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音乐游击队歌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了解《游击队歌》的背景和意义;2.理解歌曲的基本结构和元素;3.学习并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4.唱出情感饱满的歌曲。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背景和意义;2.歌曲的音乐结构和元素;3.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情感表达;2.歌曲中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九年级音乐教材;2.《游击队歌》录音;3.翻译版本《游击队歌》的歌词。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过的音乐元素和歌曲结构。
2.听一段《游击队歌》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步骤二:了解《游击队歌》的背景和意义(20分钟)1.给学生听一段《游击队歌》的录音。
2.讲解《游击队歌》的背景和意义,介绍该歌曲是1938年西班牙内战时期,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军队的一首歌曲,歌词激励着人们抵抗法西斯主义。
3.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
步骤三: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35分钟)1.发放翻译版本的歌词给学生,让他们跟读歌词,理解每句意思。
2.带领学生一起再次听录音,学生自觉跟随录音,试着跟唱歌曲。
3.教师逐句解释歌词中的不熟悉的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情感和意义。
4.引导学生一起练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歌曲。
步骤四:情感表达和唱出歌曲(30分钟)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小组选择一位成员来表演《游击队歌》,其他成员则做合唱。
2.学生表演: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游击队歌》。
3.合唱演练:让全班学生一起合唱《游击队歌》。
六、巩固与评价:步骤一:复习教学内容(15分钟)1.回顾《游击队歌》的背景和意义。
2.回顾歌曲的基本结构和元素。
3.唱一遍歌曲。
步骤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10分钟)1.分组进行评价: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和合唱。
2.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七、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和了解西班牙内战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游击队歌》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游击队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岁月回声》,本单元选取了反映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音乐作品,旨在唤起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生活的情感。
同时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意义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通过知识的积累,已经初步具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对音乐理解能力的加深使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唱唱歌、听听歌,而是希望了解更多、更深的音乐知识与演唱技巧;九年级的男生中有很多人处在变声期,要在课堂中引导他们轻声演唱;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快速发育,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有很强的“成人感”,希望被认可,但却又特别怕“丢面子”,所以举手回答问题不如七、八年级时积极,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演唱歌曲,让学生了解抗战音乐作品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作用,增强学生集体意识、爱国情感,训练学生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比较、合作探究等方法对歌曲进行感受和实践。
3、知识与技能:⑴用恰当的速度、力度、表情演唱《游击队歌》。
⑵欣赏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游击队歌》片段。
⑶弹性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差异,合理对其他抗日歌曲进行了解或欣赏。
四、重点、难点1、重点: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游击队歌》;掌握拍的演唱技巧。
2、难点: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以及歌曲的强弱变化。
五、教学过程1、节奏练习导入OXX︱ XX XX X 0 ︱设计思路:活跃气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感受、实践弱起节奏的特点。
2、旋律视唱练习A:B:3、歌曲学唱⑴分析乐谱聆听并回答:歌曲共有几句?我们学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旋律出现?⑵学唱乐谱跟钢琴演唱乐谱,及时纠错。
⑶学唱歌词A:跟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及时纠错。
B:再次跟伴奏演唱。
⑷作者、作品视频简介4、歌曲处理⑴乐曲“表情标记”的处理A: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B:怎样演唱能使歌曲显得轻快、有力?⑵乐曲“力度变化”的感受观看合唱、舞蹈《游击队歌》(选自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三遍演唱,音乐的力度随之产生了怎样的变化?⑶欣赏单簧管演奏,并为设置的情景填空5、成果展示完整跟伴奏演唱,若时间有空余,可对两段歌曲进行不同的处理。
《游击队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的位置:《游击队歌》是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22教育部审定)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岁月回声》中的一首歌曲,本单元选取了反映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音乐作品,旨在唤起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生活的情感。
同时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意义和作用。
2、作品分析:《游击队歌》的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歌曲为F大调,4/4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学情分析:1、学习状态:九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日渐成熟,对客观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加上当今流行歌曲对学生的冲击很大,所以他们对革命题材的音乐不大感兴趣。
2、学习能力: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基本的演唱技能技巧,之前也学习过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对其特点都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一、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塑造的机制、勇敢、紧张、愉快的游击战士形象;二、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游击队歌》;三、学生根据“实践与创造一”中给出的三幅不同情景的图画,分组讨论设计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
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教学难点: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钢琴。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模仿法。
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一)、播放影片片段(借助影片熟悉战争年代的特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影片吗(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在这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是哪支队伍——游击队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游击队歌》。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1单元《游击队歌》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人音版音乐九下第1单元《游击队歌》2. 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3. 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4. 教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击队歌》的背景和意义,增强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游击队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让学生掌握《游击队歌》的演唱技巧,能够独立演唱歌曲。
