cl2的氧化性强于I2D 将表面氧化的铜丝从酒精灯的外焰慢慢移向内焰黑色的铜丝变红CuO被内焰中的乙醇蒸气氧化7.乙烯在酸催化下水合制乙醇的反应机理及反应进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2021年高二上学期周考(1)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命题:李永良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6分,总计42分。
)1.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 x kJ·mol-1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 a kJ·mol-1S(s)+2K(s)==K2S(s) ΔH2= b kJ·mol-12K(s)+N2(g)+3O2(g)==2KNO3(s) ΔH3= c kJ·mol-1则x为()A.3a+b-c B.c +3a-b C.a+b-c D.c+a-b2.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3.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COS(g)+H2(g) K=0.1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 D.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4.将1molCO和1molNO2充入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NO2(g)+CO(g)CO2(g)+NO(g),并达到化学平衡,发现有50%的CO转化为CO2。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1molCO 和2molNO2充入上述反应器中,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中的CO2的体积分数是【】A.1/9 B.1/6 C.2/9 D.1/35.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A.烧制陶瓷 B .干冰气化 C.粮食酿酒 D .使用火药 2.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2A(g)+B(g)===2C(g) ΔH <0B.2A(g)+B(g)===2C(g) ΔH >0C.2A+B===2C ΔH <0D.2C===2A+B ΔH <03.将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2∶3B.3∶2∶1C.6∶3∶1D.6∶3∶24.Cu 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 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右图所示,电解总反应为:2Cu+H 2O=====通电Cu 2O+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 mol 电子转移时,有0.1 mol Cu 2O 生成5.25 ℃、101 kPa 下:①2Na(s)+12O 2(g)===Na 2O(s) ΔH 1=-414 kJ/mol ②2Na(s)+O 2(g)===Na 2O 2(s) ΔH 2=-51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D.25 ℃、101 kPa 下,Na 2O 2(s)+2Na(s)===2Na 2O(s) ΔH =-317 kJ/mol6.已知:C(s)+12O 2(g)===CO(g) ΔH =-110.5 kJ·mol -1① C(s)+O 2(g)===CO 2(g) ΔH =-393.51 kJ·mol -1②计算反应C(s)+CO 2(g)===2CO(g)的反应热ΔH 的值为A.-283.01 kJ·mol -1B.+172.51 kJ·mol -1C.+283.1 kJ·mol -1D.+504.00 kJ·mol -17.如图所示,x 、y 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 极板质量增加,b 极板处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下表中的,应向溶液中4加入适量的A.CuSO4B.H2OC.CuOD.CuSO4·5H2O9.下列关于能量的变化及反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B.有些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有些化学键断裂时放出能量C.新化学键的形成不一定放出能量D.有热量变化的反应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10.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Δ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11.向足量H2SO4溶液中加入100 mL 0.4 mol·L-1 Ba(OH)2溶液,放出的热量是5.12 kJ。如果向足量Ba(OH)2溶液中加入100 mL 0.4 mol·L-1盐酸时,放出的热量为2.2 kJ。则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Ba2+(aq)+SO2-4(aq)===BaSO4(s) ΔH=-2.92 kJ·mol-1B.Ba2+(aq)+SO2-4(aq)===BaSO4(s) ΔH=-18 kJ·mol-1C.Ba2+(aq)+SO2-4(aq)===BaSO4(s) ΔH=-73 kJ·mol-1D.Ba2+(aq)+SO2-4(aq)===BaSO4(s) ΔH=-0.72 kJ·mol-112.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3. 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 a为负极、b为正极B a为阳极、b为阴极C 电解过程中,d 电极质量增加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14.500 mL KNO 3和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c (NO -3)=0.6 mol·L -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 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溶液中c (K +)为0.2 mol·L -1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2 mol 电子C.电解得到的Cu 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D.电解后溶液中c (H +)为0.2 mol·L -115.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161.9 kJ,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CO2需消耗5 mol·L -1的KOH 溶液100 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热化学方程式:C 4H 10(g)+13/2O 2(g)===4CO 2(g)+5H 2O(g)的ΔH 为A.+2 590.4 kJ·mol -1B.-2 590.4 kJ·mol -1C.+1 295.2 kJ·mol -1D.-1 295.2 kJ·mol -116.如图,a 、b 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 极附近溶液显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极是电源负极,Y 极是电源正极B.a 极的电极反应是2Cl --2e -===Cl 2↑C.电解过程中CuSO 4溶液的pH 逐渐增大D.Pt 极上有6.4 g Cu 析出时,b 极产生2.24 L(标准状况)气体第‖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2分)17.(8分)(1)已知:①Fe(s)+12O 2(g)===FeO(s) ΔH 1=-272.0 kJ·mol -1; ②2Al(s)+32O 2(g)===Al 2O 3(s) ΔH 2=-1 675.7 kJ·mol -1。 Al 和FeO 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认为,铝热反应可用于工业炼铁,你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射卫星用N 2H 4为燃料,NO 2为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N 2和水蒸气, 已知N 2(g)+2O 2(g)=2NO 2(g),H Δ1= +67.7KJ/molN 2H 4(g)+O 2(g)=N 2(g)+2H 2O(l),H Δ2 = —622KJ/molH2O(l) = H 2O(g) ΔH 3 = +44 kJ·mol -1试写出N 2H 4与 NO 2反应生成N 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18. (8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 、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X 、Y 都是惰性电极,a 是饱和NaCl 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则①电解池中X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X 电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Y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2)如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 选用CuSO 4溶液,则①X 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②Y 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19.(13分)下表列出了断裂某些化学键所需的能量:(1)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图,此反应为________(填 “放热”或“吸热”)反应,其中ΔH =________kJ·mol -1(用含C 和D 的字母表示)。(2)若此能量变化关系图表示反应H 2(g)+12O 2(g)===H 2O(g) ΔH =-241.8 kJ·mol -1,则B =__________kJ·mol-1,x =________。