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压疮不良事件分析鱼骨图.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7.39 KB
- 文档页数:1
环境 管理 加床无床栏一 走廊、卫生间无扶手• 病情观察及评估不到位巡视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差缺乏经验
入院宣教不到位 夜间未开启地灯 护士长对年轻护士的培训不及时 护士长检查力度不够 ------- ► 奖惩机制不完善 ------- 护士 不愿意麻烦别人
无足够家属照顾—— 年龄大,自理能力下降 ------ ► 患者本身疾病原因但未引起重视 如患者自身因素•:意识不清 病人及家属 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差
材料制度
各种管道未标识刻度材料
(胶布)不符合要求
未使用约束带及防抓手拍对管道高危患者未实施护理措施
护士未按管道高危标
准进行正确评估
护士沟通不到位护士评估、观察不到位一护士操作疏忽、移
动不当→护士知识、经验不足——►
缺乏有效的导管固定
医生延迟拔管
◄——医生未适度使用镇静剂
一患者及家属因素
依从性差
意识障碍
映乏有效的肢体约束
◄------- (先生、护士管道固定方法欠
妥
方法
患者舒适度不高
家属陪伴缺失、护理不当。
.
;. 姑息医学科不良事件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时间:2013年1月4日
参加人员:
讨论内容:压疮的发生
一、科室讨论及对事件的分析
压力、摩擦力
大小便失禁、潮湿
体位限制双下肢瘫痪、
感觉障碍
恶液质压疮
原发疾病加重医务人员宣教不
到位,家属无防
范意识
二、总结:
1、该患者双下肢瘫痪,消瘦,原发疾病加重,属难免压疮。
2、对这类患者,护理人员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压疮面积扩大、新的压疮发生、促使已发生的压疮尽快恢复。
3、对难免压疮,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有:使用翻身计划表,1-2小时翻身,使用隔绝潮湿和皮肤保护的护理产品,加强营养支持,保护易受摩擦的部位,使用气垫床,维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皮肤干燥,给予健康教育,防止皮肤进一步受损,给予心理疏导,用压疮贴保护创面。
4、这名患者的压疮逐渐加重,虽然与疾病的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护理人员在护理方面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这类病人的护理,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压疮不良事件分析讨论2015 年2 月,在我科共发生压疮2 例,一、胡文学,患者女性,33 岁,骨盆骨折入院,在左肩胛下方出现1×2 厘米水泡;二、曹术锁,患者男性,58 岁,骨盆骨折,由ICU 转入,右侧臀部出现1×12 厘米皮肤破损。
通过大家一起讨论,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利用鱼骨图分析法,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人员设备材料① 患者:患者因孕后④医生:考虑骨①气垫床充气①衣服材质不柔软发生意外,情绪不稳折不稳定,不允许不足配合差。
翻身。
②骨盆带下缘较硬,② 患者:骨折造成剧烈⑤护士:责任②病床的选择易造成压伤。
疼痛,患者不愿配合翻身心不强,交接不到位压疮③家属:心疼患者,不愿配合未按时翻身,对压疮高危患者预警不到位。
① 床头交接检查患②者皮肤不全面,只③皮肤护理时未①夜间关注了骶尾、足跟等保证衣服、固定带光线暗,易发生压疮的部位。
的平整。
不利于② 转科患者皮肤④ 宣教指导不到位,未观察皮检查不到位。
讲清按时翻身的重要性肤情使患者及家属乐意配合。
况。
方法环境针对以上原因制定相应改进措施:1、这两名患者均为骨盆骨折,骨盆环不稳定,医生不建议翻身,护士应提前与主管医生结合,询问是绝对不能翻还是应该少翻身,严格遵照医嘱执行。
可以翻身的患者必须使用轴线翻身法,避免骨折移位,第一次翻身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2 名患者均请心理科协助进行心理护理,解除焦虑、紧张心理,使其能配合护理工作。
3、认真宣教,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讲解翻身的目的及重要性(不仅可以预防压疮,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炎及血栓的发生),压疮的危害(会造成手术部位的感染),使患者及家属能主动配合。
4、对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我们采取的措施有:1-2 小时翻身一次,夜间可适当延长,使用隔绝潮湿和皮肤保护的护理产品,加强营养支持,保护易受摩擦的部位,使用气垫床,维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皮肤干燥,保证衣物的柔软,防止皮肤进一步受损,给予心理疏导,建议必要时用减压贴保护受压部位皮肤。
压疮鱼骨图分析
分析该患者压疮发生的原因,包括营养不良、老年痴呆、长期卧床、疼痛、消瘦、依从性差、不耐受被迫体位、交接班不仔细、宣教落实不到位、皮肤潮湿、便盆质量差、剪切力、措施不够得当、警惕性不足、摩擦力、夜间不巡视、患者睡眠关灯、未及时巡视翻身、长期使用尿不湿影响视线、符合评分未悬、评估重视不够、挂警示牌、管理者周末监控不到位等因素。
为预防压疮的发生,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护士长带领全科护士研究并考核压疮风险工作流程,强化责任护士对压疮高危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压疮。
2、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对高危者及时评估和申报难免压疮,悬挂警示牌,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减少局部受压、保护患者皮肤、避免摩擦力及剪切力、加强营养、班班交接皮肤情况等。
3、针对高危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4、护士长每天入病房,掌握病房高危患者的动态变化,及时给与指导意见,并有督查记录。
5、增加高危时间段护理人员,加强对高危病人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