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控制网复测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27.00 KB
- 文档页数:17
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交桩后复测报告批准:审核:复核:编制:2022年10月目录第一章技术设计书 (3)1、工程及控制网概况 (3)1.1工程概况 (3)1.2既有资料情况 (3)2、复测的目的及任务范围 (4)2.1任务来源 (4)2.2任务范围、内容、预计工作量 (5)3、执行标准 (5)4、坐标及高程系统 (5)5、施工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配置 (6)5.1施工组织机构 (6)5.2人员配备计划 (6)5.3设备配备计划 (7)6、实施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7)6.1复测原则 (8)6.2平面控制网复测 (8)6.3高程控制网复测 (11)6.4成果资料 (14)7、保证措施 (14)7.1安全保证措施 (15)7.2质量保证措施 (15)7.3环境保证措施 (16)第二章技术总结 (17)1任务概述 (17)1.1任务名称 (17)1.2任务范围 (17)1.3任务内容 (17)2、工程概况 (17)3、既有资料情况 (18)4、交桩后复测主要技术依据 (18)5、交桩后复测技术方案执行情况 (18)5.1控制网选点原则 (18)5.2控制网点的补设 (18)5.3平面控制网的复测 (19)5.4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处理 (20)5.5高程控制网的复测 (25)6、技术结论及建议 (34)第三章本次复测成果表 (35)1、×××号线GPS控制点复测成果表 (35)2、×××号线高程控制点复测成果表 (36)第一章技术设计书1、工程及控制网概况1.1工程概况×××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气候炎热,植被茂密,市区作业区车流量大,且车速快,高楼密集,市郊鱼塘、山体较多,交通不便,给外业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1.2既有资料情况根据×××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所提供的《×××号线工程×××站至×××站段地面施工控制网测量成果报告》(2022年10月),×××号线共布设平面控制点60个,其中GPS控制网点56个,联测地铁××号线GPS平面控制网点2个(G551、G515),联测地铁2号线GPS平面控制点1个(GATS3(同GPS2-2))。
新建铁路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1目录1.工程概况 (4)2.技术标准 (4)3.施工控制网任务及精度 (4)3.1.任务来源 (4)3.2.内容及精度 (4)4.测量人员与设备 (4)4.1.主要测量人员 (4)4.2.主要测量仪器 (5)4.3.工期安排 (5)5.平面高程系统 (6)5.1.平面坐标系统 (6)5.2.高程系统 (6)6.平面控制网加密 (6)6.1.控制网现状 (6)6.2.与相邻标段联测 (7)6.3.外业观测 (7)6.3.1.技术要求 (7)6.3.2.注意事项 (8)6.4.平差方法 (9)6.4.1.主要技术要求 (9)6.4.2.数据处理软件 (9)6.4.3.基线解算及质量检核 (10)6.4.4.三维无约束平差 (10)6.4.5.二维约束平差 (11)7.高程控制网加密 (11)7.1.水准基点现状 (11)7.2.与相邻标段联测 (12)7.3.外业测量 (12)7.3.1. 测量方法 (12)7.4.平差方法 (12)7.5.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3)7.6.水准观测外业注意事项 (13)7.6.1.仪器设备精度 (13)7.6.2. 观测时间和气象条件 (13)7.6.3. 设置测站 (14)7.6.4.测站观测方法 (14)7.6.5.仪器操作注意事项 (14)7.7.数据处理 (15)7.7.1.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15)7.7.2.计算测量精度 (15)7.8.控制网加密测量精度分析 (15)28 .测量安全措施 (16)9 .提交成果资料 (16)附件1:测量人员资质证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2:测量仪器鉴定证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建云桂铁路(广西段)站前工程(DK94+500~DK110+700)工程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含平果站南昆车场)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局云桂铁路(广西段)YGZQ-1标项目部五分部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1.测量依据2.平面复测方案2.1工程概况及控制桩情况说明2.2复测方案说明2.3平差计算说明2.4基线向量解算原理2.5控制网平差原理3. 二等水准加密复测4.观测成果统计分析说明5.建议及要求6.GPS外业观测操作要点7. 人员及设备8. 附录2014年12月2号至12月15号,公司精测组根据中铁第二勘察设计院提供的椭球参数及投影带,组织项目部测量人员对设计院所交CPⅠ,CPⅡ控制点及加密点进行了点位复测。
测量结果满足施工测量规范要求。
1、测量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2009《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 10054-2010)《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18314-200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新建铁路云桂线站前工程控制测量设计文件》 2010年5月中铁第二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平面复测方案2.1、工程概况及控制桩情况说明本次复测范围为D1K80+000~DK110+700,全长30.000km。