(3)表示Cl 2与HI 气体反应生成碘蒸气与氯化氢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20.( 13分)A 、B 、C 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下表所示: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分别盛放足量的A 溶液、足量的B 溶液、足量的c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M为电源的极;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计算电极e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3)写出乙烧杯中发生电解反应的总反应式。(4)如果电解过程中乙烧杯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析出,此时电解反应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5)此时要使丙中溶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操作是。21. ( 10分)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依据上图,完成下列填空:(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 (选填“不变”“升高”或“下降”)。(2)如果粗盐中SO42-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试剂除去SO42-,该钡试剂可以是(选填a,b,c多选扣分)。a.Ba(OH)2b.Ba(NO3)2c.BaCl2(3)为有效除去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选填a、b、c多选扣分)。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b.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c.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4)在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防止Cl2与NaOH反应;采用无隔膜电解冷的食盐水时,Cl2与NaOH充分接触,产物仅是NaClO和H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南阳市一中2013年秋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时遁市安宁阳光实验学校高阳中学高二(上)第一次周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酸碱中和D.氧化钙溶于水2.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g)+O2(g)△H=+242kJ•mol﹣1B.2H2(g)+O2(g)=2H2O(l)△H=﹣484kJ•mol﹣1C.H2(g)+O2(g)=H2O(g)△H=+242kJ•mol﹣1D.2H2(g)+O2(g)=2H2O(g)△H=+484kJ•mol﹣13.在N2+3H 2 2NH3的反应中,在5s中N2由6mol/L减至2mol/L.则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2.4 mol/(L•s)B.1.6mol/(L•s)C.0.8 mol/(L•s)D.0.08 mol/(L•s)4.一定温度下的反应A(g)+3B(g)⇌2C(g),下列叙述不能表明它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D.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5.如图是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电极为电池的正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B.右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C .负极反应式为D .正极反应式为6.向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能使HCO3﹣数目减少,CO32﹣数目增加的是( )A.稀盐酸B.Ba(OH)2溶液C.NaOH溶液D.Na2SO4溶液7.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H>0.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 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B .升高温度后达新平衡时,增大C.3分钟时,CO和CO2的浓度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8分钟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625 mol•L﹣1•min﹣1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8.ClO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剂.制备ClO2的新工艺是电解法.(1)如图表示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写出阳极ClO2产生的电极方程式:__________;图中b电极为__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2)电解一段时间,当阴极产生状况下气体112ml时,停止电解,则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阴极区pH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ClO2对污水中Fe2+,Mn2+,S2﹣,CN﹣等有明显去除效果,某工厂中污水含CN﹣(a mg/L),现将ClO2把CN﹣氧化成两种无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9.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某工厂使用还原沉淀法处理,该法的工艺流程为: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1)若平衡体系的pH=12,则溶液显__________色.(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a.Cr2O72﹣的浓度不变 b.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c.2v(Cr2O72﹣)=v(CrO42﹣) d.溶液的颜色不变(3)第②步反应中,还原剂为__________,该还原剂反应后生成__________.(4)电镀废液中Cr2O72﹣还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Cr2O72﹣(aq)+2Pb2+(aq)+H2O(l)═2PbCrO4(s)+2H+(aq)△H<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___ 10.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主要过程如下:(1)以N2和H2为原料合成氨气.反应N2(g)+3H2(g)⇌2NH3(g)△H<0①下列措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是(填选项序号)__________.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 d.升高温度②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则N2的转化率a1=__________;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N2的转化率为a2,则a2__________a1(填“>”、“<”或“=”).(2)以氨气、空气为主要原料制硝酸.①NH3被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②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O2(g)⇌2NO2(g)△H>0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t2、t4时刻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__________.a.在t1~t2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在t2时,采取的措施一定是升高温度c.在t3~t4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在t0~t5时,容器内NO2的体积分数在t3时值的最大③向容积相同、温度分别为T1和T2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H<0.恒温恒容下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分别为a1,a2.已知T1<T2,则a1__________a2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有可能(3)硝酸厂常用如下2种方法处理尾气.①催化还原法:催化剂存在时用H2将NO2还原为N2.已知:2H2(g)+O2(g)=2H2O(g)△H=﹣483.5kJ/molN2(g)+2O2(g)=2NO2(g)△H=+133kJ/mol则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②碱液吸收法:用Na2CO3溶液吸收NO2生成CO2若每9.2gNO2和Na2CO3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mol,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高阳中学高二(上)第一次周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酸碱中和D.氧化钙溶于水【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应为放热反应,常见放热反应有大多数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物质的燃烧等,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应为吸热反应,常见吸热反应有大多数分解反应,C、CO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反应等,以此解答.