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接口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591.52 KB
- 文档页数:18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引言概述:数据交换接口规范是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时所遵循的一套规则和标准。
它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协议、安全性要求等,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正确传递和解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交换接口规范的五个主要部份。
一、数据格式规范1.1 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接口规范要求明确定义数据的结构,包括数据的字段、类型和长度等。
例如,对于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交换接口,应明确包含姓名、年龄、性别等字段,并指定字段的数据类型和长度。
1.2 数据编码:数据交换接口规范要求统一数据的编码方式,以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互通。
常用的编码方式包括ASCII、UTF-8等,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
1.3 数据约束: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可以定义数据的约束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例如,对于日期字段,可以定义日期格式和范围,避免传输和解析错误。
二、传输协议规范2.1 协议选择:数据交换接口规范要求明确选择合适的传输协议,如HTTP、FTP等。
选择协议时需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等因素。
2.2 数据包格式: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可以定义数据包的格式,如请求包和响应包的结构和字段。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解析,减少传输错误和冲突。
2.3 通信方式: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可以规定通信方式,如同步或者异步通信。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处理。
三、安全性规范3.1 认证和授权:数据交换接口规范要求对数据进行认证和授权,以确保惟独合法的用户可以访问和传输数据。
常见的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密码认证、令牌认证等。
3.2 数据加密: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可以要求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常用的加密方式包括SSL/TLS等,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方式。
3.3 安全审计: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可以规定安全审计的要求,如记录数据传输和访问的日志,以便对安全事件进行追踪和分析。
四、错误处理规范4.1 错误码定义:数据交换接口规范要求定义错误码,以标识和描述可能发生的错误情况。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一、引言数据交换接口规范是为了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制定的标准规范。
本文档旨在规范数据交换接口的设计、开发和使用,确保数据交换的安全、高效和准确性。
二、接口设计1. 接口命名规范每个数据交换接口应有一个唯一的命名,命名应具备描述性,并遵循一定的命名规范,如使用驼峰命名法或下划线命名法。
2. 接口协议数据交换接口应明确定义所使用的协议,如HTTP、HTTPS、FTP等。
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接口,应使用加密协议,如HTTPS。
3. 接口参数接口参数应明确定义,并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命名。
参数的数据类型、长度和取值范围等应进行约束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接口版本管理每个接口应有一个版本号,并进行版本管理。
当接口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版本号,并向使用方提供变更通知,以便使用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配。
5. 接口文档每个接口应有相应的接口文档,包括接口的功能描述、参数说明、返回结果等。
接口文档应及时更新,确保与实际接口的一致性。
三、接口开发1. 接口开发语言接口的开发语言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常用的开发语言包括Java、C#、Python等。
在选择开发语言时,应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和性能要求。
2. 接口安全性接口开发过程中应考虑接口的安全性,如对参数进行合法性校验、防止SQL 注入和XSS攻击等。
对于敏感数据的传输,应使用加密算法进行保护。
3. 接口性能优化在接口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接口的性能优化。
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数据库表结构、使用缓存技术、优化SQL查询等方式提升接口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四、接口使用1. 接口调用方式接口的调用方式可以是同步调用或异步调用。
对于耗时较长的接口,建议使用异步调用,以避免阻塞其他业务。
2. 接口异常处理在接口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网络连接失败、参数错误等。
对于异常情况,应进行合理的处理,如记录日志、返回错误码等。
