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歌
- 格式:docx
- 大小:53.70 KB
- 文档页数:25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词一、立春1、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
——唐·白居易《立春后五日》2、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3、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4、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5、新春与新岁,时候不相先。
——宋·梅尧臣《立春在元日》二、雨水1、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2、春雨知时,山桃含笑,梦醒贫家。
——清·赵熙《东风齐著力·雨水节种花》3、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垓。
——明·朱元璋《新雨水》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5、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唐·韦庄《谒金门·春雨足》三、惊蛰1、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宋·范成大《秦楼月·浮云集》2、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唐·韦应物《观田家》3、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4、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宋·苏辙《游景仁东园》5、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宋·赵蕃《闻蛙》四、春分1、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2、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宋·苏轼《癸丑春分后雪》3、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清·顾贞观《柳梢青·花朝春分》4、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唐·徐铉《春分日》5、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宋·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五、清明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2、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观田家》唐代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七绝·苏醒》五代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癸丑春分后雪》宋苏轼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春日田家》清宋琬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宋黄庭坚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闲游》唐陆游过尽僧家到店家,山形四合路三叉。
清明浆美村村卖,谷雨茶香院院夸。
果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夕阳不尽青鞋兴,小立风前鬓脚斜。
《入云门小憩五云桥》唐陆游谷雨初过换夹衣,园林零落到蔷薇。
鸣鸠日暖遥相应,雏燕风柔渐独飞。
台省多才吾辈拙,江湖久客暮年归。
云门蹋月方清绝,且倚溪桥看夕霏。
《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其一》宋项安世堤边树子最无情;恰则春归第一程。
舞向南风浑不住;叶间羞损旧啼莺。
《初夏即事十二解》宋杨万里傱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小满》吴藕汀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五绝·小满》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五律·小满》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小满》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二十四节气歌古诗二十四节气歌古诗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闻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动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歌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二十四节气歌古诗11、《小雪》:晨起轻寒生,草叶霜欲凝。
残荷池中立,菊花风里竞。
最喜围炉坐,静思可品茗。
时间白駒过,大雪将敲门。
2、《立秋》:落叶知秋近,池塘水不盈。
蝉鸣那有寒?枫叶红不深。
阡陌闻稻香,林间听涛声。
莫道春花谢,秋菊好迎宾。
3、《小寒》:小寒雨带雪,霜冻三九临。
天空少飞鸟,林间兽噤声。
路途行人少,河面有薄冰。
唯有稚童戏,笑声可干云。
4、《处暑》:酷暑近尾声,初秋欲来临。
池塘有鱼跃,田野稻穗沉。
农夫耕耘忙,收获闻笑声。
种瓜亦得瓜,天道也酬勤。
5、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不更改,最多相差一两天6、《大暑》:小暑去半月,大暑忙登场。
台风侵沿海,中部沐骄阳。
西边泥石流,军民抗灾忙。
灾难见真情,团结聚气力。
7、《秋分》:秋风秋雨秋夜凉,却道昼夜等分长。
本当纸鸢凌空飞,稚童只恐湿衣裳。
祭月不见月挂梢,心香一点表衷肠。
明日可借吳刚酒?桂花树下也“张狂”!8、《立冬》:银杏叶未黄,暮秋菊正香。
雨随斜风至,滴面犹似霜。
灯火阑珊处,炉火燃且旺。
立冬朋辈聚,酒酣岂缺羊?9、《夏至》:田野蛙始鸣,林间蝉初声。
晨起雨湿路,黄昏霞更新。
柳梢挂初月,人约在黄昏。
昼长觉夜短,未睡天已明。
10、《冬至》:久不见暖阳,冬至忽来临。
携孙到学校,观魚池中行。
飞鸟落柳枝,鹅嗚惊路人。
明知天欲寒,万物更盼春。
11、《小暑》:小暑温风至,蝉噪使人慌。
闲人寻荫处,农夫田间忙。
汗随脸颊流,庄稼茁壮长。
此时多辛苦,换得瓜果香。
12、《寒露》:露重深秋至,荷残菊花黄。
疏雁往南飞,蟹肥丹桂香。
登高能望远,亲人可添裳?枫叶红胜火,染成难为霜。
二十四节气的诗歌中国古代传统节令是由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们根据每年的太阳位置变化来划分的,被称作二十四节,自古以来,它就和文人墨客们的诗文杂而不拘地联系起来,诗歌也就成为人们记忆节气的最佳载体,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诗歌精选。
春节气立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雨水雨纷纷,春意满。
漠漠草木,发出生机。
江南山北,雨绵绵。
落叶不收,滋味更甚。
惊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雨雪无情也伤春,惊蛰在此早已眠。
清明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漠漠雁叫霜晚。
站看繁花似锦,行歌芳草鲜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谷雨谷雨人耕处,稻香风里芬。
野花山莺报,桑叶草绿新。
竹管琴声急,地静月光明。
江枫渐隐去,夜色笼河横。
夏节气小满暮雨洗残烟,行船晓渡波。
淡淡绿杨叶,秀美清帘客。
芙蓉恋小满,莲花开细早。
芦芽一树绿,草色映水涛。
芒种日东芒种,江南万物生。
莺啭柳岸静,香气勤芳草。
禾苗涨绿波,杏花点红树。
春风催早收,秋穗满田园。
处暑处暑炎夏到,芒种稻穗宽。
玉花铺天去,缭乱日下看。
梅花吐香少,菊花开时茫。
沙上柳影斜,林边草色黄。
秋节气立秋立秋烟雨连,阴风生清霜。
把酒问青天,气象万千同。
秋收冬种尽,庄稼生机欢。
芒种未支折,立秋气候宽。
处暑处暑炎夏去,秋气生清空。
枫叶黄暗地,菊花紫茫茫。
江清月近人,林静风自通。
但见渔歌声,时至处暑容。
白露白露日未没,枫林火起风。
烟气蒙山外,月明看潮头。
野花凋无色,天涯何处空。
露凝玉指间,秋思无心容。
冬节气小雪天上雪花飘,小雪起晴空。
把酒入冰壶,人间似梦中。
冰簟寒若冰,寒潭水凛凛。
寒枝思乡心,小雪爱流萤。
大雪大雪压青松,江河结冰结。
火炉暖团圆,歌声暖庭宇。
一壶酒把灯关,梦乡何处寻。
清歌唤归客,白雪拥欢人。
冬至冬至闻雁落,中原景色卷。
年深无复还,林泉入禅门。
柴扉寒暖处,寒窗添年华。
