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桡动脉穿刺方法及要点一、术前准备(一)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呈自然外伸、外展位,置于托板上,与身体保持20°- 30°夹角,可将腕部适当垫起,以便于穿刺桡动脉及随后的导管操作。
(二)消毒铺巾:常规碘扑消毒铺巾,消毒范围包括整个手掌、前臂、肘关节及肘上1/3处,以备必要时改行肱动脉穿刺,同时消毒右侧或双侧腹股沟部备用。
(三)穿刺点的选择:穿刺前摸清桡动脉走行,宜选择桡动脉搏动强、走行直的部位穿刺。
一般离手腕横纹处愈近,桡动脉搏动愈强,容易触及,但此处桡动脉有时走行迂曲且细小分支较多,穿刺时导丝容易进入分支,使穿刺难度增加,并且如穿刺点离手腕横纹处过近,插入的动脉鞘管尾部靠近大鱼际,亦不便于导管操作。
故穿刺点多选在距腕横纹2-3cm处(桡骨茎突内侧近心端1-2cm处),该处桡动脉搏动清楚,且距腕关节有一定距离,便于术后压迫止血.若该部位桡动脉迂曲,可再向近心端上移1-2cm。
(四)局部麻醉:先以1%-2%利多卡因0.5-1ml在皮肤穿刺部位注射一个直径1cm左右的小丘疹,进针时针尖斜面向上,基本与皮肤平行,并避开浅表静脉。
应注意利多卡因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因局部皮肤胀起而不易摸清桡动脉搏动。
然后再向桡动脉的下侧后方进针,补充注射利多卡因1-2ml,因利多卡因的弥散能力较强,这样即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不影响穿刺时清楚地触摸桡动脉搏动,并且还对该处桡动脉有一定的固定和向上的支撑作用,特别对于桡动脉搏动较弱者更为适用。
二、桡动脉穿刺1.以Cordis公司桡动脉专用穿刺包为例: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触摸桡动脉搏动,确定桡动脉位置及走行,选好适宜的穿刺点并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将感觉最敏感的中指或食指指腹置于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以指导穿刺针进针方向,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穿刺针进行桡动脉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夹角,针尖斜面朝上,向位于左手中指或食指指腹下方的动脉搏动较强处进针,并注意保持与桡动脉走行方向一致。
桡动脉及深静脉穿刺技巧桡动脉穿刺成功的桡动脉穿刺是建立桡动脉入路、顺利进行桡动脉介入操作的前提,但相比于股动脉,桡动脉较为细小且易于痉挛,所以穿刺桡动脉的操作难度要高于股动脉,尤其是对于存在桡动脉发育异常、精神紧张等不利因素的患者,穿刺可能会变得更为困难。
可以说桡动脉穿刺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第一个技术难关,无法成功地进行桡动脉穿刺也是导致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操作失败最常见的原因。
掌握规范、合理的穿刺技术有利于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
1、穿刺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能够降低术者穿刺的难度,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所以穿刺点的选择非常重要。
由于桡动脉越靠近远端其走行越为表浅,但其分支也越多,因此如果穿刺点的选择过于靠近远端,误入分支血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如果穿刺点过于靠近近心端,由于桡动脉的走行较深,也会增加穿刺的难度,而且一旦在选定部位穿刺失败,常需要在向近心端前移重新选择穿刺点。
假如原穿刺部位过于靠近近心端,也会给重新选择穿刺点带来一定的困难。
通常情况下,穿刺点一般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1cm处,因为该部位桡动脉的走行较直且相对表浅,穿刺容易成功,而且桡动脉在该部位的分支相对较少,穿刺误入分支血管的几率较小。
但在某些病例,由于受到桡动脉迂曲、变异等因素的影响,该部位可能并非是最合适的穿刺点,所以穿刺点的选择应因人而异。
理想的穿刺点应选择在桡动脉走行较直且搏动明显的部位。
2、局部麻醉的技巧在局部浸润麻醉时,穿刺前皮下注射过多的麻醉药物会造成穿刺部位的肿胀,从而影响术者对桡动脉搏动的判断,进而增加穿刺的难度,因此建议应用“两步法”给予局麻药物,即穿刺前皮下少量注射麻药,穿刺成功后在鞘管置入前再补充一定剂量的麻醉药物。
