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1)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70.65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教材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拓展,通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基本知识和解方程的方法,但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方程来解答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未知数和列出方程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选择合适的未知数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未知数和列出方程。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系列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5元,现在打八折出售,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解释解题思路。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
问题可以包括购物、长度、面积等方面,难度可以适当增加。
第1课时: 倒数的认识一、寻找倒数我最快。
924 2320.9 二、前置作业试一试。
1.算一算38 ×83 = 715 ×157 = 5×15 = 112×12=2. 观察上面这组题目的算式和结果,我发现了:(1)(2)(3)其他3.在数学知识里,同时具备这几个条件的,叫做什么呢?让我们在数学书中找到答案把,现在请开书28页(自学)。
通过自学,我认识了 ,并知道(概念),我还想通过数学课了解以下知识 三、快乐填空我在行。
1. ( )的倒数是它本身。
2.65×( )=( )×0.7=0.625×( )=A ×( )(A ≠0)。
3.最小合数的倒数是( ),最小质数的倒数是( )。
四、谨慎判断我最棒。
①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 ②因为0.25×4=1,所以0.25是倒数。
( )③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④因为51×3×35=1,所以51、3、35互为倒数。
( )⑤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
( )⑥大于0小于1的数的倒数都比它本身大。
( )⑦A 是个自然数,它的倒数是a1。
( ) 选择一道题说明理由。
五、解决问题我会做。
一块长方形木板长3.2米,宽等于长的倒数,这块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块木板的面积是( )。
因为:第2课时: 《分数除以整数》一、快乐口算我最快。
98÷ 4= 45÷10= 1312÷6= 154÷12= 二、快乐填空我在行。
1.根据41×52=101,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是( ),( )。
2.一个数的2倍是85,这个数是( )。
3. 125米是5米的( );( )吨的6倍是1312吨。
三、谨慎判断我最行。
1.一个数除以分数,所得的商一定小于这个数。
( )2.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 )四、认真计算我最棒。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中给出了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列方程的方式进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对于如何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于问题分析不深入、列出的方程不够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准确列出方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准确列出方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方程的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
2.准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尝试着用列方程的方式进行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1)》优质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1)》主要讲述了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画线段图和列表的方法,找出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对于复杂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找出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画线段图和列表的方法,找出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2.让学生掌握根据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画线段图和列表的方法,找出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2.难点:让学生掌握根据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3个苹果,小亮又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现在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通过画线段图和列表的方法,找出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练习,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和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如何根据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5课时《分数除法应用》一、单选题1.