标段内控制桩复测共计CPⅠ点6个,CPⅡ点 13个,加密点42个,其中13个控制点标石完好,稳定、没有损坏。
为了符合复测点间距要求,本次复测中新布点,15个,与设计点构成带状三角形或者边联四边形网状结构。
取邻标CPⅠ43、CPⅠ44、CPⅠ61-2进行共用点接边,最后进行整网联测,统一平差。
本标段复测包括平果车站南昆车场,为满足南昆线拨接需要,复测时考虑控制网布设情况。
2.1.1既有平果车站站场概况既有平果站为南昆线办理客货运的中间站,位于直线平坡上,既有到发线4条(含正线),其中Ⅱ道为正线P60Kg/m无缝线路有砟轨道,1道、3道及4道为到发线P50Kg/m-25m有缝线路有砟轨道,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各1座;站房同侧南宁端设货场1处,货物线1条;车站站台对面有粮专线1条。
⼯程控制⽹复测⽅案⽬录X X X城际轨道交通X X X标⼯程控制⽹复测⽅案1.任务概述 (1)1.1任务名称 (2)1.2任务范围、内容及⼯作量 (2)1.3完成期限 (2)1.4⼈员及仪器设备 (2)2.⼯程概述 (2)2.1地理位置 (2)2.2地形⽓候特点 (3)3.测区既有资料 (3)4、执⾏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3)5、坐标系统和⾼程系统 (3)5.1坐标系统 (3)5.2⾼程系统 (4)6、复测⽅案及精度要求 (4)6.1、平⾯控制⽹复测⽅案 (4)6.2、⾼程控制⽹复测⽅案 (7)7、关于相邻标段衔接 (9)8、复测要求 (10)9、控制⽹复测⽅案资料 (10)1.任务概述1.1任务名称XXX城际轨道交通项⽬⼯程施⼯总承包XXX标段:导线控制⽹CPI、⼆等⽔准点复测。
1.2任务范围、内容及⼯作量XXX城际轨道交通项⽬⼯程XXX标段(DK50+480~DK54+860)线路全长4.38公⾥。
复测内容主要是位于XXX标段内设计所交的CPI控制⽹点和⼆等⽔准⾼程控制⽹点。
共交桩:CPI 控制点4个;⼆等⽔准点3个。
1.3完成期限计划复测时间:2009年10⽉02⽇开始~2009年10⽉13⽇结束。
1.4⼈员及仪器设备表1 ⼈员配置表表2 仪器设备表2.⼯程概述2.1地理位置XXX城际轨道交通是珠江三⾓洲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86.62Km,全线设站16个。
本标段测区位于XX市XX镇,东经113°35'~113°49.9'附近。
⾥程段:XXX~XXX, XXX城际轨道交通项⽬⼯程XX⾄XX段,起点在XX,经XX、XXX到达XX,线路全长45.4公⾥。
其中XX标线路长4.38公⾥,包含盾构隧道,明挖隧道,XX站(不含装修、通风空调、给排⽔及⽔消防)、⽆碴轨道道床、道路改移、沟渠改移、“三电”(不包含10kV及以上⾼压线路迁改)及管线改移、搅拌站2个,本标段及相邻的XX标段所需管⽚的预制及装车。
控制点复测要求1、根据交桩情况,结合此段线路所有构造物的特点,对设计院提供的C级和D级控制网进行增设、补设控制点。
2、采用GPS复测C级网,全站仪(Ⅰ级或Ⅱ级测距精度、角度指标差1″或2″)分段符合D级点,角度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四测回),距离采用往返测(四测回),增补的导线点按照同精度进行附测,在复测前所使用的仪器必须进行检校,其指标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照准部旋转时,各位置气泡读数互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格(按两端气泡读数子和比较为4格);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格(按两端气泡读数子和比较为2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DJ2型仪器不应超过2″。
(3)、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0.3″;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0″。
(4)、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绝对值: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5″。
(5)、经纬仪2倍视轴(2C)的绝对值: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30″。
(6)、光学对中器旋转180°时,先后标定的两点应重合。
(7)、测尺频率的校正精度应高于1×10-6。
(8)、发射、接受、照准三轴之间应平行和重合。
(9)、周期误差的振幅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6倍,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
(10)、加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5倍;乘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比例误差系数的0.75倍。
3、在测量作业时,仪器要轻拿轻放,键盘按钮、制动锁、微调螺旋要柔手操作,仪器搬站必须装箱,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检校三周轴的平行性与圆水准器及光学对中器。
(2)、视线宜高于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
(3)、视线应避免通过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一般要求离开高压线2~5m。
(4)、视线宜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