黄芽压禅心,春山入梦思。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们表达了我们对大自然节律的精准记忆,也为不断变化的生活提供了精准的时间标签。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首诗词:冬至才过去了两天,春去冬来,时间流转,二十四节气就快走完新的一年,立春立春亦称为“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雨水雨水时节,春风遍吹,冰雪融化,雨水增多。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惊蛰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田家四时》宋·梅尧臣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春分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
《踏莎行》宋·欧阳修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清明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草长莺飞,柳暗花明。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谢中上人寄茶》唐·齐己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立夏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满小满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故称小满。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宋·欧阳修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二十四节气诗歌(5篇范例)第一篇:二十四节气诗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等到春天归来,小院开满蔷薇,我在花下种菜,听着春风乱吹。
【立春】风来传消息,枝上晾春衣。
江河水乍暖,静心待花期。
【雨水】细雨飘然而至,春来不言离愁。
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
【惊蛰】大地春又回,长空裂惊雷。
万物生欲动,无为自有为。
【春分】乾坤平分昼夜,却是燕子来时。
1水边新绿野菜,陌上粲然花枝。
【清明】烟雨十里春深,落花轻覆草痕。
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
【谷雨】听雨林下茅舍,插秧村外水田。
桃花闲落风里,鹧鸪时鸣山前。
【立夏】新荷乍露嫩绿,后园初发幽篁。
枝上青梅尚小,鱼儿游在池塘。
【小满】门前无边青麦,有鸟风中徘徊。
此心念念在远,墙头石榴花开。
【芒种】村野风日晴妍,农人刈麦山前。
娘子正烙新饼,只待良人家还。
【夏至】梅子黄时雨,细细落山前。
竹下闲坐久,一一数青莲。
【小暑】黄昏乍凉还热,湖山梅雨初收。
对饮花前云侧,坐待残月如钩。
【大暑】倏尔一阵微风,夜空划过流星。
天地从来如是,人世却总多情。
【立秋】远山秋云乍起,平野渐次苍黄。
小院瓜熟蒂落,手边一茶微凉。
【处暑】晚来有月升起,初觉夜风微凉。
一湖秋水寂寂,无边蒹葭苍苍。
【白露】江山清明疏净,田畴农人正忙。
枯蝉傍在衰柳,秋风老了荷塘。
【秋分】月缺终有月圆,知我能有几个?面对无限江山,与谁平分秋色?【寒露】空山晓来露寒,独自且凭栏杆。
大雁排字南去,与谁共听流泉?【霜降】晚稻在野,晨起有霜。
阡陌寂寂,远山红黄。
【立冬】繁华萧然落尽,秋水深处泊舟。
江山一派岑寂,岁月几度闲愁。
【小雪】老友久不见,相邀话当年。
小雪临静夜,大风满空山。
【大雪】江山千里雪,万径无人踪。
天寒留侠客,炉火一点红。
【冬至】冬来无尽长夜,雪覆三尺深寒。
谁家在吃饺子,小村几缕炊烟。
【小寒】村外野柳疏净,两岸却与云平。
寒鸦时起时落,有人河上划冰。
【大寒】天地虽然萧瑟,春风快要吹来。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篇1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雪日戏题绝句唐张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铉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唐李咸用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唐无可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
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
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别有一番欢乐愉快的情味: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惠嵩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雨水2月18-19日《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惊蛰3月5-6日《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春分3月20-21日《春分日》宋徐铉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4月19-20日《七言诗》清郑板桥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立夏5月5-6日《幽居初夏》宋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小满5月20-22日《五绝·小满》宋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陆游《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6月21-22日《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小暑7月7-8日《幸有心期当小暑》唐韩翃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大暑7月22-23日销夏唐白居易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早秋客舍》唐杜牧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处暑8月22-24日《长江二首》宋苏泂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白露9月7-8日《白露》唐杜甫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秋分9月22-24日《夜喜贺兰山见访》唐贾岛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古诗二十四节气的古诗1.《春夜喜雨》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清明》唐朝·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朝·韩愈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其二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4.《临安春雨初霁》宋朝·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5.《邯郸冬至夜思家》唐朝·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6.《小寒食舟中作》唐朝·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7.《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朝·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8.《汉宫春·立春日》宋朝·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9.《清明日》唐朝·温庭筠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10.《春雨》唐朝·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歌篇一: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中考用)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古诗词『立春』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惊蛰』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陆游《春晴泛舟》『春分』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徐铉《春分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谷雨』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惜牡丹花》『立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小满』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欧阳修《五绝·小满》『芒种』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陆游《时雨》『夏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小暑』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