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机械与人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7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第二节探索之路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乐音与噪音第三节超声与意次声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三节光的折射第四节光的色散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第七节神奇的“眼睛”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第二节怎样描述力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节力的合成第三节力的平衡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三节空气的“力量”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机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节滑轮的应用第三节做功了吗第四节做功的快慢第五节提高机械的效率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第三节探索宇宙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三节内燃机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第十三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第二节让电灯发光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五节测量电压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三节家庭用电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第一节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第三节测量电功率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第一节磁是什么第二节电流的磁场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第一节电能的产生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第一节感受信息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第十九章材料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二节半导体第三节探索新材料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二节能源与社会第三节开发新能。
第九章 机械与人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填空题:1.图1是一件名为“龙虾网与鱼尾巴”的活动雕塑作品,O是它的支点。
作者把他艺术天赋与物理学中的____平衡原理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美感。
你在生活中也会见到利用这一原理的例子,请举一例。
2.某人分别用图2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挑着同一个物体赶路,甲图中肩受到的压力 乙图中肩受到的压力;甲图中手施加的动力 乙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你仔细观察如图3所示的漫画,小猴和小兔分得萝卜重的是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4.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图2图16.图6所示,人的前臂可视为杠杆,当曲肘将茶杯向上举起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臂是省力杠杆 B.前臂是费力杠杆 C.前臂不是杠杆 D.无法确定7.图7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 、OBD 和OED 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C.ABC 是省力杠杆,OBD 、OED 是费力杠杆;D.ABC 是费力杠杆,OBD 、OED 是省力杠杆。
三.作图题:8.图8是用扳手转动螺母的示意图(螺母的中心为支点O),请在图中画出动力的力臂。
9.图9所示,杠杆AO 在力F 1、F 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 2是力F 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 2。
四.实验题:10.图10 所示是探究杆杠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⑴.两端螺母的作用是 ; 若杠杆在使用前发现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也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此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还需再旋动两侧的平衡螺母? 。
⑵.他得到的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5.如图所示杠杆,O是支点,杠杆质量不计,在A、B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不等的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此时杠杆平衡,下列情况中能使杠杆重新平衡的是( )A.将甲乙两物体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B.将甲乙两物体远离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 C.在甲乙两端分别挂上质量相等的物体;D.在甲乙两端分别挂上与甲乙等质量相等的物体. 图6图8 图9 图10这两组数据中,第 次实验的数据肯定有错误。
第九章 机械与人第五节 提高机械的效率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⑴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⑵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
⑶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探究与自主式学习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及生活中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能辨证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同时加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械效率及实验探究测算滑轮组的效率。
2.难点:正确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三、教具:弹簧测力计一个、滑轮4个、钩码50g , 200g 、支架、细线。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重5N 的物体,用所学知识求动力F= .(二).新课教学: 谈到效率,大家并不陌生,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等等都是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对某些事物的有效利用程度。
机械使用时也要讲效率,机械效率,它表示机械工作时,输出的有用能量与输入总能量的比值或是动力功被利用的有效程度的物理量。
对于同一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否是一定的?机械效率的高低如何测得?机械机械效率有单位吗?如何表示它呢?如图1,动力对绳子做的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做的功。
同学们想想:若动滑轮很重,绳与动滑轮间的摩擦较大时,动力对绳子做的功还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我们有没有办法知道“两功”是否相等呢? 我们可以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匀速上升一定的高度(如图1),分别测出物重G 、拉力F 、物体上升的高度h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再分别计算出动力对绳子做的功(W =F·S),动滑轮提升重物做的功(W =G·h),两者相比较就可以知道“两功”是否相等。
现在就请同学们完成这个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查巡、指导)。
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⑴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⑵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⑶能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过程中能量转换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过程中能量转换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节能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⑵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难点:⑴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⑵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的分析。
三、教具:课件、斜槽、钢球、木块、小桌、沙、重物1、重物2、橡皮筋、弹簧、滚摆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复习提问: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②演示: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推市面上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分析推力和重力的做功情况。
结论:推力做了功,重力没有做功。
2、引入出示斜槽,并演示(1):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引导学生分析钢球撞击木块的过程中的做功情况,(引出能的概念)(二)新课教学★能如果一个物体能移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能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移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动能再演示(1)分析钢球能做功是因为钢球在运动。
引出动能的概念。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举例:流动的水、风(流动的空气)、运动的汽车、运动的火车、飞行的飞机等都具有动能。