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新建 XX 至 XX 铁路 XX 标段(DK10+000 ~ ZDK21+100) 段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XX 铁路 XX 标段项目经理部二○ XX 年八月 XX 某某1. 工程概况新建 XX 至 XX 铁路段位于 XX 省、 XX 省、 XX 省、 XX 市境内,北起 XX 枢纽,向南经 XXX ,通过陕西省边界进入 XX 省,经广元、苍溪、阆中、南部、南充、合川进入 XX 枢纽. XX 至 XX 段正线线路长度 818.7km 。
另修建南充经 XX 至 XX 的支线,建筑长度 89。
345km .本标段为新建铁路 XX 至 XX 线广元至 XX 段站前工程 XX 标段,范围包括渭沱(含)至 XX 北(不含) DK881+400 ~ DK952+110 、新井口嘉陵江大桥(含)至井口(含) DHK6+500 ~DHK10+670 段,正线长 70。
713km 以及南充(不含)至 XX 北段、新嘉陵江大桥(含)至井口(含)段、 DK811+500 ~省界 DK851+408 段、南充地区的 XX 正线 D1K764+700 ~D1K792+474。
137=DK811+500 (包括 XX 至达成左、右联络线和南充西站)铺架工程。
2。
复测范围复测范围为 DK881+400 ~ DK952+110 ,全长 70。
713 公里;复测设计院所提供的 CPI 控制点、 CPII 控制点及三等水准点。
3。
主要技术依据及原则3。
1 、技术依据《时速 200 ~ 250 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 2007 〕 76 号);《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GB/T18314—2001 ;《全球定位系统( GPS )铁路测量规程》 TB10054—9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 );《新建铁路 XX 至 XX 线平面高程精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施工控制网复测报告一、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新郑南端工程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市境内,本标段为新郑南段第二施工标段,设计桩号位于SH(3)120+500~SH(3)127+200,标段长度6.7km,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10座,其中排水倒虹吸3座,公路桥4座,生产桥3座。
十里铺东南公路桥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十里铺村东南,为总干渠与省道S103 的路渠交叉建筑物,总干渠设计桩号SH(3)123+932.548。
桥宽16.5m;桥长173.3m,设计高程线与道路设计中心线重合,桥周边交通方便,施工条件好。
桥梁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该桥座落在省道S103公路上,是郑州通往禹州的一级公路,采用下承式钢管拱结构,主跨160m完全跨过水面线。
上部结构为1-160m下承式系杆拱,下部结构为薄壁式桥台,桥台为桩基接承台,单跨,箱梁20片。
桥梁所在道路路基宽16.5m,路面宽15m,桥梁行车道净宽16.5m,两侧各设0.5m宽防撞护栏,桥面双向横坡为2%,纵向上下坡均为2.56%。
该桥桥面高程131.088m,渠底高程117.033m,渠堤高程126.192m,地面高程126.20m,桥头两端各做2.56%的引道与原路面相连,引道路基宽度17.5m,双向横坡2%。
总干渠一级马道从桥头两侧预留的5m×4.5m的通道绕行保持交通。
边坡采用总干渠边坡防护方式。
二、测量我单位2012年5月对十里铺东南公路桥进行了加密控制点的静态观测。
施工控制网复测采用GPS施测,依据D级GPS控制网要求测量。
1、执行的规范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2001)设计、监理部门的其它技术要求。
2、坐标系的选择GPS网的坐标系统选用挂靠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的独立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4°,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
控制点复测方案负责人:CY一、目的任务控制点复测是整套道路施工测量的重要步骤。
主要任务是对已有的控制点进行导线点边角测量,检查已有控制点坐标。
通过此次实训任务,能够熟练掌握控制点复测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进行导线点坐标反算,为道路施工提供正确的控制点依据。
二、测区概况此次测区大体范围是从武汉大学本部旁至新教学楼北。
测区整体较平坦,跨过三号草坪,涉及有小土坡和斜坡。
测区内有已知孔控制点四个:D001=E02、D002=XK1、D003=E05、D004=X1 ,均为二等高程控制点。
点位较分散,点位之间通视困难。
三、测区已有资料I级GPS控制点:有D001=E02、D002=XK1、D003=E05、D004=X1四个控制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以下简称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已有控制点成果计算表。
本方案未涉及规定,均按相应测量规范操作五、复测方法仪器人员安排测量方法要求1)平面位置复测要求:利用全站仪按照一级导线测量的要求对控制点进行测量。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2)高程复测要求:利用DS3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高程测量。
复测方法:1)平面位置复测方法:把仪器架设在控制点上,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该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坐标正算出距离和坐标方位角,与已测得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进行对比检查。
2)高程位置复测方法:布设一条四等水准测量闭合路线。
采用双面尺中丝读数法,顺序后—前—前—后。