【解答】解: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应为吸热反应,题中B燃烧为放热反应、C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为为放热反应,而碳酸钙受热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为吸热反应,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2.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 2O(g)=H2(g)+O2(g)△H=+242kJ•mol﹣1B.2H2(g)+O2(g)=2H2O(l)△H=﹣484kJ•mol﹣1C.H2(g)+O2(g)=H2O(g)△H=+242kJ•mol﹣1D.2H2(g)+O2(g)=2H2O(g)△H=+484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逆过程为吸热过程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来判断;C、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D、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解答】解:A、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则1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kJ热量,其逆过程就要吸收这些热量,有:H2O(g)=H2(g)+O2(g)△H=+242kJ•mol﹣1,故A正确;B、生成的水应该为气态,而不是液态,故B错误;C、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故C错误;D、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该题型是现在高考的热点.3.在N2+3H 2 2NH3的反应中,在5s中N2由6mol/L减至2mol/L.则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2.4 mol/(L•s)B.1.6mol/(L•s)C.0.8 mol/(L•s)D.0.08 mol/(L•s)【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在5s中N2由6mol/L减至2mol/L,根据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v=计算出N2的平均反应速率,再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出氨气的反应速率.【解答】解:解:在5s内N2由6mol/L减至2mol/L,所以△c(N2)=6mol/L﹣2mol/L=4mol/L.所以5s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2)==0.8mol/(L•s),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氨气的反应速率为:v(NH3)=2v(N2)=0.8mol/(L•s)×2=1.6mol/(L•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通常用定义法、化学计量数法求算.4.一定温度下的反应A(g)+3B(g)⇌2C(g),下列叙述不能表明它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D.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再变化,以此判断.【解答】解:A.当C的分解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故A不符合;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当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C.当A、B、C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D.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所以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选作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5.如图是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电极为电池的正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B.右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C .负极反应式为D .正极反应式为【考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电子流向知,通a气体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b气体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根据电子流向知,左电极为负极,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处通入的气体是甲醇,故A错误;B.根据电子流向知,右电极是正极,正极上氧化剂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b处通入的气体是氧气,故B错误;C.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所以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故C正确;D.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明确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电子流向确定正负极,题目难度中等.6.向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能使HCO3﹣数目减少,CO32﹣数目增加的是( )A.稀盐酸B.Ba(OH)2溶液C.NaOH溶液D.Na2SO4溶液【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HCO3﹣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CO3﹣⇌CO32﹣+H+,使HCO3﹣数目减少,CO32﹣数目增加,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据此分析.【解答】解:A.加入HCl,HCO3﹣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CO3﹣和CO32﹣数目都减少,故A错误;B.加入Ba(OH)2溶液,与CO32﹣反应生成BaCO3沉淀,则CO32﹣数目减小,故B 错误;C.加入NaoH,HCO3﹣⇌CO32﹣+H+正向移动,HCO3﹣的数目减少,CO32﹣数目增加,故C正确;D.加入Na2SO4溶液,对平衡HCO3﹣⇌CO32﹣+H+无影响,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水解平衡移动,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7.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H>0.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 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B .升高温度后达新平衡时,增大C.3分钟时,CO和CO2的浓度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8分钟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625 mol•L﹣1•min﹣1【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固体浓度为常数,不列入表达式;B.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进行,c(CO)增大,c (CO2)减小;C.c(CO2)=c(CO),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根据v(CO)=计算即可.【解答】解:A.反应Fe(s)+CO2(g)⇌FeO(s)+CO(g)中,铁和氧化亚铁为固体,浓度为常数,不列入表达式,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故A正确;B.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进行,c(CO)增大c (CO2)减小,所以增大,故B正确;C.3分钟时,CO和CO2的浓度相等,但反应仍正向进行,未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根据图乙可知,8分钟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为0.5mol/L,所以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625mol/(L•min),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知识,题目难度较大,本题是一道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综合题,注意掌握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8.ClO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剂.制备ClO2的新工艺是电解法.(1)如图表示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写出阳极ClO2产生的电极方程式:Cl﹣﹣5e﹣+2H2O=ClO2↑+4H+;图中b电极为阴极;(填“阳极”或“阴极”)(2)电解一段时间,当阴极产生状况下气体112ml时,停止电解,则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物质的量为0.01mol,阴极区pH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ClO2对污水中Fe2+,Mn2+,S2﹣,CN﹣等有明显去除效果,某工厂中污水含CN﹣(a mg/L),现将ClO2把CN﹣氧化成两种无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O2+2CN﹣=N2↑+2CO2↑+2Cl﹣.