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3植物的激素调节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3【从容说课】植物体内并非只有生长素这样一种植物激素,经研究表明,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这些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受到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各类激素除了有它独特的作用,它们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调节的关系,使生命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自我调控系统。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微,难以提取,价格高昂,所以只能用于科学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合成和筛选出许多化学结构和生理特性与植物激素功能相似或相对抗的活性物质,就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自从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问世以后,价格便宜,种类齐全,就被迅速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去。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体内除生长素以外的其他激素,了解它们的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
2、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
3、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分析问题,和学生共同探讨植物体内的其它激素。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植物体是一个由多种激素共同控制的复杂的系统。
3、由兴趣小组的同学来阐述他们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激素的发现过程的简介,教育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植物体内的五种激素。
2、植物体内所有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1、植物体内的激素产生部位以及它们的生理功能。
2、植物体内所有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体内的激素生长素,植物体内是不是仅有这样一种激素呢?请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一段文字及图片]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宋苏轼《格物粗谈果品》)。
2021-2022年高一生物通过激素的调节说课稿新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第一章内容的加深与补充,又是第三节内容的基础。
本节内容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四部分内容.大约需要二课时.第一课时先讲激素调节的发现及特点,对血糖平衡先有所了解,第二课时讲授调节方式及模型构建。
二、学情分析关于激素调节,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已学过激素的概念、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对于血糖平衡的调节及模型构建比较陌生,且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应给予重点指导。
三、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模型(3)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建立血糖调节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温故知新导入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
五、过程分析【第一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由学生初中已知的激素概念及激素功能引出激素功能的发现(即促胰液素的发现)。
(二)分析材料觅新知1、激素调节的发现:(1)阅读P23-24“资料分析”:①分析几位科学家的实验过程。
(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②总结:重大发现:a、发现促胰液素b、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以上实验说明科学研究需要什么品质:(强调这种敢质疑,不畏惧权威的科学精神)。
(2)阅读教材P25图,尝试记忆各种内分泌腺名称及分泌的激素名称。
(强调与血糖平衡及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有关的激素,为第二课时做准备)设计一表格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激素及与其相关的疾病:2、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资料获取,并且从数字获取更感性的认识。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案【考纲要求】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纲要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ⅠⅡ【考点预测】本知识点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在高考中要求相对较低,植物生命活动相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也是比较简单,但是考察的频率非常高,在各地高考试题中每年都有出现,主要是考察的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其他植物激素的应用,本知识点对于实践应用考察的相对比较多。
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实验设计的形式出现。
【知识梳理】一、生长素的发现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四、其它植物激素【重点解析】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向光性原理: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2.极性运输: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即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
3.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主要是植物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过多地积累在近顶端的侧芽部位,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增加,从而抑制该部位侧芽生长。
4.生长素的两重性①生长素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低浓度)也能抑制生长(高浓度);既能促进发芽(低浓度)也能抑制发芽(高浓度);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②生长素的两重性和生长素的浓度、器官种类及细胞年龄有关。
例1 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成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解析:“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成直立状态”是茎背地性的表现。
茎出现背地性是因为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使茎近地的一侧生长比背地一侧生长快。
答案:B例2对燕麦胚芽鞘做如下处理(见下图):①放在暗盒里;②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⑥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暗盒里;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
人教版生物高二上册其他植物激素说课稿模板(第三
单元)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对每个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生物高二上册其他植物激素说课稿模板,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的高中生物老师李炳华,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我的研说流程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板块九个方面进行。
一、说课标。
分为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1.1 内容标准
《植物的激素调节》揭示的是植物体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课程标准》中对这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能
?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激素的调节》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觉、生理作用、应用和其他的植物激素等知识。
要求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理解植物是如何进行生命活动调节的,便于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进行对比。
二、学情分析此刻是温习阶段,学生对这部份知识有必然程度的记忆和理解,但又不完全理解。
学生对那种先回忆知识点,再讲练习的方式很反感,感觉是炒冷饭,不想听。
同时他们在平时也做了许多习题,但效果不大,主如果他们不会分析如何从平常的习题中去温习巩固知识点,去了解出题者出题的目的,想考查你什么知识点,考查能你什么能力,同时把试探的方式、思路暴露出来,把已学的知识串联起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一、了解生长素的发觉二、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了解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散布、合成和主要生理作用教学重难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四、设计思路一、教学处置与教学进程设计温习课比较难上,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所了解但又不完全理解,若按上新课的方式进行温习时刻不允许,若按先回忆知识点,再讲练习的方式,学生很反感,感觉是炒冷饭,不想听。
如何让学生既想听,又能够把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掌握,并会应用是本节课主要要考虑的情形。
本堂课采用以习题为切入点温习知识点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如何从平常的习题中去温习巩固知识点,去了解出题者出题的目的,想考查你什么知识点,考查能你什么能力,同时把试探的方式、思路暴露出来,把已学的知识串联起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本堂课主要就这些方面作些尝试。
二、教学方式由于是温习课,故主要通过度析讨论的方式。
五、教学进程导入:直接以例题进入正题一、生长素的发觉——领悟科学研究的思想方式例一、为何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而弯曲生长的却是尖端下面的一段?为此,科学家提出了某种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
