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光光度计的自学--熊世威201111002005
- 格式:ppt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18
分光光度计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
分光光度计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
1. 引言
2. 分光光度计使用原理
分光光度计利用了物质吸收光的特性。
当光通过溶液时,溶液中的物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根据琴斯定律,溶液的吸光度与光通过溶液前后的光强之比成正比。
分光光度计利用光源发出连续的全谱光,光通过样品池后,被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探测器测量到。
通过调节光栅或光分束器的角度,选择特定波长的光进入光电传感器,从而测量溶液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
3.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以下是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一般操作步骤:
步骤1:打开分光光度计
将分光光度计通电,并打开仪器。
等待仪器初始化完成。
步骤2:校准分光光度计
使用标准溶液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校准。
校准方法根据不同的仪器而有所不同,一般可以在仪器的说明书中找到具体的操作步骤。
步骤3:准备样品溶液
使用试管等容器,制备需要测量的样品溶液。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稀释液将样品适当稀释。
步骤4:设置波长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波长进行测量。
将波长调至所需波长,通常可以通过旋转光栅或光分束器来调节。
步骤5:测量吸光度
将准备好的样品溶液加入样品池中,并将样品池放入分光光度计中。
仪器上的测量按钮,待仪器读数稳定后记录吸光度值。
步骤6:重复实验或测量其他样品
如果需要,可以重复步骤5来测量多个样品的吸光度。
如果需要测量其他波长下的吸光度,重复步骤4即可。
步骤7:关闭分光光度计
实验结束后,关闭分光光度计,进行必要的清洗和保养。
4.。
分光光度计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分光光度计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一、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分光光度计是一种测量样品溶液中吸收或透射光强的仪器。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可见光或紫外光通过样品溶液后,测量出光强的变化,从而得知样品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或其他性质。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1. 光源发射:分光光度计通常使用可见光或紫外光作为光源。
这些光经过滤波器减少杂散光,通过准直系统形成平行光束。
2. 样品测量:经过准直系统形成的平行光束通过样品溶液,样品中吸收或透射一部分光。
被吸收的光与未经样品的光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得到吸光度或透光度。
3. 光电传感器检测:被吸收或透射后的光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并转化为电信号。
光电传感器常用的有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
4. 信号处理和显示:光电传感器转化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处理后,通过计算机或显示器显示出吸光度或透光度的数值。
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在使用分光光度计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校准仪器的零点,确认样品槽或比色皿是否清洁干净。
2. 设定波长:根据需要测量的物质,设定合适的波长。
分光光度计通常具有可以选择波长的旋钮或按钮,通过旋转或按键来设定所需的波长。
3. 参比校正: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参比校正。
这可以通过将参比溶液放入样品槽,并记录下参比物质的吸光度或透光度值。
然后将样品溶液放入样品槽中进行测量。
4. 测量样品:将待测样品溶液放入样品槽中,确保溶液填满槽,并将样品槽放入分光光度计中。
根据需要选择透射模式或吸收模式,开始测量。
5. 记录和分析:根据测量结果记录样品的吸光度或透光度值。
可以根据所测得的数值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
6. 清洁操作: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槽和其他部件,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注意事项1. 避免阳光直射:分光光度计的使用需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使用方法、扫描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强度等。
掌握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荧光分光光度计是常用的光学仪器,在定量分析样品的光谱性质表片时经常用到。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功能是完成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扫描,进行相对荧光强度的测理。
从激发光濂可以获得样品激发态能级的分布情况,用来选择定量分析的最佳激发波长。
从发射光谱可以知道样品基态能级的分布情况。
用来选择定量分析的最佳发射波长。
荧光定量分析法的方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类似。
但需要注意荧光强度值是相对值。
同一样品,同一仪器在不同仪器参数时获得的荧光强度是不同的。
只有当测量仪器参数完全相同时,不同的样品荧光强度的相互比较才有意义。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类似,分子荧光光谱也是分子光谱,其谱峰较宽,片片性不是很强。
谱峰重叠现象比较普遍。
为了减小谱峰宽度。
避免谱峰重叠,提高分析的选择性,在定量分析时常采用同步荧光的方法进行。
同步荧光是同时扫描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和发射单色仪得到的谱图。
通过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
可以使样品谱峰变窄,并避免不同组份的谱峰重叠,得到比较好的分析效果。
同步荧光扫描有固定波长同步荧光法,固定能量同步荧光法,可变角同步荧光法等。
扫描已知样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时,可先根据参考波长来进行。
扫描末知样品的荧光光谱,可以将发身波长先每隔一定波长(例如50nm)扫描一个激发光谱,对比不同位置的激发光谱,从最强的激发光谱中选择最大激发波长,设定该波长为激发波长,扫描发射光谱。
再从新得到的发射光谱中找到最大发射波长,在最大的发射波长处重新扫描激发光谱。
扫描样品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时,需要注意:扫描激发光谱时,激发单色器扫描范围的长波端一般应小于发射波长;扫描发射光谱时,发射单色器扫描范围的短波端应大于激发波长。
否则在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中与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波长相同的位置会出现很强的散射谱峰。
这不是样品的荧光引起的,应当注意区分。