但是在注射麻醉药物时进针不宜过深,以免误伤桡动脉。
3、穿刺的手法在桡动脉穿刺时最好能够将患者的腕部垫高,保持腕关节处于过伸状态,有利于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
穿刺时将穿刺者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穿刺部位由远至近依次轻放于患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指示患者桡动脉的走行方向。
远端桡动脉穿刺的应用方案
一、引言
远端桡动脉穿刺是一种新型的血管介入技术,适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远端桡动脉穿刺的应用方案。
二、远端桡动脉穿刺的原理
远端桡动脉穿刺是指通过在手掌侧手腕处将导管插入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
其原理是利用导管将药物或器械送入靶血管,达到治疗目的。
三、适应症
1.冠心病: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等。
2.心肌梗死:可用于紧急介入治疗。
3.肾脏疾病:可用于肾动脉介入治疗。
四、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消毒手部和手臂,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
2.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对手掌侧手腕进行麻醉。
3.穿刺:在麻醉后,用针头穿刺桡动脉,插入导管。
4.治疗:将药物或器械送入靶血管,进行治疗。
5.拔管:治疗结束后,拔出导管并进行止血处理。
五、注意事项
1.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过敏史、病史等。
2.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导管的深度和位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3.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六、优点与不足
1.优点:远端桡动脉穿刺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不足: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导管移位、出血等并发症。
七、总结
远端桡动脉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在多种心血管和肾
脏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细节和安全,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桡动脉穿刺测量血压的原理桡动脉穿刺测量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无创血压测量方法。
其原理是基于袖带压力与动脉内压力的关系,通过检测袖带压力的变化来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
测量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压力传感器来测量袖带压力的变化。
传感器通常位于测量设备中的袖带上,通过充气和排气的方式控制袖带的压力。
桡动脉穿刺测量血压的步骤如下:1. 将袖带套在病人的上臂上,紧贴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的位置。
2. 开始测量前,先调整袖带的初始位置。
袖带要保持在一定的松紧程度,确保能良好贴合肱动脉。
3. 开始测量时,充气袖带至超过预计收缩压的压力。
这会导致肱动脉的闭塞,从而截断了动脉的血流。
4. 接下来,开始释放袖带内的气压,观察到第一次血流通过肱动脉时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这时肱动脉内的压力将迅速升高,直到超过袖带压力,使得血流能够通过肱动脉。
5. 当袖带内的压力与肱动脉内的压力平衡时,会出现血流噪声和动脉舒张压。
这时的压力即为舒张压。
6. 最后,继续放气,使得袖带完全释放,肱动脉获得再次开放。
这时,袖带上记录的最低压力即为舒张压。
需要注意的是,桡动脉穿刺测量血压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操作经验。
