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B习题(第二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3
节点、回路、支路分析法:1、如下图所示,应用节点电压法计算。
已知U s 1=60V ,U s 2=40V ,R 1=6Ω,23456Ω,求I 1,I 2,I 3,I 4,I 5,I 6的值。
解:114432111111R U U R U R R R R s b a =-⎪⎪⎭⎫⎝⎛+++ 6246541111R U U R U R R R s a b =-⎪⎪⎭⎫ ⎝⎛++ U a =U b =24V ;I 1=6A ;I 2=2A ;I 3=4A ;I 4=0A ;I 5=4A ;I 6=-4A ;2、求下图电路的电压U.解:利用戴维南等效做,先求ab 两端开路电压:只有24V 的电压源工作时: U ‘ab =24/(6+3)=8V ; 只有4A 的电流源工作时: U ‘‘ab =4×4=16V ; U ab = U ‘ab +U ‘‘ab =24V ; 等效电阻R 0=6Ω;U= U ab /(6+2)×2=6V3、计算下图电路中的电压U 1与U 2.解:U 1=8×[4+(6//3)]/[18+4+(6//3)] ×18=36V; U 2=8×18/[18×4+(6//3)] ×3=12V .4、已知下图电路的回路方程为2I 1+I 2=4V 和4I 2=8V ,式中各电流的单位为安培。
求:(1) 各元件的参数;(2) 各电压源供出的功率;(3) 改变U s1和U s2的值,使各电阻的功率增加一倍。
解:(1)1+ R 3)I 1+R 3I 2+k U 1=Us 1 1+ R 3-k R 1)I 1+R 3I 2 =Us 1-k Us 1R 3I 1 + (R 2+ R 3)I 2+k U 1=Us 2U 1=Us 1- R 1I 1 3-k R 1) I 1+ (R 2+ R 3)I 2+k U 1=Us 2-k Us 1R 1=2Ω, R 2=3Ω, R 3=1Ω, Us 1=8V , Us 1=12V , k =0.5 (2)求解方程式,得到:I 1=1A, I 2=2A ,计算各电源功率:Us 1:P 1= Us 1 I 1=8W ; (发出) Us 2:P 2= Us 2 I 2=24W ; (发出) Ucs :Pcs= Ucs (I 1+I 2)=9W ;(吸收) (3)各电源增加2倍,则各电阻上的电流相应增加2倍,即可实现目的。
第2章逻辑门电路2.1 题图2.1(a)画出了几种两输入端的门电路,试对应题图2.1(b)中的A、B波形画出各门的输出F1~F6的波形。
题图2.1解:2.2 求题图2.2所示电路的输出逻辑函数F1、F2。
题图2.2解:2.3 题图2.3中的电路均为TTL门电路,试写出各电路输出Y1~Y8状态。
题图2.3解: Y1=0, Y2=0, Y3=Hi-Z, Y4=0, Y5=0, Y6=0, Y7=0, Y8=0.2.4 题图2.4中各门电路为CMOS电路,试求各电路输出端Y1、Y2和Y的值。
题图2.4解: Y1=1, Y2=0, Y3=0.2.5 6个门电路及A、B波形如题图2.5所示,试写出F1~F6的逻辑函数,并对应A、B波形画出F1~F6的波形。
题图2.5解:2.6 电路及输入波形分别如题图2.6(a)和2.6(b)所示,试对应A、B、C、x1、x2、x3波形画出F端波形。
题图2.6解:2.7 TTL与非门的扇出系数N是多少?它由拉电流负载个数决定还是由灌电流负载决定?解: N≤8 N由灌电流负载个数决定.2.8 题图2.8表示三态门用于总线传输的示意图,图中三个三态门的输出接到数据传输总线,D1D2、D3D4、…、D m D n为三态门的输入端,EN1、EN2、EN n分别为各三态门的片选输入端。
试问:EN信号应如何控制,以便输入数据D1D2、D3D4、…、D m D n顺序地通过数据总线传输(画出EN1~EN n 的对应波形)。
题图2.8解:用下表表示数据传输情况2.9 某工厂生产的双互补对称反相器(4007)引出端如题图2.9所示,试分别连接成:(1)反相器;(2)三输入与非门;(3)三输入或非门。
题图2.9解: (1) 反向器(2)与非门 (3)或非门2.10 按下列函数画出NMOS 电路图。
123()()()F AB CD E H G F A B CD AB CD F A B=+++=+++=⊕解:(1)(2) (3)2.11 将两个OC门如题图2.11连接,试写出各种组合下的输出电压u o及逻辑表达式。
第二章习题解题过程和参考答案第二章习题解题过程和参考答案2-1 试建立题2-1图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 [其中外力)(t f ,位移)(t x 和电压)(t u r为输入量;位移)(t y 和电压)(t u c为输出量;k (弹性系数),μ(阻尼系数),R (电阻),C (电容)和m (质量)均为常数]。
解:2-1(a) 取质量m 为受力对象,如图,取向下为力和位移的正方向。
作用在质量块m 上的力有外力f(t),重力mg ,这两个力向下,为正。
有弹簧恢复力[]0)(y t y k +和阻尼力()dy t dtμ,这两个力向上,为负。
其中,0y 为0)(=t f 、物体处于静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预伸长量。
根据牛顿第二定理F ma ∑=,有[]22()()()()dy t d y t f t mg k y t y m dt dtμ+-+-= 其中:0ky mg =代入上式得22)()()()(dt t y d mdt t dy t ky t f =--μ整理成标准式:22()()()()d y t dy t m ky t f t dt dtμ++=μμ()f t[()k y t +()dy t dt或也可写成:22()()1()()d y t dy t k y t f t dt m dt m mμ++=它是一个二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2-1(b) 如图,取A 点为辅助质点,设该点位移为()Ax t ,方向如图。
