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及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73
血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
而血脂代谢紊乱则常常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诱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血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失调,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而胰岛素抵抗则是机体对胰岛素反应降低的现象,也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2. 血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2.1 血脂异常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血脂异常主要包括高血脂、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多等。
这些异常的脂质成分在体内堆积,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
具体而言,高血脂会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传导,使胰岛素的作用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产生。
2.2 胰岛素抵抗对血脂代谢的影响胰岛素抵抗的出现,使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以满足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从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则会通过多种方式,如抑制脂肪酸氧化、促进脂肪酸合成等,抑制脂质代谢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加重血脂代谢紊乱的程度。
3. 影响胰岛素抵抗的血脂代谢紊乱机制3.1 脂肪组织激素的影响脂肪组织激素,如肥大细胞因子和瘦素等,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调控过程。
血脂代谢紊乱会改变脂肪组织激素的分泌水平,进而干扰胰岛素的信号传导,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3.2 炎症反应的作用血脂代谢紊乱时,机体的炎症反应常常会被激活。
这些炎症因子会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同时,胰岛素抵抗本身也能进一步激活炎症反应,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3 脂质代谢产物的影响脂质代谢紊乱会导致一系列脂质代谢产物的产生。
这些脂质代谢产物中的某些物质,如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等,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如细胞内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干扰、线粒体功能受损等,加重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4. 血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策略4.1 生活方式干预改善生活方式是管理血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的首要策略。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措施,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个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加,或胰岛素在靶细胞内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
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及尿糖、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且伴有疲乏无力。
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
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则可发生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在古代医学文献中,以中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的记载最为详细。
在世界糖尿病研究史上,中国传统医学最早详细记载了糖尿病的症状及并发症;最早提出营养丰美及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最早发现糖尿病人尿甜的现象。
在治疗方面不仅最早提出糖尿病的饮食疗法及体育疗法,而且在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内容极为丰富的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气功疗法、推拿疗法、心理疗法等。
系统整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当今糖尿病的研究及防治,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
世界各国糖尿病发病情况如何?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逐年增加。
由于调查人群的年龄、调查方法、诊断标准及种族、生活习惯、营养条件不同,各国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差异。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患病率在世界各国为0.07‰~3.4‰。
在日本、中国及古巴,IDD M的患病率低,分别为0.07‰、0.09‰及0.14‰。
瑞典、芬兰患病率分别为1.48‰、1.90‰,英国IDDM的患病率最高,为3.4‰。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在美国、瑞典、日本、智利、阿根廷等国患病率约5%~7%,西欧、东欧、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患病率约为2%~5%,印度、菲律宾等国患病率约为1%~4%,不同种族之间有差别,城市高于农村。
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本文将介绍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代谢综合征的定义代谢综合征是指多种代谢性异常的集合,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患者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标准才能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1. 腹部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2. 高血压: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3. 高血糖:空腹血糖水平≥6.1mmol/L;4. 血脂异常:三酰甘油水平≥1.7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0mmol/L(男性)或<1.3mmol/L(女性)。
二、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1. 肥胖: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中心性肥胖,即腹部脂肪堆积。
这种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2. 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
高血压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增加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
3. 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是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具有高血糖、多饮、多尿等症状。
4.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指的是血浆中三酰甘油、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异常。
代谢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三、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方法1. 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是代谢综合征治疗的首选方法。
包括合理饮食、增加运动量和减轻体重。
合理的饮食应该是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和加工食品。
增加运动量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 药物治疗:如果生活方式改变不能有效控制代谢综合征的症状,医生可能会考虑采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调节血脂、降低血压和控制血糖水平。
常见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降压药和降糖药物等。
3. 防治并发症:除了治疗代谢综合征本身,还需要积极预防和治疗其引发的并发症。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300161天津市河东区向阳医院摘要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不仅表现为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及血脂代谢异常等,同时它还和众多临床疾病尤其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对这些疾病的集结情况的诊断及防治亦日益受到重视【sup】[1]【/sup】。
由于种族、社会经济乃至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了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断标准即CDS标准。
MS是各种病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临床证候群,其主体是肥胖。
可能与脂肪细胞出现一系列变化,导致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IR),最终出现血脂紊乱和高血糖等一系列MS表现。
防治MS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临床心血管病以及T2DM发病,对已有心血管病者则是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病残及死亡率。
应针对每个个体的MS组成成分进行多环节联合治疗。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防治最近10~20年,代谢综合征(MS)这一疾病正逐渐被人类所认识。
代谢综合征患者不仅表现为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及血脂代谢异常等,同时它还和众多临床疾病尤其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对这些疾病的集结情况的诊断及防治亦日益受到重视。