六、提交资料已知控制点成果表已知控制点水平位置复测导线布置图。
已知控制点高程复测水准路线布置图。
导线点观测原始记录。
导线点复测成果计算表。
高程复测成果计算表。
七、附表控制点复测导线测量成果计算2011-9-20。
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施工部署及人员组织 (2)4、测量仪器的选用 (3)5、平面控制网方案 (4)6、高程控制网建立 (6)7、±0以下的施工测量 (8)8、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9)9、工程测量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9)10、测量技术质保措施 (10)1、编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Q/GDW1183—2012)《输变电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10248-201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3部分:变电站)》(201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11版)《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2014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2-2019)《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3-20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6-20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7-2019);《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一)施工工艺示范手册》(2016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6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2、工程概况拟建的XX北郊220kV输变电工程-变电部分变电站站址位于XX自治区XX县城西北约20km,距离伊什库力乡直线约5.0km的XX村,场地处农田(棉田)地中,地形平坦,北邻XX县道,交通条件较好。
变电站按照最终规模一次性征地分期建设。
站区围墙及护坡、全站场坪、全站站内外道路、电缆沟、站区配电装置构架、22OkVG1S配电装置区、UokVG1S配电装置区、主控通信室、35kV屋内配电装置室、警卫室及水泵房等均一次建成;设备支架、电容器等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
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复测方案一、引言随着精密工程的不断发展,精密工程测量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而测量控制网作为精密工程测量的基础,对于工程的质量和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测量控制网的精度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进行复测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针对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复测方案进行详细的讨论。
二、复测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复测的目的和范围:在进行复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复测的目的和范围。
复测的目的可能包括验证原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评估测量控制网的精度、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等。
根据不同的目的,复测的范围可能包括不同的项目和测量点。
2. 准备复测的设备和工具:在进行复测之前,需要准备好适当的测量设备和工具。
通常情况下,复测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包括全站仪、GPS设备、水准仪、测距仪、标尺等。
同时,需要确保这些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制定复测的方案:根据复测的目的和范围,制定复测的方案。
方案应包括复测的具体内容、测量方法和步骤、测量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校准、测量人员的安排与培训等内容。
三、复测的具体步骤1. 复测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具体的复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原始测量记录和数据进行归档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其次,需要对复测所需的测量设备和工具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安排工作。
2. 复测的具体操作步骤:根据制定的复测方案,进行具体的操作步骤。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工具,根据复测的范围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在进行复测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测量的环境和条件,确保能够获得准确和可靠的测量数据。