下面的问题,还需要确定一个条件才能解决的是().小东养了一些金鱼,有红色、黄色和黑色三种颜色,其中红金鱼有15条,是三种金鱼里数量最多的,小东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A . 黄金鱼比红金鱼少5条B . 黄金鱼和黑金鱼的数量比是5:3C . 红金鱼的数量占总数量的D . 黑金鱼占总数量的2.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已知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15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正确的列式为().A . 1- -B . 15÷(- )C . 15÷(1- - )3.A >0,下面排列正确的是().A . A ÷>A ×>A ÷5B . A ÷5>A ×>A ÷C . A ×>A ÷>A ÷54.若A 、B 、C 都大于0,且A ×=B ÷=C ÷2,下面排列正确的是().A . A >B >C B . C >B >D C . A >C >B D . C >A >B5.水果店运来两筐橘子,将甲筐的倒人乙筐,则甲、乙两筐橘子同样重,甲筐橘子的质量比乙筐多().A .B .C .二、判断题6.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女生人数就比男生人数少.()7.一双运动鞋降价后,售价为120元,这双运动鞋原价是多少元?列式为:120÷(1- ).()8.男生比女生多,那么女生就比男生少.()9. 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由于< ,所以甲<乙.()三、填空题10.0.5A = =C ×=D ÷,那么A ,B ,C ,D 从小到大的排列是________.11.一块长方形地,宽18米,是长的,这块地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12.60米增加30%后是________米,100米比________米少.13.挖一条水渠,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如果乙先挖5天,能完成这条水渠的________,剩下的甲和乙一起挖,还需要________天完成.14.一堆围棋子,黑子的个数是白子的3倍,每次拿5枚黑子,2枚白子,拿了若干次后,白子拿完,还剩11枚黑子.这堆棋子中,共有白子________个.四、计算题15.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2)16.看图列式解答.五、解答题17.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4页,3天共看了这本书的.(1)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2)照这样计算,再用多少天能将这本书看完?18.学校图书馆有《儿童故事》24本,是《少儿科技》的,图书馆里有《少儿科技》多少本?19.一份文稿,甲打字员单独打要12分钟完成,乙打字员单独打要15分钟完成,两人合作几分钟后能打完文稿的一半?20.一班有30人参加演出,比二班参加演出的多6人,这两个班有多少人参加了节目演出?21.学校买来一批图书要分给四、五、六年级,四年级分得总数的,剩下的按3:4分给五、六年级.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比四年级多90本.这批图书共多少本?六、综合题22.只列式,不计算.(1)书店元旦打折,《安徒生童话》现价比原价降低了,原价比现价高5元,原价是多少元?列式:________(2)一车大米8.4吨,用去了,还剩下几吨?列式:________(3)有一块三角形宣传板,面积是m2,它的底是m.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m?列式:________(4)一批大米50吨运往灾区,运了4车才运走总数的,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大米还要几车才能运完?列式:________七、应用题23.看图列算式求x值.甲里面有几个乙?24.应用题①从甲地到乙地共400千米,已行了全程的,已行了多少千米?②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正好是150千米.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25.学校有故事书210本,占图书总数的,全校共有图书多少本?26.爱神爱罗斯采来一批仙果,其中攸忒皮拿走,克里奥拿走,退里亚拿走,麦蓬麦尼拿走,忒普息科里拿走,尼拉托拿走,坡力欣尼亚拿走30个,攸果尼亚拿走120个,卡来奥皮拿走300个,最后还剩下50个仙果.问这批仙果原来有多少个.27.甲、乙、丙三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加工的占其他两人加工总数的,乙加工的占其他两人加工总数的,剩下300个零件由丙加工完,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参考答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5课时《分数除法应用》一、单选题1.下面的问题,还需要确定一个条件才能解决的是().小东养了一些金鱼,有红色、黄色和黑色三种颜色,其中红金鱼有15条,是三种金鱼里数量最多的,小东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A . 黄金鱼比红金鱼少5条B . 黄金鱼和黑金鱼的数量比是5:3C . 红金鱼的数量占总数量的D . 黑金鱼占总数量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15÷=30(条),小东一共养了30条金鱼,还需要确定一个条件是红金鱼的数量占总数量的.故答案为:C .【分析】红金鱼的数量÷红金鱼数量对应的分率=单位1,据此解答.2.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已知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15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正确的列式为().A . 1- -B . 15÷(- )C . 