概念及发病机制MS是一组相互关联的证候群,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腹型肥胖、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脂代谢异常、促凝血状态、血管异常、高尿酸血症和炎性标志物水平增高等。
肥胖:肥胖是MS的一个重要特征,是MS发病的始动因素,其包括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
脂肪组织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脂联素、抵抗素、瘦素、白介素等,均与MS有密切关系。
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
每日体力活动总量是决定胰岛素敏感性的关键。
胰岛素抵抗:MS的本质就是剩余能量贮留引起的内脏脂肪过度蓄积,以及由其诱导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各种机体功能障碍。
绝大多数MS均伴有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MS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亦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病与脂肪代谢紊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升高。
脂肪代谢紊乱(Dyslipidemia)则是指血液中脂肪代谢异常,包括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以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情况。
近年来,研究发现糖病与脂肪代谢紊乱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相互影响而加重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就糖病与脂肪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糖尿病和脂肪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受损,导致机体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血糖水平升高。
高血糖状态进一步刺激胰岛素分泌,使胰岛素水平升高,影响到脂肪组织的代谢。
这种胰岛素抵抗状态使得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
其次,糖尿病导致脂肪细胞组织中的脂质合成增加,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增高。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但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脂肪合成增加,脂肪堆积。
与此同时,胰岛素抵抗状态还导致脂肪分解降低,进一步加重了脂肪代谢紊乱。
此外,脂肪代谢紊乱也可以加重糖尿病的发展。
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脂质过多,沉积在肝脏和胰岛,并引发胰岛素抵抗,使得糖尿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也是脂肪代谢紊乱的一个特征,它是一种有益的脂质,有助于血管壁的修复和维护正常的血液流动。
脂代紊乱导致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管功能受损,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与脂肪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
慢性炎症对胰岛素信号途径的抵抗性增加,进一步损害脂肪组织的脂质代谢。
而脂肪组织又是慢性炎症的重要来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一炎症反应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和脂肪代谢紊乱不仅加重了糖尿病的发展,还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糖尿病与脂肪代谢紊乱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胰岛素抵抗状态导致的脂肪代谢紊乱加重了糖尿病的发展和恶化;同时,脂肪代谢紊乱也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形成了恶性循环。
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发生的关联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主要慢性病,它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其发生和发展。
而脂质代谢紊乱,尤其是血脂异常,被广泛认为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体的脂质代谢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脂质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等。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脂质在体内进行平衡的合成、分解和运输,以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其他生理活动的需求。
然而,当脂质代谢出现紊乱时,人体就容易发生一系列异常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血脂的异常增高。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的状况。
它通常指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
长期以来,高血脂已被公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然而,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高血脂与糖尿病之间似乎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实际上,高血脂和糖尿病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
一方面,高血脂可以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水平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高胆固醇会引起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并且损害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而高甘油三酯则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从而引发糖尿病。
另一方面,糖尿病也可以进一步加重脂质代谢的紊乱。
胰岛素在调节血糖的同时,还参与了脂代谢的调控。
当胰岛素抵抗发生时,胰岛素的生物学功能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导致脂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会增加甘油三酯的合成和胆固醇的合成,同时抑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降解,最终导致血脂异常。
此外,糖尿病与脂质代谢紊乱之间的关联还可以通过炎症反应来解释。
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以使胰岛素的作用受到抑制,导致胰岛素抵抗。
同时,胰岛素抵抗也可以进一步刺激机体对炎症反应的应答,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脂质代谢的紊乱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综上所述,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高血脂和糖尿病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
糖尿病发生与代谢紊乱机制的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常常伴随着身体代谢紊乱的状况。
因此对于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及代谢紊乱的治疗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内的热点话题。
在此,我们将讨论糖尿病的发生与代谢紊乱的机制以及当前研究热点。
一、糖尿病的发生机制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导致的,进而导致了血糖水平的升高。
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包括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过程的异常以及胰岛素应答减弱等多个环节。
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异常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合成的,然而在发生糖尿病的过程中可导致β细胞数量下降,或者是β细胞会失去对于胰岛素的分泌反应。
另外一个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即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
同时,胰岛素应答的减弱也是导致糖尿病的因素之一。
大多数类型2糖尿病患者虽然胰岛素分泌相对于其他人相似,但是在胰岛素作用的过程中,细胞会对胰岛素作出相对弱的反应,导致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
二、代谢紊乱的机制糖尿病的代谢紊乱源于体内能量平衡的失调,造成了代谢物的过度或是缺乏,从而导致了身体代谢的紊乱状况。
糖尿病的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血糖、异常血脂以及脂肪代谢的混乱状态。
1.高血糖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高血糖是由于对于胰岛素反应失常以及胰岛素作用障碍而造成的。
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进而加重了身体的代谢状况。
2.血脂异常糖尿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血脂异常。
这是由于胰岛素在脂肪代谢中起到的作用减弱了,因而使得脂肪无法得到有效的能量催化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胆固醇等异常脂质物在血液中过多的沉积,还会加重前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脂肪代谢紊乱体内脂肪代谢的过程中,脂肪会通过酶的作用分成三种脂肪酸。
这其中会出现特定的酶缺陷,使得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在体内内积聚而形成的脂肪酸二酯。
在这些二酯的不断积累下,会加重脂肪细胞的肿胀以及身体代谢失调的症状。
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防治
毕继恕;高晓兰;胡长梅;杨卿
【期刊名称】《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年(卷),期】1997(5)1
【摘要】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防治毕继恕1高晓兰1胡长梅2杨卿2我国从70年代开始,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就跃居全死因的前三位,三种病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70%~75%〔1〕。
加之近年来糖尿病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约以每年0.1%的速度增加着,其死亡率也...