三、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介绍:《游击队歌》是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英勇斗争的歌曲,词曲作者为贺绿汀。
2. 歌曲结构分析:《游击队歌》为四二拍,共四段歌词,每段歌词四句。
3. 歌曲演唱技巧:气息控制、音准把握、节奏准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游击队歌》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播放《游击队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歌曲分析:详细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演唱技巧指导: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进行示范和指导。
5. 学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游击队歌》,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6. 歌曲展示:请几名学生上台演唱《游击队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游击队歌》的历史意义和演唱技巧。
五、课后作业1. 熟唱《游击队歌》,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2. 了解更多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歌曲背景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游击队歌》,使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演唱技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演唱歌曲。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歌曲背景的介绍可以更深入,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 掌握《游击队歌》的背景和意义,增强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的认识。
- 学会欣赏《游击队歌》,提高音乐素养。
课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游击队歌说课稿课型新授课时 1 序号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中的《游击队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游击队歌》是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战斗性的歌曲,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机智勇敢、灵活善战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和必胜信念。
在本单元中,它是体现“光辉的历程”主题的重要作品,对于学生了解历史、感受音乐与时代的紧密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2. 教材内容歌曲旋律轻快流畅、节奏鲜明有力,采用了弱起节奏、附点音符等音乐元素,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和律动感。
歌词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如“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等语句,简洁而有力地描绘了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和战斗精神。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如识谱能力、节奏感、音乐表现力等。
他们对音乐作品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解和感受,并且对不同风格的音乐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与歌曲创作背景相距较远,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相对有限,可能在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历史意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结合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游击队歌》,掌握歌曲中的弱起节奏、附点音符等节奏特点,提高演唱技巧。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以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认识进行曲风格的音乐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初中九年级音乐《游击队歌》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游击队歌》教学设计课题:《游击队歌》课型:唱歌综合课年级:九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具:钢琴、音乐课件、音响设备等教材分析:《游击队歌》是贺绿汀作词作曲的歌曲,该曲于1938年1月1日,在八路军干部晚会上由贺绿汀指挥救亡演剧队首次演唱,该曲也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曲,《游击队歌》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
全曲音域集中,形象鲜明,语言通俗,这也是这首歌能在群众中久唱不衰的原因。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还存在着个体差异,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采用不同教法有针对的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歌唱自信。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弱起及弱起小节,了解作者贺绿汀及歌曲创作背景。
(二)情感目标——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三)能力目标——树立正确的歌唱概念,能用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教学重点: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
2、清晰均匀的演唱好连续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
教学过程:(一)感悟导入1、教师提问:抗日战争期间我们枣庄这片热土上曾经有过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武装抗日力量,你知道支部队吗?2、视频播放《游击队歌》创作背景介绍。
该曲于1938年1月1日,在八路军干部晚会上由贺绿汀指挥救亡演剧队首次演唱,该曲也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曲3.介绍词曲作者贺绿汀(二)合作探究一:聆听全曲思考问题:1、歌曲所描绘的游击队员他们的生活与战斗条件是什么样的?2、歌曲描绘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合作探究二:请聆听范唱。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游击队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
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很好,在抗日战争初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生: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
3、师:同学们对我国这段历史掌握得非常好。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
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教学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2、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版本的《游击队歌》(合唱)(整体感受)。
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
学生可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3、聆听男声四重唱版本的《游击队歌》。
要求: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4、学唱歌曲。
(1)视唱曲谱。
教师完整视唱全曲。
(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基本节奏讲解:X XX XXX XXXX(下划线画不起,希望能明白)
(2)填唱歌词。
学生随歌曲录音,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3)教师钢伴,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师:我们用怎样的演唱力度和速度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
生:(讨论)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有弹性。
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可以稍微强些。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四、音乐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简介《长征组歌》背景,曲作者。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哼唱主旋律。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
通过参与、讨论和学习,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
我相信,这节课同学
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
请大家回去之后查找一下抗日战争的一些小故事和相关的音乐,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