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赵歇简介 被项羽分封的诸侯之代王赵歇生平
- 格式:docx
- 大小:4.11 KB
- 文档页数:2
项羽分封诸侯
项羽分封诸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发生在秦朝末年的楚汉战争期间。
当时,项羽率领楚军攻占了秦朝的都城咸阳,并在随后的战争中击败了刘邦,成为了当时最有实力的诸侯。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项羽采取了分封诸侯的措施。
项羽分封的诸侯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六国后裔:项羽恢复了六国的诸侯国,将六国的后裔封为诸侯,如齐王田荣、赵王歇、魏王豹等。
2. 功臣将领:项羽封赏了一些在战争中立下功勋的将领和官员,如龙且、钟离昧等。
3. 自己的亲信:项羽将自己的亲信和支持者封为诸侯,如项伯、项庄等。
项羽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酬谢支持自己的将领和豪强。
然而,这种分封制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诸侯国的自治权过大,容易导致诸侯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和冲突。
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羽的统治逐渐动摇,诸侯国之间也开始互相攻伐。
最终,刘邦率领汉军攻占了项羽的都城彭城,并在随后的战争中击败了项羽,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项羽分封诸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说卢绾,汉高祖最信任的童年伙伴2009-05-24 16:53一、最后的异姓王汉王刘邦五年,也就是他作皇帝的那一年,他封了他童年时代的伙伴卢绾做了燕王,自此之后,王爵便不再对外开放,成为了刘氏一族的专利。
而卢绾,也就是汉高祖封的最后一个王,然而也是最宠幸的一个王。
在卢绾封为王之前,刘邦曾封了七个异姓王。
燕王臧荼衡山王吴芮赵王张耳韩王韩信齐王韩信,后来改封楚王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这七个中,大部分都是项羽时代分封的结果。
除了燕王臧荼和衡山王吴芮外,其他五王基本上都是经过重新洗牌的。
其中赵王张耳在项羽时代被封为常山王,王赵国,而原来的赵王赵歇则被赶到了北边的代国为代王。
张耳被原赵王歇的拥护者陈余击败,在汉元年时投奔了刘邦,后来在刘邦的帮助下复国,为赵王。
在汉五年时死了,由其子,也是刘邦的女婿—张敖继位。
韩王信是韩国贵族,在还定三秦之前,就曾与汉王刘邦有过约定,让他以太尉去攻克韩国,攻克之后便以韩国封他为王。
结果韩王信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终于如愿以偿。
当然,他在荥阳之围时,也曾屈节于项羽,但是刘邦并不追究他,仍然恢复了他韩王的位置。
最初的封王可能是为了激励他为已出力,后来的复职恐怕是碍于张良的面子。
这两个人的封王,是刘邦很主动的作出的决定。
九江王英布呢,算是革命元老了,早在陈涉时代就已经独自带兵打仗,后来投奔项梁,成为项氏集团的得力干将。
在项羽率诸侯打败秦国,重分天下时,英布被封在离项羽最近的地方——九江郡。
依次向左边走就是吴芮被封为衡山王,共敖被封为临江王,王于后来的南郡,都江陵。
据说英布、吴芮、共敖是爱项羽指使的杀害义帝的凶手。
想高祖当年把杀害义帝当作是项羽的天大的罪名,但定天下后,居然没有以这条罪名来惩罚这几个凶手。
吴芮还是做他的王,英布呢,因为为刘邦的汉家天下出了不少力,所以不但原来的地盘没有少,还扩充了不少地盘,成为淮南王。
吴芮因为抗秦时代功劳很大,再者跟英布有一层特殊的关系,所以刘邦也对他算是特别优待,甚至地其他诸侯王都被灭掉了,他还依然保留着,不过是改王较为卑湿的长沙国了。
秦汉之际农民起义军建都赵地考略陈洪玲 秦末农民起义军曾于故赵地域先后建立过称号赵国和常山国的地方割据政权,其政治中心均在故赵地区的信都、襄国(先称信都,后改称襄国。
今邢台市)。
在秦末汉初的前后几年战乱之中,信都、襄国就曾四次作为农民起义军所建赵国政权和常山国政权的政治中心。
现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梳理归纳。
一、武臣立都邯郸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涉发动了大规模的秦末农民起义,不久便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涉称王之后,原魏国的名士旧官吏张耳、陈余也投奔陈涉,加入到农民起义军行列。
陈余向陈涉建议说:“臣尝游赵,知其豪杰及地形,顾请奇兵北略赵地。
”(1)于是,陈涉便“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子卒三千人,北略赵地”(2)。
武臣率领的这支北征军进入赵地后,顺利扩展反秦武装数万人。
至八月即占领了豫北、冀南一带包括邯郸、信都等在内的赵地三十余城。
后来,张耳、陈余因投奔陈涉未被重用,心怀不满,便肆意策动武臣反叛,谋划建立新的地方割据政权。
“武臣乃听之,遂立为赵王。
以陈余为大将,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3),随即便在邯郸建立了武姓赵国政权,脱离了陈涉政权的控制。
二、赵歇于信都建立赵国政权 武臣在邯郸建立赵国政权不久,便命部将李良西攻太原。
李良在久攻受挫的情况下,又受到了秦军的诱降,便产生了动摇,恰在这时他又受到武臣姐姐的羞辱,于是就决意叛变,“遂将其兵袭邯郸。