15÷(1- - )【答案】B【解析】【解答】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已知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15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正确的列式为:15÷(-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除法的应用,把这条路的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的米数÷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的占全长的分率=这条路的全长,据此列式解答.3.A >0,下面排列正确的是().A . A ÷>A ×>A ÷5B . A ÷5>A ×>A ÷C . A ×>A ÷>A ÷5【答案】A【解析】【解答】因为A ÷=A ×,A ÷5=A ×,>>,所以A >0,A ÷>A ×>A ÷5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先把除法变成乘法,然后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越大,积越大,据此排列大小.4.若A 、B 、C 都大于0,且A ×=B ÷=C ÷2,下面排列正确的是().A . A >B >C B . C >B >D C . A >C >B D . C >A >B 【答案】D【解析】【解答】;;;故,;因为,;所以,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分数除法法则,将除法变为乘法;因为他们的积相等,故因数之间成反比例关系,比较已知因数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字母因数的大小.已知因数大的,字母因数就小.5.水果店运来两筐橘子,将甲筐的倒人乙筐,则甲、乙两筐橘子同样重,甲筐橘子的质量比乙筐多().A .B .C .【答案】B【解析】【解答】7-2-2=3份;(7-3)÷3=4÷3=.故答案为:B .【分析】甲筐橘子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7份,根据题意可知,甲筐比乙筐多4份,乙筐是3份,(甲筐-乙筐)÷乙筐= 甲筐橘子的质量比乙筐的分率.二、判断题6.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女生人数就比男生人数少.()【答案】错误【解析】【解答】÷(1+)=÷=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故答案为:错误【分析】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的几分之几÷(1+男生比女生多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几分之几.7.一双运动鞋降价后,售价为120元,这双运动鞋原价是多少元?列式为:120÷(1-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一双运动鞋降价后,售价为120元,这双运动鞋原价是多少元?列式为:120÷(1- ),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双运动鞋的原价看作单位“1”,用现价÷(1-现价比原价降低的分率)=原价,据此列式解答.8.男生比女生多,那么女生就比男生少.()【答案】错误【解析】【解答】=,女生就比男生少.故答案为:错误.【分析】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男生.9.判断对错.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由于< ,所以甲<乙.【答案】错误【解析】【解答】甲数=乙数甲数乙数=甲数乙数=>1甲数>乙数故题中结论错误【分析】先建立等量关系,然后推理得出结论,甲数>乙数三、填空题10.0.5A = =C ×=D ÷,那么A ,B ,C ,D 从小到大的排列是________.【答案】C <D <A <B【解析】【解答】解:=B ×,D ÷=D ×,因为,所以C <D <A <B .故答案为:C <D <A <B .【分析】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除法转化成乘法,然后比较三个数字的大小即可确定字母表示的数的大小,因为乘积相等,一个因数大,另一个因数一定小.11.一块长方形地,宽18米,是长的,这块地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答案】486【解析】【解答】18÷×18=27×18=486(平方米)故答案为:486.【分析】根据条件“ 宽18米,是长的”可知,把长看作单位“1”,要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宽÷=长,要求长方形的面积,依据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据此列式解答.12.60米增加30%后是________米,100米比________米少.【答案】78;125【解析】【解答】60×(1+30%)=60×1.3=78(米),所以60米增加30%后是78米;100÷(1-)=100÷=125(米),所以100米比125米少.故答案为:78;125.【分析】60米增加30%是多少用乘法即60×(1+30%);求100米比多少米少用除法,100米除以(1-),计算即可.13.挖一条水渠,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如果乙先挖5天,能完成这条水渠的________,剩下的甲和乙一起挖,还需要________天完成.【答案】;4【解析】【解答】5÷15=(1-)÷(+)=÷=×6=4(天)故答案为:;4.【分析】乙挖的天数÷乙单独做完需要的天数=乙完成这条水渠的几分之几;(1-乙完成这条水渠的几分之几)÷甲乙的工作效率之和=还需要做的天数.14.一堆围棋子,黑子的个数是白子的3倍,每次拿5枚黑子,2枚白子,拿了若干次后,白子拿完,还剩11枚黑子.这堆棋子中,共有白子________个.【答案】22【解析】【解答】2×3-5=6-5=1(个)11÷1=11(次)11×2=22(个)故答案为:22.【分析】根据条件“ 黑子的个数是白子的3倍”可知,假如拿的时候每次拿6枚黑子和2枚白子,则当白子拿完的时候黑子也恰好拿完,而现在每次拿5枚黑子,比每次拿6枚少拿1枚,最后还剩下11枚黑子,所以共拿了11÷1=11次,用每次拿的白子个数×拿的次数=原来白子的个数,据此列式解答.四、计算题15.