3. 接口性能监控对于频繁使用的接口,应进行性能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性能问题。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一、概述数据交换接口规范是为了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制定的一套标准化规范。
通过该规范,不同系统可以在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安全、高效、准确地交换。
二、接口设计原则1. 一致性:接口规范应保持一致,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应遵循相同的规范。
2. 可扩展性:接口规范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适应系统功能的扩展和升级。
3. 简洁性:接口规范应尽可能简洁明了,避免冗余和复杂的设计。
4. 兼容性:接口规范应考虑不同系统的兼容性,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换。
5. 安全性:接口规范应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的加密、身份验证等安全机制。
三、数据格式1. 数据编码:推荐使用UTF-8编码,确保数据的跨平台兼容性。
2. 数据结构:数据应采用标准的数据结构,如JSON、XML等,以便于解析和处理。
3. 数据字段:数据字段应具备清晰的命名和描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4. 数据校验:数据应进行严格的校验,包括数据类型、长度、范围等,以确保数据的合法性。
四、通信协议1. 传输协议:推荐使用HTTP或者HTTPS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接口地址:每一个接口应具备惟一的地址,以便系统能够准确地定位和调用接口。
3. 请求方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请求方法,如GET、POST等。
4. 请求参数:请求参数应明确指定,包括必填参数和可选参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响应格式:推荐使用JSON格式进行响应,以便于解析和处理。
五、错误处理1. 错误码:定义统一的错误码,以便于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处理错误。
2. 错误信息:错误信息应具备清晰的描述,方便开辟人员定位和解决问题。
3. 异常处理:系统应能够捕获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安全机制1. 身份验证: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应进行身份验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2. 数据加密:敏感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数据接口规范数据接口规范是指对于软件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传输和共享而定义的一种规范。
数据接口规范旨在确保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的稳定性、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使得不同系统之间可以无缝地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数据接口规范应包含以下内容:1. 数据格式规范:定义数据的结构和格式,包括数据的类型、长度、编码方式等。
数据格式规范可以使用标准的数据格式,如JSON、XML等,也可以根据需求定义自己的数据格式。
2. 接口描述规范:描述接口的功能和参数,包括接口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返回值的类型和含义等。
接口描述规范应该清晰、准确地描述接口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方便开发人员理解和使用。
3. 接口访问规范:定义接口的访问方式和权限控制。
接口访问规范应规定接口的访问路径、请求方法、认证方式等,并对接口的访问进行权限控制,确保只有具有合法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接口。
4. 数据传输规范:定义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方式和协议。
数据传输规范应明确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要求,如数据加密、防止数据篡改等,同时也要考虑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5. 错误处理规范:定义接口在发生错误时的处理方式。
错误处理规范应规定错误的返回码和错误消息,方便开发人员识别和处理错误。
同时,错误处理规范还应定义错误的日志记录和监控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 数据接口版本管理规范:定义接口的版本管理方式。
数据接口版本管理规范应考虑接口的兼容性和向后兼容性,确保不同版本的接口可以正常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7. 数据安全性规范:定义对于敏感数据的保护和访问控制。
数据安全性规范应规定对于敏感数据的加密、访问权限控制等,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数据接口规范的制定应考虑系统的实际需求和业务场景,同时也可以参考行业的最佳实践和标准。
数据接口规范应该是可读性强、易于理解和使用的,并且要与实际开发工作相结合,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数据API接口标准数据API接口的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1.接口规范:-使用HTTPs协议,确保交互数据的传输安全。
-API应尽量部署在专用域名下。
-将API的版本号放入URL中。
-URL中不能有动词,只能有名词,且所用的名词应与数据库的表格名对应。
-对于资源的具体操作类型,由HTTP动词表示,如GET用于从服务器取出资源。
-API应提供参数以过滤返回结果。
2.数据包格式规范:-API服务接口应提供REST风格的HTTP(HTTPS) 接口。
-URL由协议、域名、端口、类型、功能、动作和查询参数组成。
-对于POST请求的API,查询参数应在POST请求体里。