【总页数】3页(P46-48)
【关键词】脂质代谢紊乱;综合防治
【作者】毕继恕;高晓兰;胡长梅;杨卿
【作者单位】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201
【相关文献】
1.翅果油联合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及肝脏脂质积累的改善作用[J], 杜杰
2.中药调脂方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J], 张国胜;段明亮;朱红超;张攀科;徐雪峰;岳改燕
3.肾病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及脂质肾损伤的机理研究 [J], 李惊子;王海燕;李晓玫;
俞雷;洪健美;邹万忠;辛岗;张爱华
4.基于脂质组学探索狼疮定调节MRL/lpr狼疮鼠肝脏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J], 卢璐; 赵燕霞; 胡长锋; 李海昌; 谢冠群
5.基于“肝-肠”轴的增液汤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研究[J], 邓龙飞;张建伟;刘海燕;刘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质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脂质代谢是指脂肪物质在人体内的合成、转运、分解和利用过程。
脂质代谢异常是指人体内脂质物质的代谢失衡,因而导致的各种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的改变,脂质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也渐渐增多,促使我们加强对脂质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脂质代谢异常的原因1.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与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其中以长期的饮食结构、睡眠不足和缺乏运动是引起脂质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
长期饮食高脂、高热量、高胆固醇食品会使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且高血脂风险也增加,从而导致脂质代谢异常。
睡眠不足也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
睡眠不足可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脂肪的分解和代谢受到抑制,导致脂质代谢异常。
此外,长期缺乏运动也是引起脂质代谢异常的原因。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约占高血脂的50%。
脂质代谢异常患病率与家族有关,如果患有脂质代谢异常的家庭成员多,那么个人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二、脂质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患有脂质代谢异常的人比例较高,而且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
高脂血症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高三酰甘油血症也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越低,心脑血管的风险就越高。
三酰甘油是人体内脂肪储存的主要形式,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三、脂质代谢异常与糖尿病的关系脂质代谢异常与糖尿病的关系密切。
脂质过多沉积在体内引起的脂肪肝,会导致胰岛素抵抗。
同时,人体内的胰岛素抵抗也可引起血脂升高。
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患者则更容易患上脂质代谢异常。
四、脂质代谢异常与肥胖的关系肥胖和脂质代谢异常正确的关系应是“肥胖导致脂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会反过来加重肥胖。
肥胖病人的体内往往存在着较高的血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的水平,同时,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的含量较低。
因此,肥胖人群更容易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的疾病。
脂质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脂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组分之一,它在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和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脂质代谢紊乱往往与各类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脂质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一、脂质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脂质代谢紊乱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密切相关。
胆固醇是一种脂类,它在高水平存在时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脂质代谢紊乱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水平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脂质代谢紊乱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调节受损。
三、脂质代谢紊乱与肥胖症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展与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脂质的摄入过量会导致能量储存增加,并引发肥胖。
此外,脂质代谢紊乱还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和分布有关,进一步加剧了肥胖的程度。
四、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了预防和治疗脂质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健康饮食:合理控制脂质摄入量,减少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食物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等。
2. 增加体力活动:通过运动增加能量消耗,帮助减轻体重。
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3.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是预防和治疗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水平。
4. 药物治疗:对于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明显异常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进行调节。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任何药物。
结论:脂质代谢紊乱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密不可分。
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我们应该重视脂质摄入,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并在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摘要: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是冠心病的独立致病因素。
目前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而动脉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人的直接死因。
所以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引起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糖尿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及其产生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关键词:血脂异常糖尿病一、糖尿病及其血脂异常在我国的发病情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在我国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从1980年的0.67%上升到1996年的3.21%,增加了近5倍,至目前为止,我国的糖尿病病人已达3000万人以上。
糖尿病是关心病的独立致病因素,糖尿病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80年代统计,52.5%住院糖尿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因为心血管并发症。
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调查资料显示,65%左右的糖尿病人合并有心血管并发症,Haffner报道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较发达国家高2~4倍。
1998年公布的英国UKPDS前瞻性研究,除证明严格的控制血糖和血压可以部分减少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外,仍有59%的糖尿病人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分析这些心血管病人相关的危险因素,除高血糖外,另外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血脂异常,特别是高LDL-C和高TGJ及低HDL-C。
美国Franmingham大系列前瞻性心脏病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0mb/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5mg/dl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是LDL-c100mg/dl、HDL-C85mg/dl 者的2.25倍。
目前糖尿病的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已成定论,甚至有美国科学家认为诱发糖尿病进一步恶化的最危险因素不是糖而是脂肪。
丹麦诺和诺得公司医学部1997年开始在亚洲6个国家和地区赞助了糖尿病资料收集,表明我国在有血脂资料的糖尿病患者中有48%患者甘油三酯(TG)≥4.8mmol/L,51%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1.0mmmol/L.资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人群占了很大比例,而血脂异常又是糖尿病病人病情恶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我们应该对糖尿病血脂异常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