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2)【答案】(1)8÷2=4(C m)(8+12)×4÷2-3.14×4²÷2=20×4÷2-3.14×16÷2=40-25.12=14.88(C m²)(2)60÷(1-)=60÷=75(吨)【解析】【分析】(1)用梯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半圆的面积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半圆的半径和梯形的高都是8C m的一半;(2)以水稻的质量为单位“1”,小麦的质量是水稻的(1-),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水稻的质量即可.16.看图列式解答.【答案】解:50÷=75×=100(本)答:故事书有100本.【解析】【分析】以科技书本数为单位“1”,用文艺书本数除以是科技书的分率即可求出科技书本数;又以故事书本数为单位“1”,用科技书本数除以占故事书本数的分率即可求出故事书本数.五、解答题17.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4页,3天共看了这本书的.(1)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2)照这样计算,再用多少天能将这本书看完?【答案】(1)解:3×24=72(页)72÷=576(页)答:这本书一共有576页.(2)解:576÷24=24(天)24-3=21(天)答:再用21天能将这本书看完.【解析】【分析】(1)每天看24页,3天看了3个24页,即3×24=72页,再用3天看的总页数÷=这本书的总页数,即可求出最后结果.(2)第(1)问求出这本书一共576页,每天看24页,576页里面有多少个24页,就可以求出看完这本书一共需要多少天,总共的天数-看了的天数=还需要看的天数.18.学校图书馆有《儿童故事》24本,是《少儿科技》的,图书馆里有《少儿科技》多少本?【答案】解:24÷=32(本)答:图书馆有《少儿科技》32本.【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少儿科技》的本数×=《儿童故事》的本数,所以《少儿科技》的本数=《儿童故事》的本数÷,代入数值计算即可.19.一份文稿,甲打字员单独打要12分钟完成,乙打字员单独打要15分钟完成,两人合作几分钟后能打完文稿的一半?【答案】解:÷(+)=÷(+)=÷=×=(分钟)答:两人合作分钟能打完文稿的一半.【解析】【分析】将这份文稿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可分别求出甲、乙打字员的工作效率,再用除以甲、乙打字员的工作效率之和即可得出答案.20.一班有30人参加演出,比二班参加演出的多6人,这两个班有多少人参加了节目演出?【答案】解:(30-6)÷+30=66(人)答:这两个班有66人参加了节目演出.【解析】【分析】两个班参加节目演出的人数=二班参加节目演出的人数+一班参加节目演出的人数=(一班参加节目演出的人数-多的几人)÷几分之几+一班参加节目演出的人数,据此代入数值解答即可.21.学校买来一批图书要分给四、五、六年级,四年级分得总数的,剩下的按3:4分给五、六年级.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比四年级多90本.这批图书共多少本?【答案】解:90÷[(1- )×- ]=90÷(- )=90÷=350(本)答:这批图书共350本.【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批图书的总本数看作单位“1”,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比四年级多的本数÷六年级比四年级多分的占这批图书的分率=这批图书的总本数,据此列式解答.六、综合题22.只列式,不计算.(1)书店元旦打折,《安徒生童话》现价比原价降低了,原价比现价高5元,原价是多少元?列式:________(2)一车大米8.4吨,用去了,还剩下几吨?列式:________(3)有一块三角形宣传板,面积是m2,它的底是m.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m?列式:________(4)一批大米50吨运往灾区,运了4车才运走总数的,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大米还要几车才能运完?列式:________【答案】(1)5÷(2)8.4×(1- )或8.4-8.4×(3)×2÷(4)4÷-4或(1- )÷(÷4)【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把原价看作单位“1”,用原价比现价高的钱数÷现价比原价降低的分率=原价,据此列式解答;(2)根据题意可知,把这车大米的总质量看作单位“1”,用这车大米的总质量×(1-用去的占这车大米的分率)=还剩下的吨数,据此列式解答;(3)根据题意可知,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与底,要求三角形的高,用三角形的面积×2÷底=三角形的高,据此列式解答;(4)根据题意可知,用已经运的车数÷已经运的车数占总数的分率=一共需要运的车数,然后用一共要运的车数-已经运的车数=剩下的还需要运的车数,据此列式解答.七、应用题23.看图列算式求x值.甲里面有几个乙?【答案】解:40个【解析】【解答】15=40(个)故答案为:40【分析】线段图可知,本题把甲15米看作单位“1”,求甲里面有几个乙,是包含除法类型,直接用除法计算即可解答.24.应用题①从甲地到乙地共400千米,已行了全程的,已行了多少千米?②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正好是150千米.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答案】解:①(千米)②(千米)【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本题把全程看作单位“1”,全程=已经行了路程.(1)单位“1”(从甲地到乙地全长400千米)已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解答.(2)单位“1”未知,已行了150千米已知,根据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即可解答.25.学校有故事书210本,占图书总数的,全校共有图书多少本?【答案】解:(本)【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本题把学校图书总数看作单位“1”,图书总数=故事书本数(210本),单位“1”未知,根据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即可解答.26.