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本章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本节内容则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
(2)生物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各种代谢活动及生殖发育能够严格有序的进行,需要各系统、器官及细胞的协调统一;生物体作为环境的成员,能够生存下来,需要自身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本节中的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提供了基础。
并且,利用胚芽鞘作材料还可以有许多新的研究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科学的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生长素发现的过程。
②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有关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②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③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④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在于学生学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因此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此知识基础上,高二的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2021年高中生物 3植物的激素调节说课稿新人教版供大家参考《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课时)说课材料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教材地位:本课题是在前面讲过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有关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问题。
植物生命活动的条件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植物激素进行调节的。
第一节只以发现和研究得最早的生长素为例来说明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的植物的向性运动内容于第八章讲述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
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内容与第五章讲述的植物的个体发育的内容,以及第一章讲述的细胞分裂等内容有关。
植物激素合成的内容与第二章讲述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有关。
因此有必要学好这一节教学内容。
3、重难点分析:(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
虽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不一定需要学生重点记忆,但是生长素的发现是教材中为数不多的再现科学家发现过程的典例,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个典例,实施探究式教学。
通过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可以使学生理解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和科学的实验方法,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逻辑思维。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也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方面,学生通过植物生长素的认识,可以理解植物激素的特点和植物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等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植物生长素的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较好的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而对于生长素两重性的生理作用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还有对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学生也难以理解。
(3)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本课题在讲述生长素的发现之前安排了向性运动方面的知识,以向性运动的有关实例启发学生思考并能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高中生物 3植物的激素调节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教材地位:本课题是在前面讲过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有关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问题。
植物生命活动的条件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植物激素进行调节的。
第一节只以发现和研究得最早的生长素为例来说明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的植物的向性运动内容于第八章讲述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
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内容与第五章讲述的植物的个体发育的内容,以及第一章讲述的细胞分裂等内容有关。
植物激素合成的内容与第二章讲述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有关。
因此有必要学好这一节教学内容。
3、重难点分析:(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
虽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不一定需要学生重点记忆,但是生长素的发现是教材中为数不多的再现科学家发现过程的典例,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个典例,实施探究式教学。
通过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可以使学生理解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和科学的实验方法,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逻辑思维。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也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方面,学生通过植物生长素的认识,可以理解植物激素的特点和植物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等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植物生长素的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较好的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而对于生长素两重性的生理作用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还有对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学生也难以理解。
(3)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本课题在讲述生长素的发现之前安排了向性运动方面的知识,以向性运动的有关实例启发学生思考并能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要求学生层层设疑、层层设计实验来解决。
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难度的,也是具有挑战性的,通过这个教学难点的解决,让学生掌握如何去解决问题。
4、课时安排:《植物的激素调节》包括本章的引言共需2课时,从本章引言至植物激素调节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需用一课时进行授课。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
2、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具备层层设疑并设计实验解释看到现象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激素的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努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态度观念目标
1、通过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们像科学家那样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2、在关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中,通过联系实际看到的园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与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说教学学法本节课教师主要用探究式进行授课,辅以讲述,谈话等方法。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教学中,不仅重现了发现过程,更重要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尝试着设计实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
但由于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努力贯彻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
可以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从而有利于突破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这一难点。
对于生长素生理作用这一重难点,学生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可以自主地得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教师再将生长素促进生长这一原理通过声音加动画重点突出来,让学生真正领会,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生长素两重性的生理作用再通过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要求的不同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其真正的含义,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谈话让学生真正掌握。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以故启新新陈代谢要正常进行,需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复习提问:
1、对于人和动物来说,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通过什么来调节?