3.请求头格式:-请求头中应包含必要的认证信息和其他元数据。
4.系统级请求参数:-例如分页量,表示每一页返回多少条数据。
5.应用级请求参数:-这些参数根据具体的API功能而定。
6.参数签名算法:-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算法对请求参数进行签名。
7.响应格式:-API的响应应遵循标准的数据格式,如JSON或XML。
-响应中应包含必要的状态码和元数据。
8.错误处理:-API应提供适当的错误代码和描述,以帮助调用者理解发生了什么问题。
9.文档和版本控制:-API应该有详细的文档说明,包括输入参数、输出格式、使用示例等。
-API的版本控制也是重要的,以支持向后兼容性。
10.安全性和认证:-API可能需要认证和授权,以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的数据或执行特定的操作。
11.性能和可扩展性:-API应设计成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以支持大量的并发请求和未来的增长。
12.监控和维护:-API应配备监控机制,以便于跟踪其性能和任何潜在的问题。
-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以确保API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一、引言数据交换接口规范是为了保证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够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标准。
本规范旨在规范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以及安全性要求,以确保数据交换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内部系统、不同企业间的数据交换、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等。
三、术语定义1. 数据交换:指不同系统之间通过接口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2. 数据提供方:指提供数据的系统或者组织。
3. 数据接收方:指接收数据的系统或者组织。
4. 数据交换接口:指数据提供方和数据接收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
5. 数据格式: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结构和编码方式。
6. 数据传输方式:指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传输的方式,可以是文件传输、接口调用等。
7. 安全性要求:指对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四、数据格式要求1. 数据格式应为结构化的格式,常见的格式包括XML、JSON等。
2. 数据格式应能够清晰地定义数据的字段和类型,以便数据接收方能够正确解析和处理数据。
3. 数据格式应符合行业标准或者约定的标准格式,以便不同系统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和兼容。
五、数据传输方式要求1. 数据传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常见的方式包括文件传输、接口调用、消息队列等。
2. 数据传输方式应能够满足数据交换的实时性要求,确保数据能够及时传输到目标系统。
3. 数据传输方式应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能够处理网络异常、系统故障等情况下的数据传输问题。
六、安全性要求1. 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
2. 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应进行完整性校验,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
3. 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应具备可靠性,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完整地传输到目标系统。
4. 数据交换过程中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应得到有效的保障,以确保只有合法的系统或者用户能够进行数据交换。
七、接口规范1. 接口应具备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接口的命名应具有清晰的含义,参数命名应具备一致性和规范性。
数据接口标准一、概述。
数据接口是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桥梁,它的标准化对于系统的互操作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规范数据接口的标准,以保证数据交换的顺利进行。
二、接口设计原则。
1. 一致性,接口设计应该遵循一致的标准,包括数据格式、命名规范等。
2. 可扩展性,接口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业务需求的变化。
3. 安全性,接口设计应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等方面。
4. 性能,接口设计应该考虑系统的性能,尽量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和资源消耗。
三、数据格式标准。
1. 数据格式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如JSON、XML等,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2. 数据的命名规范应该清晰明了,便于开发人员理解和使用。
四、接口安全标准。
1. 数据传输应采用加密算法,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2. 接口访问应该进行身份验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五、接口文档标准。
1. 接口文档应该包括接口的详细说明、参数说明、示例代码等内容,以便开发人员快速上手。
2. 接口文档应该及时更新,反映接口的最新状态和变化。
六、接口测试标准。
1. 接口测试应该覆盖接口的各种使用场景,包括正常情况、异常情况等。