同时,需要对复测的结果进行实时的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误差,确保复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复测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在进行复测之后,需要对复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目录目录 (1)前言 (2)平面控制网CPI、CPII和二等高程控制网施工复测 (4)1 一般规定 (4)2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复测 (6)3 线路控制网CPⅡGPS复测 (13)4 线路控制网CPⅡ导线复测 (14)5 高程控制网复测 (16)6 提交的测量成果报告 (19)关于线下工程施工测量 (21)前言1、三网合一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控制网使用同一控制网。
内容包括:●三网平面坐标、高程系统统一;●三网起算基准统一;●线下工程施工控制网、轨道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的平高坐标系统与起算基准统一;●三网测量精度统一协调。
2、无砟轨道工程测量精度终极目标要求,客专无碴轨道铺设精度检验标准:●10m弦长轨道高低偏差<2mm,轨向偏差<2mm。
●150m弦长轨道高低偏差<10mm,轨向偏差<10mm。
●沉降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应小于1mm(路基的工后沉降不应大于30mm)。
3、控制网基准: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尺度基准。
采用更高级控制点作为起算基准或约束条件,可以解决控制网基准的问题:CP0→CPI→CPII→CPIII一般:50~100km布设一个框架点CP0;4km布设一对CPI控制点;1km布设一个CPII点;150m~200m布设一个CPIII点。
施工时分段复测CPI,联测CP0点可能有难度。
1、CP0超出现规范的范畴。
2、CP0框架点一般不会交给施工单位使用,也系保密资料。
3、长度较远,可能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坐标投影带,而设计资料一般也只有其中一个投影带的成果,大多交付的是两个投影带附近部分重叠控制点的坐标成果。
4、施工复测的程序:(1)复测方案与技术设计,并报监理、业主审批;(2)复测外业测量,监理平行作业或旁站;(3)测量内业资料处理;(4)复测成果报告,报监理、业主审查批复。
5、复测方案与技术设计的内容:(1)测量项目概况:任务来源,测区地理位置、测量范围、地形地貌概述、测区控制点的数量、保存情况等。
控制网的复测、检查和施工控制点的加密一般中小桥在施工前,根据道路的导线点增设施工控制点组成施工控制网,构成简单的三角网或闭合导线,测设精度要达到工程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
重要、复杂的大桥、特大桥从设计到施工的时间一般较长,在正式施工开始时,应对全桥控制网进行全面复测、检查。
为满足施工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施工控制点的加密。
复测平面控制网应包括基线复测、角度复测、成果复算、对比。
复测时应尽量保持原测网图形。
复测精度一般依原测要求进行。
高程控制网的复测一般依原测等级进行。
过河水准,两岸水准网或水准路线可作为一部分复测,平差后再联成一体。
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相差较大,应分析原因,及时报告业主和设计单位,要求确认。
以便后续施工。
在复测时要检查控制点的稳定情况,作好记录。
如有怀疑,在成果计算时不能作为起算点,以免成果失真。
二、 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放样的检测。
一般中小桥的施工放样检查较简单,在此不予讨论。
大桥、特大桥的施工放样检查一般按如下原则:桥梁的高程施工放样检测较简单,由水准点上用水准仪直接检测就可。
但一定要注意检查施工单位计算的设计高程,以免有计算的错误。
桥梁的下部施工放样一般有桩基础、承台(系梁)、立柱、墩帽等的放样组成,检查时技术要求不一,一般按照规范要求或图纸要求检查。
下面简述如下:1.桩基础:一般单排桩要求轴线偏位±5cm,群桩要求轴线偏位±10cm。
检查时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加测距仪检查施工单位的桩中心的放样点,再用小钢尺量桩中心的偏位。
2. 承台(系梁)的轴线偏位±15 mm。
检查时可先量取承台(系梁)的中心位置,再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加测距仪检查。
得到的数据可作为误差值。
3. 立柱、墩帽轴线偏位±10 mm。
检查时可先量取立柱、墩帽的中心位置,再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加测距仪检查。
得到的数据可作为误差值。
4. 在监理过程中一定要要求施工单位先自检,并申报自检资料,特别是桩位的施工单位的自检资料,桩位的检测资料一定严格审核。
目录1.工程概况 (2)2.编制技术依据及标准 (3)3.已有成果资料 (3)4.精测网复测内容及精度要求 (4)4.1复测内容 (4)4.2复测精度总体控制 (4)4.3复测的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4)5.外业观测的实施 (5)5.1高程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7)5.2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9)6.精测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方法 (11)6.1 高程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11)6.2 平面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12)7.问题处理与复测评判 (14)7.1 CP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4)7.2 CPI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5)7.3 二等水准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6)8.精测网复测应提交的成果和资料 (17)9.测量人员资质和测量仪器检验证书 (17)1.工程概况标段项目简介: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NLZQ-II标施工总价承包设计起点为DK25+540,终点为DK55+530.72,线路正线长度29.991公里。