邯郸不知,竟杀武臣、邵骚”(4)。
在这次变乱中,张耳、陈余因事先有人通风报信得以逃脱。
张耳、陈余便马上纠集残兵,重整旗鼓,并采纳门客的建议,立战国赵王后裔赵歇为赵王。
由于此时叛军李良占据邯郸,赵歇、张耳等只好“居信都”,重建赵国政权,时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的端月(也称正月)。
接着,赵军又击败前来进犯的李良,李良无奈只好投降了秦将章邯。
章邯引兵夷邯郸城郭(5),邯郸城从此遭到严重破坏。
这便是赵歇政权第一次建都信都的社会背景(6)。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西楚霸王项羽自行分封天下共有十八位诸侯
导语:汉元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首先进入关中,驻军灞上。
即位四十多天的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颈系丝绳,封存了皇帝的玉玺、符节,在轵道旁投降。
不
汉元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首先进入关中,驻军灞上。
即位四十多天的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颈系丝绳,封存了皇帝的玉玺、符节,在轵道旁投降。
不久楚国上将军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进入关中地区。
由于楚王曾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项羽准备攻打刘邦,由于张良、项伯的居中调和,刘邦妥协,双方在鸿门宴上达成暂时的谅解。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羽完成了这个从楚怀王开始就历代相传的誓言,志得意满之际向远在后方的楚王询问约定的事,不料楚王的回复只有两个字——“如约”。
事实上已经成为天下第一人的项羽决定抛开毫无战功的楚王,重新划定天下格局,他自立为西楚霸王,然后自行分封天下,共计封了十八位王。
在此后的楚汉争雄中,他们又有怎样的经历、结局呢?
1. 汉王刘邦
沛县人,秦时曾担任泗水亭长。
起兵后率先入关,本应封为关中王,由于项羽的猜忌,被封为汉王,以南郑为国都,统治巴蜀、汉中地区。
之后起兵与项羽争夺天下,最终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公元前195年病逝。
2. 雍王章邯
秦时任九卿之一的少府(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之职。
后率领秦军击溃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击杀项羽的叔父项梁,四处平定义军,成为秦国第一战将。
巨鹿一战败于项羽后,率领二十万秦军投降。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西楚霸王项羽分封天下十八路诸侯的原因是什么导语:公元前205年,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对天下十八路诸侯进行分封。
在这次分封中,有三个人的意义非常特别,这三个人分别是章邯、司马欣和董公元前205年,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对天下十八路诸侯进行分封。
在这次分封中,有三个人的意义非常特别,这三个人分别是章邯、司马欣和董翳。
章邯为封为雍王,建都在废丘,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兴平城南这一带。
司马欣是塞王,建都在栎阳,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东南一带。
董翳是翟王,建都在高奴,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延安一带。
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人的封地,都在陕西境内。
项羽分封的三王,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钳制汉王刘邦。
这三个人原来都是秦国的将领。
在秦末爆发的陈胜吴广起义中,陈胜的部将周文攻破函谷关,对秦国的首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当时章邯便向秦二世提出建议,释放骊山的囚徒,将这些人改编成军队,用以对抗陈胜起义军。
秦二世采纳了章邯的建议,便任命其为大将,另外派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辅佐他。
章邯的计划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对陈胜起义军的作战中,所向无敌,无往不胜。
而章邯所部军队,也一度成为了秦国的王牌军。
在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数十万诸侯联军,抵达巨鹿。
章邯和秦国“长城军”将领王离一起,军队共四十万,在巨鹿一带抵抗项羽的进攻。
在巨鹿之战中,章邯投向项羽,王离也被项羽击败,秦国的主力分崩瓦解。
再说项羽曾和刘邦有过约法三章,谁先进入函谷关,谁就是关中王。
后来由于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耽搁,比刘邦晚入关一个月。
但是项羽凭借其几十万大军的实力,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已楚怀王的名义,分生活常识分享。
