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技巧与常见问题的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91.48 KB
- 文档页数:1
桡动脉穿刺术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及精神状况。
2、评估患儿穿刺处皮肤情况。
3、评估患儿血常规检查结果,有无凝血机制障碍。
二、护理措施
1、操作者应技术熟练,动作娴熟、迅速,避免患儿过度哭闹而影响结果。
2、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和呼吸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3、操作者用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的搏动点,也可根据解剖定位:以腕横纹线上桡侧到尺侧线段的 1/4 为穿刺点。
4、采集后及时用琼脂封套将其封闭,避免与空气接触。
5、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延长按压时间并观察局部渗血和患儿情况。
6、操作过程中注意安抚患儿,减轻疼痛。
三、健康指导要点
告知家属采集的目的,取得家长配合。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选用较小的针头尽量减少血管壁的损伤。
3、禁止在输液、输血侧进行穿刺。
4、因动脉压力较高,有疑血功能障碍的患儿拔针后,应延长局部压迫时间至 10 分钟。
桡动脉穿刺方法及要点一、术前准备(一)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呈自然外伸、外展位,置于托板上,与身体保持20°— 30°夹角,可将腕部适当垫起,以便于穿刺桡动脉及随后的导管操作。
(二)消毒铺巾:常规碘扑消毒铺巾,消毒范围包括整个手掌、前臂、肘关节及肘上1/3处,以备必要时改行肱动脉穿刺,同时消毒右侧或双侧腹股沟部备用。
(三)穿刺点的选择:穿刺前摸清桡动脉走行,宜选择桡动脉搏动强、走行直的部位穿刺.一般离手腕横纹处愈近,桡动脉搏动愈强,容易触及,但此处桡动脉有时走行迂曲且细小分支较多,穿刺时导丝容易进入分支,使穿刺难度增加,并且如穿刺点离手腕横纹处过近,插入的动脉鞘管尾部靠近大鱼际,亦不便于导管操作。
故穿刺点多选在距腕横纹2—3cm处(桡骨茎突内侧近心端1-2cm处),该处桡动脉搏动清楚,且距腕关节有一定距离,便于术后压迫止血.若该部位桡动脉迂曲,可再向近心端上移1-2cm。
(四)局部麻醉:先以1%—2%利多卡因0.5—1ml在皮肤穿刺部位注射一个直径1cm左右的小丘疹,进针时针尖斜面向上,基本与皮肤平行,并避开浅表静脉。
应注意利多卡因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因局部皮肤胀起而不易摸清桡动脉搏动。
然后再向桡动脉的下侧后方进针,补充注射利多卡因1—2ml,因利多卡因的弥散能力较强,这样即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不影响穿刺时清楚地触摸桡动脉搏动,并且还对该处桡动脉有一定的固定和向上的支撑作用,特别对于桡动脉搏动较弱者更为适用。
二、桡动脉穿刺1.以Cordis公司桡动脉专用穿刺包为例: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触摸桡动脉搏动,确定桡动脉位置及走行,选好适宜的穿刺点并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将感觉最敏感的中指或食指指腹置于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以指导穿刺针进针方向,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穿刺针进行桡动脉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夹角,针尖斜面朝上,向位于左手中指或食指指腹下方的动脉搏动较强处进针,并注意保持与桡动脉走行方向一致。
在心内科,病人因肥胖或心功能不全不能平卧的老年病人较多,在抽取动脉血气的时候常首选桡动脉。
我们医院一般采用一次性的5ml空针进行穿刺,但因病人动脉搏动较弱或多次穿刺时,为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在备物时选用5ml空针连接05mm的皮试针头进行穿刺(因0.5mm针头管径相对较小、针尖锋利,可减轻穿刺带来的疼痛)。
抽吸0.3ml含450u的抽血用肝素,套上针冒,将注射器管壁充分肝素化,再将注射器内的肝素排至针冒内,携用物至床旁。
初步选择穿刺部位,一般情况下,越靠近腕关节触摸到的桡动脉搏动越明显,因指腹比较敏感,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去触摸。
将患者手掌尽量向下垂或置一小枕于腕关节处,以充分暴露桡动脉搏动处以避免在穿刺时影响进针角度。
穿刺前,讲自己左手的食指、中指指尖和指腹彻底消毒。
将注射器针冒取下放于治疗盘内,排进注射器内的肝素,左手中指和食指感受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轻轻向尺骨方向压下,固定桡动脉,以波动不消失为好,右手拿注射器,以45度角,针头开口向心,对准波动最明显处,轻轻、快速刺入,注意观察注射器乳头部,一旦看到有回血马上停止进针,以右手单手固定注射器并抽血,操作完毕,拔针,将带有肝素液的针冒套上,可防止空气进入注射器官腔(以前是将针尖刺于处理过的瓶塞上,但那样的话还得多准备用物,为提高临床工作效率,现已采取直接套上针冒的办法)。
嘱患者要按压至少10分钟以上。
此方法经我科临床多次使用,初步显示了其可行性和优越性,且成本低,安全可行,值得推广使用。
桡动脉血气分析穿刺技巧桡动脉血气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病情,从而诊断和治疗。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从桡动脉中采集血液,然后进行血气分析,以获得血液中气体的含量和比例。