分光光度计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分光光度计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引言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于分析实验室和工业应用中的仪器,它可以通过测量光的吸收或透射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本文将介绍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仪器。
一、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贝尔-朗伯定律,通过测量待测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确定溶液的浓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
A. 光源和光栅分光光度计的光源通常采用氘灯或钨灯。
氘灯适用于短波长的光,而钨灯则适用于长波长的光。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栅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束。
B. 光程差光程差是指光通过样品的路径长度差异。
在分光光度计中,通过调节比色皿或样品池的厚度来控制光程差。
光程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被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C. 检测器和光电转换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是光电二极管。
当光通过样品后,部分光会被吸收,剩余的光会被检测器接收。
光电二极管将光能转变为电信号,并经过放大和处理后,转化为数值显示。
D. 校准和比较在测量前,需要进行校准步骤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通常通过使用标准溶液,比较其吸光度和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来完成。
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对于正确和准确地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很重要。
下面将介绍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步骤。
A. 打开仪器,插入电源并打开分光光度计。
等待仪器进行自检,并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B. 设置波长选择合适的波长,在分光光度计的操作面板上或电脑软件中设置所需的波长。
按照实验需求来选择波长。
C. 校准仪器在测量之前,需要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校准。
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校准,将其吸光度调至最小值,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D. 定义样本容器选择合适的比色皿或样品池来容纳待测样品。
确保样品容器清洁,无划痕和污渍,以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E. 加入待测样品使用吸管或移液枪将待测样品加入到样品容器中。
注意避免波长选择区域的污染和样品之间的交叉感染。
荧光分光计的使用步骤流程1. 准备工作- 清洁仪器:使用干净的纸巾和乙醇清洁样品槽,确保样品槽干净无污染。
- 打开仪器:按下电源开关,等待仪器启动并进行预热。
- 准备样品: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荧光样品,并将其放置在样品槽中。
2. 设置仪器参数- 波长选择: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 时间积分:设置合适的时间积分,以确保信号的稳定和准确性。
- 温度控制:如果实验需要进行温度控制,设置合适的温度。
3. 执行测量- 零点校正:将空样品(只包含溶剂)放入样品槽中,进行零点校正。
- 添加样品:将待测样品加入样品槽中,确保样品数量适量,以避免混杂和误差。
- 开始测量:点击仪器上的“开始”按钮,启动荧光分光计进行测量。
- 记录数据:记录测得的荧光强度数值,并记录下实验条件和样品信息。
4. 分析数据-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需求,对测得的荧光强度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 绘制图表: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使用数据分析软件或绘图工具,绘制荧光图谱和曲线。
- 解释结果:根据实验目的和已有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5. 清洁仪器- 关闭仪器:实验操作结束后,按下电源开关,关闭仪器。
- 清洁样品槽:使用纸巾和乙醇清洁样品槽,确保无残留污染。
- 整理仪器:将仪器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确保仪器周围整洁。
6. 结束步骤- 保存数据:将实验数据保存在合适的位置,以备后续分析或报告使用。
- 撤除样品:将样品从样品槽中取出,并妥善存放或处理。
- 关闭实验室设备:关闭相关实验室设备,确保安全。
- 整理工作台:清理工作台,归置实验用品,确保整洁。
以上就是荧光分光计的使用步骤流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祝实验顺利!。
荧光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光度计如何做好保养由高压汞灯或氙灯发出的紫外光和蓝紫光经滤光片照射到样品池中,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荧光经过滤过和反射后,被光电倍增管所接受,然后以图或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物质荧光的产生是由在通常情形由高压汞灯或氙灯发出的紫外光和蓝紫光经滤光片照射到样品池中,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荧光经过滤过和反射后,被光电倍增管所接受,然后以图或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物质荧光的产生是由在通常情形下处于基态的物质分子吸取激发光后变为激发态, 这些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将一部分的能量又以光的形式放出,从而产生荧光.不同物质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其激发态能级的分布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反映在荧光上表现为各种物质都有其特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因此可以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的不同来定性地进行物质的鉴定。
在溶液中,当荧光物质的浓度较低时,其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通常有良好的正比关系,即IF=KC,利用这种关系可以进行荧光物质的定量分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仿佛,荧光分析通常也接受标准曲线法进行。
—专业分析仪器服务平台,试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仪器行业专业网络宣扬媒体。
相关热词:等离子清洗机,反应釜,旋转蒸发仪,高精度温湿度计,露点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价格,霉菌试验箱,跌落试验台,离子色谱仪价格,噪声计,高压灭菌器,集菌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柱温箱,旋涡混合仪,电热套,场强仪万能材料试验机价格,洗瓶机,匀浆机,耐候试验箱,熔融指数仪,透射电子显微镜。
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介绍和日常保养原子荧光光度计利用惰性气体氩气作载气,将气态氢化物和过量氢气与载气混合后,导入加热的原子装扮置,氢气和氩气在特制火焰装置中燃烧加热,氢化物受热以后快速分解,被测元素离解为基态原子蒸气,其基态原子的量比单纯加热砷、锑、铋、锡、硒、碲、铅、锗等元素生成的基态原子高几个数量级。
利用原子荧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