爱神爱罗斯采来一批仙果,其中攸忒皮拿走,克里奥拿走,退里亚拿走,麦蓬麦尼拿走,忒普息科里拿走,尼拉托拿走,坡力欣尼亚拿走30个,攸果尼亚拿走120个,卡来奥皮拿走300个,最后还剩下50个仙果.问这批仙果原来有多少个.【答案】解:【解析】【解答】答:这批仙果原来有3360个.【分析】把这批仙果的总数看作单位“1”,用1减去已知6人拿走的分率即可求出剩下4人拿走的分率,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剩下4人拿走的个数除以这4人拿走的分率即可求出仙果总数.27.甲、乙、丙三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加工的占其他两人加工总数的,乙加工的占其他两人加工总数的,剩下300个零件由丙加工完,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答案】解:(个)【解析】【解答】300÷(1--)=300÷(1--)=300÷=720(个)答:这批零件一共有720个.【分析】把三人加工的零件总个数看作单位“1”,根据条件“ 甲加工的占其他两人加工总数的”可得,甲加工的占三人加工总数的,由条件“ 乙加工的占其他两人加工总数的”可得,乙加工的占三人加工总数的,用丙加工的零件个数÷丙加工的占三人加工总数的分率=这批零件的总个数,据此列式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5课时问题解决(1)西师大版我今天要教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第五课时,问题解决(1)。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会重点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理解分数除法中的倒数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学具,包括白板和记号笔,以及学生用的练习本和计算器。
是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的概念,例如:“如果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月饼?”接着,我会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通过例题来进行讲解,例如:“如果有2/3块月饼,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月饼?”我会让学生尝试解答,并给出答案解释。
然后,我会进行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例如:“如果有3/4块月饼,要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月饼?”我会让学生独立解答,并给予答案和解释。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板书,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例如:“如果有1/2块蛋糕,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蛋糕?”并给出答案。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可以思考如何将分数除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计划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的实际问题。
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直观的问题:“如果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月饼?”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五课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整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和实例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教学PPT或者黑板。
3.练习题和答案。
4.教学道具和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小明比小红多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教材例4,P37)
一、我会填。
1.根据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
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25。
商品的促销价是原价的910。
2.一个数的27
是6,这个数是( )。
3.甲数的35是30,它的12
是( )。
二、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
1.
2.
三、解方程。
415x =1625 67x =58×415
四、解决问题。
1.县里举行航模比赛,方方的决赛成绩是22.5秒,是预赛成绩的54。
方方的预赛成绩是多少秒?
2.食堂运来一批大米,用去了34
,正好是120千克,这批大米一共有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五、小畅的身高是178厘米,他的身高是妈妈的89
82。
(1)他的妈妈有多高?
(2)小畅妈妈的身高是小畅爸爸身高的41
45,他爸爸身高是多少?
口算 57÷5= 5
11÷10= 7
13÷14= 78÷3
4=
45÷6= 17
5÷51= 17÷3413= 3554÷79= 1720÷8
15=
5÷1533=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一、1.男生人数=全班人数×25 商品的促销价=原价×910
2.21 3.25
二、1.360÷49=810(人) 2.20÷25
=50(米) 三、x =125 x =736
四、1.设方方的预赛成绩是x 秒。
54
x =22.5 x =18 答:方方的预赛成绩是18秒。
2.设这批大米一共有x 千克。
34
x =120 x =160 答:这批大米一共有160千克。
五、(1)设妈妈身高x 厘米。
8982x =178
x =164 (2)设爸爸身高y 厘米。
4145y =164 y =180 答:他妈妈身高164厘米,他爸爸身高18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