西楚霸王项羽《垓下歌》赏析项羽被困,,误认为汉军已经把楚国的全占领了,他慌张地从床上爬起来,饮酒消愁。
看着即将永别的美人,看着心爱的骏马,忍不住唱出了这首慷慨悲凉的《垓下歌》。
作诗之后,项羽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绩。
项羽是将门之子,少年气盛,力能扛鼎,才气超群。
他胸怀大志,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
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投入起义的大潮,成了诸路起义首领中妁佼佼者。
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与几倍于己的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灭了秦军主力,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
此后,项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
但从这一句诗中也可以看出,项羽夸大了个人的力量,这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时不利兮稚不逝”,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
项羽不是新时代的骄子,而是旧制度的牺牲品。
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之中,他虽然与汉军大战七十,小战半百,打了不少胜仗,但仍是匹夫之男,既不善于用人,更不会审时度势,他的失败根本不是什么天意,全是咎由自取。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
项羽被汉军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汉军重围,以致众叛亲离,帐内只剩下他心爱的虞美人。
他夜不能寐,与虞姬悄然相对,借酒浇愁。
突然,四面传来阵阵楚歜,项羽愕然失色,惊呼“汉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项羽明白自己到了穷途末日,绝望的痛苦袭击着他。
王位、天下,得而复失,连自己心爱的女人和战马都保不住了。
邯郸历史简介2007-07-07 09:58:31| 分类:邯郸历史|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赵歇王赵与邯郸城被毁【赵歇王赵与邯郸城被毁】公元前208年,赵王武臣因内讧被杀。
张耳、陈余拥立战国赵王后裔赵歇为赵王,占领了邯郸北部的信都,不久又收复了邯郸。
秦将章邯在连破起义军后又大举攻赵。
是年10月,章邯攻占邯郸,将城郭夷为平地,一度辉煌的邯郸城被彻底毁坏。
张耳受封赵王【张耳受封赵王】公元前204年,刘邦命韩信、张耳统兵数万东出井陉攻赵,大破赵歇军20余万,于?水斩陈余,并追杀赵歇于襄国,赵地从此属汉。
公元前203年,刘邦封张耳为赵王,以韩信为赵相。
次年,刘邦统一全国。
于故赵、燕、梁等地封国,再以张耳为赵王,都邯郸。
刘氏赵国始封【刘氏赵国始封】公元前202年,张耳之子张敖袭封赵王,并娶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为妻。
因刘邦过赵对张敖疏慢,相国贯高欲谋杀刘邦,未遂而事泄。
公元前198年正月,张敖被废为宣平侯,刘邦之子代王刘如意徙封赵王。
由此,汉代刘氏赵王始封。
刘遂叛乱【刘遂叛乱】公元前154年,赵王刘遂因被削藩而联合匈奴举兵参加吴楚七国叛乱。
汉派曲周侯郦寄征讨。
刘遂于邯郸坚守7个月之久。
郦寄引水灌城,城破,刘遂自杀,叛乱失败。
赵王宫丛台火灾【赵王宫丛台火灾】吕后元年(前187)五月,赵王宫丛台发生火灾,使闻名列国的宫殿建筑群毁于一旦。
刘秀与王郎之战【刘秀与王郎之战】更始元年(23)九月,刘秀被任命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
十月持节过黄河到达邯郸,十二月离邯郸北去真定。
刘秀走后,赵敬肃王曾孙刘林诈称算命先生王郎是汉成帝刘鳌之子,拥立为帝,建都邯郸。
黄河以北地区多闻风归顺。
次年,刘秀率部进攻王郎政权,占领邯郸,斩杀王郎。
邯郸之战为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奠定了基础。
曹操攻取邺城【曹操攻取邺城】东汉末年,邺城是袁绍割据北方的中心。
建安八年(203)曹操于黎阳(今河南浚县)击破袁军主力后,于次年春正月进军邺城。
袁军守城将领审配、苏由据势坚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楚汉战争项羽死后嫡系部将境遇冰火两重天导语:刘邦打败项羽,登上了皇帝职位,接下来,他并没有马上封赏功臣,而是干一件在他觉得更为重要的事情,清理项羽部众。
他把原来拥护他的几个诸刘邦打败项羽,登上了皇帝职位,接下来,他并没有马上封赏功臣,而是干一件在他觉得更为重要的事情,清理项羽部众。
他把原来拥护他的几个诸侯重新确认,又把他自己封的两个诸侯王韩信、彭越安顿下来,紧接着就对不拥护他的临江王共尉进行了围剿,几个月后,共尉投降,但刘邦还是在洛阳把他给杀了。
臧荼是秦末起义队伍中燕王韩广的部将,曾经参加过救援赵国的战斗,后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封时被封为燕王,把原来的燕王韩广迁为辽东王。
后来,臧荼攻灭了韩广。
汉三年(前204),韩信攻破赵国,派使者送信给臧荼,臧荼归顺刘邦。
汉五年(前202)十月,臧荼燕地造反,其原因大概是刘邦追杀项羽旧部太紧,臧荼担心早晚会临到自己头上吧?一般人造反,都是先做准备,当开始军事行动的时候再打出某种口号,可是这个臧荼却不,他是先喊出口号说造反,却并没有军事行动。
刘邦亲自带队前往,很快就将臧荼打败,臧荼被擒,被砍头示众。
