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斑羚飞渡
- 格式:ppt
- 大小:995.00 KB
- 文档页数:22
斑羚飞渡的主要内容斑羚飞渡。
斑羚飞渡,顾名思义,是指斑羚在过河时的一种高难度动作。
斑羚是一种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群体中,以草食为主食。
然而,草原上的水源并不总是充足的,因此斑羚经常需要跨越河流或湖泊以寻找更好的觅食地点。
斑羚飞渡,就是它们在过河时所展现出的一种高超的跳跃技巧和勇敢精神。
斑羚飞渡的过程十分壮观,它们首先会聚集在河边,观察水流情况和对岸的情况。
一旦确定了过河的方向,领头的斑羚便会迈开脚步,跳入水中。
其他斑羚紧随其后,一起向对岸奋勇前进。
它们的跳跃非常高,几乎可以与飞鸟媲美。
在空中,它们的身姿优美,腾空而过,仿佛飞翔一般。
最后,它们稳稳地落在对岸,继续它们的旅程。
斑羚飞渡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技能,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挑战和对自我能力的展现。
它们需要克服水流的阻力,跃过河流的宽度,同时还要应对可能潜伏在水中的危险。
这需要它们具备极高的跳跃能力和敏捷度,更需要它们内心的勇气和决心。
在这一过程中,斑羚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不畏艰险地跃过河流,直至成功登陆对岸。
斑羚飞渡所展现出的勇敢和坚韧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和克服。
正如斑羚一样,我们需要敢于跳出舒适区,迎接新的挑战;需要毫不犹豫地迈出第一步,勇敢地跨越困难;需要坚定地信念,不畏艰险地向前奋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斑羚飞渡,是大自然赋予斑羚的生存本能,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礼赞。
在这一壮观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勇敢,看到了生命的美丽和力量。
让我们向斑羚学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勇敢地飞渡在生命的旅程中。
愿我们都能拥有斑羚般的勇气和坚韧,勇往直前,迎接生活的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7、《斑羚飞渡》导学案(第一课时)课型: 讲读课主备人: 授课时间: ____班级: ____姓名: _____【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简单地复述出故事情节;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美;2.体悟斑羚的形象美。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 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
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 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
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 它们冲向了火海。
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 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 烧焦了。
然而, 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 劈啪声越来越响, 蚂蚁团越来越小, 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
的确, 在生与死的抉择中, 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 这群蚂蚁却生的艰难, 死的辉煌。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群羚羊悲壮感人的故事。
二、预习展示:1.走进斑羚斑羚, 别名青羊、山羊, 羚羊的一种, 形状和山羊相似, 雌雄都有角, 四肢细长,跑得快, 耐干渴, 角可以入药, 有清热、解毒等作用, 所以常被人捕杀。
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字词掌握⑴给加点字注音对峙.(zhì)逞.能(chěng)湛.蓝(zhàn )磐.石(pán)苍穹.(qióng)悲怆.(chuàng)娴.熟(xián)狩.猎(shòu )参差..(cēn cī)略胜一筹.(chóu)迥.然不同(jiǒng )⑵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无论是进还是退, 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进退维谷)3. 作者链接沈石溪, 原名沈一鸣, 1980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 充满哲理内涵, 风格独特。
作品多次获奖。
《斑羚飞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斑羚飞渡的情节,训练概括课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用圈点勾画、复述课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合作探究,体会情感,寻找美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斑羚飞渡表现出来的美德,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风景迷人的贵州马岭峡谷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1990年10月3日11时20分,在贵州省的马岭峡谷发生了一起缆车坠落事故,事故致使35名乘客死伤。
令人惊异的是,在缆车坠落的霎那间,车厢内一对夫妇为了不让儿子受到任何挤压,不约而同地把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来。
最后,这对夫妇死去了,孩子得救了!这对夫妇叫潘天麟、贺艳文!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年仅两岁的儿子架起了一座生命的彩桥。
这是人间至爱使然,这是亲子之情使然!其实,不仅仅人类拥有生命神圣的灵光,动物珍爱生命的义举更令人触目惊心。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课,来一睹“斑羚飞渡”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
二、作家作品及动物主人公简介1.作家作品简介(略讲)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作协理事。
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宁波慈溪。
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其动物小说别具一格,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
《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
《一只猎雕的遭遇》或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2.动物主人公简介(略讲)斑羚:别名青羊、山羊。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大如山样,但无胡须。
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
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喉部有一块白斑。
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
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
27《斑羚飞渡》教学设计高密市柴沟中学李春梅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学会抓取主要信息,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欣赏文中具体生动的描写。
3、感受斑羚飞渡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及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人文精神。
信息链接1、了解作者相关资料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
作品多次获奖。
被称为“动物小说之王”。
2、斑羚的资料斑羚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和亚洲东部、南部等地,属于高山动物,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
善于跳跃和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也能纵身跳下10m 余深的深涧而安然无恙。
但是,斑羚虽有肌肉发达的4 条长腿,极善跳跃,但也有极限。
在水平方向,一般健壮的雄兽最多能跳出5m多远,而雌兽、幼仔和老年个体只能跳出4m左右。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斑羚的图片导入,让同学们根据预习结合图片说说斑羚的特点,抓住它的主要特点:在水平方向,一般健壮的公斑羚最多能跳出5m多远,而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4m 左右。
但是在作家沈石溪笔下的斑羚能跳相距6米的山崖,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沈石溪一起走进《斑羚飞渡》,来感受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吧!二、展示目标:齐读学习目标,让同学们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重点。
三、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对峙.()逞.能()湛.蓝()斑斓.()蹿.跳()磐.石()悲ch uànɡ()苍qiónɡ()xián()熟2、相信你能说出这些词的意思吧。
进退维谷:略胜一筹: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可从斑羚为什么要飞渡、斑羚用什么方法飞渡、斑羚飞渡的结果怎样三方面来组织语言)《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七年级下第27 课斑羚飞渡设计 (新课标 )斑羚飞渡 [教课目的及要点 ]1、认识斑羚在紧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领会本文详略适当的表达与详细生动的描绘。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余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教课方案〗这篇课文描绘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动人心魄。
文章经过描述一群斑羚飞渡绝壁的场面,热忱赞誉了它们难得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课时不用深敲细推,逐句解说。
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指引学生掌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仔细描述飞渡场面。
可指引学生畅聊自己的感觉,不用拘泥于某一种看法,并注意指导学生累积字词知识。
[教课课型及课时 ]1 自读课 2 一课时 [教课假想 ]教课方法 1.教师范读——扫清文字阻碍——学生朗读——教师、学生怀疑释疑——学生感悟。
解说诗歌的朗诵和背诵是教课本课的要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怀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对于时代背景、作者状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各抒己见。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用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谈论解决,一时没法解决的问题,能够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商讨。
而后让同学谈谈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用资料制作成课件2.录音机伴奏带。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意的卡片各 1 张,共五张。
[教课步骤 ] 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课文找一名学生生动地复述《斑羚飞渡》这个故事。
复述指导复述是口头表达的基本功,进行此类训练,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阅读课文时,把难记的内容和其余一些难记的词语画出来,加强记忆,就能够少花时间,又能复述清楚。
复述时要突出要点,掌握要点之处。
教师注意指引。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1.文中的这些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如何求情楚的?明确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表达了。
分类的名目有 \" 老年斑羚 \"\" 公斑羚 \"\" 母斑羚 \"\" 年青斑羚 \"\" 小斑羚 \" 等,个体的名目有 \" 镰刀头羊 \"\" 一只半大的斑羚 \"\" 灰黑色母斑羚 \" 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表达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