NLZQ-II标段范围内站前工程包括:设计里程范围内的站前工程,包括改移道路、河(渠)道改移及其砍伐挖根、管线路迁移及防护、油燃气管道迁改及防护、通讯线路迁改、电力线路迁改、公跨铁立交桥、取弃土场临时用地,路基,桥梁(不含T梁预制、架设、现浇,包含桥梁支座),隧道,轨道(仅含无碴轨道道床及CPIII测设费用),站场,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以及需要与站前工程同步实施的接触网支柱基础、综合接地贯通电缆等工程,其中:房屋工程主要包括通所道路的土石方及道路工程,站场建筑设备工程主要包括地道(不含照明),站场排水管(沟)、段所平台的土石方及道路工程等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的平面控制网分级布设为:“坐标基准控制网(CP0)、基础控制网(CPI)和线路控制网(CPII)”。
精测网的高程控制网为二等水准网。
NLZQ-II标段范围内有CPI控制点6个,点号为“CPI047~CPI052(点号连续)”,各桩点均保存完好;本标段范围内有CPII控制点2个,点号为“CPII59-3、CPII59-4”,各桩点均保存完好。
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NLZQ-II标段段范围内深埋水准点共计2个,桩点均保存完好,本标深埋水准点编号为“XCBM08- XCBM09(点号连续)”,二等水准点7个分别是: CPI047、CPI048、CPI050、BM220、CPI051、BM221、CPII59-3。
中铁四院完成本标范围内精测网控制点交桩工作后,中水十四局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NLZQ-II标段精测队在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指导下开始本标段范围内的CPI控制点、CPII控制点和深埋水准点进行交桩复测工作,以确认本标段范围内精测网控制点点位的稳定与坐标成果的可靠。
本次交桩复测包括与相邻标段精测网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联测。
2.编制技术依据及标准本测量方案按精测网交桩复测的会议精神与技术要求编制。
本测量方案严格遵循下列规范及标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79-200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3.已有成果资料可供本标段精测网交桩复测参照的设计成果资料(由中铁四院提供)有:。
已有成果资料满足本次精测网复测的需要。
根据已有成果资料和精测网应该遵循的“三网合一”的原则,本标精测网交桩复测应采用与中铁一院建网时相同的坐标系统。
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NLZQ-II标段段此次复测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椭球参数为:长半轴a=6378137,扁率f=298.257223563),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为118°00′投影面大地高为150m。
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NLZQ-II标段段此次复测的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
4.精测网复测内容及精度要求4.1复测内容CPI控制网复测点: CPI014,CPI015,CPI017,CPI018,CPI019,CPI020 ,CPI021,CPI022,CPI023,CPI024,CPI025,CPI026 CPI028以及相邻一标段内共用点为CPI014、CPI015;相邻三标段内为CPI09)CPII点复测XPCPII137、CPII136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网复测(4.2复测精度总体控制4.3复测的具体精度控制标准4.3.1 平面控制网复测技术要求GPS接收机测量获取的基线必须满足下表规定的精度指标。
级别二等(CPI)三等(CPII)a(mm)≤5 ≤5b(mm/km)≤1≤1 a—接收机固定误差(mm);b—接收机比例误差系数。
GPS外业观测指标:级别项目二等三等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15≥15有效卫星总数≥5≥4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30≥20时段长度(min) ≥90≥60观测时段数≥21~24.3.2二等水准复测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线路的具体技术标准: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单站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 或DS1级光学仪器时,应读记至0.05mm或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应读记至0.01mm。
水准测量计算取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5.外业观测的实施中水十四局对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NLZQ-II标段段范围内的精测网现场熟悉,为方便现场测量作业,本次交桩复测的外业工作由中水十四局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NLZQ-II标段段工程项目经理部测量队实施。
