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的基础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42
财务公共理论知识点总结财务公共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如何使用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通过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全民福利提升和经济稳定。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解财政公共理论知识点对于金融领域的人士来说至关重要。
一、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1. 税收理论:税收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渠道,税收理论包括税收的目的、税基的选择、税率的确定等内容。
2. 支出理论:政府支出的目的、原则、规模等都是支出理论需要考虑的内容。
3. 财政均衡理论:财政均衡理论主要研究财政收支平衡的问题,包括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的形成原因、影响和控制方法。
二、财政监督和评估1. 财政监督理论:财政监督指对政府管理财政活动的行为、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的活动。
财政监督理论主要包括对财政行为的监督、财政预算的监督等内容。
2. 财政评估理论:财政评估是政府对自己的财政政策及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估的一种重要方法。
财政评估理论主要包括评估目的、方法、手段和内容等。
三、财政体系和制度1. 财政体系理论:财政体系是指国家在财政管理上的具体运作方式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财政体系理论研究国家财政运作结构和规定,包括国家财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划分、财政预算编制程序和预算执行程序等。
2. 财政分权理论:财政分权是指国家与地方在财政责权、财政收支、财政管理等方面的分权关系。
财政分权理论研究中央与地方如何在财政上协调和处理竞争关系的问题。
四、财政激励与约束机制1. 财政激励理论:财政激励是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以激励和引导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履行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目标、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
财政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激励政策、激励对象和激励方式等内容。
2. 财政约束理论:财政约束是指政府之间或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在资源分配和使用中的制约与制衡,包括政府间财政约束和政府与市场主体约束等内容。
财政支出理论教案导言:财政支出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国家可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本教案旨在介绍财政支出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以提高学生对财政支出的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能力。
一、财政支出的概念和作用1.1 财政支出的定义财政支出指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和实现经济社会目标而进行的资金支出,包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投资等。
1.2 财政支出的作用财政支出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 经济稳定和调控:通过财政支出来调节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 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 收入再分配:通过社会保障支出和福利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和减少贫困。
-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府投资来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
- 激励和刺激经济增长:通过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活动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二、财政支出理论的基本原理2.1 增长理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通过增加总需求、刺激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活动和增长。
2.2 财政多重器具理论财政支出具有多重效应,通过不同的支出项目和渠道,实现经济政策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2.3 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的决策需要考虑公共利益和效用最大化原则,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
三、财政支出实践案例分析3.1 国内案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规模的财政支出,中国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2 国际案例:美国经济刺激计划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支出,通过刺激消费和投资,推动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
结语:财政支出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财政支出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财政支出的作用和影响,为未来的实践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讲义第一节概述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一)财政支出的概念财政支出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因此,了解和掌握财政支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是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
财政支出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完成其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活动,是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为弥补市场失灵而采取的一种经济行为。
财政支出的范围一般是市场机制作用失效的领域,如一般公共服务、教科文事务与服务等。
因此,财政支出的数额与范围往往反映着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规模与深度,也反映着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绩效评价的概念所谓绩效是效益、效率和效果的统称,包括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两个方面。
从经济学和行为学角度看,只有效益、效率和效果有机结合的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绩效应当是衡量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客观标准。
所谓评价,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特定的指标、设定的标准和规定的方法,对事物发展结果所处的状态或水平进行分析判断的计量或表达的过程。
评价必须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评价的依据具有合理性;二是评价的标准具有客观公正性;三是评价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四是评价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概念在财政支出领域中,效益、效果和效率以及其他术语经常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但其本质内涵并无实质性差别,它们都从资源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角度描述资源配置所处的特定状态。
但对于衡量财政支出结果,效益、效率和效果都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任何一个名词都不能准确、全面反映公共资源的配置状况。
“绩效”的内涵更加广泛,绩效包含了效率、产品与服务质量及数量、机构所做的贡献与质量,包含了节约、效益和效率。
运用“绩效”概念衡量财政支出行为,所指的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成本、支出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发展前景等内涵。
对于财政支出绩效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