2. 接口测试应该充分考虑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方面,以保证接口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七、总结。
数据接口标准的制定和遵循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接口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才能保证系统之间数据的顺畅交换和互操作性。
希望本文档能够成为数据接口标准化工作的参考,为各个系统的数据交换提供有力支持。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一、引言数据交换是现代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一个统一的接口规范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递和处理。
本文档旨在定义一个通用的数据交换接口规范,以便各个系统开辟人员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数据交换的开辟和集成。
二、接口概述1. 接口名称:数据交换接口(Data Exchange Interface,简称DEI)2. 接口类型:双向接口3. 数据格式: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4. 通信协议:HTTP/HTTPS三、接口规范1. 接口地址接口地址为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用于标识数据交换接口的位置。
例如: ```example/dei```2. 接口认证数据交换接口需要进行认证才干使用,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认证方式可以采用基于令牌(Token)的身份验证或者其他安全机制。
3. 请求方法数据交换接口支持以下请求方法:- GET:用于获取数据- POST:用于创建新的数据- PUT:用于更新现有数据- DELETE:用于删除数据4. 请求参数请求参数通过查询字符串(Query String)或者请求体(Request Body)传递。
具体的参数格式和含义由接口提供方定义。
5. 响应格式响应数据以JSON格式返回,包含以下字段:- code:响应状态码,表示接口的执行结果- message:响应消息,用于描述接口的执行情况- data:响应数据,根据接口的具体定义返回不同的数据结构6. 响应状态码响应状态码用于表示接口的执行结果,常见的状态码包括:- 200:请求成功- 400:请求参数错误- 401:认证失败- 404:资源不存在- 500:服务器内部错误7. 错误处理接口在处理错误时应返回合适的错误信息,包括错误码和错误描述。
客户端在接收到错误响应时应根据错误码进行相应的处理。
8. 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接口的具体定义由接口提供方和接口使用方共同商定,包括数据的字段、格式、校验规则等。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引言概述:数据交换接口规范是指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阐述数据交换接口规范的内容和要点。
一、数据格式规范1.1 数据格式标准化:数据交换接口规范要求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如XML、JSON等,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正确解析和处理。
1.2 数据字段定义:规范中应明确规定各个数据字段的含义和格式,包括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范围等,以便接收方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数据。
1.3 版本控制:为了适应系统升级和功能扩展的需求,规范应包含版本控制机制,确保不同版本的接口能够兼容和平稳升级。
二、数据传输规范2.1 传输协议选择:规范中应明确指定数据传输时所采用的协议,如HTTP、FTP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 数据加密与解密:为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规范应包含数据加密和解密的规则和算法,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2.3 传输方式选择:规范中应明确指定数据传输的方式,如同步传输、异步传输等,以满足不同系统之间的实时性和响应性要求。
三、数据校验规范3.1 数据完整性校验:规范中应包含数据完整性校验的规则和算法,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丢失或损坏。
3.2 数据一致性校验:为了保证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一致性,规范应包含数据一致性校验的规则和算法,确保数据在交换过程中能够正确映射和转换。
3.3 数据合法性校验:规范中应明确规定数据的合法性校验规则,包括数据的格式、范围、唯一性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数据交换流程规范4.1 数据交换触发条件:规范中应明确规定数据交换的触发条件,如时间触发、事件触发等,以确保数据交换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2 数据交换流程:规范中应包含数据交换的流程和步骤,包括数据请求、数据响应、错误处理等,以确保数据交换的顺利进行。
4.3 异常处理机制:规范中应明确规定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如网络中断、数据丢失等,以确保数据交换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引言概述:数据交换接口规范是指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则,其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交换接口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至关重要。
一、接口定义1.1 接口类型:数据交换接口可以分为同步接口和异步接口两种类型。
1.2 接口协议:常见的数据交换接口协议有HTTP、HTTPS、FTP、SOAP等。
1.3 接口格式:接口数据格式通常为XML、JSON等。
二、接口设计2.1 接口功能:明确接口的功能和作用,确保接口设计符合实际需求。