【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氯离子放电生成ClO2,由元素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同时生成氢离子;阳离子移向阴极;(2)在阴极发生2H++2e﹣=H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为+1价离子,根据n=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阳离子的物质的量,电解中H+浓度减小,使得H2O⇌OH﹣+H+的平衡向右移动;(3)ClO2将CN﹣氧化,只生成两种气体,应生成氮气与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离子.【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氯离子放电生成ClO2,由元素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同时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l﹣﹣5e﹣+2H2O=ClO2↑+4H+,从图上可见,阳离子移向阴极,所以b为阴极,故答案为:Cl﹣﹣5e﹣+2H2O=ClO2↑+4H+;阴极;(2)在阴极发生2H++2e﹣=H2↑,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为+1价离子,故交换膜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2=0.01mol,电解中阴极H+浓度减小,使得H2O⇌OH﹣+H+的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的pH增大,故答案为:0.01;pH变大;(3)ClO2将CN﹣氧化,只生成两种气体,应生成氮气与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O2+2CN﹣=N2↑+2CO2↑+2Cl﹣,故答案为:2ClO2+2CN﹣=N2↑+2CO2↑+2Cl﹣.【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原理、化学计算等,题目难度中等,电解反应是难点、易错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9.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某工厂使用还原沉淀法处理,该法的工艺流程为: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1)若平衡体系的pH=12,则溶液显黄色.(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ad.a.Cr2O72﹣的浓度不变 b.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c.2v(Cr2O72﹣)=v(CrO42﹣) d.溶液的颜色不变(3)第②步反应中,还原剂为Fe2+,该还原剂反应后生成Fe3+.(4)电镀废液中Cr2O72﹣还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Cr2O72﹣(aq)+2Pb2+(aq)+H2O(l)═2PbCrO4(s)+2H+(aq)△H<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考点】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若平衡体系的pH=12,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逆向移动,以此分析;(2)根据判断平衡状态的方法:V正=V逆,或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则说明已达平衡;(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分析;(4)根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逆向移动,pH越大,平衡正向移动,Pb2+的浓度越大,平衡正向移动,结合图象分析.【解答】解:(1)若平衡体系的pH=12,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逆向移动,则溶液为黄色,故答案为:黄;(2)根据判断平衡状态的方法:V正=V逆,或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则说明已达平衡,a.Cr2O72﹣的浓度不变,为特征定,能判断平衡,故a正确;b.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取决于起始浓度和转化,不能判断平衡,故b错误;c.2v(Cr2O72﹣)=v(CrO42﹣),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关系,不能判断平衡,故c错误;d.溶液的颜色不变,为特征定,能判断平衡,故d正确;故答案为:ad;(3)第②步反应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为Fe2+,被氧化为Fe3+,故答案为:Fe2+;Fe3+;(4)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与图象一致,故A正确;B.pH越大,平衡正向移动的趋势越大,Cr2O72﹣转化率增大,与图象不符,故B 错误;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D.Pb2+的浓度越大,平衡正向移动,Cr2O72﹣的物质的量越小,与图象不符,故D 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等,注意结合信息来分析解答,侧重反应原理和学生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10.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生产硝酸的主要过程如下:(1)以N2和H2为原料合成氨气.反应N2(g)+3H2(g)⇌2NH3(g)△H<0①下列措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是(填选项序号)bc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 d.升高温度②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则N2的转化率a1=12.5%;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N2的转化率为a2,则a2>a1(填“>”、“<”或“=”).(2)以氨气、空气为主要原料制硝酸.①NH3被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②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O2(g)⇌2NO2(g)△H>0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t2、t4时刻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ad.a.在t1~t2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在t2时,采取的措施一定是升高温度c.在t3~t4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在t0~t5时,容器内NO2的体积分数在t3时值的最大③向容积相同、温度分别为T1和T2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H<0.恒温恒容下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分别为a1,a2.已知T1<T2,则a1Da2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有可能(3)硝酸厂常用如下2种方法处理尾气.①催化还原法:催化剂存在时用H2将NO2还原为N2.已知:2H2(g)+O2(g)=2H2O(g)△H=﹣483.5kJ/molN2(g)+2O2(g)=2NO2(g)△H=+133kJ/mol则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H2(g)+2NO2(g)=N2(g)+4H2O (g)△H=﹣1100kJ/mol.②碱液吸收法:用Na2CO3溶液吸收NO2生成CO2若每9.2gNO2和Na2CO3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mol,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O2+CO32﹣=NO3﹣+NO2﹣+CO2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①提高H2的转化率,应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但不能只增大氢气浓度;②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3)mol×=3.75mol,利用差量法计算参加反应氮气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氮气的转化率;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平衡时压强减小,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等效为在上述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2)①NH3被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与水;②a.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压强减小,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b.在t2时瞬间,正、逆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正向移动;c.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密度为定值;d.t2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在t5时移走NO2使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减小;③随反应进行压强减小,压强减小使反应速率减慢,而温度高使反应速率加快,由压强、温度均不相同,不能确定反应速率快慢;(3)①已知:Ⅰ.2H2(g)+O2(g)=2H2O(g)△H=﹣483.5kJ/molⅡ.N2(g)+2O2(g)=2NO2(g)△H=+133kJ/mol根据盖斯定律,I×2﹣Ⅱ可得:4H2(g)+2NO2(g)=N2(g)+4H2O(g);②用Na2CO3溶液吸收NO2生成CO2,反应中有电子转移,N元素发生歧化反应,反应有NO3﹣生成,生成NO3﹣为=0.1mol,9.2gNO2为0.2mol,发生还原的NO2为(0.2﹣0.1)mol=0.