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需要准确确定袖带的位置和松紧程度,以确保能够充分闭塞肱动脉。
此外,也需要准确地观察和判断血流噪声的出现和消失时机,以正确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
桡动脉穿刺测量血压具有某些优点,比如可以避免袖带式血压计对肱动脉影响带来的误差。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操作相对复杂、可能引起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桡动脉穿刺测量血压通过测量袖带压力的变化,间接测量动脉内的压力,是一种常见的无创血压测量方法。
其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椀动脉穿刺采血方法
1、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手掌朝上伸展手臂,腕部外展30°绷紧,手指自然放松。
必要时使用腕枕保持角度和定位。
2、操作者站位:动脉血是离心血,采血时应确保针尖斜面朝向病人心脏方向,利于血液进入动脉采血针内。
为保证针尖向心,采集患者左上肢时,操作者应站在患者左侧肢体内侧。
采集患者右上肢时,操作者应站在患者右侧肢体外侧(简称“左内右外”)。
3、穿剌点确定:距腕横纹一横指(约1-2Cm)、距手臂外侧0.5-Iem处,食指单指定位相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
4、消毒: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局部皮肤消毒两遍,消毒区域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5cm,自然待干。
5、穿剌采血:用已消毒食指再次确认穿刺点,使穿刺点固定于手指下方。
另一只手,单手以持笔姿势持动脉采血器,针头斜面向上逆血流方向。
微移定位食指(不离开皮肤),暴露定位点,与皮肤呈45-90°角缓慢刺入。
见血后停止进针,待动脉血自动充盈采血器至预设位置后拔针。
6、按压止血:拔针后立即用干燥无菌纱布或棉签按压5-10min止血。
如果患者正在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或凝血时间较长,应在穿刺部位保持更长时间的按压,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7、标本处理:拔针后第一时间单手完成动脉采血器安全防护操作,将封闭
后的利器部分单手弃至锐器盒中;封闭样本,第一时间轻柔完成抗凝动作。
桡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与处理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ij首次报道了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1]。
此后,随着此项技术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及相关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更新,并且以其对穿刺部位损伤小、不必强制绝对卧床、局部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在全国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诊疗中。
但由于桡动脉路径自身的生理特点及局限性,穿刺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切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
下面简单讲述一下穿刺并发症及一般常规的处理办法:1、桡动脉痉挛国内报道男性桡动脉平均直径为(3.1±0.6)mm,女性为(2.8±0.6)mm,完全可以通过6F(约折合直径为 2.0mm)造影导管或指引导管。
但由于桡动脉血管壁薄、直径相对细小,对血中儿茶酚胺极度敏感。
因此,在术中穿刺针或导丝直接刺激及患者精神紧张,疼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时容易出现血管痉挛。
女性桡动脉较男性更细小,手术操作程中更易发生痉挛[2]。
并且,有些患者血管变异、术者动作不熟练等因素也会诱发桡动脉痉挛。
患者感到局部疼痛剧烈,同时术者导丝导管操作不畅,如应用造影剂造影可发现桡动脉细小。