假如这还是在楚汉相争时期,这种情况一般是不会出现的。
因为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需要的是招降纳叛,尽可能大的形成一个对付项羽的统一战线,而现在做了皇帝,他要最大限度地排斥异己,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刘家天下。
这就是他要排斥项羽部众的根本原因。
当然,排斥项羽部众有政权稳定的需要,也有一个可以对公众言说的理由,因而刘邦可以放手地进行。
当然,这两个人严格说起来算不上项羽的嫡系,只不过是在楚汉之争的初期拥护项羽而已,尤其是后来人家又投降了刘邦。
假如不造反,共尉、臧荼可能也逃不过一死,因为刘邦要建立刘姓一统天下,不允生活常识分享。
项羽的历史小故事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项羽的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项羽兵败垓下一场鸿门宴,让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
随后,项羽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令火烧阿房宫,大火一烧三个月,三百里阿房宫变成一堆瓦砾。
由于项羽原是楚国的贵族,他是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抗秦斗争的,所以,灭秦以后,他不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一旦他觉得可以控制整个局面的时候,就想由自己来统治天下。
他背叛了前约,首先改称楚怀王为义帝,彻底剥夺了他的权力。
紧接着,又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分封为王,这一封,一共封了十八个王,他自己称西楚霸王,其他各王都归他管。
在十八个诸侯王中,项羽最忌讳的就是刘邦,为了削弱他的势力,项羽把他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成为刘邦回到关中的一道屏障。
汉王刘邦前往封地,为了迷惑项羽,他命人把东去的栈道都焚烧了。
由汉中进入关中,山高水险,栈道是必经之路,烧了栈道,就意味着他再没有向东进攻的意思了。
其实,踞守封地的刘邦一直在作着积极的准备,准备东征。
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和韩信率领汉军攻打关中,不到三个月的工夫,就占领了关中和河内的大片土地。
由此,楚汉之争开始了。
到了公元前202年,经过几年的战争,由于刘邦用人得当,项羽过于刚愎自用,刘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了。
成皋一战,汉军大胜,刘邦与项羽彼此讲和,划定了楚汉边界,它就是鸿沟。
鸿沟以西归刘邦,鸿沟以东归项羽。
其实,这次讲和,不过是刘邦的缓兵之计。
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刘邦便约了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会合一处,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灵璧县境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赵歇简介被项羽分封的诸侯之代王赵歇生平
导语:赵歇(?前204),秦末人。
战国时赵贵族。
公元前208年,被张耳、陈馀立为赵王,都信都(今河北邢台西南)。
秦将章邯攻赵,以重兵围攻巨鹿
赵歇(?—前204),秦末人。
战国时赵贵族。
公元前208年,被张耳、陈馀立为赵王,都信都(今河北邢台西南)。
秦将章邯攻赵,以重兵围攻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项羽率兵救赵,大破秦军,他与张耳始得解围。
前206年,张耳从项羽入关,封常山王,他被徙为代王。
后陈馀击走张耳,他复为赵王。
汉楚战争中,陈馀为汉将韩信所败,被杀,他逃回信都,也被追杀。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章邯攻杀项梁,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派部下王离进攻赵国,攻克了邯郸。
后王离围攻张耳、赵歇所在的巨鹿,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赵王与相皆入巨鹿城。
章邯与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其实章邯实想“围点打援”。
直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俘虏王离,解巨鹿之围。
陈馀虽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巨鹿之北,却无实质救援,由于陈馀没有救赵歇、张耳,由此与陈失和。
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分赵地北部,立张耳为常山王,以赵王歇为代王。
陈余不服,以三县之兵袭击常山王张耳。
汉王二年(前205年),张耳败走,投靠汉王刘邦,陈余立代王赵歇为赵王,自立为代王,自己不去代国,在赵国以太傅的身份辅佐赵歇。
汉王三年(前204年)十月(秦历,按夏历和公历仍是前205年),韩信灭魏豹后,继续进军,与张耳出井陉击赵。
井陉之战中赵军败于汉军,韩信在井陉以少数兵力击败号称二十万人的赵军,擒赵王赵歇。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