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元素被还原为+3价,则生成NO2﹣.【解答】解:(1)①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氢气转化率不变,故a错误;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氢气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平衡正向元素,氢气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氢气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bc;②若容器容积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3)mol×=3.75mol,则:N2(g)+3H2(g)⇌2NH3(g)物质的量减小△n1 2n(N2) 4mol﹣3.75mol=0.25moln(N2)==0.125mol ,故氮气的转化率为×1005=12.5%,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平衡时压强减小,若容器压强恒定,达到平衡状态时,等效为在上述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氮气转化率增大,故氮气转化率a2>a1,故答案为:12.5%;>;(2)①NH3被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与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5O 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 24NO+6H2O;②a.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压强减小,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a正确;b.在t2时瞬间,正、逆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不能是升高温度,应是增大压强,故b错误;c.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密度为定值,故c错误;d.t2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在t5时移走NO2使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减小,故器内NO2的体积分数在t3时值的最大,故d 正确,故选:ad;③随反应进行压强减小,压强减小使反应速率减慢,而温度高使反应速率加快,由压强、温度均不相同,不能确定反应速率快慢,则相同时间内,不能确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相对大小,故选:D;(3)①已知:Ⅰ.2H2(g)+O2(g)=2H2O(g)△H=﹣483.5kJ/molⅡ.N2(g)+2O2(g)=2NO2(g)△H=+133kJ/mol根据盖斯定律,I×2﹣Ⅱ可得:4H2(g)+2NO2(g)=N2(g)+4H2O(g)△H=﹣1100kJ/mol,故答案为:4H2(g)+2NO2(g)=N2(g)+4H2O(g)△H=﹣1100kJ/mol;②用Na2CO3溶液吸收NO2生成CO2,反应中有电子转移,N元素发生歧化反应,反应有NO3﹣生成,生成NO3﹣为=0.1mol,9.2gNO2为0.2mol,发生还原的NO2为(0.2﹣0.1)mol=0.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元素被还原为+3价,则生成NO2﹣,则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O2+CO32﹣=NO3﹣+NO2﹣+CO2 ,故答案为:2NO2+CO32﹣=NO3﹣+NO2﹣+CO2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象、盖斯定律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等,题目比较综合,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考化学试题缺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同温、同压下,某气态烃1体积最多能和2体积HCl气体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0.5mol,最多和4mol Cl2发生取代,则该气态烃是( )A.CH2===CH2B.CH2===CH—CH3C.CH2===CH—CH===CH2D.CH3CH===CH—CH32.下列化合物分别跟溴和铁粉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所得一溴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的是( )3.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①一定有乙烯②一定有甲烷③一定有丙烷④一定没有乙烷⑤可能有甲烷⑥可能有乙炔A.②⑤⑥B.②⑥C.②④D.②③4.将a mol氢气和b mol 乙烯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部分反应生成c mol 乙烷,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A.(3b+0.5a) mol B.(4b+0.5a) molC.(3b+1.5a) mol D.无法判断5、若使0.5mol甲烷完全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则需氯气的物质的量为()A.2.5mol B.2molC.1.25mol D.0.5mol6.将0.2 mol某烷烃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缓缓通入盛有0.5 L 2 mol/L的NaOH溶液中,生成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烷烃为() A.丁烷B.乙烷C.甲烷D.丙烷7.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①②B.①⑤C.①④D.①③④8.下列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D.乙酸和甲酸甲酯9.下列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A.CH2Br2B.C3H6C.C4H10D.C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2H6和C4H10一定是同系物B.C2H4和C4H8一定是同系物C.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D.烯烃各同系物含碳的质量分数相等11.C6H14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所含甲基数和它的一氯取代物的数目与下列相符的是()A.4个—CH3,能生成4种一氯代物B.3个—CH3,能生成5种一氯代物C.3个—CH3,能生成5种一氯代物D.2个—CH3,能生成4种一氯代物12.已知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e-20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Mn-55 Ag-108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
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过程中,阴极质量一定增加B.不论放热还是吸热反应主要是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相对大小决定C.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铁)比马口铁(镀锡铁)更易腐蚀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3.已知:(1)H2(g)+1/2O2(g)====H2O(g)ΔH1= a kJ·mol-1(2)2H2(g)+O2(g)====2H2O(g)ΔH2= b kJ·mol-1(3)H2(g)+1/2O2(g)====H2O(l)ΔH3= c kJ·mol-1(4)2H2(g)+O2(g)====2H2O(l)ΔH4= d kJ·mol-1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c<0B.b>d>0C.2a=b<0D.2c=d>04.有关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电子流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电解池阴极(外电路)D.电流方向是从原电池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 2CO(g) + 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6.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了增强导电性,常常要加入一些电解质,最好选用A.NaOH B.HC1C.NaCl D.CuSO47.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N≡N键的键能946 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 + 3H2 = 2NH3ΔH = -92.4 kJ/mol,则H—N键的键能为A.431 kJ/mol B.391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8.下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A.4>2>1>3>5 B.2>1>5>3>4 C.5>4>2>3>1 D.3>5>2>4>19.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B.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D.银制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 mol·L-1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保持不变的是A.HCl B.NaOH C.Na2SO4D.NaCl11.已知2H2(g)+O2(g)=2H2O(g) ΔH= -484 kJ/mol,则反应:H2O(g)= H2(g)+1/2O2(g) 的ΔH为A.-484 kJ/mol B.+484 kJ/mol C.-242 kJ/mol D.+242 kJ/mol1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 + 1/2O2(g) = ZnO(s) ΔH1= -351.1 kJ/molHg(l) + 1/2O2(g) = HgO(s) ΔH2= -90.7 kJ/mol 。