在设计交桩完成后、复测开始前,需首先对全线控制网点进行现场勘查工作,全面检查点位埋设和标志的完好性,在此基础上需编制本标段精测网复测技术方案,经监理、设计(咨询)、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再按批准后方案组织实施外业数据采集工作。
参与本次复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计划8人,外业观测测量员计划16人。
本次复测人员及拟投入的观测仪器如下:测量人员组织仪器设备配备其它设备配备5.1高程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本次水准复测涉及深埋水准点3个,二等水准点2个, 4个CPⅠ点,1个CPⅡ点。
高程观测拟投入3台电子水准仪,计划12天完成本次水准复测任务。
水准测量工作实施时依据各水准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在相邻间距最短的水准控制点之间构成水准测量路线。
外业观测人员在单天的水准测量过程中,必须通过连续观测的方式启闭于各个水准点,在启闭水准点的连续观测中不允许设立临时转点进行休整,只能在完成一个启闭于水准点的单程水准测量后方可进行休整。
启闭于相同水准点的水准路线应尽量在单天的上、下午时段分开进行往测和返测,避免在同一上午或下午时间段进行往返测。
水准测量应在气象条件变化稳定时进行观测。
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水准路线一般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以减弱前后视折光误差的影响。
若与高压输电线或地下电缆平行,则使水准路线在输电线或电缆50m以外进行测量,以避免电磁场对水准测量的影响,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观测过程中为了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必须使用5kg及以上重量的尺垫作为转点使用,并且要在每次观测前压实尺垫。
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水准测量观测过程中,在一个连续的启闭于水准点的水准线路观测过程中,且严禁冲压、碰动尺垫,否则必须重测启闭于水准点的整条水准线路。
水准测量前、后需检查与校正i角,保证i角绝对值在作业过程中小于等于15″。
水准测量必须采用与水准仪配套的铟钢水准标尺,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测量时应保证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减少仪器i角对高差观测的影响,前后视距差须满足规范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并尽量沿同一条路线进行。
观测顺序如下: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要注意往、返测时观测顺序区别,并严格遵照执行。
每一测段均采用偶数站结束,由往测转为返测时,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
必须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的自动记录功能进行水准测量记录,杜绝记录错误。
5.2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本次平面控制网复测需观测本标段内6个CPI点,以及联测2个CP0点, 2个CPII点,以及联测相邻标段搭接的CPI点各一对。
复测拟投入6台双频GPS接收机。
计划8天完成本次平面控制网复测工作。
5.2.1基线组网观测方案设计依据规范关于网型和连接数的要求,对本次GPS平面控制网的复测进行基线组网观测的方案设计,并在实际外业观测和内业基线的数据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执行。
GPS平面控制网复测的构网原则与中铁一院的构网方式相同,采用边联式构网,控制网以大地四边形和三角形为基本图形组成带状网。
GPS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时,对CPI点、CPII点进行独立构网观测。
在CPI控制网复测时,将联测的CP0控制点作为CPI点处理进行CPI的组网观测(当联测CP0站点时,可根据联测基线长度适当延长同步观测时间);在CPII 控制网复测时,需联测所有与CPII相邻的CPI控制点,并这些CPI控制点视作CPII点进行CPII的组网观测。
5.2.2 GPS测量规程实际外业测量必须遵循基线组网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并在接收机或控制器上配置GPS外业观测参数(参见本技术设计书4.3.1节),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制的参数应相同。
每天出工之前,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开始GPS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精度要求为1mm。
天线应利用脚架和天线安置基座直接实现对中。
在开始GPS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管水准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必须严格整平。
脚架必须稳定、牢固安置。
如天线有指北定向标志,则应借助指北针或罗盘,在开始观测和观测过程中都使接收机天线指北标志指向正北方向。
雷雨季节架设天线时,要注意防雷击。
雷雨过境时,应立即停止观测,并卸下天线。
GPS测量需要遵循的操作要点有: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开始同步观测。
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他各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后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