针对性处理措施:术前对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信任,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可给予适量镇静剂;术者动作熟练,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桡动脉的刺激;也可鞘管内给予解痉、扩血管药物,如硝普钠、维拉帕米、硝酸甘油等。
以上各种措施均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不可强行拔管,以免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可暂时终止此穿刺点的操作,保留导管,选用其他穿刺途径,如肱动脉或股动脉。
2、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是穿刺动脉血管的一项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穿刺压力较大的大动脉。
相对股动脉而言,穿刺桡动脉,因其表浅,易于按压,故发生假性动脉瘤较少见,但由于术中、术后大量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及提前松解加压包扎,可能会增加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形成。
预防及处理假性动脉瘤的方法:①酌情增加穿刺点压迫时间。
经桡动脉路径行PCI治疗的患者,若无明显肢体肿胀及疼痛,可延长压迫时间12h。
桡动脉血气穿刺技巧
桡动脉血气穿刺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定位:触摸到桡动脉的搏动,一般是在桡骨茎突近端1cm处,桡侧腕曲肌肌腱和桡骨头之间,这个部位的桡动脉走行较直且相对表浅,分支相对较少,误入分支血管的几率较小。
2. 消毒:在桡动脉穿刺区域进行常规消毒。
3. 局部麻醉:应用“两步法”给予局麻药物,即穿刺前皮下少量注射麻药,穿刺成功后在鞘管置入前再补充一定剂量的麻醉药物。
这样可以避免皮下注射过多的麻醉药物造成穿刺部位的肿胀,影响术者对桡动脉搏动的判断,增加穿刺的难度。
4. 穿刺:将患者的腕部垫高,保持腕关节处于过伸状态。
穿刺针朝着动脉行走向心方向穿刺,进针时注意观察针尾是否有血液回流。
如果有鲜红血液回流,表明套管针针芯进入了动脉。
再适当降低穿刺针与皮肤的角度,再进针2mm,目的是让穿刺针的外套管进入动脉内。
如果仍有鲜红血液回流,表明套管针完全进入了动脉。
然后略退出针芯,置入外套管。
5. 拔针:在拔出穿刺针时,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出血或血肿。
6. 压迫止血:在拔出穿刺针后,要立即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止血,压迫力度要适中,以免引起局部缺血或疼痛。
以上是桡动脉血气穿刺的技巧,初学者可以在临床工作中通过置入20G穿刺针导管来增加操作练习机会。
桡动脉动脉穿刺术操作流程一、穿刺前准备。
1.1 了解患者情况。
咱得先好好了解患者的情况呀。
这就好比打仗之前先摸清敌人的底细一样重要。
要知道患者的凝血功能咋样,有没有在吃抗凝药之类的,还有患者的血管条件,是粗是细,有没有啥畸形。
这都是为了穿刺的时候能心里有数,可不能马虎大意。
1.2 物品准备。
接下来就是准备穿刺要用的东西啦。
像穿刺针、肝素盐水、消毒用品那是一样都不能少。
这些东西就像是战士的武器,没有它们,咱这穿刺术可没法顺利进行。
把这些东西都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可别到时候手忙脚乱到处找。
二、穿刺操作过程。
2.1 患者体位与穿刺部位选择。
让患者舒舒服服地躺好,手臂要伸直,手腕稍微背伸。
这时候咱就得找个合适的穿刺点啦。
桡动脉就在手腕这儿呢,一般是在桡骨茎突的内侧摸到搏动最明显的地方。
这就像寻宝一样,得找准那个宝藏的位置。
2.2 消毒。
然后就是消毒啦。
拿消毒棉球仔仔细细地在穿刺部位周围擦一擦,就像打扫房间一样,要把细菌这些“小坏蛋”都赶走。
消毒的范围可不能太小,得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行。
2.3 穿刺。
现在到了关键的穿刺环节。
咱得稳住自己的手,就像老中医把脉一样,感受着动脉的搏动。
拿着穿刺针,以合适的角度慢慢刺进去。
这时候可不能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
如果一针没成功,也别慌,调整好心态再试一次。
当看到针尾有回血的时候,就像看到胜利的曙光一样,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三、穿刺后处理。
3.1 固定与包扎。
穿刺成功后,要把针头固定好。
就像把小树苗种好之后得给它加固一样,不能让针头乱动。
然后用敷料包扎起来,要包得稳稳当当的,但是也不能包得太紧,太紧了患者会不舒服的。
3.2 观察与护理。