因此,穿刺的技术是获得可信的检查结果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穿刺桡动脉血气分析的要点。
一、穿刺部位为了保证结果准确,穿刺桡动脉血气分析应该使用正确的部位。
有两种方法可以确定穿刺部位:其一是使用视诊法,另一种是使用超声法。
使用视诊法时,可以轻抚桡动脉及其前面的肌肉,以找到桡动脉的位置;使用超声法时,需要对病人进行超声检查,以帮助确定穿刺部位。
二、穿刺步骤1.备工作:准备洁净的封口带、消毒液、消毒绒签、容器(可以用来装血液)、穿刺器(最常用的是5或10 cc的穿刺器)和穿刺器上的洁净绒签等;2.毒:使用消毒液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通常要消毒3cm以上;3.刺:注意,在穿刺时,穿刺器的头应该垂直插入皮肤,以便顺利穿刺桡动脉;4.血:调整穿刺器的吸力,使血液慢慢流入容器中,一般收取5-10ml即可;5.口:用封口带将穿刺口封口,以防止血液继续渗出。
三、注意事项1.果收取的血液有暗血、凝块或少量血渗出,则需要重新收血;2.血之前,应检查病人的脉搏,如果出现异常,则不能采血;3.刺点周围应该有较好的活动空间,以避免病人在穿刺过程中受伤;4. 使用消毒液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5.小患者的痛苦,使穿刺尽可能小,穿刺过程要尽可能快;6.刺前要充分说明穿刺过程,并让病人心理感到安全。
穿刺桡动脉血气分析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即使有充分的准备工作,仍然需要临床护士具备良好的护理技术。
穿刺护士应熟悉桡动脉的位置,以保证准确性;他们应该有效和安全地进行穿刺,并且应该根据病人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有效地进行桡动脉血气分析穿刺,不仅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护理质量,而且可以为临床护士提供有效的帮助。
以上就是有关桡动脉血气分析穿刺技巧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椀动脉穿刺采血方法
1、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手掌朝上伸展手臂,腕部外展30°绷紧,手指自然放松。
必要时使用腕枕保持角度和定位。
2、操作者站位:动脉血是离心血,采血时应确保针尖斜面朝向病人心脏方向,利于血液进入动脉采血针内。
为保证针尖向心,采集患者左上肢时,操作者应站在患者左侧肢体内侧。
采集患者右上肢时,操作者应站在患者右侧肢体外侧(简称“左内右外”)。
3、穿剌点确定:距腕横纹一横指(约1-2Cm)、距手臂外侧0.5-Iem处,食指单指定位相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
4、消毒: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局部皮肤消毒两遍,消毒区域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5cm,自然待干。
5、穿剌采血:用已消毒食指再次确认穿刺点,使穿刺点固定于手指下方。
另一只手,单手以持笔姿势持动脉采血器,针头斜面向上逆血流方向。
微移定位食指(不离开皮肤),暴露定位点,与皮肤呈45-90°角缓慢刺入。
见血后停止进针,待动脉血自动充盈采血器至预设位置后拔针。
6、按压止血:拔针后立即用干燥无菌纱布或棉签按压5-10min止血。
如果患者正在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或凝血时间较长,应在穿刺部位保持更长时间的按压,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7、标本处理:拔针后第一时间单手完成动脉采血器安全防护操作,将封闭
后的利器部分单手弃至锐器盒中;封闭样本,第一时间轻柔完成抗凝动作。
桡动脉穿刺方法及要点重庆市合川人民医院(401520)曹优文我国在 1973年首次开展冠状动脉造影,1989年加拿大Campeau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1992年荷兰Kiemeneij报道了采用此途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的结果,随之又报道置入支架的结果。
此后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
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器械的改进以及桡动脉穿刺固有的优点,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渐渐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术者所采用,国内近几年也受到重视,但无论是经桡冠脉造影还是介入治疗,成功穿刺桡动脉建立经皮动脉通路是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介入诊治的首要问题和术者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术前准备(一)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呈自然外伸、外展位,置于托板上,与身体保持20?~30?夹角,可将腕部适当垫起,以便于穿刺桡动脉及随后的导管操作。
(二)消毒铺巾:常规碘扑消毒铺巾,消毒范围包括整个手掌、前臂、肘关节及肘上1/3处,以备必要时改行肱动脉穿刺,同时消毒右侧或双侧腹股沟部备用。
(三)穿刺点的选择:穿刺前摸清桡动脉走行,宜选择桡动脉搏动强、走行直的部位穿刺。
一般离手腕横纹处愈近,桡动脉搏动愈强,容易触及,但此处桡动脉有时走行迂曲且细小分支较多,穿刺时导丝容易进入分支,使穿刺难度增加,并且如穿刺点离手腕横纹处过近,插入的动脉鞘管尾部靠近大鱼际,亦不便于导管操作。