2014-2015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下)第一周周练化学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1.(3分)常温时,1mol/L的CH3COOH溶液和0.1mol/L的CH3COOH溶液,其[H+]之比为()A.1:1 B.10:1 C.<10:1 D.>10:12.(3分)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HIn(溶液)⇌H+(溶液)+In﹣(溶液)红色黄色故可用于作酸碱指示剂,现有浓度均为0.02mol/L的下列溶液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O4溶液⑤NaHCO3溶液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A.①④B.①④⑤C.②⑥D.②⑤⑥3.(3分)石灰乳悬浊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向Ca(OH)2(固)⇌Ca2++2OH﹣一定量的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维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Ca2+数目减少B.c(Ca2+)增大C.溶液中c(OH﹣)不变D.溶液中OH﹣数目不变4.(3分)相同浓度的一元强酸X溶液和一元弱酸Y溶液各10mL分别与足量金属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起始时速率:X=Y B.反应消耗镁的量:X<YC.产生H2量:X>Y D.反应速率大小:X>Y5.相同浓度的一元强酸X溶液和一元弱酸Y溶液各10mL分别与足量金属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起始时速率:X=Y B.反应消耗镁的量:X<YC.产生H2量:X>Y D.反应片刻后速率:X>Y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6.在室温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I随加入水量(V表示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Q”点导电能力最差的原因是;(2)a、b、c三点处,溶液中C(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电离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3)若要使C点处溶液中C(CH3COO﹣)增大,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2014-2015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下)第一周周练化学试卷(4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1.(3分)常温时,1mol/L的CH3COOH溶液和0.1mol/L的CH3COOH溶液,其[H+]之比为()A.1:1 B.10:1 C.<10:1 D.>10:1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版权所有分析:醋酸存在电离平衡,将其浓度稀释10倍,因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大于原来溶液中c(H+)的.解答:解:在相同温度下,将0.1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则浓度变为原来浓度的,所以稀释后浓度为0.01mol/L,因稀释过程中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因此0.01mol/L溶液中c(H+)大于原溶液中c(H+)的十分之一,因此前者与后者的c(H+)比值小于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弱酸存在电离平衡且其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题目难度不大.2.(3分)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HIn(溶液)⇌H+(溶液)+In﹣(溶液)红色黄色故可用于作酸碱指示剂,现有浓度均为0.02mol/L的下列溶液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O4溶液⑤NaHCO3溶液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A.①④B.①④⑤C.②⑥D.②⑤⑥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版权所有分析:能使指示剂显红色,应使c(HIn)>c(In﹣),所加入物质应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加入溶液应呈酸性,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能使指示剂显红色,应使c(HIn)>c(In﹣),所加入物质应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加入溶液应呈酸性,①④为酸性溶液,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②⑤溶液呈碱性,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为中性溶液,平衡不移动,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移动方向,结合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3.(3分)石灰乳悬浊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向Ca(OH)2(固)⇌Ca2++2OH﹣一定量的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维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Ca2+数目减少B.c(Ca2+)增大C.溶液中c(OH﹣)不变D.溶液中OH﹣数目不变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版权所有分析:向悬浊液中加少量生石灰,发生反应:CaO+H2O=Ca(OH)2,消耗水,由于原溶液已达到饱和,则沉淀溶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各离子的数目减少,但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只与温度有关,故浓度保持不变.解答:解:向悬浊液中加少量生石灰,发生反应:CaO+H2O=Ca(OH)2,A、反应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消耗水,故溶液中钙离子物质的量减小,即Ca2+数目减少,故A正确;B、反应后仍为饱和溶液,c(Ca2+)不变,故B错误;C、溶液中c(OH﹣)不变,故C正确;D、溶液中OH﹣数目减小,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题目难度一般,要注意向悬浊液中加少量生石灰,发生的反应:CaO+H2O=Ca(OH)2,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4.(3分)相同浓度的一元强酸X溶液和一元弱酸Y溶液各10mL分别与足量金属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起始时速率:X=Y B.反应消耗镁的量:X<YC.产生H2量:X>Y D.反应速率大小:X>Y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版权所有分析: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氢离子浓度不同,与金属镁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不同,强酸反应速率快,完全反应后,消耗Mg的量相同,产生氢气的量相同,据此分析.解答:解:A、反应起始时速率X>Y,给A错误;B、反应消耗Mg的量X=Y,给B错误;C、产生氢气的量X=Y,给C错误;D、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氢离子浓度不同,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强酸反应速率快,给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注意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题目难度不大.5.相同浓度的一元强酸X溶液和一元弱酸Y溶液各10mL分别与足量金属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起始时速率:X=Y B.反应消耗镁的量:X<YC.产生H2量:X>Y D.反应片刻后速率:X>Y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版权所有分析:相同浓度的一元强酸X溶液和一元弱酸Y溶液各10mL,所含酸的物质的量相同,足量金属镁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氢离子浓度不同,开始时反应速率X比Y快,反应放热多,溶液温度高,反应速率加快,据此分析.解答:解:A、相同浓度的一元强酸X溶液和一元弱酸Y溶液,X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比Y大,反应速率快,故A错误;B、足量金属镁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消耗Mg的量相同,给B错误;C、足量金属镁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故C错误;D、氢离子浓度不同,开始时反应速率X比Y快,X反应放热多,溶液温度高,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和弱酸与足量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相同,难度不大.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6.