再取B 点也为辅助质点,则该点位移即为输出量()y t ,方向如图A 点力平衡方程:1()()[()()][]AAdx t dy t k x t x t dt dtμ-=- ① B 点力平衡方程:2()()()[]Adx t dy t k y t dt dtμ=- ②由①和②:12[()()]()A k x t x t k y t -= 得:21()()()Akx t x t y t k=-二边微分:21()()()Adx t k dx t dy t dt dt k dt=-③将③代入②:221()()()()[]k dx t dy t dy t k y t dt k dt dtμ=--整理成标准式:1221()()()k k k dy t dx t y t k dt dtμ++=或也可写成:()A t AB1211212()()()()k k k dy t dx t y t dt k k k k dtμ+=++它是一个一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电路练习题(附答案)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第二章电路选择题1.在下面的电路中,小灯泡较亮的是( )。
A. B. C.【答案】 B【解析】【解答】如果将两个小灯泡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就是这两个小灯泡的和,如果将它们并联,那么电路的电压还是一个小灯泡的电压。
显然三个选项中,B选项的电压最大。
电压越大,灯泡越亮,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线路连接的方式,就可以找出小灯泡最亮的情况。
2.家庭用的灯泡是由开关控制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开灯"“关灯”,其科学含义是( )。
A. 开灯是指断开开关,关灯是指闭合开关B. 开灯和关灯都是指闭合开关C. 开灯是指闭合开关,关灯是指断开开关D. 开灯和关灯都是指断开开关【答案】 C【解析】【解答】开灯就是使电路连接,即将开关闭合;而关灯就是将电路断开,即将开关断开。
【分析】将开关闭合可以使电路连接,将开关断开可以使电路断开。
3.下面手电筒中的电池连接正确的是( )。
A. B. C.【答案】 B【解析】【解答】两节电池连接的时候,需要将一个电池的负极与另一个电池的正极相连,才能使电路接通。
对选项进行分析,B选项符合题意。
【分析】三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是正极和负极相连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
4.要使电荷移动形成电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 有电源与动力B. 有电源、电路连通C. 电路连通,有用电器【答案】 B【解析】【解答】要使电荷变成电流,应该具备的条件是有电流,并且电路是要连通的。
B 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电流形成的条件。
5.发现有人触电,周围又没有电闸,你应该( )。
A. 用手把人拉开B. 用铁棒把电线挑开C. 用干木棒把电线挑开D. 赶快切断电源、并拨打120【答案】 C【解析】【解答】当发现有人触电,周围又没有电闸,应该用干木棒把电线挑开。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木棒属于绝缘体,可以将人身上的电线挑开而不导电。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求图示电路中,A点的电位。
(a)(b)习题电路解:(a)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b)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求图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前、后A点的电位。
解:开关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开关打开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如图所示电路,求开关闭合前及闭合后的AB U 、电流1I 、2I 和3I 的大小。
如图所示电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求下列各种情况下的功率,并说明功率的流向。
(1)V 100A,2==u i ,(2)V 120A,5=-=u i , (3)V 80A,3-==u i ,(4)V 60A,10-=-=u i解:(1)A :)(200提供功率W ui p -=-=; B :)(200吸收功率W ui p == (2)A :)(600吸收功率W ui p =-=; B :)(600提供功率W ui p -== (3)A :)(240吸收功率W ui p =-=; B :)(240提供功率W ui p -== (4)A :)(600提供功率W ui p -=-=; B :)(600吸收功率W ui p ==求如图所示电路中,A 、B 、C 、D 元件的功率。
问哪个元件为电源哪个元件为负载哪个元件在吸收功率哪个元件在产生功率电路是否满足功率平衡条件(已知V 40V,10V,30==-==D C B A U U U U ,A 2A,3A,5321-===I I I 。
)习题电路解:W I U P A A 1501-=⨯-= (产生功率)(电源) W I U P B B 501-=⨯= (产生功率)(电源) W I U P C C 1202=⨯= (吸收功率)(负载)W I U P D D 802=⨯-= (吸收功率)(负载)0=+++=D C B A P P P P P 总 所以此电路功率平衡。
已知一电烙铁铭牌上标出“25W ,220V ”。
问电烙铁的额定工作电流为多少其电阻为多少解:AU P I 44522025===; Ω===19362522022P U R如图所示电路,已知V 80=S U ,K Ω61=R ,K Ω42=R ,当(1)S 断开时,(2)S 闭合且03=R 时,电路参数2U 和2I 。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二章简单电路练习题班别:高二()姓名:学号:成绩:一、是非题(1.5X20)1、当外电路开路时,电源端电压等于零。