故穿刺点多选在距腕横纹2~3cm处(桡骨茎突内侧近心端1~2cm处),该处桡动脉搏动清楚,且距腕关节有一定距离,便于术后压迫止血.若该部位桡动脉迂曲,可再向近心端上移1~2cm。
(四)局部麻醉:先以1%~2%利多卡因0.5~1ml在皮肤穿刺部位注射一个直径1cm左右的小丘疹,进针时针尖斜面向上,基本与皮肤平行,并避开浅表静脉。
应注意利多卡因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因局部皮肤胀起而不易摸清桡动脉搏动。
然后再向桡动脉的下侧后方进针,补充注射利多卡因1~2ml,因利多卡因的弥散能力较强,这样即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不影响穿刺时清楚地触摸桡动脉搏动,并且还对该处桡动脉有一定的固定和向上的支撑作用,特别对于桡动脉搏动较弱者更为适用。
桡动脉血气分析穿刺技巧
桡动脉血气分析是运用应用于穿刺前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及早检测和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为医生提供信息,以便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此,进行桡动脉血气分析的穿刺技术的熟练掌握尤为重要。
桡动脉穿刺对既往和术中出血的病史以及穿刺部位的有关情况要作出仔细的询问,以确保穿刺安全性。
在进行穿刺前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穿刺部位的消毒、穿刺管体的灭菌和穿刺前的血压测量,以确保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
穿刺时要注意保持术中环境卫生,术中杂质对治疗过程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较大的血管需要用较细的针头进行静脉穿刺,而较小的血管可使用稍粗的针头进行穿刺,以便顺利地抽取出血液。
同时,穿刺部位有静脉曲张、血管异常及血管病变时,应采用必要措施,以免出现意外。
在进行桡动脉血气分析之前,需要对病人的血液量、血压、血清、心率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定,以便找出穿刺部位的位置和方向,也就是找出可以成功地进行穿刺的最佳地点。
此外,穿刺技术也需要与病人的体位和心理状态相结合,以保证穿刺的成功率。
在进行穿刺时,有必要对病人的血液中的氧分和气体成分进行检测,以了解病人在血液中的氧分和气体成分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穿刺时要尽可能地减少抽血量,以免影响血液流动和担心出血。
桡动脉血气分析穿刺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它既可以用于诊断,也可以用于治疗,可以找出并有效地治疗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因此,桡动脉血气分析的穿刺技术的熟练掌握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有效的穿刺,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冠脉介入桡动脉穿刺技巧与常见问题的处理作者:努尔比亚·艾比布拉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19期成功的桡动脉穿刺是经桡动脉入路必要条件,是进行桡动脉介入操作的前提,桡动脉穿刺方便,安全,但由于其解剖结构较细,尤其是桡动脉较弱时穿刺难度明显增加,但相比于股动脉,桡动脉较为细小且易于痉挛,所以桡动脉的穿刺难度高于股动脉,尤其是存在桡动脉发育异常,精神紧张等不利因素的患者.穿刺可能会变的更为困难。
也可以桡动脉穿剌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第一个技术难关,掌握规范,合理的穿刺技术有利于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
本文将主要探讨一下桡动脉的穿刺技巧与常见问题的处理作一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条件冠脉介入桡动脉穿刺行患者60例,其中男40女20例,年龄35-70(平均55)岁。
其中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先心病10例,1.2 物品准备治疗盘准备:桡动脉穿刺针1套,5%碘伏或者其他消毒液,无菌纱布,小盐袋。
1.3操作方法与技巧1.3.1穿刺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的穿刺点有助于提高穿剌的成功率,由于桡动脉越靠近远端其走行越为表浅,但其分支也越多,如果穿刺点的选择过于靠近远端,误入分支血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穿刺点过于靠近近心端,也会增加穿刺的难度,而且一旦在选定部位穿刺失败,常需要在向近心端前移重新选择穿刺点。
逋常穿刺点一般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1cm处,因为该部位桡动脉的走行较直且相对表浅,穿刺容易成功,而且桡动脉在该部位的分支相对较少,穿刺误入分支血管的几率较少。
对血管条件差和末梢循环不良的患者,可先行局部热敷,但应在停止热敷30min后方可采血.否则温度的变化可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判定。
局部水肿造成穿刺困难的患者,术者可先用拇指适度按压。
理想的穿刺点应选择在桡动脉走行较直且搏动明显的部位。
1.3.2穿刺的方法及技巧协助协助将患者的穿刺侧臂平伸外展,手腕置于导管床外沿处。
将小盐袋放置在手腕下,太高手腕约10 cm,将患者腕关节及手掌尽量向床沿下背曲呈反弓状,充分暴露桡动脉.嘱患者掌心握一小盐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