在室温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I随加入水量(V表示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Q”点导电能力最差的原因是因为冰醋酸未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2)a、b、c三点处,溶液中C(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 ,电离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c ;(3)若要使C点处溶液中C(CH3COO﹣)增大,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入固体碱,醋酸盐固体,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等.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版权所有分析:(1)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2)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浓度越大,氢离子浓度越大,pH越小;溶液越稀,越促进醋酸电离;(3)要使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可以采用加热、加入含有醋酸根离子的物质、加入和氢离子反应的物质.解答:解:(1)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冰醋酸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冰醋酸不导电,故答案为:因为冰醋酸未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2)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浓度越大,氢离子浓度越大,则a、b、c三点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为c<a<b,溶液越稀,越促进醋酸电离,则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越大,电离程度越大,故答案为:c<a<b;a<b<c;(3)加NaOH固体,氢氧化钠和氢离子反应促进醋酸电离,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加固体CH3COONa,能抑制醋酸电离,但醋酸钠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大于抑制醋酸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加入锌粒,和氢离子反应,促进醋酸电离,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加MgO固体,与氢离子反应,促进醋酸电离,加Na2CO3固体与氢离子反应,促进醋酸电离,故答案为:加入固体碱,醋酸盐固体,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等.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电解质的电离,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
淇滨高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周考化学试卷分值:100,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0个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2.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B.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3.已知H2(g)+Cl2(g)===2HCl(g)ΔH=-184.6 kJ·mol-1,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ΔH为()A.+184.6 kJ·mol-1B.-92.3 kJ·mol-1C.+92.3 kJ D.+92.3 kJ·mol-14.常温下,1 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
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C.H2(g)―→2H(g)ΔH=+436 kJ·mol-1D.H2(g)+F2(g)===2HF(g)ΔH=-25 kJ·mol-15.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b kJ热量,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C2H2(g)+5O2(g)===4CO2(g)+2H2O(l)ΔH=-4b kJ/molB.C2H2(g)+52O2(g)===2CO2(g)+H2O(l)ΔH=+2b kJ/molC.2C2H2(g)+5O2(g)===4CO2(g)+2H2O(l)ΔH=-2b kJ/molD.2C2H2(g)+5O2(g)===4CO2(g)+2H2O(l)ΔH=+b kJ/mol6.为了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①酸溶液的浓度和体积②碱溶液的浓度和体积③比热容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⑥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⑦操作所需的时间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D.全部7.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4O2(g)===2CO2(g)+4H2O(l)ΔH=+890 kJ·mol-1B.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1C.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1D.CH4(g) +O2(g)===CO2(g)+H2O(l)ΔH=-890 kJ·mol-18.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s)+O2(g)===CO2(g)ΔH=+393.5 kJ/molB.2SO2+O2===2SO3ΔH=-196.6 kJ/molC.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D.2H2(g)+O2(g)===2H2O(l)ΔH=-571.6 kJ9.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Q kJ,经测定生成的CO2恰好被100 mL 5 mol·L-1的KOH溶液吸收生成KHCO3,则热化学方程式:C4H10(g)+132O2(g)===4CO2(g)+5H2O(l)的ΔH为()A.-16Q kJ·mol-1 B.+16Q kJ·mol-1 C.-8Q kJ·mol-1 D.+8Q kJ·mol-110.含NaOH 20.0 g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28.7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28.7 kJ·mol-1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28.7 kJ·mol-1C.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1D.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111.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D.1 mol 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热化学方程式为S+O2===SO2ΔH=-297.3 kJ·mol-112.甲醇属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下列能正确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A.CH3OH(l)+32O2(g)===CO2(g)+2H2O(l)ΔH=+763.3 kJ·mol-1B.CH3OH(l)+32O2(g)===CO2(g)+2H2O(l)ΔH=-763.3 kJ·mol-1C.CH3OH(l)+32O2(g)===CO2(g)+2H2O(g)ΔH=-675.3 kJ·mol-1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526.6 kJ·mol-113.已知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ΔH分别是-1411.0 kJ·mol-1和-1366.8 kJ·mol-1,则由C2H4(g) 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ΔH为() A.-44.2 kJ·mol-1B.+44.2 kJ·mol-1C.-330 kJ·mol-1D.+330 kJ·mol-114.已知:Fe2O3(s)+32C(s)===32CO2(g)+2Fe(s)ΔH=+234.1 kJ/mol;C(s)+O2(g)===CO2(g)ΔH=-393.5 kJ/mol;则2Fe(s)+32O2(g)===Fe2O3(s)的ΔH是()A.-824.4 kJ/mol B.-627.6 kJ/molC.-744.7 kJ/mol D.-169.4 kJ/mol15.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v(D)=0.4 mol·L-1·s-1 B.v(C)=0.5 mol·L-1·s-1C.v(B)=0.6 mol·L-1·s-1D.v(A)=0.15 mol·L-1·s-116.反应4CO(g)+2NO2(g)===N2(g)+4CO2(g)开始进行时,CO的浓度为4 mol/L,N2的浓度为0,2 min后测得N2的浓度为0.6 mol/L,则此段时间内,下列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A.v(CO)=1.2 mol/(L·s)B.v(NO2)=0.3 mol/(L·min)C.v(N2)=0.6 mol/(L·min)D.v(CO2)=1.2 mol/(L·min)17.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2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事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3 min后测得密闭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的0.9倍,在此时间内v(H2)是()A.0.2 mol/(L·min) B.0.6 mol/(L·min)C.0.1 mol/(L·min) D.0.3 mol/(L·min)18.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2NO+2CO===N2+2CO2。