庞铸《喜夏》『大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立秋』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处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白露』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秋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寒露』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霜降』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立冬》『小雪』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戴叔伦《小雪》『大雪』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陆游《大雪》『冬至』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小寒』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元稹《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大寒』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
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
——左河水《大寒》政治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代表作名录,既是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有助于在整体上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性认知的一致认可,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二十四节气”申遗的意义:申遗是一种手段,是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的索引。
非遗潜藏于经史子集,也存在于传统伦理道德,更扎根于伟大的民族精神,在重视加强传统文化调研与保护的今天,非遗更是我们的重要“索引”和宝贵财富。
让非遗面向未来,是传承文化的需要,也是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非遗影响力,增强非遗保护力度,但还需小心重申遗、轻保护。
申遗,说到底,不是为了加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或名册,而是为了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传承其蕴含的文化传统。
在我国非遗保护的道路上,申遗是值得记取的精彩华章,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的传统文化保护经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首《二十四节气歌》,祖祖辈辈流传,正是这样的点滴传承,传递着非遗保护的实践诉求,通过唤起一代代年轻人的文化自觉,从而渐渐确立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
二十四节气申遗,是为了面向未来的传承文化传统,也是为中国当代文化的创新与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此前,中国已有30项遗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目前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数量最多的国家。
限于篇幅,这里就挑选其中的一些,供大家欣赏。
篇二:二十四节气诗词含简析二十四节气诗现在的许多人越来越推崇光棍节、圣诞节这些时兴的节日,反而许多的人丢掉了实实在在祖宗所留下的“本”,24节气不仅仅只是几个划时间的”纪念日“,这是自然更替的标志,它更加需要被深深记住。
20XX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各个节气对应公历(阳历)时间点:春季——立春:2月3-5日交节;雨水:2月18-20日交节;惊蛰:3月5-7日交节;春分:3月20-22日交节;清明:4月4-6日交节;谷雨:4月19-21日交节;夏季——立夏:5月5-7日交节;小满:5月20-22日交节;芒种:6月5-7日交节;夏至:6月21-22日交节;小暑:7月6-8日交节;大暑:7月22-24日交节;秋季——立秋:8月7-9日交节;处暑:8月22-24日交节;白露:9月7-9日交节;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10月8-9日交节;霜降:10月23-24日交节冬季——立冬:11月7-8日交节;小雪:11月22-23日交节;大雪:12月6-8日交节;冬至:12月21-23日交节;小寒:1月5-7日交节;大寒:1月20-21日交节注:如果按照农历换算“立春”一般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前后,“雨水”是正月十五【立春】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简析:此诗通过描写飞雁高飞远天、游鱼迸出冰面的画面,写出了立春时节万物复苏。
生机勃勃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愉悦。
【雨水】2月18日-20日,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春雨》唐李商隐①②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③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④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⑤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注:①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②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③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④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⑤缄札:书信。
简析:《春雨》作于大中四年,是诗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题作《春雨》,却并非直接写春雨,而是抒写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
也有人说这是诗人客居长安的忆家之作,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期盼他人提拔的寄托之作。
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诗。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
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惊蛰】3月5日/6日,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田家》宋梅尧臣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
①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注:①熙熙:温和欢乐的样子。
【春分】3月20日/21日,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唐武元衡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清明】4月5日/4日,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简析:《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
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
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
【谷雨】4月20日前后,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简析: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
借写夜晚秉烛赏花,表现诗人对牡丹花的一片衷肠,更有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
【立夏】5月5日/6日,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简析:在该诗中,作者通过对于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自己政治抱负的描写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于皇帝忠心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