最后可不能掉以轻心,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看看穿刺部位有没有渗血、肿胀,患者有没有啥不舒服的感觉。
这就好比守护着刚种下的种子,要时刻关注它的生长情况。
要是发现有啥问题,就得及时处理,可不能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桡动脉穿刺术虽然不是啥特别复杂的操作,但每一个步骤都得用心去做,这样才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也能让患者少受点罪。
桡动脉穿刺操作规程一、护理目标1.桡动脉穿刺是新生儿常用的操作技术,可用于监测动脉血气,同步换血或监测动脉有创压。
2.不得作为给药,输液或其他途径。
操作规范,血气标本隔离空气,送检及时,标本合格。
二、操作步骤1.评估患儿病情、意识、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正在进行的治疗(氧疗等)、患者肢体活动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有无水肿、结节、瘢痕、伤口等),若需留置套管针,应评估尺动脉有无足够的血液灌注整个手,方法是先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其血流,此时手掌变白,放松尺动脉仍压住桡动脉,如整个手掌变红,方能插管。
2.准备(1)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一次性无菌注射器5ml一副,安尔碘Ⅱ型皮肤消毒剂、棉签、4.5号头皮针、干棉、,胶布、污物盘、根据需要准备试管。
3.操作方法(1)将5ml注射器上的枕头取下,接上4.5号头皮针。
(2)操作者用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的搏动点,并体会扰动的走行、波动感、位置的深浅和动脉的粗细,新生儿动脉搏动较弱,也可根据解剖定位:以腕横纹线上桡侧到尺侧线段的1/4为穿刺点。
(3)常规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和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再次确定位置,也可用一强光源从侧面投照穿刺区,可看到桡动脉。
(4)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头皮针与皮肤呈45°刺入,针头斜面向上。
(5)见回血即可固定,抽取需要量的动脉血,拔出针头,若有床旁血气分析仪,将血液注入血气分析片即可行血气分析,若需送检验科行血气分析,针头应刺入橡胶塞防止血液标本与空气接触。
(6)拔出针头后迅速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5分钟后用胶布固定。
(7)若需频繁抽动脉血气、换血、监测动脉有创压,可用留置套管针穿刺,穿入桡动脉后取出针芯,将套管在血内推进1cm,固定,用微量泵将含肝素1-5u/ml的生理盐水按1ml/h的速度滴注穿刺点。
(8)轻轻转动注射器将血摇匀。
(9)贴好血标签条码。
(10)标本马上送检。
(11)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
桡动脉(RA)是最常用的动脉穿刺部位之一,我国在2007年成为首个经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超过股动脉的国家。
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经RA途径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而且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下床活动早。
在第十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2018)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樊冰教授就RA穿刺的基本技巧及问题处理进行了详细讲解。
图1 经桡动脉穿刺方法——直接穿刺法图2 经桡动脉穿刺方法——穿透法RA穿刺技巧1. 穿刺点选择➤穿刺点不要过于靠近远端,也不要过于靠近近心端➤穿刺点:一般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1 cm处。