()2、短路状态下,电源内阻的压降为零。
()3、电阻值为R1=20Ω,R2=1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因电阻小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故R2中通过的电流比R1中的电流大些。
()4、一条马路上路灯总是同时亮,同时灭,因此这些灯都是串联接入电网的。
()5、通常照明电路中灯开得越多,总的负载电阻就越大。
()6、万用表的电压、电流及电阻档的刻度都是均匀的。
()7、通常万用表黑表笔所对应的是内电源的正极。
()8、改变万用表电阻挡倍率后,测量电阻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
()9、电路中某两点的电位都很高,则这两点间的电压也一定很高。
()10、电路中选择的参考点改变了,各点的电位也将改变。
()二、选择题(2X20)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后的答题卡中,否则无效。
1、在图2-29所示电路中,E=10V,R0=1Ω,要使Rp获得最大功率,Rp应为( )Ω。
A.0.5B.1C.1.5D.02、在闭合电路中,负载电阻增大,则端电压将( )。
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能确定3、将R1>R2>R3的三只电阻串联,然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获得功率最大的电阻是( )。
A. R1B. R2C. R3D.不能确定4、若将上题三只电阻并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获得功率最大的电阻是( )。
A. R1B. R2C. R3D.不能确定5、一个额定值为220V、40W的白炽灯与一个额定值为220V、60W的白炽灯串联接在220V电源上,则( )。
A.40W灯较亮B.60W较亮C.两灯亮度相同D.不能确定6、两个电阻R1、R2并联,等效电阻值为( )。
A.两者的和除以两者的乘积B. R1-R2C.两者的乘积除以两者的和D. 倒数和7、两个阻值均为555Ω的电阻,作串联时的等效电阻与作并联时的等效电阻之比为( )。
电路分析第二章练习题答案电路分析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电路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电路中的各种问题。
在电路分析的学习过程中,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解答练习题,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给出电路分析第二章练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题:根据题目给出的电路图,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电阻R1和一个电源V1。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1等于电压V1除以电阻R1,即I1=V1/R1。
第二题:根据题目给出的电路图,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电阻R2和一个电源V2。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2等于电压V2除以电阻R2,即I2=V2/R2。
第三题:根据题目给出的电路图,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电源V3和两个电阻R3和R4。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3等于电压V3除以电阻R3,即I3=V3/R3。
同样地,电流I4等于电压V3除以电阻R4,即I4=V3/R4。
第四题:根据题目给出的电路图,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电源V4和两个电阻R5和R6。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5等于电压V4除以电阻R5,即I5=V4/R5。
同样地,电流I6等于电压V4除以电阻R6,即I6=V4/R6。
第五题:根据题目给出的电路图,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电源V5和三个电阻R7、R8和R9。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7等于电压V5除以电阻R7,即I7=V5/R7。
同样地,电流I8等于电压V5除以电阻R8,即I8=V5/R8。
还有电流I9等于电压V5除以电阻R9,即I9=V5/R9。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电路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解答这些练习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电流的方向和电压的极性,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电路分析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通过解答练习题,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电路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电路模拟软件进行实验,以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电工电子第二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电流的单位是()A.伏特B.欧姆C.安培D.瓦特答案:C2.简单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A.电子流动的方向B.阳极到阴极的方向C.阴极到阳极的方向D.无法确定的方向答案:C3.伏特表的作用是()A.测量电流B.测量电阻C.测量电压D.测量功率答案:C4.电流的大小受到()的影响。