2.2 接口参数:定义接口所需的参数及参数格式,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2.3 接口安全:考虑接口的安全性设计,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等措施。
三、接口文档3.1 接口说明:编写接口文档,包括接口的调用方式、参数说明、返回结果等。
3.2 接口版本:及时更新接口文档,明确接口版本号,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一致性。
3.3 接口测试:编写接口测试用例,进行接口测试,确保接口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接口实现4.1 接口开辟:根据接口设计和文档要求进行接口开辟,确保接口的功能符合需求。
4.2 接口调试:进行接口调试和联调,确保接口的正常运行。
4.3 接口监控:建立接口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接口异常情况。
五、接口维护5.1 接口更新:定期检查接口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及时更新接口版本。
5.2 接口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对接口进行优化,提升接口的性能和效率。
5.3 接口备份:定期备份接口数据,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结论: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对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至关重要,惟独严格遵守规范,才干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制定和遵守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可以提升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效率和质量,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登记结算数据接口规范(上市公司版V2.9)二零一五年一月版本修订历史目录前言 (4)一、概述 (4)二、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4)三、基本数据说明 (4)第一章发送数据接口规范 (7)一、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向上市公司发送的数据清单 (7)二、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向上市公司发送的数据明细说明 (8)1)s1(上市公司月中/末大股东名册数据) (8)2)s1c(上市公司月末大股东名册自助补发数据) (9)3)s2d(上市公司前N名股东名册自助发送数据) (9)4)s2e(上市公司权益日全体股东名册自动发送) (10)5)s3(上市公司红利退款明细数据) (11)6)s4(人工受理的A股全体股东名册) (12)7)s5(融资融券和转融通担保证券账户的明细数据) (13)8)s6(股息红利差异化计税补缴明细数据) (14)9)s7(全体股票激励期权持有人数据) (16)10)s8(股票激励期权持有变动明细数据) (16)11)s9(股票激励期权基本信息数据) (17)12)s10(A股合并普通账户和信用账户前N名名册) (18)前言一、概述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登记结算数据接口,确保登记结算数据处理的正确性,特编写本登记结算数据接口规范文档。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发送和接收的上市公司的各类登记结算数据进行详细的说明。
二、数据文件命名规则数据文件名: =:前缀 + 标识 + “.” + 后缀前缀:=:s1|s1c|s2d|s2e|s3|s4|s5|……标识:=: 证券代码[yyyymmdd][其它],其中[yyyymmdd]和[其它]为可选内容,参见各文件的数据库名说明。
后缀:=:mddm:=:1,2,3,……,9,a,b,cdd:=:01,02,03,……,31目前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文件,均采用FOXPRO2.5下的标准DBF格式。
为了减少数据通讯量,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发送的数据文件都经过ZIP软件压缩后发送至PROP电子信箱中。
发送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为:“前缀” + “标识” + “.mdd”;其中mdd表示日期,其中m表示月,(m=1,2,3,…,9,a,b,c),dd表示日。
例如2001年12月31日发送的600001上市公司的s1数据的数据名称为“s1600001.c31”。
三、基本数据说明1、股票的数量单位为“股”、基金的数量单位为“份”;债券、融券数量单位为“一元”面值数量;金额单位为“元”。
2、证券类别(ZQLB)意义如下:GZ 固定收益类JJ 基金PT 无限售流通股PG 配股PS 配售股PZ 权证GJ 国家股GF 国有法人股JN 境内法人股JW 境外法人股SF 社会法人股XL 限售流通股YX 优先法人股ZG 职工股3、流通类型(LTLX)意义如下:0 流通N 限售或非流通F 限售或非流通J 限售或非流通Q 限售或非流通Z 限售或非流通1-9 权益次数A 限售或非流通B 限售或非流通C 限售或非流通4DF 兑付DX 兑息HL 红利P 配股S 送股Z 转配5、持有人类别(HSTCYRLB)意义如下:1.左起第一位表示是否为“自然人”、“非自然人”,“1”指自然人,“2”指非自然人;2.左起第二位表示是否为“国有”、“境外”,“1”表示“国有”,“2”表示“境外”,“0”表示“未标识”;3.左起第三位表示是否为“QFII”,“2”表示“RQFII”,“1”表示“非RQFII的QFII”,“0”表示“未标识”;4.左起第四位表示是否为证券投资基金,“1”表示“证券投资基金”,“0”表示“未标识”。
第一章发送数据接口规范一、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向上市公司发送的数据清单二、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向上市公司发送的数据明细说明1)s1(上市公司月中/末大股东名册数据)1.数据库名:s1XXXXXX.mdd,其中XXXXXX是证券代码;2.数据内容:A股发行人发送无限售流通股前50名大股东名册、总股本前100名大股东名册、股东户数。