因为该部位RA的走行较直且相对表浅,穿刺更易成功➤理想穿刺点应选择在RA走行较直且搏动明显的部位2. 局麻技巧➤用“两步法”给予局麻药物:第一步,穿刺前皮下少量注射麻药;第二步,穿刺成功后在鞘管置入前再补充一定剂量的麻药➤在注射麻药时进针不宜过深,以免损伤RA3. 穿刺手法➤患者腕部垫高,保持腕关节处于过伸状态➤术者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穿刺部位,感觉RA搏动最强处,指示RA走行方向➤食指所指部位即为穿刺“靶点”,三指所指线路即为进针方向➤进针角度一般为30°~45°,根据血管粗细调整进针角度,见血流出,稍前送再缓慢回撤至喷血,然后送入导丝➤如果进针后未见针尾部回血,可回撤至皮下,调整针尖方向后再次进针➤每次进针后如未见回血,应先判断针尖位置,再重新穿刺4. 送入导丝➤穿刺针尾端喷血良好,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将针固定,右手轻柔送入导丝;如果遇到阻力,调整穿刺针角度或旋转穿刺针,再尝试送入导丝➤切忌强行推送导丝,以免损伤小分支导致前臂血肿5. 置入鞘管➤置入鞘管前在穿刺部位补充一定量麻药,皮肤切口适中,以减小阻力➤保持与血管走行方向一致,缓慢推进鞘管➤置入鞘管后一同撤出扩张管及导丝,经侧管顺利流出血液,鞘管位于血管真腔,桡动脉穿刺成功6. 技巧小结➤选择RA最表浅、搏动最强、走行直的部位➤建议分两步给予局麻药物➤进针方向与皮肤呈30°~45°,与血管走行方向一致➤避免反复穿刺常见问题及处理1. 反复穿刺不成功原因:➤未刺中RA➤注射麻药过多,导致局部皮肤涨起,造成RA搏动减弱➤穿刺部位RA走行迂曲➤RA痉挛导致无回血或回血缓慢对策:➤穿刺皮丘应<1 cm,穿刺成功后补充麻药➤局麻时,混合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使用➤依次上移穿刺点1~2 cm,新穿刺点先不注射麻药,待穿刺成功后补充少量麻药➤更换穿刺点至RA走行较直的部位,再次穿刺2. 搏动良好,但穿刺不成功原因:➤多见于老年体瘦患者➤RA搏动良好,但周围组织较少,缺乏固定➤如果RA发生粥样硬化会出现滚动,导致穿刺针滑向边侧对策:➤用中指、食指将RA推向肌腱,进行固定➤穿刺针斜侧穿刺➤进针速度要快3. 穿刺针刺入RA,但针尾部血流不畅➤多见于穿刺针斜面未全部进入血管:轻缓进针、退针,微调针尖角度、方向➤RA痉挛:导丝可顺畅进入RA➤穿刺针进入RA分支:如果调整穿刺针位置后仍无法顺利送入导丝,常提示此种可能➤穿刺点过于靠近腕部:常需要向近心端前移穿刺部位后再次进针,进针方向与RA走行一致4. 穿刺针回血良好,但送入导丝时阻力较大➤导丝进入RA分支➤RA严重迂曲:需在透视下观察血管走行;实施外压迫,令血管伸直;考虑PTCA导丝;上半鞘➤穿刺针移出血管:需重新穿刺➤RA畸形:如残余RA、RA发育细小等常见并发症及对策1. RA痉挛RA痉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10%。
桡动脉穿刺技巧
桡动脉比较表浅且固定,因此桡动脉是冠脉介入最常用的入路血管。
桡动脉解剖
桡动脉穿刺7 类禁忌证
(1)Allen试验异常。
(2)桡动脉静脉短路。
(3)桡动脉严重迂曲变形。
(4)已知桡动脉近端存在阻塞性病变。
(5)既往有雷诺现象。
(6)手术需要较大口径鞘管(≥8Fr)
(7)桡动脉作为搭桥或透析用血管。
所以很多医生,尤其是欧美医生,仍然习惯在大部分病人中使用股动脉路径。
牢记:穿刺 4 个要点总结
1. 穿前仔细摸清桡动脉走行,选择搏动最强处,一般为腕横纹下 2~3 cm 处。
2. 过近处多有迂曲,易进分支;过远穿刺术后止血困难,易出现并发症。
3. 应表浅麻醉,避免过深致桡动脉痉挛。
4. 多采用透壁法穿刺,进针方向与桡动脉走行一致,角度30~45°,缓慢进针,见血液涌入穿刺针中心「回血」后,再继续推送几毫米,拔出针芯,左手固定,缓慢回撤针套,血液喷出后停止,送入导丝。
切记送入过程不能有任何阻力。
桡动脉穿刺的难点及对策
反复穿刺桡动脉不成功:
1. 注射麻药过多:局部皮肤涨起
2. 没有刺中桡动脉
3. 桡动脉痉挛
对策:
1. 麻药控制
2. 提高技巧:个人习惯(稳、准、狠)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不成功:
1. 没有刺中桡动脉
2. 桡动脉痉挛——无回血或回血缓慢
3. 局部血肿——可有缓慢回血
对策:
1. 依次上移穿刺点——1~2cm
2. 应尽量避开血肿波及范围。
桡动脉穿刺办法及要点一.术前预备(一)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呈天然外伸.外展位,置于托板上,与身材保持20°- 30°夹角,可将腕部恰当垫起,以便于穿刺桡动脉及随后的导管操纵.(二)消毒铺巾:通例碘扑消毒铺巾,消毒规模包含全部手掌.前臂.肘关节及肘上1/3处,以备须要时改行肱动脉穿刺,同时消毒右侧或双侧腹股沟部备用.(三)穿刺点的选择:穿刺前摸清桡动脉走行,宜选择桡动脉搏动强.走行直的部位穿刺.一般离手段横纹处愈近,桡动脉搏动愈强,轻易触及,但此处桡动脉有时走行迂曲且渺小分支较多,穿刺时导丝轻易进入分支,使穿刺难度增长,并且如穿刺点离手段横纹处过近,拔出的动脉鞘管尾部接近大鱼际,亦便利于导管操纵.