四川成都石室中学2021 2021学年高二上周考(9月25日)化学试题 W四川成都石室中学2021-2021学年高二上周考(9月25日)化学试题w2022-2022学年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己知反应;h2(g)+1/2o2(g)=h2o(g)△h11/2n2(g)+o2(g)=no2(g)△h21/2n2(g)+3/2h2(g)=nh3(g)△h3然后△ 2nh3(g)+7/202(g)=2no2(g)+3H2O(g)反应的h为()A.2△ H1+2△H2-2△ H3B△h1+△h2-△h3c。
3.△hl+2△h2-2△h3d。
3.△h1+2△h2-2△h32。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金刚石,s)+o2(g)=co2(g)△h1②c(石墨,s)+o2(g)=co2(g)△h2③c(石墨,s)=c(金刚石,s)△h3=+1.9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 H3=△ H1-△ H2C金刚石比石墨D更稳定。
△ H13.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燃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的酸度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b.R的初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c.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d、在pH=10的条件下,在20到25分钟之间,R的平均降解率为0.04 mol/(1min)4.少量铁粉与100ml0.0l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 加入H2O;②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③ 滴几滴浓盐酸;④ 添加CH3COONa固体;⑤ 加入氯化钠溶液;⑥ 滴入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ml0.lmol/l盐酸a.①⑥⑦b.③⑤⑧c.③⑦⑧d.⑤⑦⑧5.在一定温度下,在一个2L的封闭容器中,X、y和Z的物质量随时间的曲线如图所示。
高二第一次间周考化学试题
7.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B C D
8.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最小的是( )
A .2A(l)+B(l)===2C(g) ΔH 1
B .2A (g)+B(g)===2C(g) ΔH 2
C .2A(l)+B(l)===2C(l) ΔH 3
D .2A(g)+B(g)===2C(l) ΔH 4 9. 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激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22O 2H O 2H 激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氢气是一级能源 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以改善生存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 与我国的“神舟六号”采用液态燃料作推进剂不同,美国的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222442O Cl O 4H N ClO 2NH ;ΔH <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 错误 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1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 的是( ) A.NH 3(g)+
4
5
O 2(g)NO(g)+
4
6
H 2O(g);ΔH =-a kJ ·mol -1 B.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ΔH =-b kJ ·mol -1 C.2CO(g)+O 2(g)
2CO 2(g);ΔH =-c kJ ·mol -1
能量
反应过程 反应物 生成物
能量 反应过程
反应物
生成物
能量
反应过程 反应物 生成物 能量
反应过程
反应物
生成物
D.CH 3CH 2OH(l)+
2
1
O 2(g)CH 3CHO(l)+H 2O(l);ΔH =-d kJ ·mol
-1
12. 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1) △H = ―Q 1 kJ ·mol -1 2H 2(g)+O 2(g)==2H 2O(g) △H = ―Q 2 kJ ·mol -1 2H 2(g)+O 2(g)==2H 2O(1) △H = ―Q 3kJ ·mol -1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 (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KJ A .0.4Q 1+0.1Q 3 B . 0.4Q 1+0.05Q 2 C .0.4Q 1+0.05Q 3 D . 0.4Q 1+0.1Q 2
13.以N A 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 2H 2(g)+5
2
O 2(g)===2CO 2(g)
+H 2O(l) ΔH =-1300 kJ ·mol -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有8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 的能量 B .当1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 的能量 C .当有2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 的能量 D .当12N A 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 kJ 的能量
26.(12分)如右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 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有此推知,MgCl 2溶液和H 2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27.(18分)根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N 2(g)与适量的H 2(g)起反应生成NH 3(g),放出92.2kJ 热量。
(2)1molN 2(g)与适量的O 2(g)起反应生成NO 2(g),吸收68kJ 热量。
(3)1molCu(s)与适量的O 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kJ 热量。
(4)1molC(s)与适量的H 2O(g)起反应生成CO(g)和H 2(g),吸收131.5kJ 热量。
(5)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 8H 18),1molC 8H 18(l )在O 2(g)中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放出5518kJ 热量。
(6)1.00L1.00mol ·L -1HCl 溶液与足量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57.5kJ 热量。
28.(10分)红磷P(s)和Cl 2(g)发生反应生成PCl 3(g)和PCl 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 表示生成1 mol 产物的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P 和Cl 2反应生成PCl 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 和Cl 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 5的ΔH 3=__________,P 和Cl 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 5的ΔH 4________(填“>”“<”或“=”)ΔH 3.
29.(18分)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 2H 4)和强氧化剂(H 2O 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 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已知0.4mol 液态肼和足
量H
2O
2
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H
2O(l)====H
2
O(g);△H=+44kJ·mol-1,则16 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
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N
2(g)+2O
2
(g)====2 NO
2
(g);△H=+67.7 kJ·mol-1, N
2
H
4
(g)+O
2
(g)===
N 2(g)+2H
2
O (g);△H=-53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写出肼与NO
2
完全反应生成
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 N2 (g) + 2O2 (g) = 2NO2 (g)△H = + 67.7kJ/mol N2H4 (g) +O2 (g) = N2(g) +2H2O (g) △H = -543kJ/mol
1/2H2 (g) + 1/2F2 (g) = HF (g) △H = -269kJ/mol
H2 (g) + 1/2O2 (g) = H2O (g) △H = -242kJ/mol
有人认为若用氟代替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则反应释放能量更大,肼和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