债券发行人发送债券前50名债券持有人名册、总股本前100名债券持有人、债券持有人人数;3. 文件生成单位:证券代码;4. 发送目标:上市公司PROP信箱;5. 发送时间: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或每月15日(若15日为非交易日,则为15日前最近一个交易日)的下一自然日8:00前;6. 发送周期:每半月;7.接口状态:已启用;8. 数据格式:FOXPRO2.5下的标准DBF格式:注:1、HWTBZ字段标注“*”的记录表示该股东所持股份含有报告期末当日收市后由限售股解限而来的股份。
2、文件最后四行的HWTBZ字段内容为注释:“备注栏中标注*股东所持股份含有报告期末当日收市后由限售股解限而来的股份,该股份可于报告期末日的次一交易日上市交易。
限售股定义参见中国证监会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号。
”。
2)s1c(上市公司月末大股东名册自助补发数据)1.数据库名:s1cXXXXXXyyyymmdd.mdd,其中XXXXXX是证券代码,yyyymmdd是数据截止日期;2.数据内容: A股发行人发送无限售流通股前50名大股东名册、总股本前100名大股东名册、股东户数。
债券发行人发送债券前50名债券持有人名册、总股本前100名债券持有人、债券持有人人数;3. 文件生成单位:证券代码;4. 发送目标:上市公司PROP信箱;5. 发送时间:8:00前;6. 发送周期:不定期;7.接口状态:已启用;8.数据格式:同s1。
3)s2d(上市公司前N名股东名册自助发送数据)1.数据库名:s2dXXXXXXyyyymmddtN.mdd,其中XXXXXX是证券代码,yyyymmdd是数据截止日期,tN表示名次,全体股东名册时tN为“all”,前N名时tN为“t”后跟名次(例:前100名就是t100);2.数据内容:A股发行人通过PROP自助申请发送的前N名大股东资料或全体大股东资料及总股本数据;债券发行人通过PROP自助申请发送的前N名持有人资料或全体持有人资料及总股本数据;3. 文件生成单位:证券代码;4. 发送目标:上市公司PROP信箱;5. 发送时间:8:00前;6. 发送周期:不定期;7.接口状态: 2013年3月25日起启用;8.数据格式:注:1、HSTBZ字段标注“*”的记录表示该股东所持股份含有报告期末当日收市后由限售股解限而来的股份。
2、文件最后四行的HSTBZ字段内容为注释:“备注栏中标注*股东所持股份含有报告期末当日收市后由限售股解限而来的股份,该股份可于报告期末日的次一交易日上市交易。
限售股定义参见中国证监会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号。
”。
4)s2e(上市公司权益日全体股东名册自动发送)1.数据库名:s2eXXXXXX.mdd,其中XXXXXX是证券代码;2.数据内容:权益日A股全体股东名册及总股本数据;权益日债券全体持有人名册及总股本数据;3. 文件生成单位:证券代码;4. 发送目标:上市公司PROP信箱;5. 发送时间:权益登记日的下一自然日8:00前;6. 发送周期:不定期;7.接口状态:已启用;8.数据格式:注:1、HSTBZ字段标注“*”的记录表示该股东所持股份含有报告期末当日收市后由限售股解限而来的股份。
2、文件最后四行的HSTBZ字段内容为注释:“备注栏中标注*股东所持股份含有报告期末当日收市后由限售股解限而来的股份,该股份可于报告期末日的次一交易日上市交易。
限售股定义参见中国证监会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号。
”。
5)s3(上市公司红利退款明细数据)1.数据库名:s3XXXXXX.mdd,其中XXXXXX是证券代码;2.数据内容:A股发行人红利退款明细数据;3. 文件生成单位:证券代码;4. 发送目标:上市公司PROP信箱;5. 发送时间:退款日的下一自然日8:00前;6. 发送周期:不定期;7.接口状态:已启用;8. 数据格式:FOXPRO2.5下的标准DBF格式:6)s4(人工受理的A股全体股东名册)1.数据库名:s4XXXXXXyyyymmdd.mdd,其中XXXXXX是证券代码,yyyymmdd是数据截止日期;2.数据内容: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人工受理A股发行人申请并发送的A股全体股东名册,总股本数据;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人工受理债券发行人申请并发送的债券全体持有人名册,总股本数据;3. 文件生成单位:证券代码;4. 发送目标:上市公司PROP信箱;5. 发送时间:8:00前;6. 发送周期:不定期;7.接口状态:已启用;8.数据格式:FOXPRO2.5下的标准DBF格式:注:1、HSTBZ字段标注“*”的记录表示该股东所持股份含有报告期末当日收市后由限售股解限而来的股份。
2、文件最后四条记录中的HSTBZ字段内容为注释:“备注栏中标注*股东所持股份含有报告期末当日收市后由限售股解限而来的股份,该股份可于报告期末日的次一交易日上市交易。
限售股定义参见中国证监会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号。
”。
3、本名册文件中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证件类别”、“证件代码”、“性别”、“投资人类别”、“国籍代码”、“联系电话”和“指定结算参与人”这九个字段为可选字段。
可选字段表示该类字段内容可由上市公司在申请时选择是否需要,如选择不需要,则表示上市公司在本次申请的s4名册中不包含该字段信息。
因此,本名册文件的结构将根据上市公司申请的情况而发送改变。
7)s5(融资融券和转融通担保证券账户的明细数据)1.数据库名:s5XXXXXXyyyymmdd.mdd,其中XXXXXX是证券代码,yyyymmdd是数据截止日期;2.数据内容: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人工受理A股发行人或债券发行人申请并发送的证券公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明细数据和证金公司转融通担保证券账户明细数据;或者A股发行人或债券发行人通过PROP自助申请发送的证券公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明细数据和证金公司转融通担保证券账户明细数据。
3. 文件生成单位:证券代码;4. 发送目标:上市公司PROP信箱;5. 发送时间:8:00前;6. 发送周期:不定期;7.接口状态:已启用;8. 数据格式:FOXPRO2.5下的标准DBF格式:注:1、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融资融券登记结算业务实施细则》,“投资者信用证券账户明细数据不具有法律上的证券持有登记效力”, 同时,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担保品管理业务实施细则(适用于转融通)》,“担保证券明细账户的明细数据仅具有权益变动的记载功能,不具有法律上财产权益持有登记的效力。
”2、投资者类别、通讯地址和证件代码的内容为投资者信用证券账户和证券公司转融通担保证券明细账户对应普通账户的信息。