故穿刺点多选在距腕横纹2-3cm处(桡骨茎突内侧近心端1-2cm处),该处桡动脉搏动清晰,且距腕关节有必定距离,便于术后榨取止血.若该部位桡动脉迂曲,可再向近心端上移1-2cm.(四)局部麻醉:先以1%-2%利多卡因在皮肤穿刺部位打针一个直径1cm阁下的小丘疹,进针时针尖斜面向上,根本与皮肤平行,并避开浅表静脉.应留意利多卡因用量不成过多,不然因局部皮肤胀起而不轻易摸清桡动脉搏动.然后再向桡动脉的下侧后方进针,填补打针利多卡因1-2ml,因利多卡因的弥散才能较强,如许即可达到满足的麻醉后果,又不影响穿刺时清晰地触摸桡动脉搏动,并且还对该处桡动脉有必定的固定和向上的支持感化,特殊对于桡动脉搏动较弱者更为实用.二.桡动脉穿刺1.以Cordis公司桡动脉专用穿刺包为例: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触摸桡动脉搏动,肯定桡动脉地位及走行,选好合适的穿刺点并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将感到最迟钝的中指或食指指腹置于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以指点穿刺针进针偏向,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穿刺针进行桡动脉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夹角,针尖斜面朝上,向位于左手中指或食指指腹下方的动脉搏动较强处进针,并留意保持与桡动脉走行偏向一致.刺入桡动脉后可见穿刺针尾部有血液涌出.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针柄,右手将直头导丝送入穿刺针腔内,并当心向前推动15-20cm后, 用手术刀尖沿穿刺针正中向下切开皮肤约2-3mm,留意刀尖不成过深,以免伤及桡动脉.然后,左手中指及无名指配合按压住桡动脉穿刺点的近心端, 帮助固定住导丝,以防止将导丝拉出,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穿刺针柄将其退出.随后沿直头导丝置入带有扩大管的桡动脉鞘管,送入鞘管时应留意将导丝尾端露出鞘管,然后保存鞘管退出导丝和扩大管. 2.以Terumo公司桡动脉专用穿刺包为例:该类型穿刺针为套管式穿刺针,分为穿刺针芯和穿刺针鞘两部分,无色透明的塑质穿刺针鞘位于穿刺针芯的针尖斜面以上,假如仅是穿刺针针尖的斜面部分刺入桡动脉腔内,固然可见到穿刺针芯尾端有回血,但此时穿刺针的针鞘前端并未进入桡动脉腔内,应持续进针穿透桡动脉后壁,这时穿刺针鞘的前端多已穿透桡动脉后壁,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针鞘柄,右手拔出针芯后,迟缓退针鞘至其尾部有血液喷出,再将直头超滑导丝从穿刺针鞘尾端送入桡动脉,之撤退退却出针鞘,沿导丝置入带有扩大管的动脉鞘管,然后保存鞘管退出导丝和扩大管.三.桡动脉痉挛的预防和处理进步初次穿刺成功率是预防和防止桡动脉痉挛的症结.若桡动脉产生痉挛,桡动脉搏动即会削弱或消掉,此时可试用以下办法处理:①盲穿刺,此办法实用于运用Terumo公司桡动脉穿刺针时.其办法为从穿刺点进针后成扇形进行盲穿刺.②将穿刺点向近心端移动1~2cm,充分麻醉后再行穿刺.③静脉滴注异搏定等解除血管痉挛的药物.④停滞穿刺,等待5~10min后,有时桡动脉痉挛可自行解除,此时行再次穿刺.5 肝素的运用经桡动脉径路行介入诊治的最重要并发症是桡动脉闭塞,是以在送人桡动脉鞘管后可运用多种办法预防桡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例如经鞘管注入“鸡尾酒”(即3 000 U肝素.2.5mg异搏定和200ūg硝酸甘油的混杂液)或经鞘管注入3 000U肝素和200ūg硝酸甘油.今朝仍特殊强调运用3000U肝素的重要性,多半病例桡动脉造影时仅运用3 000U肝素即可,而不必通例用硝酸甘油.利多卡因今朝已很少运用. 四.术后去除鞘管和止血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均可即刻铲除动脉鞘管止血.桡动脉止血办法许多,拔鞘管后可直接加压包扎.止血加压时光为冠脉造影术后2~4h,介入治疗术后4~6h.如用加压器具榨取止血,留意时光不克不及过长,且力度应恰当,不然可增高桡动脉闭塞产生率.。
桡动脉穿刺方法及要点
一、术前准备
(一)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呈自然外伸、外展位,臵于托板上,与身体保持20°- 30°夹角,可将腕部适当垫起,以便于穿刺桡动脉及随后的导管操作。
(二)消毒铺巾:常规碘扑消毒铺巾,消毒范围包括整个手掌、前臂、肘关节及肘上1/3处,以备必要时改行肱动脉穿刺,同时消毒右侧或双侧腹股沟部备用。
(三)穿刺点的选择:穿刺前摸清桡动脉走行,宜选择桡动脉搏动强、走行直的部位穿刺。