2、对于植物体来说,是通过什么来调节?
教师:对于人和动物来说,内环境稳态主要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占主导。
植物体没有神经,只能通过体液调节,植物体内的液体就是激素。
引出课题:植物的激素调节
(二)直观展示,学习新知导入:实物展示向光生长的蟹爪兰提问:
1、长势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特点?
(动画和图片演示各种向性运动)学生自主得出向性运动的概念(展示学生研究性课题做的实验结果)学生得出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教师:植物体产生的向性运动有什么好处?
学生观察思考得出:向光性有利于接受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向地性有利于植株固定
(三)引导探究,突破重难教师:植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向性运动呢?
教师讲述:科学家发现向性运动是和植物体内的激素调节有关,其中发现最早是生长素,半个世纪以前,达尔文看到压在石头底下的植物从缝隙中钻出向光生长,得出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的特点。
达尔文在1880年以燕麦的胚芽鞘为实验材料,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介绍胚芽鞘即燕麦胚芽外面的锥形套
1、实验设计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学生讨论、思考得出:
方案:
处理:暗处理处理:单测光照射结果:直立生长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教师:介绍达尔文实验,并指出学生想法与科学家一致,趁机表扬学生有科学家头脑。
(动画演示实验过程)教师:看到这个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推理: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思考):向光性与谁有关?(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实验证明)
2、实验设计证明生长是由哪个部位有关?方案:处理:切除尖端、单侧光照处理:不切除尖端,单侧光照结果:不生长结果:弯曲生长教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推理: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思考):单侧光的刺激使其弯向光源生长,那么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下部?(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实验证明)
3、实验设计证明感光部位。
方案:处理:单侧光照、处理:单侧光照、用锡箔纸(不透光)遮住胚芽鞘尖端用锡箔纸遮住胚芽鞘下部结果:直立生长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教师:你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推理:证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小结:达尔文做了以上三个实验,得到结论是:胚芽鞘生长需尖端,感光刺激部位在尖端。
(思考):到底是胚芽鞘尖端促进生长,还是尖端产生某种物质促进生长?(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实验证明)
4、实验设计有难度,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提示。
方案:光处理:光黑暗,插云母单侧光照,插云母光照,插云母结果:不生长结果:不生长结果:不生长教师: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推理:是不是某种物质引起胚芽鞘生长和弯曲呢?(思考):怎样用实验来验证这种推测?(请同学们思考,用实验证明)
5、设计这个实验也有难度,教师同样也要做好引导、提示,有可能可以介绍1928年温特(荷兰科学家)设计的实验,让学生体验此实验的巧妙之处。
证明尖端中能产生某种物质刺激生长
6、经过几代人的研究,现已经提取出这种物质,并证明为吲哚乙酸,即生长素
(四)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生长素合成部位和分布部位
2、分布部位:生长旺盛的部位根据前面生长素发现的学习得出:尖端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尖端下部弯曲生长(思考):如果把植株倒置,生长素怎么运输?与什么位置有关?学生自然得出:与形态学位置有关结论: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思考)生长素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自然得出:促进生长引出向光性原理(动画演示)教师强调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表现为它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而不是细胞的分裂(思考)生长素是否越多越好?从而引出生长素的两重性(展示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要求不同的曲线)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两重性原理
(五)归纳小结、巩固认识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学了生长素之后,我们要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如何去运用它呢?请预习下一节内容: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六)补充习题、拓展应用
五、说设计意图整节课贯穿的是探究式的教学思想。
重点是体现在前面生长素发现的教学内容上,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分析实验现象、自己得出实验结论。
这样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这个重点问题的解决为下面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一难点的解决打下了基础。
学生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设计了实验,并且证明了结论,从而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也比较容易的解决生长素为什么具有这些生理作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