A.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数B.导体的长度C.导体的截面积D.导体的材料答案:A5.电阻的单位是()A.安培B.瓦特C.欧姆D.伏特答案:C二、填空题1.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之和。
答案:电阻2.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之倒数再取倒数。
答案:电阻3.如果电源电压为12伏特,电路中的总电阻为3欧姆,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为()安培。
答案:44.如果电路中的电阻为10欧姆,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5安培,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出电路中的电压为()伏特。
答案:505.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成()关系。
答案:反比三、解答题1.请解释什么是欧姆定律,并列举几个符合欧姆定律的电路现象。
答:欧姆定律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电流通过的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两端的电阻成正比关系。
符合欧姆定律的电路现象包括:串联电路中,电流通过的各个电阻之和等于总电压;并联电路中,不同电阻上的电压相等;恒流源电路中,电流经过电阻时,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2.请简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答:串联电路是指电子元件按照一条路径连接起来,电流在元件之间只有一条通路。
并联电路是指电子元件按照多条路径连接起来,电流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流过不同的元件。
3.一根电阻为5欧姆的导线接在电源上,通过导线的电流为2安培。
求导线两端的电压。
答: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阻乘以电流。
所以,导线两端的电压等于5欧姆乘以2安培,即10伏特。
4.某电路中,两个电阻分别为8欧姆和12欧姆,电源电压为20伏特。
请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和电流。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等效变换”在电路理论中是很重要的概念,电路等效变换的方法是电路问题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所谓两个电路是互为等效的,是指(1)两个结构参数不同的电路再端子上有相同的电压、电流关系,因而可以互代换的部分)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相代换;(2)代换的效果是不改变外电路(或电路中未由此得出电路等效变换的条件是相互代换的两部分电路具有相同的伏安特性。
等效的对象是外接电路(或电路未变化部分)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等效变换的目的是简化电路,方便地求出需要求的结果。
深刻地理解“等效变换” 的思想,熟练掌握“等效变换”的方法在电路分析中是重要的。
2-1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若:(1);(2);(3)。
试求以上3 种情况下电压和电流。
解:(1)和为并联,其等效电阻,则总电流分流有2)当,有3),有2-2 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均为已知,且为正值。
求:(1)电压和电流;(2)若电阻增大,对哪些元件的电压、电流有影响?影响如何?解:(1)对于和来说,其余部分的电路可以用电流源等效代换,如题解图(a)所示。
因此有2)由于和电流源串接支路对其余电路来说可以等效为个电流源,如题解图(b)所示。
因此当增大,对及的电流和端电压都没有影响。
但增大,上的电压增大,将影响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因为显然随的增大而增大。
注:任意电路元件与理想电流源串联,均可将其等效为理想电压源,如本题中题解图(a)和(b)o但应该注意等效是对外部电路的等效。
图(a)和图b) 中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就不等于原电路中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同时,任意电路元件与理想电压源并联,均可将其等效为理想电压源,如本题中对而言,其余部分可以等效为,如题图(c)所示。
但等效是对外部电路(如)的等效,而图(c)中上的电流则不等于原电路的电流。
2-3 电路如图所示。
(1)求;(2)当时,可近似为,此时引起的相对误差为当为的100倍、10 倍时,分别计算此相对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