一般离手腕横纹处愈近,桡动脉搏动愈强,容易触及,但此处桡动脉有时走行迂曲且细小分支较多,穿刺时导丝容易进入分支,使穿刺难度增加,并且如穿刺点离手腕横纹处过近,插入的动脉鞘管尾部靠近大鱼际,亦不便于导管操作。
故穿刺点多选在距腕横纹2-3cm处(桡骨茎突内侧近心端1-2cm处),该处桡动脉搏动清楚,且距腕关节有一定距离,便于术后压迫止血.若该部位桡动脉迂曲,可再向近心端上移1-2cm。
(四)局部麻醉:先以1%-2%利多卡因0.5-1ml在皮肤穿刺部位注射一个直径1cm左右的小丘疹,进针时针尖斜面向上,基本与皮肤平行,并避开浅表静脉。
应注意利多卡因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因局部皮肤胀起而不易摸清桡动脉搏动。
然后再向桡动脉的下侧后方进针,补充注射利多卡因1-2ml,因利多卡因的弥散能力较强,这样即可达到满意的
麻醉效果,又不影响穿刺时清楚地触摸桡动脉搏动,并且还对该处桡动脉有一定的固定和向上的支撑作用,特别对于桡动脉搏动较弱者更为适用。
二、桡动脉穿刺
1.以Cordis公司桡动脉专用穿刺包为例: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触摸桡动脉搏动,确定桡动脉位臵及走行,选好适宜的穿刺点并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将感觉最敏感的中指或食指指腹臵于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以指导穿刺针进针方向,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穿刺针进行桡动脉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夹角,针尖斜面朝上,向位于左手中指或食指指腹下方的动脉搏动较强处进针,并注意保持与桡动脉走行方向一致。
刺入桡动脉后可见穿刺针尾部有血液涌出。
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针柄,右手将直头导丝送入穿刺针腔内,并小心向前推进15-20cm后, 用手术刀尖沿穿刺针正中向下切开皮肤约
2-3mm,注意刀尖不可过深,以免伤及桡动脉。
然后,左手中指及无名指共同按压住桡动脉穿刺点的近心端, 辅助固定住导丝,以防止将导丝拉出,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穿刺针柄将其退出。
随后沿直头导丝臵入带有扩张管的桡动脉鞘管,送入鞘管时应注意将导丝尾端露出鞘管,然后保留鞘管退出导丝和扩张管。
2.以Terumo公司桡动脉专用穿刺包为例:该类型穿刺针为套管式穿刺针,分为穿刺针芯和穿刺针鞘两部分,无色透明的塑质穿刺针鞘位于穿刺针芯的针尖斜面以上,如果仅是穿刺针针尖的斜面部分刺入桡动脉腔内,虽然可见到穿刺针芯尾端有回血,但此时穿刺针的针鞘前
端并未进入桡动脉腔内,应继续进针穿透桡动脉后壁,这时穿刺针鞘的前端多已穿透桡动脉后壁,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针鞘柄,右手拔出针芯后,缓慢退针鞘至其尾部有血液喷出,再将直头超滑导丝从穿刺针鞘尾端送入桡动脉,之后退出针鞘,沿导丝臵入带有扩张管的动脉鞘管,然后保留鞘管退出导丝和扩张管。
三、桡动脉痉挛的预防和处理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是预防和避免桡动脉痉挛的关键。
若桡动脉发生痉挛,桡动脉搏动即会减弱或消失,此时可试用以下方法处理:①盲穿刺,此方法适用于使用Terumo 公司桡动脉穿刺针时。
其方法为从穿刺点进针后成扇形进行盲穿刺。
②将穿刺点向近心端移动1~2cm,充分麻醉后再行穿刺。
③静脉滴注异搏定等解除血管痉挛的药物。
④停止穿刺,等待5~10min后,有时桡动脉痉挛可自行解除,此时行再次穿刺。
5 肝素的应用经桡动脉径路行介入诊治的最主要并发症是桡动脉闭塞,因此在送人桡动脉鞘管后可应用多种方法预防桡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例如经鞘管注入“鸡尾酒”(即3 000 U肝素、2.5mg异搏定和200ūg硝酸甘油的混合液)或经鞘管注入3 000U肝素和200ūg硝酸甘油。
目前仍特别强调应用3000U肝素的重要性,多数病例桡动脉造影时仅应用3 000U 肝素即可,而不必常规用硝酸甘油。
利多卡因目前已很少应用。
四、术后去除鞘管和止血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均可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止血。
桡动脉止血方法很多,拔鞘管后可直接加压包扎。
止血加压时间为冠脉造影术后2~4h,介入治疗术后4~6h。
如用加压器
具压迫止血,注意时间不能过长,且力度应适当,否则可增高桡动脉闭塞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