以汽车和火车为例,设问:运动的汽车和运动的火车都有动能,它们动能是一样大吗?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出新问题)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演示(2)让同一钢球以不同的速度对木块做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检测题(二)1.(09烟台)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A.甲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B.乙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C.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不同,机械效率相同D.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相同,机械效率不同1题图2题图2.(09湛江)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一个物体匀速拉起,不计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拉起的物体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B.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C.拉起物体的速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D.物体被拉起的越高,机械效率越高3.(09宜昌)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高是指()A.有用功多B.额外功少C.总功多D.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高4.(09桂林百色)为了粉刷教室,需要将涂料运到五楼。
工人师傅可以采用的方法有:①用人直接搬运上去;②用定滑轮提上去;③用动滑轮提上去。
在这几种方法中()A.最省力的是②B.最省力的是③C.做有用功最多的是①D.机械效率最高的是③5.(09枣庄)用动滑轮把一物体匀速提起,不计摩擦,下列说正确的是()A.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B.提起的物体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C.提起物体的速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D.物体被提起的越高,机械效率越高6.(2010河北)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A.F1 > F2,η1 = η2B.F1 > F2,η1 > η2C.F1 < F2,η1 = η2D.F1 < F2,η1 > η26题图7题图9题图7.(2010广东)某建筑工地要将同一个箱子从地面搬上二楼,如果分别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搬运,F1和F2做功的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两种方式机械效率一定相等B、两种方式功率一定相等C、两种方式所做的总功一定相等D、两种方式所做的有用功一定相等8.(10乌)在铁架台上固定一个由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绳子末端用竖直方向0.8N的拉力使2N重的物体匀速上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6.7%C.绳端移动速度与物体上升速度相同D.绳端移动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两倍9.(2010赤峰)如图所示,用一个重为9N的动滑轮来提升物体,在实际工作中竖直向上的拉力为30N,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A、一定等于85%B、一定大于85%C、一定小于85%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0.(2010广安)李玲玲同学用水桶从水井中提水做清洁,她在把水从井底提上来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B.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C.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D.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11.(2010徐州)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重力G为400N的石块匀速提高6m,所用拉力F为25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A.60% B.70% C.80% D.90%12.(2010乐山)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吊起质量为40kg的箱子,工人施加的拉力为25N,箱子被匀速竖直提升了2m,不计绳重和摩擦,去g=10N/kg,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A.62.5﹪B.1 C.80﹪D.50﹪13.(09贵港)分别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把同一个重物提升到同样的高度,使用滑轮比较省力;使用滑轮机械效率比较高。
第九章简单机械章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分类应用及杠杆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其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的作图回顾杠杆五要素及分清省力和费力的道理利用典型例题理解各种滑轮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各种杠杆和滑轮的认识,体验物理知识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区分不同类型的杠杆及理解各种滑轮的特点2.难点:分清杠杆的动力臂、阻力臂复习教学课时:2课时,1教时概念、定义、公式、实验,1课时讲评和答疑。
第一课时概念、定义、公式、实验的复习1.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2)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支点:杠杜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杠杆的支点。
(找支点是第一步,也是关键,告诉学生可让杠杆转一下)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在实际确定动力时,要看我们使用杠杆工作时为了达到预期目的,需要杠杆向哪个方向转动,能使杠杆向需要方向转动的力,不论是哪个物体施加的力,就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和确定动力时的方法相同,由力的转动效果来决定,阻碍杠杆向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就是阻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动力作用线就是通过动力作用点,沿动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动力臂就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所画的垂线长,也就是几何学中的点到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3)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就是:F1·l1=F2·l2或写成比例式:21FF=12ll(4)杠杆的应用及分类杠杆的实际应用中,可分为三类省力杠杆:其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小于阻力F2,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是实际工作时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大,即要费距离.如撬起重物的撬棒,开启瓶盖的起子、铡草用的铡刀等,都属于这一类杠杆.费力杠杆: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大于阻力F2,即要用较大的动力才能克服阻力完成工作,但它的优点是杠杆工作时,动力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使阻力移动较大的距离.使工作方便,也就是省了距离.如缝纫机踏板、挖土的铁锨、大扫帚、夹煤块的火钳,这些杠杆都是费力杠杆.等臂杠杆:这类杠杆的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等于阻力F2,工作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就是等臂杠杆。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第二节探索之路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乐音与噪音第三节超声与意次声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三节光的折射第四节光的色散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第七节神奇的“眼睛”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第二节怎样描述力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节力的合成第三节力的平衡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三节空气的“力量”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机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节滑轮的应用第三节做功了吗做功的快慢提高机械的效率合理利用机械能小粒子与大宇宙走进微观看不见的运动探索宇宙从水之旅谈起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内能与热机温度与内能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内燃机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了解电路电是什么让电灯发光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测量电压探究电路电阻和变阻器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家庭用电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流做功的快慢测量电功率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磁是什么电流的磁场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电从哪里来电能的产生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走进信息时代感受信息让信息飞起来踏上信息高速公路材料世界我们周围的材料半导体探索新材料能量和能源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二节能源与社会第三节开发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